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術進入中國已經很多年了,但我們對於滴灌技術的總體應用水平與以色列、荷蘭等農業發達國家還有不小差距。20世紀中期,伴隨著國家塑料工業的發展滴灌從而開始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如今的以色列,該技術廣泛應用於各個方面,果園、溫室。大田以及綠化等,使用面積已經佔灌溉面積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之首。在世界範圍上的水肥一體化技術,大都廣泛應用於乾旱缺水和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國家。
滴灌技術要求較高的灌溉系統管理水平,確保均勻灌溉,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潛力。使用了滴灌技術並不代表就一定是科學地使用了該技術,發揮了其最大作用。不科學的滴灌系統管理,不僅浪費了寶貴的生態資源,而且加重了使用者的生產成本,加大了生產經營者的經營風險。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用戶對滴灌技術的使用都是不科學的、不正確的,最後導致灌溉系統低壓運行,造成灌溉不均勻。如果不能科學地使用滴灌技術,還是沒有徹底解決水是制約因素的問題。
我們梳理了一些普遍存在的滴灌認知誤區,讀完這篇文章,你將對滴灌技術有新的理解。
01、滴灌管就是噴灌帶
隨著技術的成熟,對於灌溉所使用的工具是越來越多,其中微噴帶和滴灌帶是使用的比較多的灌水器,主要區別有:
首先微噴帶的出水口是針眼的形式,一般是斜三孔、斜五孔、斜七孔的噴水口。微噴帶的出水量根據壓力的區別出水量也不固定,且出水量較大。微噴帶的水是向兩邊高處噴灑,且出水口不易堵塞。而滴灌帶則是內鑲貼片的滴頭形式,滴頭上面有具有迷宮流道,可以調節水流。滴灌帶的滴頭力量一般是2-3.0L/小時。
其次微噴帶的價格相對較低:一般在0.20-0.40元之間。滴灌管價格稍高,一般在0.5-0.9元之間。如果長期應用的話,建議用滴灌管,壽命在5-7年。滴灌帶壽命一般1-2年。
最後微噴帶和滴灌帶從外觀上區別都是扁平帶狀的。而且常用規格的壁厚都是0.2mm。但是微噴帶內部沒有滴頭,而滴灌帶外觀有突起的部分,是內鑲貼片的滴頭。
02、不論價格高低,所有滴灌管性能都一樣滴灌管看起來外觀好像都一個樣,其實內部構造大有不同。
首先,滴頭的設計和製造工藝直接影響滴頭的出水量,市場上大部分滴頭流量是2L/H的產品實際出水甚至超過3L/H。一套滴灌系統由成千上萬個滴頭組成,一小點流量偏差就會對整個系統運行造成巨大的影響,也會影響作物的生長。
其次,滴灌帶有拉伸強度、抗爆性等參數指標,市場上有些使用大量回收原料做成的滴灌帶,拉伸強度和抗爆性能不達標,很容易在實際使用中損壞,影響系統的穩定性。製造偏差的大小反映廠家的製造精度。製造偏差越小,單滴頭均勻度越好。
最後,滴頭可分為壓力補償和非壓力補償兩種。壓力補償滴頭內裝流道調節膜片,當壓力高時減小過流斷面以減小出水量;當壓力高時擴大過流斷面以增加出水量。壓力補償滴頭出水均勻,可延長滴灌管鋪設長度、提高滴灌均勻度,更好地滿足植物需水、需肥要求。
非壓力補償滴頭流道內無膜片,出水量隨滴頭處壓力變化而變化,灌水均勻度低。
如果鋪設短、滴頭壓力變化不大,則可以考慮採用非壓力補償滴頭,以便節約投資。山區壓力變化大,建議採用壓力補償滴灌管。
03、滴灌如果灌水太少,不滲透作物,作物會缺水渴死
以色列是一個乾旱缺水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僅為271立方米,沙漠面積佔國土面積的67%,年蒸發量達2500毫米。但是由於他們發展了先進的節水用水技術,「不毛之地」變成了「糧果之鄉」。
作物缺水、渴死的原因是從土壤或基質中吸收不到足量的水分。而作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為有效根區,因此只要將水澆到有效根區,作物就可以有效吸收。
