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是《巴黎協定》籤署的五周年紀念日。當天,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就任總統的首日,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我將立即開始與全球其他國家合作,竭盡全力開展工作,包括就任總統100天內召集主要經濟體國家領導人,舉行氣候峰會等。」
美國政府曾於2019年11月4日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根據規定,退出過程需1年時間。2020年11月4日,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該協定的締約方。
眼下,拜登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或將給美國帶來哪些影響?
拜登是咋說的?
當地時間12月12日,拜登發表推文宣布將重返《巴黎協定》。拜登表示,「5年前的今天,世界各國聚集在一起,通過了關於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39天後,美國將重新加入,我們將團結全世界,推動我們取得更大更快的進展,並積極應對氣候危機。」
2015年12月12日,聯合國195個成員國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了《巴黎協定》,以期共同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這一協定於2016年11月正式生效。
根據規定,為避免氣候模型預測的海平面上升成為現實,《巴黎協定》的締約方需要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減少碳排放。截至本世紀末,將全球氣溫的上升幅度控制在「低於2℃、最好不超過1.5℃」的水平。
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在其就任的第一年,就曾宣布要退出《巴黎協定》,他認為該協定迫使美國減少碳排放,從而影響美國經濟。
2019年11月4日,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聯合國,要求退出《巴黎協定》。最終,美國於2020年11月4日正式退出這一協定,由此成為所有籤署國中「唯一退群」的國家。
重返《巴黎協定》需要哪些流程?
根據美國法律,《巴黎協定》是一項行政協議,這意味著拜登若想重返「群聊」,無需獲得國會參議院的批准。
據美媒CNBC報導,在拜登成功就任美國總統後,只需向聯合國發送一封希望重返《巴黎協定》的信件,就可以在30天後正式返回「群聊」。
一旦美國正式重返《巴黎協定》,就需要制定減少碳排放量的目標,並嚴格執行,還需及時向聯合國報告目標的實現情況等。
不過CNBC指出,儘管拜登有意關注氣候變化議程,但他仍然面臨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承諾到2025年,美國碳排放量將在2005年基礎上再減少26%至28%。然而,川普在其2017年至2019年任期內,曾撤銷了至少128項環保法規,包括放寬汽車燃耗規定、廢除《清潔電力計劃》等,這導致美國減少碳排放的目標至今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再次加入「群聊」或將產生哪些影響?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或將無法履行減少碳排放的承諾,導致全球一致努力的效果「大打折扣」,而重返該協定將要求美國在《巴黎協定》的框架下,採取更完善舉措,其中最直觀的影響即實現減排目標。
根據拜登及其競選搭檔卡瑪拉·哈裡斯的網站消息,拜登計劃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帶領美國進行清潔能源革命,實現100%清潔能源經濟等。
目前,中國已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日本和韓國也先後宣布了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英國同樣設定了自己的減排目標。這意味著美國若想趕上其他國家的減排進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與此同時,據CNBC報導,美國重新返回「群聊」,意味著美國將與全球各國共同採取措施,為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而努力,這或將重建美國與其他締約國之間的信任。
拜登或將重返哪些「群聊」?
在川普執政的4年期間,曾多次退出「群聊」。
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美國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這一條約規定各締約國能夠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空中偵察,收集與軍事力量和活動有關的數據。
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峻的背景下,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的決定。此外,美國還先後退出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
根據多家美媒報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拜登預計將獲得306張選舉人票,有望於2021年1月正式入主白宮。這對於川普曾經退出的「群聊」來說是一個重大轉機,也意味著拜登就任後,或將重新「申請加入群聊」。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除《巴黎協定》外,拜登還有可能重新加入世界衛生組織。
當地時間11月24日,拜登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公布了一項「100天計劃」,拜登強調了他就職後的首要任務是應對疫情,並將立即尋求與世界衛生組織「恢復關係」。
分析人士指出,即使在拜登政府的領導下,美國重新返回了那些曾經退出的「群聊」,也很難在全球舞臺中繼續發揮主導力量,「退群」所帶來的惡劣影響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除。
(據新華社、中國經濟網、新京報等)
這些年美國退出的那些「群」
1982年美國為維護其海洋霸權,拒不籤署《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至今仍未加入。
1984年美國不滿其文化控制權逐步被發展中國家削弱,正式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03年重返,但2017年以「節省資金、敦促改革」為由再次退出。
1985年美國因遭到尼加拉瓜申訴其武裝幹涉侵犯主權,宣布拒不接受國際法院有關強制管轄權。
1995年美國宣稱由於「國內預算困難」,退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並拒交拖欠會費。
2001年●美國宣稱由於履行環保義務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拒絕批准《京都議定書》。●美國在未能阻止討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軍事行動之後,宣布退出聯合國反對種族主義大會。●美國為強化其軍事優勢,正式退出美蘇1972年籤署的《反導條約》。
2002年美國認為對美國軍人、外交官和政治家不利,宣布撤回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籤署。
2017年●因認為多邊貿易協定不符合美國最佳利益,有礙美政府「美國優先」政策,宣布正式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宣布退出聯合國《移民問題全球契約》談判,並在聯大投票反對該契約。
2018年●美國宣布退出經聯合國安理會核可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恢復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因所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19年為不受束縛地發展陸基中短程飛彈力量,美國宣布退出《中導條約》。「無法有效保護人權」,宣布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為逃避巴勒斯坦的正當維權起訴,宣布退出涉及國際法院管轄問題的《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關於強制解決爭端之任擇議定書》。2020年●以所謂俄羅斯違反條約為藉口,宣布啟動退出《開放天空條約》的程序。●美方為本國抗疫不力「甩鍋」,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1月,正式退出《巴黎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