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一號線東單站配備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攝影:封面新聞見習記者 劉思圓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見習記者 劉思圓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宣布,北京市已啟動軌道交通車站配置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工作。
針對AED相關使用問題,10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聯繫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該中心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個人取得救護證,需參加兩天課程培訓,考核合格,一個月後能拿到證書。證書到期前參加一天復訓課程,考核之後可以辦一個新證。」這名工作人員同時介紹,「目前個人培訓因為該中心裝修沒有課程安排,大概一個月後可打電話報名諮詢。」
AED可以自動分析心臟驟停患者的心律,可在需要除顫時自動充電,並指導施救者按下電擊鍵給予患者電擊,因此被稱為「救命神器」。國家心血管中心2019年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因此,讓AED成為像滅火器一樣的公共基礎設施,同時推廣急救培訓的呼聲在引起廣泛關注。
封面新聞記者近日探訪已經安裝AED的北京地鐵1號線及4號線。在地鐵1號線東單站,記者看到,AED設備位於站廳層東部,高度與普通成年人的身高相近,設備外部有明示:當門打開時,警報鳴響,僅供緊急時使用。通過其上半部分的透明罩,可以看到內置兒童書包大小的AED,使用者可按其上張貼的使用說明操作。
據北京地鐵官方網站顯示,地鐵1號線東西走向,途徑天安門、國貿等,10月28日客流量達85.42萬人次;北京地鐵4號則為南北走向,線途徑中關村、北京南站等樞紐,10月28日客運量達104.0萬人次。
4號線西單線地鐵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已經在北京南站、西單站、角門西站,大興線西紅門站、新宮站5座大客流車站完成AED配置。」
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官方微博10月27日發布消息,地鐵1號線22座車站(除未開通蘋果園站外)已完成AED配置工作,4號線5座大客流車站已完成配置,且將於12月底前完成4號線及大興線共35座車站AED的配置工作。
記者注意到,兩條地鐵線配置的AED設備顏色不同,1號線為橙紅色,4號線為白色。對此,北京市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10月28日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上表示:「未來建議國家出臺一個標準,看到這個箱子就知道是AED,就像看到紅色方正的箱子就會反應這是一個消防栓。據我所知,北京市政府包括國家衛健委也正在做這項工作。」
北京地鐵運營有限公司10月27日表示,公司於2019年開始依託北京市急救中心,積極開展員工急救及AED設備培訓取證工作。目前,北京地鐵公司所轄線路已有852名員工完成急救培訓,通過考核,復訓,具備AED使用資質,年底前還將繼續完成480名員工的培訓工作。
另據北京交通委員會10月27日消息,本次AED設備安裝工作按照「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原則,以每站1臺AED設備的配置標準,分三階段有序實施。2020年底前,將完成地鐵1號線、2號線、13號線、4號線、大興線、大興機場線、燕房線等7條線路104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2021年底前,完成地鐵5號線、6號線、7號線、8號線、9號線、10號線、首都機場線、八通線、14號線、16號線等10條線路229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實現設備覆蓋率達84%。2022年底前,完成地鐵15號線、昌平線、亦莊線、房山線、S1線剩餘5條線路65座車站的AED配置工作,實現北京市軌道交通路網地鐵車站的AED全覆蓋。2020至2022年新開通線路將同步配置AED設備。同時,同步開展AED專業技能培訓、應急急救宣傳等工作,2022年底前,實現一線站務人員培訓取證率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