與漫灌、溝灌相比,滴灌單次澆的水確實很少,地表看起來也不那麼溼潤。但是使用滴灌需要把握關鍵:少量多次,時刻給作物根系最佳的水量;同時滴灌澆水只灌溉作物根系區域,水分的利用率高達90%左右,在正確使用滴灌時,可以用最少的水讓作物長得最好。
開源節流,技術用水,使以色列95%的糧食靠自己生產,每年生產的蔬菜、瓜果、花卉大量向歐洲出口,為躋身於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十二國之列發揮了重要作用。
04、滴頭的間距越密越好,這樣流量才均勻,灌水量才夠
滴灌帶廠家為了迎合農戶「出水快,不吃虧」的心態,違背國家質量標準規定,大量生產出所謂「市場認可」的超大滴頭流量(大於3.0L/h)、小滴頭間距(20cm滴頭間距)的不合格產品,以迎合「不懂科學、不願吃虧」的用戶。嚴重幹擾了科學灌溉的秩序性、合理性、公平性,最終使廣大用戶普遍受害。使用過大的滴頭流量、較小的滴頭間距,意味著原本支管只要通過50m3/h左右的過水量就能使滴灌帶達到標準運行壓力,現在就不得不迫使系統加大首部運行壓力提高到原來2倍、3倍甚至更高,才能達到足夠的過水量以保證應有的滴灌帶運行壓力。這種情況類似於,一個每秒鐘只能通過3個人的小門,在不改變門框大小的情況下,強行讓其每秒鐘必須通過6個人、10個人時,就會發生擁堵、踩踏等事故,同時,還不能保證通過人數達到標準。在生產實際中,因水泵電機功率是衡定的,支管的管徑不可能隨時加大,因此,提高滴頭流量、縮小滴頭間距使支管過水量數倍增大導致系統運行壓力大幅下降,造成田間灌溉嚴重不均勻。
05、滴灌管易堵塞,用不了多久,整個系統就會報廢
滴灌管的每個滴水孔都有一個滴頭,滴頭本身具有過濾窗和紊流流道,其中流道是滴頭抗堵的關鍵,高效的流道能夠產生強烈的紊流,將汙垢衝出滴頭。另外,上遊過濾系統的選型及質量、系統的設計及維護也至關重要,保持正常的工作壓力,定期的末端衝洗,都能夠有效避免滴頭的堵塞,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
如果一套滴灌系統用了沒多久就發生堵塞不能正常使用,只能說明要麼產品質量太差,要麼系統設計不合理或者沒有妥善按照規範使用。
06、滴灌技術不能應用於坡地
坡地複雜的地形條件加大灌溉難度,但是通過專業設計團隊和安裝技術人員這些困難條件都是可克服的。坡地給滴灌系統帶來的挑戰主要是系統不同位置的壓力差異過大,通過兩方面可以改進:
第一,採用合理的灌溉設計,將一大塊系統劃分為不同的灌溉小區,從而使每個小區的工作壓力都在管道的承壓範圍之內,避免出現壓過大或過低的情況;
第二,採用壓力補償滴灌技術,這種技術能保證滴頭在一定的坡度/壓力範圍內,滴灌管每個位置的滴頭都能輸出相同的流量,這樣的效果主要是通過更為複雜精巧的滴頭設計來實現的,並不是每個廠家都具備這樣的技術實力。
07、管壁越厚的滴灌管越好
滴灌管壁厚的選擇與實際的使用需求及成本有關。一般是根據使用的年限進行選擇,使用的年限越久,選擇的管壁越厚。
如果滴灌管只使用一季,比如一些低經濟作物或生長周期較短蔬菜的種植,比如:馬鈴薯、玉米、草莓、大棚蔬菜、棉花等,那使用薄壁滴灌管就完全能滿足需求;而一些多年生作物如果樹,比如:葡萄、蘋果、柑橘等,則需要選擇厚壁滴灌管,這樣使用年限更長。
08、使用滴灌的優勢是省水,沒有什麼其他附加值
大家想到滴灌時,最先想到就是澆水和省水。其實滴灌在實際使用中還有許多優勢,比如:
1.省水。在作物生長期內,比常規地面灌省水40—50%。
2.省肥。可溶於水的專用肥隨水施至作物根系附近,易被作物吸收,提高了利用率,平均可省肥20%,有的達40%以上,還減輕化肥對土壤、對環境的負面作用。
3.省農藥。與上述道理相同,可節省農藥用量10%以上,且殺蟲效果好,不易傷及害蟲的天敵。
4.省地。由于田間取消了渠道,可節約耕地5—7%
5.省人工和機力。滴灌技術通過閘閥控制灌溉,使每人管定額成倍提高。同時膜下滴灌保持土壤疏鬆,基本不長雜草,大大減少了中耕次數,減少農機作業。滴灌還可提高管理定額,使原來每人管理定額30畝左右,可提高到60畝-80畝或更多;6、抗鹽鹼能力強。滴灌浸潤區將土壤鹽分向外推出,改善了作物生長環境。
