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2020-12-24 李石家的事

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7月)發生的「玄武門之變」,堪稱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事件之一,它直接改變了李唐王朝的政治版圖和皇權繼承,並被公認為隨後「貞觀之治」的政治催化劑。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記載: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劉師立、公孫武達、獨孤彥雲、杜君綽、鄭仁泰、李孟嘗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這裡面提到李世民的10位「有功之臣」,那他們最後下場如何呢?

長孫無忌

凌煙閣功臣第一,封趙國公。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是妹夫最堅定而又最重要的支持者,功勞第一。而到了李世民登基之後,長孫無忌也以無人撼動的功勞,位居凌雲閣功臣第一位,在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更是朝廷重臣,單單在他頭上的頭銜,那都是一大串,無論權利還是地位,都極其顯赫。

貞觀二十年太宗駕崩,長孫無忌接受遺命,與褚遂良輔政。高宗李治繼位,長孫無忌拜太尉,替外甥掌兵。原本甥舅相處不錯,因一個女人而出現了嫌隙,這個女人就是武則天。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后,希望藉助舅舅的威望幫著做做群臣的思想工作。無忌也許是有些老糊塗,也許是倚老賣老,不僅自己反對,群臣那兒的工作更堅決拒絕去做。武則天的母親為女兒的事跑到他府上求情,文宣部長許敬宗找他關說,統統吃了閉門羹。從此天子外甥對舅舅不悅,嚴重的是武則天咬牙切齒記住了這個迂腐的老傢伙。

高宗顯慶四年(659),武則天開始報復。有人密奏高宗李治,指長孫無忌與人勾結謀反。案子交由許敬宗審理,一樁莫須有的罪名安在了元舅的頭上。李治擠出幾滴眼淚,當即下詔削去舅舅所有官職封邑,流放黔州。武則天要斬草除根,派人跟到黔州,繼續折騰老人,最終逼這位為大唐勞苦功高奉獻一生的國舅,自己拿根繩子上了吊。抄沒其家產,親屬旁支全部流放嶺南為奴。

長孫無忌的一生,因為妹妹——長孫皇后,他炙手可熱;因為外甥媳婦——武則天,他家破人亡。

尉遲恭(尉遲敬德)

凌煙閣功臣第七,封鄂國公。他不是漢人是鮮卑人,以前跟劉武周混,劉武周被李世民KO後,以敗軍之將的身份追隨李世民。他單騎救主,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而且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殺死李元吉,又「保護」唐高祖,可謂勞苦功高。

尉遲恭是個典型的武夫,耿直自負不藏不掖。有一回太宗問尉遲恭:有人說你想謀反,有沒這回事?尉遲恭滿臉不高興地回敬天子:是的,臣確實想謀反!我跟隨陛下您東殺西討、南徵北戰,如今身上傷痕累累;天下已經安定,陛下這是開始對我有戒心了吧!?邊說邊脫下衣服,給皇帝展示他身上的傷疤。太宗一時不知如何回他話,佯裝理解,流淚對他說:「你快穿上衣服,朕一點不會懷疑你的忠誠,要不我能如此直接當面問你嗎?暫時哄住了這個倔人。」

尉遲恭最致命的是他好挑同僚的毛病,尤其是與他同為玄武門之變五功臣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的毛病。每當發現這幾人的差錯,他便如獲至寶,非要在朝堂上嚷嚷。因此他和太宗手裡的幾任宰相都處得不好。原本是功臣,由於自身個性的問題,最終弄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稜角漸漸被磨平。

晚年他沉迷神仙方術,信奉黃老,飛鍊金石丹藥,挖池沼,築樓臺,寄情山水;十六年間過著自得其樂不問世事的閒散日子。如此,他得以安然無恙地活到了高宗李治朝。七十四歲,壽終正寢。

侯君集

凌煙閣功臣第十七,封陳國公。他在隋末就跟著李世民混,正是尉遲敬德和侯君集鼓動李世民要對太子和齊王先下手為強的。玄武門事變,侯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參與謀劃,但主要是臥底高祖李淵身邊,監視通報其動向。事成後,李世民登基,授侯左衛將軍,封潞國公。貞觀四年(630),任國防部長。貞觀十一年(637)改封陳國公。貞觀十二年(638)拜人事組織部長。

