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通過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費舍爾斬刀,歐洲最成功的海盜刀!北非巴巴裡人就靠它橫行地中海》和《維京人都是劍盾長矛加巨斧?普通維京海盜:一把手斧加短劍足夠》兩篇文章,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結論:在絕大多數時期的海盜都是殺人不眨眼的海上惡魔。那麼,海盜們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冒險者和自由戰士的象徵和代名詞的呢?通過查閱資料,海盜第一次被以一種非樣板惡人的方式描寫,應該是16世紀中葉,也就是文藝復興時代後期,地理大發現時代中期。本文就要說一下他們的故事。
16世紀初,麥哲倫、哥倫布、達·伽馬陸續完成自己的航行,「世界的盡頭已被發現,並被閉合成了一個球形,大地與海洋的輪廓亦開始變得鮮明起來。」,但相關發現的成果卻並沒有得到分享,世界地圖和寶貴的航行圖被西班牙王室牢牢掌握在手中,利用信息不對等的優勢,西班牙基本「壟斷」了通往新世界的航道與對外殖民和進行商貿的空間,從新世界而來的真金白銀和物產成為了西班牙和他的盟友們專屬的「稀奇玩意」。
而與此相對的是,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和美洲經濟作物的引入,大宗的土地兼併開始出現,飢腸轆轆的失地農民充斥著汙穢不堪的街道;而隨著宗教敵對的加劇,大量的新教徒也在瘋狂的遭遇迫害和流亡。在此時的歐洲,王公貴族們的朱門酒肉臭與「異教徒」的路有凍死骨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就像是不得不加入巴巴裏海盜的摩爾人一樣,失地農民和新教徒也為了生計加入了日漸發達的海運業成為水手,希望可以討口飯吃,或者像是麥哲倫或者哥倫布的水手一樣「幹一票爽一生」。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海上的生活只有生蛆的餅乾、腐敗的劣酒和死亡為伴,每時每刻每個人都可能死於因為信仰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虐待、事故與疾病,即便從數月的航行中熬下來,船上貴重的商品與貨物也與水手們沒什麼關係。商會的股東和船長大人會拿走大頭,水手所能獲得的不過是十幾磅或者幾十比索勉強養家餬口的殘羹冷炙罷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16世紀中葉,水手暴動的次數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許多水手通過奪取船舶和貨物而後去傾銷的方式發了筆橫財。其中的一些成功者甚至還靠劫掠其他商船獲取更多的貨物,許多水手藉助這筆錢達成了階級跨越,在殖民地合法的買了地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安樂窩;而另一些人則是「吃上這頓,就已經想好下頓了」。他們沉浸在這種掠奪和冒險行為所帶來的收益中不可自拔,在酒館中等待合適的人招募自己,並尋找新的發家機會。
