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電影推廣都是主題歌先行,從老男孩的《小蘋果》到韓寒的《後會無期》,都可謂是先聲奪人。當鄧紫棋用略帶磁性的聲音唱起這首《後會無期》時,一大批文藝青年為之傾倒。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這首歌的原始版本可是大有來歷。這首歌原名《The End of the World》,中文譯為《世界末日》,原唱Skeeter Davis(史琪特·戴維絲)發表與1963年。史琪特·戴維絲一生共獲得過5次格萊美提名,4次榮獲格萊美最佳鄉村女歌手大獎,怎麼樣?厲害吧!(這讓只能在頒獎禮臺下做觀眾的華人歌手們情何以堪)。
↑ 史琪特·戴維絲 - The End of the World
歌詞大意:
為何陽光依然燦爛
海浪仍舊衝刷著海岸
難道不覺末日來臨
只因你已不再愛我
為何鳥兒依然歌唱
星星仍舊在夜空閃爍
難道不覺末日來臨
當我失去你的愛
一切就都已結束
清晨醒來,我困惑
為何一切依然如故
我不懂,是的!我真的不懂
生活何以如此繼續
為何我心依然跳動
淚水仍舊盈滿了眼眶
末日來臨就在今朝
當你說出再見
一切都已完結
其實還有更厲害的,那就是這首《The End of the World》曾被全世界上百位歌手翻唱過,其中不乏大牌明星,而國內歌迷更多的是通過一位巨星才認識這首歌,那就是「卡朋特樂隊」。
↑ 卡朋特樂隊
「卡朋特樂隊」可是金曲無數,你就算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你總該聽過《Yesterday once more》吧?本人仔細聆聽了史琪特·戴維絲和卡朋特樂隊的《The End of the World》,前者的演唱中規中矩,後者的演唱比較自由,但大都準確地表達了深深的傷感和一絲絕望。
對,就是絕望,這首歌從誕生之日就帶有了「絕望」的基因,因為據說這是作曲者寫給死去的父親的歌。史琪特·戴維絲和卡朋特樂隊也沒有逃開「絕望」的宿命,史琪特·戴維絲的前合作夥伴,也是她的姐妹死於車禍;而卡朋特樂隊主唱,妹妹卡倫·卡朋特死於厭食症,可以說是英年早逝。不過話說回來,全世界的人都是把《The End of the World》當情歌來聽的,咱們就將錯就錯延續這個悽美的錯誤吧。
韓寒還是比較有藝術敏感的,他的電影《後會無期》不也是透著一絲絕望在裡面嗎? 那些在路上不斷錯過的好姑娘,那些後會無期的告別,以及被文青們掛在嘴上的「我聽過許多大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的著名金句,無不透露著一種頹廢絕望的人生哲學。
↑ 鄧紫棋 - 後會無期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華人歌星都曾翻唱過這首作品。比如陳百強、黃鶯鶯、劉文正、區瑞強、翁倩玉、周華健與品冠、曹格、陳奕迅等。我在網上看過陳奕迅老師的演唱會版本,他的伴唱組用哆哆嗦嗦的聲線、磕磕絆絆地演繹了這首經典名曲,而我聽的也是顫顫巍巍……大家如有興趣可上網搜索看看,不過建議飯前觀看。
這首作品也並不是首次出現在電影裡,很多電影裡都使用過這支金曲。包括薇諾娜·賴德和安吉麗娜·朱莉的《移魂女郎》,美劇《廣告狂人》,德魯·巴裡摩爾的《與男孩同車》,膾炙人口的《海盜電臺》等。熱播美劇《穹頂之下》也曾選擇該曲作為插曲,並最終被導演韓寒發現,填詞成為了電影《後會無期》的主題曲,這也算是音樂與電影結合的一個典範了吧。
這個世界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新鮮美好。我們帶著許多希望上路,一路走過欺騙、背叛、傷害,不曾觀過世界,也未被世界好好了解過。也許早已經與最初的那個自己後會無期,但是好在,還有音樂,還有藝術,多少還存有一絲安慰。這不是世界末日,這是嶄新的開始,讓我們後會有期。
最後的視頻小彩蛋來自秦萬民即興演奏《The End Of The World》,不管是驚喜還是驚嚇,生活總歸都要有點意外。凡事,最要緊是好玩兒。
如欲分享或推薦文章及音樂,歡迎使用下列方式投稿
郵箱:nmtimes@126.com
微信:qiqi903313
公眾微信:在微信號中搜索中文「納美時代」或英文「nmtimes」關注我們
官方網站: www.nmtimes.cn
歡迎將本文通過頁面右上方的按鈕,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騰訊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