貞觀十七年(643),侯君集約太子詹事張亮造反,張亮提前密告太宗,太宗因恐一時無法對證而未予追究,表面上對侯和從前一樣,侯全然不知,仍舊牢騷滿腹。等到太子承乾逼宮事件敗露,遭太宗幽禁廢作庶人,侯君集受牽連被捕,太宗親自審問,太宗對侯講「我不欲令刀筆吏辱公,故自鞫驗耳。」(我不希望看到那些文官羞辱你,所以來親自審問)。侯君集羞臊得無言以對。

在處決這位功臣上,太宗耍了個花招。他裝作無奈地請求百官,說「往者家國未安,君集實展其力,不忍置之於法。」(侯君集為大唐創建建立殊勳,我實在不想依法處置他)。「我將乞其性命,公卿其許我乎?」(我向各位請求饒他一命,你們能答應我嗎?)群臣早已了解陛下的真正心思,陪著皇帝戲演得逼真,爭相進言說,侯君集罪不容恕,死有餘辜,「請誅之以明大法」。太宗轉頭含淚對侯君集說:朕就此與你永訣了,「而今而後,但見公遺像耳!」(想你的時候,朕只能看看牆上你的遺像了)。最終腰斬,抄沒其家。

張公瑾

凌煙閣功臣第十八,封郯國公。張公瑾原來是王世充的手下,後來投靠了李世民,而被重用。玄武門之變前,是李世民生死存亡的最緊要關頭。李世民拿不定主意,就開始算卦,張公瑾一把給秦王奪過來龜甲,給他摔了,勸秦王不要猶豫,猶豫就是等死。玄武門之變中,太子、齊王死士齊攻玄武門,張公瑾頗似周公瑾,愣是把他們堵在門外。李世民繼位之後,官封都督,後來跟隨李靖徵討突厥,立有大功,進封鄒國公,不過張公瑾相比較其他功臣死的比較早,屬於自然病死。

劉師立

劉師立和張公瑾一樣,也是王世充的手下,被李世民的魅力徵服,最終選擇了投靠,在玄武門之變中也立有大功,後來也被封官拜爵,後來還平定了吐蕃等地的叛亂,對唐朝的穩定有大功。劉師立投靠李世民之後,一直忠心耿耿,後來有人向李世民告密說劉師立要謀反,但是李世民卻不相信,這件事情也沒有再追究,劉師立最終也是病死,得到了善終。

公孫武達

公孫武達是最早投靠李世民的人之一,隋末就跟李世民混,戰功卓著,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一。玄武門之變又立新功,李世民繼位之後,公孫武達也是加官進爵,後來參與了平定突厥之戰,斬殺了其統帥可邏拔扈,晉封東萊郡公,之後死於將軍任上,被李世民冊封為清水縣公。

獨孤彥雲

獨孤彥雲也是玄武門之變的重要參與者,在這次事變中,獨孤彥雲平定了二宮的勢力,對於李世民江山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世民繼位之後,獨孤彥雲還迎娶了安康公主。

也有一說就是安康公主嫁的是他的兒子獨孤謀,獨孤彥雲的祖父叫獨孤楷,獨孤楷是獨孤信的愛將,獨孤信是唐高祖李淵的外公。從這裡可以判斷安康公主嫁的人應該獨孤謀,不過很多人都認為獨孤謀就是獨孤彥雲,獨孤謀字彥雲,是不是有些暈了。

杜君綽

杜君綽此人在歷史上的名聲比較小,雖然與杜如晦都姓杜,但他們沒多大關係。他隋末就跟李世民混,攻宋金剛,伐劉武周,他也是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參與者,李世民即位後杜君綽晉升為懷寧縣開國公,榮耀一時,貞觀年間,他又大戰高句麗,斬首三萬。後來在唐高宗年間一次上朝中,暴斃身亡。

鄭仁泰

鄭仁泰此人在歷史中出現的次數很少,隋末隨李世民東徵西討,在玄武門之變中任先鋒,所以他的勇猛也是被李世民所欣賞的,李世民登基之後,令他為鐵勒道行軍大總管。是鐵勒總司令。然而非常遺憾的是,這個好的一次機會,他沒能好好把握。楞是大敗而歸,而薛仁貴卻因此戰大出風頭。後來,唐高宗就讓他駐軍青海,以備吐蕃入侵。

李孟嘗

看到這個名字就知道其父母很有文化,希望他能像孟嘗君一樣。然而卿本佳人奈何為賊。隋末大亂,他為了生活做了盜賊。李孟嘗初隨王君廓起兵,後來投靠李世民,而後忠心耿耿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玄武門之變時,李孟嘗也是主要參與者之一,並且立有大功,深得李世民賞識。李世民登基之後,隨李世勣打破突厥,又被封為漢東郡開國公。

