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新聞10月26日電 10月20日上午10時,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重慶人民大廈舉行。
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胡忠被評為重慶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表彰對象。
在兩江新區,像胡忠一樣勇敢站出來、堅決頂上去,援鄂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共27名。
湖北省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從醫療隊馳援,到防護、生活物資調撥,各地積極行動,全力支援湖北。從出徵到凱旋,兩江新區援鄂醫療隊共累計收治病例216例,其中確診病例31例、治癒出院212例、加重0例、死亡0例,做到了「零加重、零死亡、零感染、零回頭」。兩江新區援鄂醫療隊順利完成任務,贏得了孝感人民交口稱讚,彰顯了兩江兒女的新時代風採。
抗疫紀錄片《兩江新區戰「疫」紀實之盡銳出徵》記錄了兩江新區27名白衣天使奔赴孝感的戰疫故事。
他們隨重慶派出的13批醫療隊前往湖北,義無反顧衝上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和責任擔當。
黎陽:在隔離區教病患跳舞的治癒天使
3月23日,重慶赴孝感支援隊669名首批撤離隊員回到重慶,黎陽的母親3點鐘就開始在機場外守候這支隊伍的到來。「一直在這裡望著,這個時候才看到,這哈放心了!」那一刻兩人的隔空相望,是對媽媽「兒行千裡母擔憂」的最好慰藉。
在幫助病患的過程,黎陽希望讓大家更加樂觀、積極。「彎腰,伸開雙手,左邊比一個心,右邊再比一個心,雙手給自己點一個大大的贊。」黎陽和同事從網上找的簡單的舞蹈小視頻,先自己學會了,再用手機播放音樂教病人們跳。
焦祖惠:汶川地震獲救的我 長大後要成為「你」
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護士焦祖惠是四川理縣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名長大後的「90後」白衣天使,主動申請到醫院感染科工作,義無反顧地報名支援湖北孝感醫療隊。「別人保護了我,現在是我保護他人的時候了,湖北有難,我必須站出來。」
在孝感市東南醫院隔離病區裡,有患者呼喊「卓瑪」,焦祖惠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患者身邊,噓寒問暖。
初入隔離病區,此前從未正式穿戴過防護服的焦祖惠就遇到了難題。「防護服密不透氣,很快我就缺氧了。」胸悶、噁心,焦祖惠卻咬牙堅持,「我對自己說我是來幫助別人的,可不能來的第一天就被人抬出去,可太丟人了。」
3月1日夜裡,不善言辭的父親給焦祖惠發了一條微信:「女兒加油,千言萬語一句話,用感恩的心努力工作。」這條信息讓12年前的一幕幕又出現在焦祖惠腦海裡。「我得到過幫助,現在是我回報社會的時候了,一定要加油。」
「我是汶川人,2008年我的家鄉因地震而受災時,我看到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人民子弟兵都來支援我們。如今我長大了,該輪到我為同胞盡一份自己的力量了。」隊伍裡的護士焦祖惠說,「既然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當好白衣天使。醫院為我們準備了很充分的物資,相信一定能夠戰勝這次疫情。」
鄒琳琳:我的頭髮剪了,不知道你還認得出來我不
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鄒琳琳出徵前給丈夫錄留言視頻,「老公,我今天也出徵了。咱們之前說好的,湖北團聚,達成。」據悉,鄒琳琳的丈夫也是一名醫護人員,早在2月13日已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支援。「雖然我是去孝感,但心理距離近了。」
「他們是離別,我卻是團聚。」鄒琳琳笑著說,丈夫2月13日跟著重醫附一院的醫療隊去了武漢,雖然此次她的目的地是孝感,但終究都是在湖北省,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戰鬥」,即便不能真正見面,但心卻可以團聚。
臨上車前,鄒琳琳一橫心找到了醫院的臨時「理髮師」,三下五除二把長發通通剪短。看著簌簌落下的髮絲,鄒琳琳顯得很淡定:「作為一名醫務人員,能參加這次任務,可以說此生無憾了吧。」
登機前,鄒琳琳把自己短髮的照片發給了丈夫,她留言:我的頭髮剪了,不知道你還認得出來我不?