6.使作物有較強的抗災能力。由於實施科學灌水、施肥、施藥,使作物生長狀態良好,在遭遇災害天氣時,作物抵抗能力強,減產幅度小。
7.增產。可增產10—20%,低產田則可增產25%以上。
8.產品質量提高。生長條件好,使產品整體質量改善。
09、滴灌管接上普通水管就可以工作,不需要額外壓力
現有技術條件下,灌溉系統正常運行的先決條件是:毛管(滴灌帶)進水口壓力不低8米水頭(0.08Mpa),這樣才能保證比較均勻的灌溉,進而達到苗齊、苗勻、苗壯,有利形成高產優質的群體結構。但在現有條件下,滴灌帶製造所用材料加入了大量的舊料,其拉伸性、耐壓性都大幅下降,導致市場上質量達標產品比例大幅下降。不管怎樣,為用戶提供合作產品是廠商的商業道德底線,不應突破。從現在執行的國家標準來看,滴灌帶的耐壓性不應低於5米水頭(0.05Mpa),作為負責任的企業來說,為市場提供的產品質量不應低於這個基本標準,以確保用戶在生產中當灌溉系統的毛管進水口壓力不低於5米水頭時不會造成爆管現象發生。但現實條件下,用戶害怕爆管現象的發生,不得不經常在非常低的壓力條件下運行灌溉系統,有的系統的毛管進水口壓力只有2-3的水頭,造成了嚴重的灌溉不均勻。這種無形的損失,用戶在不知不覺中「認栽倒黴」地承擔了。因此,現有條件下,混亂使用不標準滴灌帶導致滴灌農田灌溉大多是不均勻的。
10、滴灌系統造價高,只適合用於高端經濟作物,普通作物沒有必要
滴灌是迄今為止農田灌溉最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但因滴灌技術價格較高,一度被稱作「昂貴技術」,滴灌技術僅用於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中。
近年來,隨著滴灌帶的廣泛應用,「昂貴技術」不再昂貴,完全可以在普通大田作物上應用。
其實針對不同的作物,可以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有適合單季作物(如蔬菜、馬鈴薯等)使用的、價格低廉的薄壁管,也有適合長期種植作物(如果樹等)使用、更換次數少的厚壁管。有非常先進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也有一些相對簡單的手動控制系統可供選擇。整體的滴灌系統設計和產品推薦會結合作物的經濟價值和增產提質效益,從而讓種植戶投入更少、收穫更多。
11、滴灌系統太貴了,小農戶用不起
很多種植戶一問到滴灌系統價格,都覺得太貴了,從此望而卻步,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判斷。我們搞農業最終要追求的是效益,效益是收入減去投入(成本)的產物,所以要知道一項投入是否值得,得把這些內容一項項掰開了看。
定性的角度來分析,一套好的滴灌系統可以提高作物品質(體現在品相、一致性等方面),這可以顯著提升賣出價,另外可以提高產量,甚至可以實現提前掛果,這會從量和價兩個角度顯著提高種植戶的收入水平。那麼從投入的角度呢,滴灌系統可以幫助你省掉不少成本,首先就是成本日漸升高的人工,上千畝的土地,過去需要很多人來從事澆水施肥工作,現在一兩個人就可以搞定,這對人工的節約是巨大的。其次是肥料的使用,平均下來可以節省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肥料使用量。另外好的滴灌系統可以穩定運轉多年,所以成本攤到每年,也沒有那麼顯著了。
每個種植戶都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基於以上角度搜集信息,合理評估是否需要投入一套滴灌系統。
其實,農業種植並不是一成不變地在田間勞作,學習了解新技術也非常重要。看完這篇文章,你可不要停留在錯誤的認知裡,行動起來,用滴灌實現真正的精準灌溉吧!(來源:網絡)
【免責申明】:本號所轉載文章和圖片僅用於行業交流,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