玄武門事變十位功臣,同事一主,分享榮華,命運結局卻又各不相同。有的小心翼翼得以善終,有的英年早逝而全身留名,有的被磨平稜角而甘做閒雲野鶴,有的居功自傲起異心而當街遭斬,有的盡心愚忠仍難逃被後來的當權者剷除的悲慘下場。個個當時講義氣、有血性,後來人人懷心思、睡不安。人生榮耀富貴之路,看破了,功名也就那麼回事。

如果您喜歡的文章,請用您勤勞的小手關注、點讚、轉發、評論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創作下去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唐太宗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代明君,其開創的「貞觀之治」至今為人所樂道。但是,關於唐太宗,卻一直有著一個避不開的話題,那就是他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兩個兄弟,最終奪得天下。而唐太宗之所以能夠發動玄武門之變,並取得勝利,是和他手下那一幹心腹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十位主要人物。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十個侄子,李淵咒罵了一句,300年裡多次應驗
    李世民出生於陝西武功,唐高祖李淵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為「天可汗」。 李世民聰明果斷善於用兵,為唐朝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後,李世民跪在李淵面前哭著說,「建成、元吉意圖犯上作亂,我替父皇把他們誅殺了,請父皇治罪。」李淵掃視了一眼大殿裡的人,除了幾個世民的部下,還有自己的親信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玄武門功臣的兩種說法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及士兵,埋伏在玄武門,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一天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關於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帶的是哪十位?在《舊唐書》中就有不一樣的說法。
  • 為何李世民要發動玄武門兵變?淺析玄武門兵變的原因
    李建成就是李淵的嫡長子,也是李世民的老大哥,李世民還有個老弟李元吉。當然李淵還有其他兒子,但是我們不多說,今天我們談的玄武門之變主角就是這四位了。於是聯合李元吉處處針對李世民,武德七年,李淵外出避暑,李建成就策劃兵變幹掉李世民,結果兵變未遂。同年七月三兄弟跟李淵外出打獵,李淵讓他們三人比試騎術,李建成特意給李世民一匹特別烈的馬,要不是李世民機智跳馬跳得快,估計就被摔死了。李世民被逼無奈,只好發動了宣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的權利到底有多大?
    李淵當時的願景可能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的戰功越來越大,封賞越來越多,以致於成為太子的眼中釘,肉中刺,兄弟兩人的關係越來越劍拔弩張,最終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奪取皇位成為大唐的第二任CEO。那麼在李世民登基之前,他到底都有哪些官銜和勳位呢?以致於他的勢力一度成為太子最大的威脅。
  • 玄武門之變
    這些年的國產影視,若說哪個類型沒落最為徹底、最讓人惋惜,那歷史劇,絕對是其中之一,甚至是「其中第一」玄武門之變在影視劇中,有著大量的敘述,《秦王李世民》、《貞觀之治》、《貞觀長歌》、《開創盛世》、《隋唐演義》等打著歷史劇名號的大主角劇,都在做著一些不符合歷史的故事述說,讓許多人認為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真相。
  •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給出3大理由,卻沒有1個是真實的
    但實際上,唐太宗一直有一個汙點,那就是他早年還是皇子的時候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為了掩蓋他這一個汙點,他還給出了3大理由,但實際上,這幾個理由沒有一句是真實的。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3大理由,為什麼這些理由不真實?
  • 一門系天下,歷經4次玄武門之變,見證唐朝跌宕起伏
    萬國來朝其實我認為在唐朝繁榮的背後,影響唐朝變革的和一處地標有很深刻的關係,玄武門在唐朝時位於太極宮西北方向,我們知道的是李世民在這裡發動政變,讓唐高祖交出了政權,後世稱這件事為「玄武門之變」,但在玄武門發生變動的有4次
  • 唐代五次玄武門之變的成敗並非均繫於北門衛兵之手
    很多人印象中的唐朝都是雍容華貴和無邊風情。貴妃嬌媚的姿態,李白澎湃的才情和萬國來賀的盛世奇觀都讓唐朝呈現出最繁榮的景象。實際上在盛世的背後,黨爭和政變從未停止,自唐太宗李世民開了武力奪位的先例,皇位就變得可爭,可得。「玄武門之變」也好似成為了一種慣例,竟在唐朝289年的歷史裡發生了五次之久。每一次都是骨肉相煎,親屬相殘;每一次都是得「玄武門者得天下」。
  • 「玄武門之變」,李淵只能無奈妥協,禁軍與其餘兵馬為何不阻止
    一代天驕「戰爭狂人」成吉思汗,都對唐代宗李世民之軍事能力十推崇,若是二人能夠面談,恐怕成吉思汗還會對李世民,恭恭敬敬地叫上一聲「大哥」。古往今來對唐太宗的歌頌史料不勝枚舉,但世人對於李世民的印象,似乎都繞不開「玄武門之變」,誠然這是李世民一生中抹不去的「汙點」。而在此宮廷變亂事件中,有許多史料未記錄,使得後人難以理解的謎團。
  • 你以為玄武門之變只有一次?別天真,李世民的兒孫又復盤了四次