有僱員自然就有僱主,少數的貴族和商會頭目充當著這個角色,他們中的一些是為了發現新的適宜殖民地和貿易渠道、一些是為了發現新航路獲取新資源、另一些則是為了打破西班牙政府和商會對貿易路線和新大陸貨源的壟斷……總之,有錢有權的人開始僱傭一些他們覺得擁有潛力的冒險者,給他們提供起始資金、船舶和武器,讓他們去完成襲擊商船奪取貨物、敵(西班牙和葡萄牙)佔水域水文氣象調查、走私貨物與洗劫礦藏和商路開拓之類的危險工作。當然,在西班牙殖民地當局眼中,這些僱員和僱主都只有一個名字——「海盜」。順帶一提,一些資本繼承人和貴族也會組建自己的冒險船隊,但他們的結局通常不會太好看,這些嬌生慣養的貴胄大多不是死於熱帶地區的疾病,就是死於綁票和謀殺。
這些冒險團體通常由英國人、法國人和荷蘭人組成,他們一般由僱主直接僱傭的十名以下的冒險家、航海師、勘探員和僱主信任的軍事監督人員組成核心;由在300人到50人不等的水手、僱傭兵和其他人員組成團隊基礎;有時會增加當地嚮導、土著或者收容與解救的其他冒險者,但總人數一般不會超過450人,船舶數量通常不會超過4艘。
相較於前輩們,這些「海盜冒險者」的團隊要專業許多,維持他們之間的不再是虛無縹緲的血緣關係和誓言,而是真真切切的共同利益:經過投資方篩選的領導通常不會是平庸之徒;專業的航海士和勘探員,不僅可以幫助團隊安全的渡過危險區域,還可以通過測繪和探查幫助整個團隊完成任務和獲得額外的收入;而專業的軍事監督人員則可以確保整個團隊的組織度和軍事訓練,並在必要時糾正指揮官的錯誤決策。而同樣經過選拔,經驗豐富且營養充足的水手和僱傭兵,則要比商船甚至不少軍艦上,從酒館和鄉下抓來的歪瓜裂棗的水手和水兵更加武德充沛。這些都為冒險者們打下一片天地提供了牢固的基礎。
這些團隊通常會使用20到40噸的快艇和70噸上下的松木帆船為自己的主要船舶,稍微闊氣一些的投資人還會為他們提供一些100噸上下的雙桅快速帆船用於水文測繪。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會裝備少量的隼炮用於海上交火和上岸後轟擊城鎮大門。由於對內陸探索和劫掠行動的任務需求,前排作戰人員(約三分之一)也會裝備較好的半身甲。相比地面上的舊陸軍,海盜們要更加青睞的火器的破甲效果和遠程武器所帶來的安全距離。
以著名海盜德雷克的初次活動——1572年7月底對港口小鎮「迪奧斯」(Nombrr de Dios,意思是上帝之名)的襲擊為例,德雷克率領兩艘海盜船(70噸的「帕斯卡」號和25噸的「天鵝」號)73名手下,其中20多人穿著鎧甲。整個團隊攜帶三十多把火槍(一些人是把短手槍作為副武器的)和十多把長弓,十幾把長矛和戟,餘下的人則使用各式軍刀和長短劍,使用4條舢板登岸後,迅速衝進市中心擊敗了正在聚集的城防民兵並奪取了制高點。但突如其來的熱帶大雨卻使得海盜們的火槍和長弓成了擺設,而西班牙長槍和劍盾民兵則依靠人數優勢展開反攻。德雷克迅速命令手下脫離了接觸,但隊伍卻還是遭受了11人的傷亡,傷者中還包括他的資助者堂兄約翰·霍金斯。
儘管這次襲擊並不成功,但德雷克卻並沒有失去領導權,反而被獲準進行「長期準備」工作。他主動接觸和解放從西班牙人統治中逃離的摩爾人和黑人奴隸,以及被西班牙人驅趕和打壓的新教徒與原住民,並幫助他們建立與防禦定居點,以此獲得維持隊伍所需的食物、物產和資源。與此同時,德雷克隊伍中的製圖員也開始對當地內陸的地形地貌與沿岸的灘涂進行測繪,德雷克和他的手下們搖身一變,成為了當地原住民和受壓迫者的守護者。這支不入流的菜鳥海盜團隊,也逐步變成了與森林混為一體、無處不在的遊擊隊。
新世界的物產遠比肉票來的值錢,而掠奪人口帶來疾病的風險,又遠高於販賣奴隸所帶來的收益;投資方相對豐厚的目標金錢獎勵和物資武器供應,讓參與者通常不需要為了蠅頭小利而鋌而走險;以新教徒和破產農民出身的海盜水手與傭兵,又對倍受剝削的同行們有所同情。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一時期的海盜教之前和之後都要顯得更有「紳士風度」一些,他們中的很多人對於定居點的行動基本上是劫財而不劫色,越貨而不殺人,海盜們追求自由和反抗強權的形象也就自此而來。
