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破川記的第2篇文章
很多人都講川普崇拜裡根,後者是前者的偶像。不過,川普在書面回答崇拜者「你崇拜哪些歷史人物,為什麼?」時,並沒有提到裡根,而是擺出了林肯和邱吉爾。他是這樣說的:
亞伯拉罕·林肯是一個,因為他在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候擔任總統。他也是自學成才,在成為總統之前還吃了很多年苦。另一位就是溫斯頓·邱吉爾,他在人類歷史關鍵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挺身而出。他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那激動人心的演說鼓舞了成千上萬人的鬥志,他還因為自己寫作的歷史小說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提到林肯,褒揚的是他的自學能力和吃苦精神。隱含的知識點是:林肯是沒有顯赫世家背景的平民總統,而且人生生涯裡屢次失敗甚至成為段子裡的失敗之神,另外也不要忘了他是首位共和黨籍總統,如有人總結的:
林肯創建共和黨以來,美國以共和、民主兩黨對壘形成的「第二黨系」已經持續了一個半世紀,共和黨在這一體系的大部分時間內保持強勢地位,美國能被稱為「英美保守主義最後的避難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共和黨的存在……川普這也算吃水不忘挖井人。
提到邱吉爾,是因為勇氣、毅力和公共溝通技巧。讀川普寫的那些書,這些成功學關鍵詞的確是反覆出現的,是川普自己心智結構的一部分。
不過,這裡他並沒有提到據說一直是自己崇拜對象的裡根,這是為何?
我猜,他舉出的這兩位大神級的歷史人物,的確在心智、性格上對他有更多影響、讓川普心有戚戚。在另一本書裡,川普也一致性地推崇這二位對其在思想和智慧上的影響:
另一個贏得智慧的方法就在於閱讀歷史偉人,以及那些你所感興趣的領域內的重要人物的相關書籍。我曾經閱讀過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以及世界歷史中的其他偉大人物的書籍,我的確從中獲益匪淺。他們必須具備超人的智慧,才能成功應對自己所處的困境。他們所處的局勢也許具有一定的機緣巧合,然而,他們憑藉自身的經驗和智慧,成功、高效地化解了自己面臨的一切難題。而裡根,不能算在精神、思想與智慧層面仰之彌高的歷史人物,而是川普與之有交集的人物,是他想與之「比肩」並不時鏡鑑模仿的現實人物。
在這個層面上,川普與裡根更近或者更「親近」一些。
據說,川普大廈的辦公室牆上擺著他和裡根總統的合影。在特殊的日子,川普還會記得在推特上深情說一句:裡根生快。
川普與裡根的最早接觸,是通過一個叫羅伊·科恩的手眼通天的律師。「正是在羅伊·科恩的引薦之下,唐納·川普結識了1980年正在競選美國總統的隆納·雷根(Ronald Reagan),唐納·川普由此成功打入美國政壇的高層社交圈」。「唐納·川普有幸近距離觀摩了裡根贏得總統大選的全過程,並在日後完美地進行了複製。」
在這個意義上,裡根可以算是川普的半個政治教練。
有不少反映80年代川普與裡根交往的照片,比如下面兩張:
第一張,是1985年,川普攜妻子跟隨裡根在白宮接待來訪的沙烏地阿拉伯國王;
第二張,是年輕時候的川普和裡根在白宮握手,照片拍攝於1987年。
這說明什麼?是共和黨在給予唐納·川普在重大外事場合和主流媒體上「露臉」的機會。
那時候的川普,只不過是個善於自我包裝的房地產商人,在美國政壇高層眼裡還是一個小字輩。不過,他不惜成本在主流媒體之上為裡根的內外施政鼓與呼,博取了裡根好感,共和黨方面自然投桃報李。
川普對裡根的仰望,是那個輝煌的裡根時代,在很多人尤其對權力有所覬覦的人心中的投影。比如後來成為副總統的邁克彭斯,早年曾是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直到1980年才在當年參加競選的隆納·雷根影響下,轉投了保守主義的共和黨陣營。
從1981年上任到1989年卸任,裡根時期的共和黨可謂一家獨大。
1980年11月4日,美國共和黨候選人隆納·雷根以44州、489張選舉人票的壓倒性優勢戰勝了時任總統的民主黨候選人、僅獲得49張選舉人票的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由於在同年展開的參、眾兩院議員改選之中,共和黨同時在相對關鍵的參議院中佔據了多個席位,因此隆納·雷根的連續兩屆任期之內,共和黨憑藉著其「完全執政」(美國政治術語:指總統所在的黨派同時還在議會中佔據多數)的優勢,大力推行其保守主義的內外政策。裡根經濟學(Reaganomics)和柴契爾主義(Thatcherism)一樣,共同標誌著新自由主義的全球發軔,他們是「凱恩斯主義或更為廣義的社會民主主義陷入無法克服的危機的產物」,也構成當代西方「新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混血」後,全球向右轉的歷史動向。
把川普與裡根放在一起提及,既是當事人川普自覺的舉動,也是媒體的解讀方向。比如BBC四年前就做過的一期節目:How does Donald (Trump) compare to Ronald (Reagan)?唐納德(川普)與羅納德(裡根)相比如何?
