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蔬菜栽培過程中,如果還是採用人工方式對蔬菜進行灌溉,花費人力過多,還不一定能把蔬菜種植好。只有掌握了現代方式的六種灌水技術,讓種植蔬菜的栽培技術科學起來,省時又省工,能取到很好的種植效果,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
一、噴灌的栽培技術。
噴灌系統的組成,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裝置、輸配水的管道系統,以及噴頭四個部分組成。可以作為噴灌用的水源有河流、湖泊、水庫、池塘、泉水、井水或渠道水,水源工程的作用是通過蓄積、沉澱及過濾,滿足噴灌在水量和水質方面的要求。
控制器、過濾器、壓力表、進(排)氣閥、逆止閥、施肥器和電氣設備組成首部裝置。輸配水要選用壓力管道,由幹管和多級支管及其配件組成。
噴頭將由壓水噴射到空中,分成眾多細小水滴,均勻地噴灑到田間。噴頭有全園噴灑和扇形噴灑、行走噴灑和定點噴灑等多種類型。
微噴頭的工作壓力與滴頭大致相同,但噴灑孔口稍大,出流流速比滴頭大,所以堵塞的可能性大大減少。微噴灌在設施內應用較多。
噴灌適用範圍很廣,可以適用於各種地形和土壤條件,不一定要求地面平整,特別適於山區、丘陵等地形複雜的地區和局部有高丘、坑窪的地區。
不會產生地表徑流和深層滲漏,灌水均勻度高,水分利用係數可以達0.72~0.93,一般比地面灌溉節水30%~50%。機械化程度高,節省勞動力,可以減少溝、渠、畦、埂的佔地,較地面灌溉節省土地7%~13%。
可以通過霧化程度和噴灌強度的選擇,不會產生土壤衝刷,避免水土流失。噴灌還可以調節田間小氣候條件,增加近地面空氣溼度,調節溫度和晝夜溫差,避免乾熱風、高溫及霜凍的危害。
但風對噴灌噴灑作業影響較大,一般風力大於3級時噴灌的均勻度就會大大下降。在乾旱、多風及高溫的區域或季節應用時,漂移蒸發損失大,霧化程度越高、蒸發損失越大。設備投資高、能耗大、運行費用高也是其缺點。
二、滴灌的栽培技術。
滴灌是由水源工程、首部樞紐、輸配水管網的設置與噴灌系統類似。灌水器是滴灌系統的核心部件,在一定壓力下,水由毛管流進灌水器,灌水器再將灌溉水注入土壤,並在土壤中向四周擴散。在實際應用中,常見的灌水器有滴頭、滴箭、髮絲管、滴灌管、滴灌帶、多孔管等。
滴灌的優點是節約用水,提高水分生產效率,滴灌一般比地面灌溉節水30%~50%,有些作物可達80%左右,比噴灌省水10%~20%。在滴灌的過程中,還可以把肥料一起輸入,實現水肥一體化,可以大大減少施肥量,提高肥效,比常規施肥節省50%以上。此外,節省能源,減少投資,易於實現自動化也是其優點。
在滴灌技術的使用過程中,主要的問題是系統堵塞。
三、膜下滴灌的栽培技術。
把滴灌毛管布置在地膜下面,稱為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是把工程節水和覆膜栽培兩項技術集成的一項農業節水技術,在發揮滴灌效應的同時,可基本上避免地面無效蒸發,節水效果更為突出。
膜下滴灌是目前最節水、節能的灌溉方式之一。據測算,與溝灌相比,膜下滴灌平均產量增加20%以上,節水40%~50%。實施膜下滴灌技術可有效改良農田的土壤結構,防止土壤次生鹽鹼化,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設施農業和精確農業的發展。
四、畦灌的栽培技術。
畦灌是用田埂將灌溉土地分隔成一系列小畦。灌水時,將水引入畦田後,在畦田上形成很薄的水層,沿畦長方向流動,逐漸溼潤土壤,主要適用於密植、小型的蔬菜,如菠菜、芹菜、油菜、四季蘿蔔等的灌溉。畦灌屬於漫灌,用水量大,土地平整的情況下,灌溉才比較均勻。
離進水口近的區域灌溉量大,遠的區域灌溉量小,灌水均勻性差,對土地平整度要求嚴格,浪費水嚴重是其主要缺點。
五、溝灌的栽培技術。
溝灌是在植物行間開挖灌水溝,水從輸水溝進入灌水溝後,在流動的過程中主要借毛細管作用溼潤土壤。和畦灌比較,其明顯的優點是不會破壞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結構,可減少灌溉浸溼的表面積,減少土壤蒸發損失,較畦灌節水,適用於寬行距的蔬菜。設施內應用的膜下暗灌也是溝灌的一種形式,其節水和降低空氣溼度的效果顯著。
六、滲灌的栽培技術。
滲灌是利用埋在地下的滲水管,將壓力水通過滲水管管壁上的微孔滲入田間耕作層,借毛細管作用自上而下溼潤土壤的灌溉方法。滲灌與滴灌帶灌溉相似,只是灌水器由滴灌帶換成了滲灌管,由地上布置改變為埋入地下。
滲灌將水直接送到作物根區,地表基本乾燥,棵間蒸發很少,水利用率高,可達95%以上;耕作層土壤結構完好,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工作壓力遠低於滴灌和噴灌,節能效果顯著。但抗堵塞能力差,檢查和維護不方便,均勻性低,限制了其應用面積。
總結
以上六種灌水的方法,是比較科學的,在種植蔬菜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種方式進行灌溉,提高蔬菜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