    宣武門之變那一年,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獨有的原創劇本被自己的兒子、孫子在無情地抄襲了四次。而且每一次好像都在戳自己的傷疤,疼不疼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不願意好。唐代有兩個國都,長安是國都,離此地不是很遠的地方是陪都洛陽,為了保持一致兩個地方都有宣武門,可能是因為富有,有錢就要花。也許是被上天下了詛咒,也許是權利真香。
  • 唐太宗李世民兄弟喋血—宮城北門玄武門
    李淵覺得這件事情關係重大,決定第二天上朝時親自審理。當天夜裡,李世民調兵遣將,做好了部署。第二天一早,他親自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張公謹等人,埋伏在上朝時的必經之路——宮城北門玄武門。張婕好聽到風聲,馬上派人報告了李建成。李建成找李元吉商量。
  • 玄武門之變背後真相,史官不敢如實記載,王國維:李世民差點弒父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這天是李世民向皇位發起最後衝鋒的日子,當天他在長安皇宮玄武門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退位,史稱「玄武門之變」。從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再到李淵主動讓位,一切都太順利了。事出反常必有妖,當玄武門發生激戰時,李淵在做啥?
  • 玄武門事變之前,李世民的實力究竟有多恐怖?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帝都長安玄武門附近發動了一場政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且順勢派尉遲恭入宮「護駕」唐高祖李淵,逼迫李淵承認這個既成事實,並且立李世民為太子,三個月以後禪位於李世民,史稱玄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其實真相與我們所了解的正好相反
    李世民為了皇位而弒殺兄弟滿門的極端行為,不僅給他帶來一生都難以洗掉的汙點,而且他還親自修改了這段歷史。最終使玄武門之變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所以揭開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就成為很多歷史學者樂此不疲的興趣。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宮玄武門設伏,殺害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兩個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事後又逼父親唐高祖李淵讓位於他,史稱「玄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對於歷史愛好者們來說,唐代眾多傳奇一直是經久不衰的熱點話題,這個朝代一直是不斷開創歷史的朝代,不僅產生了有史以來最為開明的君主之一,還產生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正式的女帝,此外,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玄武門之變的大變局……無一不令人久久回味,常憶常新。今天我們就來重新梳理一遍唐代開國以來第一件大事:玄武門之變。
  •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幹了一件無恥的事情,連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這期間,則免不了手足相殘,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心寒,而這種事情真實發生的時候,更是讓人不寒而慄。說到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手足相殘的事件,那就不得不提到玄武門之變了。 626年的初夏時節,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發起政變,將屠刀砍向了自己的親兄弟們,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先後被其殺死。
  • 玄武門之變後,程咬金受封上柱國,秦瓊一病十二年是弄假成真?
    唐高祖李淵武德九年,大唐宮廷劇變:太子建成、齊王元吉以及二王十個兒子全部被殺,揮起屠刀的就是當時的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及其麾下一群悍將,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尉遲敬德等人十人
  • 唐太宗為什麼沒有掩蓋玄武門之變,不讓史官記載啥的?
    這樣的大事件是掩蓋不住的玄武門之變,是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爭奪繼承權所發動的一次政變,這次政變直接導致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死亡,也進而誘發了其後李淵讓位於李世民的事情。那麼唐太宗為什麼不讓史官不記錄玄武門之變呢?先不說史官是不是會聽話的問題。就算史官聽話。那是因為玄武門之變其實是根本遮掩不住的,這個事情太大,造成的影響太大,無法掩蓋。如果史官不記錄玄武門之變,那麼史官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出現。
  • 玄武門之變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其實真相與我們所了解的正好相反
    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皇宮玄武門設伏,殺害了自己同父同母的兩個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事後又逼父親唐高祖李淵讓位於他,史稱「玄武門之變」。有關玄武門之變的起因和過程,記載在三部官修史書中,分別是《舊唐書 》、《新 唐 書》和《資治通 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