作者:李巧兒
我一直認為,童年的生活環境、飲食習慣、親情關係,對我們成年後的生活、情感選擇和健康狀況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世界影迷們的眼中,奧黛麗·赫本的形象一直是柔弱嬌小的,這在以高大著稱的歐美人中比較不同。
而奧黛麗·赫本瘦弱的體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童年時期營養不良造成的。
奧黛麗·赫本的父親是英國的一名銀行家。母親則是出生於荷蘭貴族後裔的一個家庭,並擁有男爵爵位,家族譜系追溯到英王愛德華三世。
赫本的母親在嫁給赫本父親之前,有過一段婚姻,育有兩個兒子,和赫本父親再婚後,於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誕下赫本。
再婚夫妻,總有很多難以言喻的槽點。
由於父母三觀不合,在赫本6歲的時候,父親拋棄她和母親離家出走,之後,赫本和母親一直相依為命。
後來,隨著世界局面的發展,由於被懷疑擁有猶太血統,母女倆經濟拮据,而舅舅和表哥們被納粹當著她的面被集體刺殺,同母異父的兩個哥哥失蹤……
精神上的惶恐,物質糧食上的飢一頓飽一頓,讓正在成長發育的小赫本瘦弱不堪,後來赫本回憶這段歲月時,曾經說:「那時我就已經明白了人性的殘酷。」
赫本10歲的時候,跟隨母親回到荷蘭,母女倆情況有些好轉,於是,赫本開始學習芭蕾舞,這也為她以後的優雅奠定了基礎。
1948年,也就是赫本19歲的時候,在一部介紹荷蘭風光的紀錄短片《荷蘭七課》中斬露頭角,之後的幾年間,赫本為了生計在一些音樂劇和電影中出演過一些角色,直到1953年,赫本出演《羅馬假日》,以美麗俏皮的形象摘得第2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從此一舉成名,演藝事業一路順暢。
赫本成名後,像普通人一樣,對親情仍然諸多眷戀和牽掛,尤其對多年沒有見過面的父親非常想念,曾經專程去探望過父親。
但是,父親對赫本很冷淡,甚至表示不願意再次相見。
赫本深受打擊,失落而返,但是後來仍然在經濟上給予處在貧困中的父親支持。
正因為一直缺乏父愛,在愛情和婚姻的選擇上,赫本的第一次婚姻,選擇了年齡比自己大的演員兼劇作家梅爾·費勒。
但是,這場婚姻,丈夫不僅控制欲極強,在赫本身體不好的時候,仍然給赫本接戲和安排工作,明眼人都說赫本是丈夫的牽線木偶,赫本也鬱鬱寡歡。
於是,這場婚姻維持了13年後,赫本終於離婚。
離婚後,赫本前往希臘散心,邂逅義大利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
安德烈·多蒂比赫本小九歲,但他的心理專業知識成為情場上的加分值,尤其在剛離婚的赫本身上頗有見效,赫本愛上了他,於1968年再婚。
但是,即使是面對如此嬌俏可愛的妻子,多蒂仍然和別的女人進行情感心理遊戲。
又於是,1981年,被屢屢傷害的赫本,再次離婚。
兩次婚姻失敗後,赫本已經是人到中年了。
中年女人,童年遭遇過心靈創傷,又被兩任丈夫傷害得如此之深,赫本後來應該也看開了,所以沒有再婚,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比自己小7歲荷蘭電視演員羅伯特·沃爾德斯後,選擇了同居。
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婚姻的束縛,也許經歷在情感上經歷了太多傷害,赫本對男女間的情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寬容之心,和羅伯特相處的不錯,赫本稱他為自己一生中的靈魂伴侶。
而赫本的另一個靈魂伴侶,不,確切地說,是靈魂朋友,則是紀梵希。
在赫本大半生的演藝生涯中,紀梵希是她的主要造型和服裝設計師,倆人多年的友情也是膾炙人口。
而一個女人在中年和晚年的時候,能夠像赫本一樣,同時擁有靈魂伴侶羅伯特和靈魂朋友紀梵希,是餘生中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了。於是,晚年的赫本,把這種美好延續到慈善事業中,讓自己的生命又更上一層樓。
赫本的兩次婚姻,分別給她留下兩個兒子,她也曾經說過,她努力拍戲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給兒子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並且為了兒子息影8年,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學。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結腸癌,在瑞士洛桑病逝,享年63歲。
赫本曾經說過:世間沒有不可能,如果說不可能,也是「不,可能」。
是的,我們絕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是平淡無奇的,也時常懷著各種夢想,借別人的笑和淚,填一填自己生命裡自認不可能達到的夢想,總是認為要實現某些夢想是不可能的。
但是,命運不僅給了赫本很多磨難,也給了赫本填補生命裡一些遺憾的機會,讓她在大銀幕上擁有了很多可能的機會,塑造了不少美好的女性形象。
所以,我想,相比於更多的女性,赫本的這一生,仍然是豐盈美好的,是世人眼中永遠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