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曲專家:「26條措施」增加臺青就業機會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臺灣戲曲專家:「26條措施」增加臺青就業機會
2019-11-14 16:25: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中新社臺北11月14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安英昭)「『26條措施』對臺灣戲曲人才很有吸引力,畢竟臺灣市場較小,而大陸市場非常大。」臺灣戲曲學院音樂系老師王學彥近日在臺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國務院臺辦、國家發改委等本月4日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條措施」),受到臺灣各界關注。

圖為王學彥向記者介紹院內圖片故事。

中新社

記者 張遠 攝

  據王學彥介紹,臺灣戲曲學院是全臺最主要的戲曲人才培養中心,但因此間劇團少,觀眾群有限,限縮戲曲市場,該校不少學生畢業後不得不轉行,而從事本行工作的,有的需跑不同劇團賺錢,有的則做兼職。

  「26條措施」提到,臺灣文創機構、單位或個人可參與大陸文創園區建設營運、參加大陸各類文創賽事、文藝展演展示活動。臺灣文藝工作者可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王學彥認為,這的確將增加臺灣戲曲人才的就業機會。

  近年曾多次帶臺生到福建廈門參加高甲戲、南音等戲曲藝術交流,王學彥說,學生們回臺後都很期待能再去交流;現在已有很多臺灣樂師參與廈門戲曲團體的演出,兩岸戲曲界可加強合作。

  他舉例,廈門歌仔戲正蓬勃發展,臺灣把歌仔戲的音樂演出形態擴大很多,受到廈門同行肯定。兩岸劇團合作,對戲曲藝術發展有加分效果,希望共同把傳統藝術發揚光大。

  今年5月,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和臺灣戲曲學院青年劇團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合演《阿搭嫂》,將高甲戲、客家戲和歌仔戲三種地方戲曲融合演出,受到好評。

  作為《阿搭嫂》藝術總監,王學彥說,廈門方面劇團正考慮在大陸多個城市舉辦巡迴演出。但如果是在臺灣,因觀眾較少,預計最多只能演三場。

  「我也會鼓勵自己的學生到大陸發展,畢竟臺灣戲曲市場成長有限。」王學彥也坦言,目前很多臺灣青年對大陸不了解,對「26條措施」持觀望態度。他認為,如果相關措施得到較好落實,臺青看到成功案例,消除疑慮,很可能就會「登陸」發展。

  王學彥還指出,在「26條措施」推出前,已有不少臺灣民樂專業學生到蘇州民族管弦樂團等大陸劇團工作。他建議仍在觀望的臺青,到大陸實地了解情況,把握髮展機遇。

  「兩岸一家親,文化血脈相同,尤其是戲曲藝術,臺灣這一領域的發展不可能脫離大陸。」王學彥說,這個根是改變不了的,要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創意。無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文化藝術交流不會斷,而且可能會越來越頻繁。(完)

