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 1月6日(周三)下午15:00,「貴州省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一樓第五會議室舉行。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徐敏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記者問答如下:
新華社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去年底,貴州印發了《關於高質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意見》,能否給大家解讀一下這個文件的內容、特點和意義?
徐敏答新華社記者提問
省生態移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徐敏:易地扶貧搬遷是「五個一批」中矛盾最集中、領域最綜合、工作鏈條最長的一項,特別是大規模城鎮化集中安置進入全面後續扶持階段,往往面臨著更大挑戰,安置社區管理水平需進一步提高、跨縣區安置機制需進一步理順、就業產業質量需進一步提升、幫扶責任落實需進一步鞏固,直接關係搬遷群眾穩定入住和後續發展。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高質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意見》,《意見》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深刻認識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貴州易地扶貧搬遷規模全國最大、城鎮化安置比例最高,後續扶持工作任務艱巨繁重。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要統一思想認識,深化「五個體系」建設,確保政策不鬆勁、力量不減弱、工作不斷檔。同時《意見》提出了後續扶持「十四五」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即「十四五」持續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深化「五個體系」建設,確保政策不鬆勁、力量不減弱、工作不斷檔,全面做好就業產業、社區管理、公共服務等重點工作。
第二部分「持續加大後續扶持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此部分為文件核心,根據全國現場會明確的後續扶持工作重點,文件從提升就業增收水平、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強文化傳承與扶志扶智教育、強化資金投入保障和強化組織保障等七個方面提出了26條措施。
第三部分「工作要求」。進一步強調「省負總責、市州統籌、縣為主體」的管理體制,整合資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合力攻堅。
《意見》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
1.工作定位更精準。《意見》將高質量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定位,著力提升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質量和成色。
2.目標設置更明確。《意見》明確:確保搬遷群眾到2025年在安置地穩定融入,實現可持續發展,到2035年完全融入。
3.資金保障更有力。《意見》明確:統籌現有相關資金,探索引導設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產業發展基金,因地制宜在安置區發展產業。
4.組織機構更穩定。《意見》明確:移民與扶貧、農業農村等部門合併的要設立後續工作專班,配齊配強人員;未合併的要保持機構穩定。
5.解決問題更聚焦。對於目前一些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比如安置房不動產登記問題,對於搬遷入住後人口增加造成住房緊張的問題等,《意見》都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意見》的出臺,標誌著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全面進入後續扶持高質量推進的新階段。該《意見》是「十四五」時期高質量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與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和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工作的意見》(黔黨發〔2019〕8號)一脈相承、有機銜接,向全社會釋放後續扶持力度只增不減的明確信號,引導搬遷群眾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作者:編輯:武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