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重慶重症科醫生劉景侖:身著白袍「戰」孝感

2020-12-28 七一網

劉景侖

2月的湖北孝感,風還帶著絲絲涼意,窗外的陽光卻已暖上心頭。

晨曦溫柔地照拂著趴在桌上剛入睡的劉景侖。這位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急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在凌晨3點才放下筆和電話,用大半個夜晚的時間完成了一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預案。

早上7點多,劉景侖被驚醒。昨日這名患者出現兩次嚴重低氧,他驚出一身汗!忙得似「陀螺」的劉景侖,來不及享受溫暖的陽光,便匆忙趕往孝感中心醫院。

劉景侖(左)正在查看患者的情況

「我必須做充分的假設,把手術過程中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預計到」

在第一批重慶馳援湖北孝感抗擊新冠肺炎的醫療隊裡,劉景侖是重慶醫療隊重症組臨時黨支部書記、重症組組長。

1月30日,是劉景侖來到湖北孝感的第三天。

在帶隊前往感染科隔離病房途中,得知急診ICU裡一名確診患者生命垂危,劉景侖意識到,初到孝感的救治,其成敗不僅事關人命,更關係著全隊士氣。他站出來,請求上「前線」。

穿好防護服,劉景侖進入ICU病房查看患者情況,調整呼吸機參數、電解質內環境平衡、藥物使用及患者營養支持等。患者的情況逐漸好轉。

孝感市轄的縣級市漢川市疫情形勢嚴峻,當地市領導邀請劉景侖前往漢川人民醫院,指導危重患者診治。他應邀前往,查房、巡診、研究疫情形勢,其德、其技令眾人折服:「劉專家,以後能否長駐漢川,我們共同戰鬥?」

2月3日下午4點,劉景侖接到孝感中心醫院緊急求助:那名重症患者病情反覆,情況極其危重!

得知這一情況,劉景侖迅速趕回孝感,在回程路上眯了一會兒後,便開始思考救治策略:如果情況不妙,只能採用俯臥位通氣治療,同時啟動ECMO(俗稱人工心肺)預案。

回到駐地,劉景侖把心中的策略匯集成預案,一寫就到次日凌晨3點多,僅睡了3個小時後,他便出發前往孝感中心醫院查看患者情況,「我檢查了患者的身體,符合使用ECMO的各種特徵」。

ECMO代表重症醫學生命支持的最高水平,是目前針對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被稱為治療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在孝感市中心醫院,有機器,人員也經過培訓,但現場的醫務人員從未使用過,重慶醫療隊裡也只有劉景侖會使用,請求與「娘家人」遠程會診是快捷又有效的辦法。

2月7日下午4點,ECMO支持治療的遠程會診準時開始。

突然,愛人打來電話,劉景侖毫不猶豫地掛斷。2小時後,會診結束,劉景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因為他不僅有了救治患者的「定海神針」,兩院還達成定期遠程會診的長效機制,為孝感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專家隊伍。此時,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愛人微信更讓他暖心:醫院黨委書記許平為家裡送來口罩和大量蔬菜等,勿念。

2月8日上午11點,手術開始。

這次手術很成功,而劉景侖和另外兩位醫生防護服裡的衣服都已經被汗水溼透了。

「現在想起來倒是簡單,但是當時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劉景侖說,「因此,我必須做充分的假設,把手術過程中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預計到,不能留一點遺憾。」

「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劉景侖(左)與同事探討疫情

1月21日,劉景侖背著家人向組織遞交了一紙請戰書:「我申請作為第一批醫護人員參加馳援湖北的救治工作!我是一名普通黨員,也是一名普通醫生,我不上誰上。」

他請戰書透著一股「捨我其誰」的力量:我是一名工作15年的醫生,有較為豐富的病毒性肺炎的知識和技能,曾參加H7N9病人的救治。

其實,早在2019年12月30日,李文亮醫生在自己微博上發布病毒防護預警時,劉景侖就本能地意識到,這個病毒不簡單。從那一刻起,他就密切關注並準備著。

1月26日,大年初二,本是萬家燈火、闔家團圓的日子,劉景侖卻聞「令」而動,隨第一批醫療隊馳援湖北孝感,承擔起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臨行時,妻子在抗疫一線忙碌,未能送行,只是在微信上叮囑道:「做好防護,家裡有我。」