在川普方面,隆納·雷根這個名字在他的競選活動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他不止一次說過,裡根是他最欣賞的總統。
最近的一次是川普1月初在回應令他惱怒的白宮秘聞書籍《Fire and Fury》時稱自己被假新聞和捏造的書籍所包圍,而這種情況在裡根時代早已出現,「裡根能處理好,我也能」。可見,裡根對於川普,不止是偶像,還是比照鏡鑑的對象。
這又至少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解讀。
首先是個人經歷,兩人的道路都有類似的升級打怪的意味。
裡根和川普都沒有政治世家的蔭庇,裡根是從一個平凡小子,到好萊塢演員,再到州長,最後一路奔向了總統,而且是在歷史上擁有很大聲望的總統。
川普也是類似。而且因為與傳媒娛樂業浸染過密,舉止言行又有出格之處,川普身上是帶了不少明星光環的。
其次,或許也是更重要的,是政治環境的相似。
在川普和美國右翼保守派的眼中,所謂美國最偉大的時代,便是裡根執政的20世紀80年代,當時的美國通過對內推行「劫貧濟富」的所謂「裡根經濟學」,削減了巨額的赤字,對外通過對歐洲和日本採取的貿易剝削,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從而得以發展軍備,最終取得了與蘇聯之間冷戰的全面優勢。之所以裡根和川普都能夠跨界打怪,入主白宮,至關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保守主義運動的興起,這既造成裡根於1980年當選的契機,又為川普的當選提供了最為基本的洞察——是保守派選民(例如藍領工人、福音派)的抬頭為他2016年當選總統創造了可能性。
其三,基於前述的經歷上和環境上的相似(尤其還近距離觀摩了裡根當年的競選),作為一個自覺的思考和行動,川普借鑑了很多裡根的做法。包括:
川普競選活動使用的許多策略,都是由裡根的嫻熟廣告和公關專業團隊發明或完善的。這些措施包括用隱晦的種族主義語言來吸引「心懷不滿」的白人選民,以及對福音派基督徒和在藍領城市跺腳搖旗的集會群眾進行悉心栽培。還有競選口號的「借鑑」。很少有人知道,川普並不是第一個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競選口號的人。早在30多年前,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裡根在1980年總統競選時用的就是一模一樣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川普不僅在競選口號上照抄了裡根,在內政、外交上也以之為師。」
當然,以川普的傲氣,讓他承認照抄、跟隨裡根,屬實難為他了。而且也要看到,恰好是從裡根時代開啟的美國實體經濟空心化的進程,造成了今天美國的走火入魔的局面,因而準確說,川普在今天面臨的經濟狀況與羅納德•裡根在1981年面臨的情況是完全相反的,川普走的道路,跟裡根改革也是截然相反的。或者說,正是裡根那時重金融輕實業,逐漸產生惡果,反而促成了當年的小弟輕車熟路躍上了舞池中央。
一張舊船票,讓川普以近似的姿勢登上了華盛頓的破船。
這是毅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