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求是》刊文:我們為何策劃《典籍裡的中國》

2021-03-04 中視至高

央視網消息:據求是手機報,3月1日出版的第五期《求是》雜誌刊發慎海雄的署名文章,題為《我們為什麼要策劃〈典籍裡的中國〉》。

  全文如下:

我們為什麼要策劃《典籍裡的中國》

慎海雄

       牛年新春,《典籍裡的中國》甫一開播,就創下同類型題材的收視新高。新媒體傳播後,節目還變身「網紅」,帶旺一波「典籍熱」。 

  這,其實在我們的意料之中。馬克思在評價希臘藝術和史詩時說過,希臘藝術和史詩仍然能夠給我們以藝術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上有迢迢河漢,下有滔滔江水」。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們燦爛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歷久彌新,一個重要奧秘就是文以載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是中華文化永不枯竭的源頭活水,是永遠給中華兒女以精神滋養、提醒我們不斷進行精神反芻的範本。

  所以,節目火起來,我們高興;典籍「活」起來,我們更自豪。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誰都知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歷經上下五千年而文脈不絕,根本在於一代代華夏子孫典籍為媒、薪火相傳、接續前行。在我們的古漢語詞典裡,韋編三絕、汗牛充棟、洛陽紙貴……中國古人往往用讚美、敬佩的詞語,稱頌典籍的魅力和文化的傳承。習近平總書記說,古詩文經典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了我們的基因。這些經典的無形內核便是中國精神,有形載體就是中華典籍。

  記得一年前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一次編務會議上,大家討論精品選題時,我提出了一個久蘊於心的建議:能不能打造一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欄目,比如《典籍裡的中國》?當時大家都認為是可行的。我提出這個建議,不僅僅出於一名文科畢業生的個人喜好。我忘不了30多年前剛進大學時的那一幕:中文系老師與新生見面,研究古典文獻的老先生們大多步履蹣跚,其中一位還是用椅子抬進來的。後來我和同學到一位老先生家裡拜訪,剛驚嘆於琳琅滿牆的各種線裝典籍,不料老先生感慨道:他的身後,孩子們會把這些書賣到廢品回收站的。老先生痛心於子女未能傳承其業。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老先生的痛,讓人警醒。如果典籍高懸在象牙塔,塵封在藏書館,即便散落在教科書中,卻沒有人自覺賡續文脈香火,那不是隨著歲月流逝而丟掉根和魂嗎?

  決不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深刻洞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發展的內在關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的判斷、新的概括和新的定義,賦予嶄新的時代內涵,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有其獨特的價值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黨中央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系列舉措,在全社會點燃了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強大引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影響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

圖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之《尚書》的宣傳海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供圖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迎來了燦爛的春天。與此同時,如何解讀好、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這對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而言,既是重大機遇,更是一大挑戰。

  由此,我想到了典籍。文化典籍往往是優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裡。浩如煙海的中華傳統典籍,從四書五經到二十四史,從孔子、孟子、老子、孫子、墨子、韓非子到文學、史學、哲學、經學、中醫等,從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到神農嘗百草、倉頡造字,從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到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經典,將中華兒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濃縮在字裡行間,凝聚成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

  文化如水。中華文明看似柔和,實則堅強。這也從一個側面,回答了為什麼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等文明古國早已進入了博物館,唯有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風吹雨打,依然挺立、生機勃勃,在人類文明的燦爛星空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知來處,明去處。正是中華文化典籍的代代傳承,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堅強屹立,中華文明飽經滄桑而薪火相傳。

  觀成敗、鑑得失、明是非、知興替。優秀典籍,既是中華民族的共享記憶,也是我們與歷史的精神接續。既見證了我們的昨天、觀照著我們的今天,也將福澤我們的明天,福澤中華民族後世千年。我們感到,從優秀典籍入手傳播傳統文化,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今天的中國已經快速進入網際網路時代,人們閱讀的便利性、豐富性已經超過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雖說「書當快意讀易盡」,然而,我們也要捫心自問:今天的中國,到底還有多少人在安安靜靜地閱讀傳統經典?又有多少人讀得懂、讀得進傳統典籍?

  再輝煌的文化,一旦失去傳承就必然衰敗。作為重要的傳播陣地,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責無旁貸,必須與時間賽跑。總臺成立以來,我們連續推出《經典詠流傳》、《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中國地名大會》等一大批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節目,都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不少節目還在歐美國家暢銷。我們從中也領略了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創作靈感的強大力量!