初到孝感,許多醫護人員都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但驚濤駭浪從容渡,越是艱險越向前。劉景侖帶領醫療隊又是一紙請戰書:「請求組織把我派駐到確診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醫療條件最艱苦的一線工作中去。」

請戰書上,隊員們的親筆籤名遒勁有力,昭示著他們的決心。

1月30日,劉景侖便上「前線」,接診症狀最危重的患者。

行色匆匆,這是劉景侖在孝感半個多月的工作常態,通宵或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已成了「家常便飯」。

在一次接受採訪過程中,劉景侖刻意與記者保持距離:「我暴露太多,是高危人群,你們要離我遠點。」

暴露太多,是因為劉景侖總是衝在一線。

勇往直前的劉景侖也有害羞的時候。一天下午1點,劉景侖被通知接受央視記者採訪,2點40分發現是新聞直播,他頓時壓力巨大,趕緊打了個腹稿。「結果還是太緊張,很多預先想到的點都沒說出來。」他撓了撓頭,有些靦腆地說。

2月13日,本該進入14天「輪迴」休整的劉景侖被通知:不參加輪休,繼續作為重症專家負責全市危重患者的會診,24小時在群裡進行指導、查房、研究疫情……

隊友問,辛苦嗎?

劉景侖答:「當然辛苦,但職責所在,義不容辭,不正是我們共同的承諾嗎?」14天診治118位患者,他從未愧對承諾。

「確保每一位隊員零感染」

「手抓著防護服內側,一點點向外卷,千萬不要碰到自己衣服。」一走出病區,防護員就敦促護士,嚴格按照防護流程脫下被病毒汙染的隔離服。

設置院感防護員,是劉景侖與院感專家張為華一起想的「金點子」。

新冠肺炎傳染性強,醫護人員需嚴格按照防護要求,從頭到腳、從內到外,毫無差池地脫換隔離服、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8類防護用具。一旦哪個環節不慎失誤,醫護人員就可能會被感染。

因為衝在一線,這也讓劉景侖第一時間內發現了救治過程中的不規範、不合理。比如,防護流程不到位、三區兩通道設置不合理、醫務人員對防護不重視和穿脫防護衣隨意性大等問題。

於是,牆上多了防護流程圖、穿衣鏡,醫務人員穿脫防護服的環節也從「自由散漫型」變成「兩兩監督型」,還配有防護員的「火眼金睛」和「碎碎念」,確保隊員零感染。

受劉景侖「創新」思維的啟迪,病房裡多了很多小發明:面罩起霧,就塗抹洗滌劑克之;防護鞋沒有了,就想出「垃圾袋配雨靴法」;為了救治更多患者,就穿尿不溼少喝水……

除了微觀,劉景侖還在宏觀方面提出規劃:集中優勢資源救治危重患者,即對患者實行分級管理的方法,此方案還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作為經驗在全國推廣;對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實行每日全院會診制度,保證「一人一方案、一人一團隊」;加強危險因素篩查,提前幹預輕症患者出現重症變化的傾向等。

如今,這些建議已在孝感全市推行,有效遏制了孝感新冠肺炎死亡例數增高的勢頭,重症患者總體情況較前穩定,部分有緩解。

「拼殺」在疫情防控阻擊戰「前線」,劉景侖的言語裡滿是對家人的內疚——

「工作太忙,很少陪伴女兒,就連到湖北都是出發那一刻才打電話告訴她。」

「每天忙完後想著給愛人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可一般沒反應,估計時間太晚愛人已睡,遂自己也睡了,明天事情還多。」

……

是啊,誰不是父母、誰不是子女,可一旦投入抗疫戰場,便義無反顧。

說話間,劉景侖接到了採訪通知,讓他說說這段時間感受。他咽住話,低下頭,臉、耳朵、脖子有些發紅,其實大家都是在儘自己的職責而已,如果說最大的感受,就是醫療隊隊員在身體精神都處於高度負荷下,從沒人抱怨一聲苦、一聲累。