▲鄒琳琳的病人關心她在孝感的情況
鄒琳琳坦言:「其實開始還是有一點擔心的,當時情況不是太明朗。但我覺得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就應該衝到第一線去。」
周陳涔和程娟娟: 醫護「夫妻檔」
兩江新區一院醫護人員周陳涔和程娟娟是去年才結婚的小夫妻,兩人雙雙報名並如願成為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員。程娟娟說:「我們是同事,也是夫妻,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又成為了戰友,作為彼此的依靠,我覺得很幸運,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湖北的方言有些聽不懂,為方便工作,陳娟娟就畫了一些小漫畫,將問每個病患的問題畫在紙上,跟患者交流。
胡忠:疫情不退 戰鬥不止
從醫近30年的胡忠,現在是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作為一名黨員和呼吸科主任,疫情期間,胡忠主動放棄春節休假,第一時間向醫院上交請戰書,擔任重慶第十三批援鄂支援隊的總領隊,到達孝感後擔任重慶赴孝感支援隊東南醫院醫療分隊二組組長兼黨支部書記。
該分隊由27名本院職工及3名重慶北碚九院的人員組成,共赴孝感後支援隊的隊員們親切地稱他為戰地「管家」。「疫情不退,戰鬥不止」,這句宣言來自戰地「管家」胡忠。
2月20日17:46到達武漢天河機場,「胡管家」指導大家有序乘車前往孝感駐地酒店,又馬不停蹄為各隊員安排房間、搬運行李。事後他說:「那個時候看到我的隊伍大多數都是『90』後心裡就特別心疼,感覺比自己孩子還小,背井離鄉。作為長輩我就應該多照顧些,就怕自己做得不夠好,讓這些孩子吃苦。」
經過前期充分準備,胡忠帶領5名先行部隊前往孝感東南院區與第一批援鄂志願隊進行交接工作。在即將進入「戰鬥」狀態前,胡忠開啟了「心靈小課堂」,他喊話到「一定要記住我們之前的培訓,用自己的專業,服務好每一位患者,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
隊友的工作與生活都步入了正軌,胡忠也放心了些。作為黨支部書記的他帶頭做好表率,艱苦奮戰。在他的帶領下,全隊累計收治病員216例,做到了「零感染、零加重、零死亡、零回頭」。
賈駿:隔離病房連續奮戰32天的戰士
碩士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的賈駿,現在是重慶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的一名醫師。
賈駿所在的這一組醫療隊員,從踏進病區就沒有休息過,本來工作15天就要輪班出來休整一周,但是他覺得自己已經熟悉病人情況了,就主動申請不輪班,一直在病區裡面堅持戰鬥。
疫情期間,賈駿的父母帶著小孫子生活在海口,賈駿在湖北孝感支援,妻子留在重慶,一家人,三座城。賈駿在孝感期間下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匆忙拿出手機,跟全家人視頻連線。
第一次從隔離病房出來,賈駿跟妻子說,防護服穿到身上,口罩、面屏戴上,整個人悶得出不了氣,不一會兒全身都溼透了,面屏上全是水蒸氣,脫下防護服後發現耳洞、鼻孔裡面都是水,像水裡撈出來似的。妻子跟他開玩笑說:「你就當是蒸個桑拿嘛。」賈駿覺得自己出完汗又發冷,妻子讓他貼個暖寶寶。「我馬上試了下,果然很好用。」這次去支援賈俊有兩個「第一次」:第一次用成人紙尿褲,第一次用暖寶寶。
王迎春:疑似病例的「安心人」
▲王迎春分享援鄂工作生活故事
兩江一院兒科護士長王迎春在孝感東南醫院收到患者的感謝信時說:「這些溫暖的文字,如春風吹散了這座城市上空的陰雲,給了我必勝的信心和再接再厲的動力。他們經歷了病痛,卻還不忘表達謝意,這讓我十分感動。」
在孝感,王迎春負責的是疑似病例的護理。剛開始的那幾天,很多人的精神狀況都不太好,有的焦慮不安,有的甚至水米不進。為了鼓勵他們振作起來,王迎春一邊護理一邊耐心細緻地給他們講解病情,分享那些通過積極治療後病情好轉出院的例子。漸漸地,病房的氣氛不再那麼壓抑了,疑似病例在不斷減少,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好。王迎春說,自己很普通,過著平凡的人生。「這一次,我很驕傲自己能夠站在抗疫一線,為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盡到薄力,於我而言,是責任、是榮譽。」
馬倍:在孝感,我們一起把疾病消滅掉
2020年,第一批「90後」30歲了。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馬倍就是其中之一。
回憶起在孝感東南醫院第一次進艙,馬倍看到了艙內各類的病人。讓馬倍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大叔因為在醫院待的時間比較長,夜裡睡不好,精神比較緊張和焦慮。馬倍細心安撫,叮囑他說:「這個病啊,現在需要您出力哦,您的任務就是吃好喝好睡好,其他交給我,我們一起把疾病消滅掉。」大叔眉頭松下來,直點頭,安心地回床上歇息了。
陳星宇:瞞著媽媽偷偷報名支援孝感
「到了,老媽。」
「么兒,隨時保重。回來老媽給你燉豬蹄大白豆哈。」
2月20日晚,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陳星宇跟隨醫院支援醫療隊抵達湖北孝感,在出徵前才告訴媽媽這個消息的她,抵達後第一時間給媽媽發了一條簡短的微信,並拍下酒店房間照片發給媽媽看,讓她放心。
陳星宇說,病患中有一位叔叔比較特殊,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護士每天早晚餵服口服藥。有一天早上,他不願意喝水服藥,詢問後才得知,他狀態不好的時候把小便尿水壺裡了。陳星宇安慰他,「水壺我們來消毒清洗,藥和飯都要好好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們盡全力幫助這位叔叔,幫助這些生病的人。」陳星宇說。
支援湖北期間,兩江新區醫療隊多次收到病患和醫護人員感謝信,多人榮獲「孝感市五一勞動獎章」「孝感市優秀黨員」「孝感市三八紅旗手」「孝感市優秀團幹部」「孝感市優秀共青團員」「重慶市巾幗標兵」等榮譽稱號。
這一支醫療支援隊令我們感動,更讓我們安心。以榜樣為鞭策,兩江人民將繼續砥礪前行,全力以赴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