相關焦點

  • 「11條措施」出臺滿月:有自信定力 有誠意善意
    5月15日大陸出臺了《關於應對疫情統籌做好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和推進臺資項目有關工作的通知》(簡稱「11條措施」)。如今,「11條措施」出臺滿月,各地正加緊制定實施細則逐步落深落實。從專家學者的解讀到臺商臺青的熱議,我們也能看到「11條措施」所展現的大陸支持臺商臺企克服疫情衝擊的自信定力,幫助他們實現更好更大發展的誠意善意。
  • 臺灣年輕人離大陸越來越遠?國臺辦:大陸絕不會放棄臺青
    今天上午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在回答臺灣記者有關民進黨當局操弄所謂「芒果乾」效應影響臺灣年輕人的問題時,發言人馬曉光指出,
  • 臺灣年輕人:大陸其實很發達,對臺青創業就業的補助實實在在
    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聯合採訪活動的兩岸記者,今天上午來到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的匯龍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探訪臺青在廣州的發展現狀。作為大陸改革開放前沿地,廣州吸引了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前來學習、就業、創業,在「眾創五號空間」「廣州光機電研究院」和「廣州匯龍信息產業園」等3個國臺辦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示範點)」引領下,廣州形成了一批國家級、省級和市、區級的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
  • 搶先預告|11/12-15大學生設計展-12家臺青、3位臺灣設計師聯手進場創作!
    共計12家臺青參與,來自南京、蘇州、揚州、泰州甚至上海市的臺青參會,由於參加數量增加,為保障每個臺青企業都有表現的舞臺,江蘇省及南京市臺辦特別與主辦單位協調,將臺灣美食獨立成【臺灣食集】,同時將臺青的文化科技融合的產品在【江蘇臺青文創專區】展出,現在有文創、有美食、有科技、有教育,充滿濃濃的臺灣味!
  • 臺青創贏未來行動開啟「光點市集」
    此次活動由寧臺服務業合作促進中心、伊諾光點創夢基地和南京臺灣文旅創新學院承辦,設置夜市美食區、樂活表演區、臺青文教區三大主題功能區,內容包括產品展銷、文藝表演、手作體驗、美食品鑑、親子互動等多項體驗,讓市民在家門口也能體驗到臺灣特色夜市文化。 如何全力服務臺青臺企,幫助他們打開新型市場,實現更好更長久的發展?
  • 臺灣商品進社區 浙江玉環積極落實惠臺「11條措施」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5月28日消息(記者 張笛)28日,「臺寶驛站」首次入駐浙江玉環的坎門渝匯社區,將為附近的8000多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臺灣商品購買體驗,也將為臺青創業搭建新平臺、新通道。  「聽說我們社區弄了臺灣商品團購群,我第一時間就加入了,就倆字——方便!」
  • 鹽城版五十條惠臺措施推出 深化鹽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若干措施》全面貫徹「兩岸一家親」理念,細化落實國家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要求,為臺灣同胞在鹽城投資、就業、創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進一步深化鹽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打造江蘇東部沿海臺資新高地。《若干措施》包括促進鹽臺經貿合作、增進鹽臺人文交流、營造臺胞便利生活等三方面共50條具體措施。
  • 臺灣年輕人力挺蔡英文?國臺辦發聲:絕不會放棄臺灣年輕人
    國臺辦表示對臺青工作是「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這次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臺灣年輕選民幾乎一面倒挺蔡英文,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儘管如此,但絕不會放棄臺灣年輕人,大陸會加強對臺灣地區青年人的政策,提高針對性和獲得感,採取「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的政策,從而讓兩岸同胞包括年輕人會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 【兩岸e眼】在穗臺青:擁抱大灣區 盼「粵」來「粵」好
    這是廣州臺灣青年之家會長、廣東臺灣青年就業驛站負責人鄭明嘉4日給臺灣青年們的寄語。是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正式啟動。  作為大陸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廣州吸引著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來穗學習、就業、創業。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廣州新增臺灣青年創業項目120多個,新增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實習人員近2600人,71位臺灣專業人士獲得廣州市「人才綠卡」。
  • [31條落地]山東發布56條惠臺措施
    》(以下簡稱 " 惠臺 31 條措施 "),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山東發展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山東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山東居民同等待遇,進一步促進魯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山東省臺辦、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山東省委組織部等 39 個部門、單位,近日正式發布實施《關於促進魯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 " 措施 ")。
  • 臺青「登陸」打造「第一雲家園」:從直播帶貨到短視頻推廣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個錄製棚內,來自臺灣的柯承妘正錄製著笛子吹奏教學視頻,「你可以聽得出中間細微的差別嗎?」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打亂了柯承妘的教學計劃。線下教學無法開展,她只得轉向線上教學,教喜歡笛子的網友吹奏笛子。  柯承妘是一名「登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她告訴記者,受到疫情影響,學生變少,希望透過線上的方式,來招攬更多的學生到她那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 職場指南|臺青登陸後如何更好融入大陸生活,專家這樣說……
    今年2月,大陸推出「31項惠臺措施」後,有意赴陸發展的臺青越來越多。
  • 川渝粵臺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開幕
    來自四川、重慶、廣東、上海150名和臺北線上50名臺灣青年參加交流會。此次活動是疫情以來,大陸開展的最大規模臺灣青年就業創業交流活動。近年來,四川還立足臺灣青年發展需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同等待遇政策措施,搭建了一系列創新平臺和合作的機制,培養鍛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當前川渝地區正努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廣大臺商臺企優化布局、拓展市場、壯大自身發展,特別是為臺灣青年在川就業創業、實現夢想提供了廣闊空間和機遇。
  • 「讓臺灣青年了解真實的大陸」——臺青範姜鋒「雲上」復工記
    新華社廈門5月3日電(記者付敏 李慧穎)從臺灣回到廈門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中轉去其他城市,小微企業復工有哪些支持政策……春節過後,臺灣青年範姜鋒團隊製作的30個協助臺青復工的「懶人包」在網絡上推出,目前已受到數萬粉絲關注。
  • 大陸首家:臺灣青年租賃上海市籌公共租賃住房籤約
    大陸首家:臺灣青年租賃上海市籌公共租賃住房籤約 2019年12月13日 15:3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訊 上海市臺灣青年租賃市籌公共租賃住房籤約儀式
  • 廣東臺青:疫情確實影響兩岸交流,但對臺灣人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2001年,為鼓勵和吸引更多臺商在珠投資,推動珠海經濟發展,珠海市政府無償劃撥8000多平方米的土地給協會,由珠海臺商自籌資金1800萬元,興建了樓高7層半的珠海臺商活動中心,這裡也成為在珠海打拼臺商、臺青的共同家園。
  • 臺灣人才為何外流嚴重?臺教授:因為臺灣不要他們!
    長久以來的低薪以及產業無法升級等結構問題,導致臺灣人才外流狀況日益嚴重。此外,隨著大陸31條惠臺措施的出臺,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想來大陸發展。對他們而言,在島內人才供過於求、薪資不振,大陸給了臺灣年輕人一個舞臺,自己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活動中,來自大陸、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的上百名青年協調合作、發揮創意,制定出一個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業項目。據了解,自今年2月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恵臺31條」)推出後,臺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熱情愈發高漲,到訪蘇州的臺青數量成倍增長。「以前臺青在大陸的創業項目會面臨股權投資等諸多困難,項目的生存率也很低。」
  • 劉和平:「26條措施」看門道 大陸對臺一手軟一手硬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種大氣候之下,繼去年出臺31條惠臺措施之後,大陸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出臺了「26條措施」,而且力度和廣度都要遠遠超過前面的31條。 QUESTION 直新聞:大陸出臺的「26條措施」中,前面13條都是惠及臺資企業的。你認為,這些措施有些什麼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