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一個做語言矯正的孩子,老師發現語音訓練時展示的舌部動作,孩子總是看不準,眼睛總是咪著。
孩子媽媽說,她早就發現孩子視力有問題,可是又不想這麼早就讓孩子戴眼鏡,還沒打算好去哪裡配眼鏡。
其實很多孩子第一次配眼鏡,父母可能忽視了很多問題。
我身邊的孩子很多上小學就近視了,一般情況下,都是先去醫院檢查,想省錢的話,拿著醫院的驗光檢測報告,去找個好一點的眼鏡店配眼鏡。
提醒一下,很多孩子的眼睛除了近視以外,還可能有其他父母注意不到的眼疾,特別是孩子還小,學習壓力大,再加上現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用眼過度,用眼不規範都是常有的事情。
在醫院可以全面檢測出的問題有:如屈光不正、斜視、眼球震顫、畏光、白瞳、瞼裂等,但更多機率的是近視(真性近視、假性近視),有深度的遠視或散光等。
第一次配眼鏡,要區分真假近視
很多青少年的近視是由於用眼過度的假性近視,假性近視的視力恢復是有很大機率的可行性,一般醫院的眼科檢查,會用散瞳藥水把瞳孔擴大,待睫狀肌麻痺後進行檢查驗光,如果沒有近視,同時經散瞳後視力明顯進步或恢復到正常,說明只是假性近視。如果經過散瞳麻痺睫狀肌驗光有相應的近視,散瞳後視力無提高,這就是真性近視了。
配眼鏡需要參考的數據有
想做全面的眼部檢查,可能會有以下科目:檢測眼壓,淚道衝洗,淚液分泌,綜合驗光,眼部B超,眼底鏡檢查,如發現異常,還要再做進一步的眼底照相,眼部CT,視野檢查,OCT,VEP等。
一般情況下如無特殊要求,需要左右眼裸眼視力數據,近視或散光數據,矯正實例數據,雙眼瞳距,軸距等。根據這些數據配眼鏡,醫生可能會建議實際鏡片的度數稍微調高一點點,對保護視力有好處。
鏡片鏡架選擇
查了一下國內眼鏡片行業制定標準,挺複雜的,基本上國內眼鏡企業的眼鏡檢測標準主要包括鏡片表面質量、鏡片頂焦度、光 學中心和稜鏡度、鏡片直徑、膜層耐磨性、抗腐蝕性、抗衝擊性、鏡片強度、阻燃性、高溫性能等方面,缺少了耐候性以及生物安全方面的指標(如鎳析出、防藍光)的檢測,這些不僅要看品牌,更要看清楚質量說明。至於眼鏡架的選擇,輕便、結實、環保材料為主,外觀審美憑個人喜好。
注意視力保護
配完眼鏡就OK了嗎?不,其實孩子戴上眼鏡後,需要注意的事情更多,
1、注意眼鏡的養護,好的眼鏡從使用佩戴,存放,擦拭都需要注意。
2、戴上眼鏡後,更要注意視力的保護,防止度數進一步加深。
3、如果為了美觀,想要改成佩戴隱形眼鏡,更要多方諮詢建議,有些人是不適合佩戴隱形眼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