德雷克的情況當然不是個例,在加勒比與整個大西洋西海岸長期活動的法國著名胡格諾派(被迫害的新教的一支)海盜紀堯穆·勒泰蘇(Guillaume Le Testu)要更典型一些。這位著名的海盜擁有一支由200多名手下和3艘炮艇組成的海盜團。他們的主要收入是探索,一些貴族甚至贊助他去南美的叢林之中,尋找傳說中的「不老泉」和「黃金城」。而一些自然學家則僱傭他,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製成標本以進行研究。在這些資金的幫助下,紀堯穆的足跡得以遍布美洲沿岸。不同於之前的西班牙人和之後的英國人,紀堯穆的行為確實是個典型的法國人,他對於原住民非常溫和,幫助他們攻擊西班牙人的開拓隊,與他們籤訂合同進行貿易,以此獲取利益和向更為內陸的區域探索的可能;這位「不務正業」的海盜和他的團隊繪製了大量比西班牙總督們手中的還要細節的物產圖、地圖和海圖,並將它們賣給不同的商會和貴族。而正是由於無數像他一樣的海盜,美洲和東印度水域的輪廓才得以更早,也更為清晰的展露在世人面前,而西班牙對於新世界資源的壟斷,也得以被更早終結。
1573年,在熱帶雨林中鏖戰了一年、卻收穫不多的德雷克和他的部下加入了紀堯穆的海盜團。紀堯穆非常看重他,二人交換了情報共同制定了襲擊西班牙金銀錠運輸隊的計劃。150多人的隊伍在迪奧斯外圍襲擊了200多人組成的西班牙騾馬隊,當場擊殺了45名全副武裝的西班牙正規軍和大量的西班牙民兵,繳獲金銀錠20多噸,但自身也付出了近百人死傷的慘重傷亡,紀堯穆也受了重傷。馬車大多遭遇破壞,海盜們根本無法運走戰利品,他們就近對運不走的財寶進行了掩埋,並架著剩餘的馬車逃往海灘。但在撤退途中,海盜們又遭遇了西班牙騎兵的突襲。自覺時日無多的紀堯穆選擇了率領30多名海盜組成方陣殿後,他將手中所有的海圖地圖和手下全都託付給了德雷克,而後德雷克又遭遇了2次追兵,許多海盜死亡和潰逃。當德雷克和三十多名海盜們抵達海岸時才發現,原本約定好前來接應的海盜船早已逃離了現場。在萬分危急之時,德雷克臨機處置,命令海盜們將財寶全部拋棄,用馬車和金銀箱子緊急趕製了一個大木筏,下海求生。直到沿著海岸線逃出了48公裡後,他才找到了海盜團的旗艦並恢復了對艦隊的控制。
在之後的幾個星期裡,德雷克陸續收容了被打散的海盜並取回了許多之前掩埋的財物,但紀堯穆就沒那麼幸運了。被西班牙人俘虜後,傷病和歲月(這時的他已經64歲高齡了)讓他的身體每況愈下。為了讓他的死「更有意義」,西班牙人在俘虜他的第三天將他送上了斷頭臺。
老不死的紀堯穆死了,但他的地圖海圖和團隊,卻被那個剛剛加入自己海賊團的英國毛頭小子德雷克帶回了英國,帶回了歐洲,成為了撬動西班牙在美洲貿易霸權的第一個支點。冒險者們開始靠著他所留下的地圖向著內陸繼續前行,而商會們也開始沿著他所探索的航路進行貿易,儘管他們可能並不知道手中的資料,來自一個他們嗤之以鼻的老海盜。
而德雷克則憑藉著這些海圖、地圖與財富獲得了英國上流社會的認可與投資,從一個普通的海盜變為了「皇家海盜」和受世人敬仰的冒險家。在紀堯穆遇害的7年後,他超越了所有的海盜,完成了自麥哲倫之後的第一次環球航行。而在紀堯穆遇害15年後,他成為了英國皇家艦隊的總司令,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成為了無人可以超越的,屬於海盜們的不朽豐碑。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尤金少將,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