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有些疾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那麼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些經常手腳麻木,那麼經常手麻到底是不是因為一些疾病而導致的那麼生活中有三個小妙招就可以緩解手腳麻木的現象,到底有哪些小妙招呢?
經常手麻的人要注意了,你的身體可能出現了這些問題!
1.腕管症候群
過度使用手指,尤其是重複性的活動,如長時間用滑鼠或打字等,均可造成腕管症候群。
其主要表現為大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的症狀,影響手部動作。
一旦確診,可以在神經內科保守治療,如效果欠佳,需要手術治療解除壓迫,需要掛骨科或運動醫學科。
2.神經根型頸椎病
食指、中指、無名指表示第七頸神經根受壓;如果處於坐姿時,你的手就開始發麻,改變頭(頸椎)的位置,如進行頸部的前屈、後伸、側屈或旋轉,症狀有所好轉,手麻原因就可能是頸椎病變。
臨床中,有近七成手麻症狀是由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繼發性病理改變,神經根受壓,引起相應神經分布區疼痛等表現。
一般大拇指麻木表示第六頸神經根受壓;
小拇指則表示第八頸神經根受壓。
此外,患者頸肩部經常肌肉酸痛,嚴重的還有嘔吐、頭暈、耳鳴等症狀。
出現這類症狀,請到骨科就診。
3.上肢神經卡壓
神經內有軸漿流動,當神經受到壓迫時,軸漿流動受阻礙,亦會引起手麻。這時候你可能出現手指的麻木疼痛,夜間麻木感加重,醒後活動可好轉,嚴重者可造成手部肌肉萎縮,影響精細動作。
出現這類症狀,請到神經內科就診。
4.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多發性末梢神經炎是由多種原因,如中毒、營養代謝障礙、感染、過敏、變態反應等引起的多發性末梢神經損害的總稱。
手指感覺異常(疼痛、麻木、過敏、減退)常呈手套、襪套式。若你同時出現運動障礙(肌力減退、肌張力低下、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晚期有以肢體遠端為主的肌肉萎縮)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肢端皮膚發涼、蒼白、發紺或出汗障礙,皮膚粗糙變薄等),即可診斷為多發性末梢神經炎。
請到神經內科就診。
5.貧血
因為貧血造成手腳末梢血氧不足,會出現末端的麻木。若你同時還有頭暈、無力、心慌胸悶等症狀,有可能是貧血造成的。
請立即到醫院血液科就診。
6.高血壓
血壓過高會影響大腦的供血,腦供血不足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引起支配手的神經發生障礙,造成手部發麻現象,所以一定要注意定期測量血壓,看看是否是血壓過高引起的手部發麻。
如果出現血壓過高,請到醫院心血管科就診。
7.糖尿病
糖尿病也可導致手指麻木,是由於長期的高血糖引起的周圍神經炎所導致,麻木的感覺多在四肢末端,常兩側對稱出現。
8.卒中
卒中,又叫中風。中風時有可能出現手麻,但手指麻不一定就是中風,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等症狀,而且平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應警惕中風的發生。
一般為一側手腳麻木,很少表現為單純的幾個手指麻木,而且麻木為持續性,多伴隨有手腳無力。
出現這類手麻症狀請立即到腦血管科就診。
突發手麻,怎樣快速緩解症狀?
1.持物練「腕」力
手拿瓶狀物,可以用水瓶。將手掌朝下,握住裝滿水的瓶子,以緩和的速度將手腕上舉及下彎,上下皆維持5秒,來回10次。可以鍛鍊「腕」力。
2.拉筋解「腕」傷
將手臂向前伸直,手心朝下,以另一隻手將手背向下壓,再將手掌向外扳,各維持10秒,來回10次。
3.按勞宮穴
勞宮穴位置: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於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在手掌有兩條比較大的掌紋相交成「人」字形,沿中指中線向手掌方向延伸,經過「人」字相交點的下方區域,這個重合的地方即是勞宮穴。
按摩方法:雙手抓拳,類似於圖片的動作,中指所掐的地方即為勞宮穴,用適度的力氣按壓即可,以感到酸脹為止。或用右手大拇指按壓左手勞宮穴,左手大拇指按壓右手勞宮穴,交替進行。
一般來說造成手腳麻木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尤其是經常的幹一些體力活或者是永遠的保持一樣的姿勢,那麼這種情況也會導致自己出現一些手腳麻木得,那麼一般來說手腳麻木也可能就是生理性的或者是病理性的,一定要記得可以通過這三個小妙招就可以緩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