  非常感謝我們的創作團隊和國家話劇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是你們以創新的手法,將傳統經典搬上了螢屏,讓不同年齡段、不同知識面的中國人看到了我們輝煌的過往,並且深深被吸引。晦澀難懂的許多典籍,通過時尚新穎的電視節目,讓厚重的歷史與現代的頭腦碰撞,用當代的方式與歷史握手,讓人感覺到愉悅可親,讓觀眾尤其是年輕人喜聞樂見,讓「典籍活起來」。經典不再「高冷」,節目成為爆款,這就是創新的魅力!

  書裡乾坤大,心中日月長。我們堅信,典籍是國之瑰寶,不能只是「活」在藏書館、「活」在學者的論著中,還應該「活」在年輕人心中。《典籍裡的中國》,就是典籍的傳播者、轉化人,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探賾索隱、披沙揀金,通過電視獨具優勢的語境轉換,讓更多人愛上典籍,自覺傳承中華燦爛文化。

  益智增德,如沐春風。《典籍裡的中國》告訴我們,中華文化,絕不是晦澀艱深的古董,而是集中儲存在典籍、至今仍然指引今人思考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思想寶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中華文化典籍是古聖思想的載體,是先賢智慧的結晶,絕不是象牙塔中泛黃的辭章,不是沉睡的故紙堆,而是我們這個民族血液中永遠保持鮮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文明長河永遠奔騰不息的文化密碼。

  優秀文化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中華傳統典籍是講好中國故事的獨特資源。優秀典籍一直是吸引國際漢學家濡染中華文化的磁石。瑞典學院唯一會中文的馬悅然先生當年的漢語入門讀物就是《左傳》;荷蘭著名漢學家高羅佩曾經翻譯過竹林七賢嵇康的《琴賦》;公元9世紀,白居易的《白氏文集》就已成為東瀛皇室爭讀之文獻……今天的中國,正在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傳統經典正是我們與世界進行文明交流互鑑的一大優勢。

  世上沒有登不盡的山,只有讀不完的典籍。蘇東坡有雲,要「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我們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是五千年象形文字壘起的一座座精神高峰。多攀登這樣的精神巔峰,登高望遠,於我們個人,可以拓展拓寬自己的人生長度和寬度;於我們民族,可以夯實精神厚度,進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指引我們履職盡責,創新再創新,繼續用新的傳播方式揚中國精神、傳中國文化。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典籍裡的中國》是我們探索傳統典籍當代化傳播的一次有益嘗試,但絕不是唯一的一次。與古聖先賢對話,跨越時空交流,讓我們不斷以創新傳播中華文化經典,致敬我們的先人!

相關焦點

  • 【她之聲·聚焦】《求是》雜誌刊發文章: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
    【她之聲·聚焦】《求是》雜誌刊發文章: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2020-12-25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尋中華「最經典」的精神:說《典籍裡的中國》
    繼《故事裡的中國》《經典詠流傳》等多檔極具代表性的大型原創文化節目之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在春節期間又推出了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
  • 《典籍裡的中國》:佶屈聱牙的《尚書》這回終於能看懂了
    這檔節目的名字叫《典籍裡的中國》。 沉浸式的舞臺體驗,深入淺出的講述風格,戲骨演員的動情演繹,古今對話的呈現方式。 網友直呼沒看夠! 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一直在用文字記錄中國的歷史,講述中國的故事。 《典籍裡的中國》以跨時空對話的方式,講述典籍故事,對話華夏先賢,讓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活了起來。
  • 《典籍裡的中國》:追尋傳統文化的精神密碼|上奇觀察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彙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傳由孔子編定,是「五經」之一。我們常說的「飽讀詩書」就是從《詩經》和《尚書》引申出來的。秦代焚書,原有的《尚書》抄本幾乎全部被焚毀。漢代重新重視儒學,由秦博士伏生口授,《尚書》才保留下來大部分。
  • 視頻·雙語 | 中國3分鐘×求是雜誌 重磅放送!
    視頻·雙語 | 中國3分鐘×求是雜誌 重磅放送!《中國3分鐘》工作室聯手《求是》雜誌社,放送紀錄片+讀評+訪談大禮包智慧的評論,觀點的交鋒,視聽盛宴,如你所願!
  • 慎海雄出任央視新一任臺長
    2日,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慎海雄接替聶辰席,出任央視第十二任臺長。據澎湃新聞消息,今天下午,中央電視臺召開領導幹部會議,中組部、中宣部領導參加。會上宣布了慎海雄就任中央電視臺臺長,聶辰席卸任的消息。慎海雄(資料圖)慎海雄1967年2月出生於浙江湖州。
  • 《典籍裡的中國》|《尚書》是怎樣一部奇書,為何其中《禹貢》是地方志源頭之一?
    每一部典籍,都凝聚著前人的心血和智慧,讓精神的血脈延綿至今。大年初一,《典籍裡的中國》在央視一套首播。倪大紅演的伏生讓人淚目。亂世之中《書》未能保全,伏生自責嗚咽,讓撒貝寧忍不住落淚。伏生未能保全的是怎樣一部書?有著怎樣的故事?節目中,演員重現了大禹與先民治水的場景,他們僅有簡陋的治水工具,卻不畏洪水泛濫,誓要天下安寧。
  • 典籍裡的中國:《尚書》身後的千年謎團終於解密了
    春節期間,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裡的中國》在央視綜合頻道正式首播,古今兩代讀書人伏生和撒貝寧跨越數千年識讀《尚書》,讓觀眾連呼震撼
  • 株洲文藝評論100期 《典籍裡的中國》讓思想之光穿透時空
    《典籍裡的中國》讓思想之光穿透時空中華典籍浩如煙海,兼收並蓄;中華文化一脈相承,不絕如縷。
  • 總臺將推重點創新項目《典籍裡的中國》 再造文化類節目標杆
    其中,由《故事裡的中國》原班團隊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手打造的《典籍裡的中國》,成為總臺本年度重點推出的創新項目。  守正創新再樹文化節目的新標杆  《典籍裡的中國》聚焦享譽中外、流傳千古的典籍,講述從典籍出發的中華文明史。
  • 慎海雄:央視將開播奧林匹克頻道 8k直播實驗已著手進行
    1月30日,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在北京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雙方就央視奧林匹克頻道的開播達成一致。 慎海雄表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正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穩步推進2022年北京冬奧會賽事轉播的各項準備工作。
  • 19世紀在華英文期刊中國典籍譯介
    Williams)等來華傳教士在《中國叢報》上譯介了近60部中國典籍。翟理斯(H. A. Giles)、莊延齡(E. H. Paker)、湛約翰(J. Chalmers)、阿連壁(C. F. R. Allen)等漢學家在《中國評論》上譯介了60餘部中國典籍。
  • 李海軍:19世紀在華英文期刊中國典籍譯介
    中國典籍譯介是《中國叢報》和《中國評論》的重要內容。裨治文、郭實臘(K. F. A. Gutzlaff)、衛三畏(S. W. Williams)等來華傳教士在《中國叢報》上譯介了近60部中國典籍。翟理斯(H. A. Giles)、莊延齡(E. H. Paker)、湛約翰(J. Chalmers)、阿連壁(C. F. R.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開幕 沈曉明致辭 慎海雄宣布開幕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致辭,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致辭並宣布開幕。本屆電影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共為期8天,分為展映板塊和開幕式、大師班、H!Future新人榮譽、H!Action創投會、H!Market市場、專題論壇、閉幕式等主體活動。
  • 從社會價值取向看中國農業科技典籍翻譯
    由於在中學西傳之時,受工業革命推動,西方國家在科學技術的很多方面都開始趕上甚至超越中國。因此,與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典籍翻譯相比,西方更重視翻譯中國人文社科典籍。但對中國農業典籍的翻譯是一個例外。例外當然是有原因的。中國是傳統農耕大國,重農與農本思想是自古以來的國策與傳統。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開幕 沈曉明致辭 慎海雄宣布開幕 ​
    海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致辭,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慎海雄致辭並宣布開幕。本屆電影節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南省人民政府主辦,共為期8天,分為展映板塊和開幕式、大師班、H!Future新人榮譽、H!Action創投會、H!Market市場、專題論壇、閉幕式等主體活動。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 慎海雄:「2020央視財經論壇」對解讀發展大勢有重要意義
    本屆論壇以「新發展格局下實業與金融使命」為主題,邀請部委領導、經濟學家、企業家等重量級嘉賓出席,深入宣傳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更好推動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在致辭中表示,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舉辦2020央視財經論壇有著重要的意義。
  • 美國的疫情為何會失控?美國《時代》周刊刊文一針見血
    美國《時代》周刊刊文一針見血 美國擁有世界頂級的醫療技術,那美國的疫情為何會失控根據參考消息網的消息,近日美國的「時代」網站發表了一篇主題為「美國為何輸掉肺炎之戰」的文章。
  • 【不可思議的求是潮】水朝夕工作室
    我們是水朝夕工作室,求是潮學生組織中的一群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