此時,一段《為了誰》的歌聲響起。歌曲在病房傳唱,從一人到多人,從一個病房到整個病區,越來越響,醫務人員和病患們早已熱淚盈眶。

窗外,花開在枝頭上,帶著希望的種子,春天真的來了。

相關焦點

  • 重慶赴孝感醫療隊首批669名隊員名單公布!謝謝你們,為我們拼過命
    今(23)日,重慶赴孝感支援隊首批撤離隊員669人分乘5架飛機從武漢天河機場乘機返回重慶。下午5點多,首架飛機已降落在江北國際機場。下午17時10分,「唰!」的一聲,六輛消防車在飛機兩側噴出高高的水柱,形成一道道「水門」,在陽光下格外耀眼。搭載醫療隊員的飛機依次駛過「水門」,這也是重慶用民航界的最高級別禮儀為凱旋的英雄「接風洗塵」。
  • 「孝感,讓我好好看看你!」
    今天(10月23日)重慶援孝醫療隊員代表回訪孝感市中心醫院與曾並肩戰鬥的市中心醫院「戰友」再見面與曾朝夕相處的新冠肺炎康復患者再相逢贈送鮮花和錦旗、深情相擁,攜手種下友誼之樹,共同觀看市中心醫院抗疫紀錄片
  • 她在病人面前很堅強,卻為一條重慶視頻哭了……
    對普通人來說,這是新冠肺炎最保險的隔離期時間;對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來說,這是他們馳援武漢的一張張鮮活的臉龐;而對這14人來說,14天,則代表他們的一個特殊的輪迴。1月30日,由這14人組成的醫療隊,進入孝感中心醫院重症一區一線。重症醫學科和心血管呼吸內科派出的全是精兵強將——1名科室護士長、3名病區護士長及多名副主任醫師。
  • ...衣帶漸寬終不悔——記重醫附一院感染科賈蓓醫生的抗疫故事
    學生等了解此次突發呼吸道傳染病以及出現某些症狀後是否應該到醫院救治,減輕恐慌和焦慮,儘管她第二天晚上又接到了新的任務,參加重慶市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立即前往擬定的涪陵新冠集中救治點參加對醫院隔離病房的整改工作,以及涪陵和主城後備醫院的傳染病房改造工作,仍然堅持24小時開機有空接聽電話,她說:特別是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中,很多人都不知所措,能夠儘可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沒有國界之分,這是作為感染科醫生的榮耀和使命
  • 盡銳出戰 馳援孝感一一兩江新區抗擊疫情紀實③
    黎陽:在隔離區教病患跳舞的治癒天使  3月23日,重慶赴孝感支援隊669名首批撤離隊員回到重慶,黎陽的母親3點鐘就開始在機場外守候這支隊伍的到來。「一直在這裡望著,這個時候才看到,這哈放心了!」那一刻兩人的隔空相望,是對媽媽「兒行千裡母擔憂」的最好慰藉。  在幫助病患的過程,黎陽希望讓大家更加樂觀、積極。
  • 品麻糖米酒,賞烏桕銀杏,援鄂醫療隊員「回家」深度遊孝感
    「現在的孝感車水馬龍,這和抗疫期間見到的孝感簡直是天壤之別。」谷曉琴激動地說。在孝感抗疫的一個多月裡,谷曉琴和其他援孝醫療隊員一樣,每天醫院和酒店兩點一線,沒來得及看看孝感。這次回訪,谷曉琴是帶著任務來的——為這次沒來孝感的隊友們多拍些孝感的視頻,和他們一起彌補遺憾,好好看看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 重慶赴孝感支援隊員已到渝北統景溫泉療養!統景上千人歡迎戰疫英雄...
    3月23日,重慶赴孝感支援隊首批669人,從武漢天河機場出發,乘坐重慶航空五架班機,於下午5點多,依次抵達重慶江北機場。
  • 重慶醫護致信感謝孝感「你們用最真誠的方式,給我們最大的保障」
    自重慶市派出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以來,共計18批1636名隊員到了湖北(不含部隊派遣醫療隊),其中有812名隊員在孝感。在這40多天裡,重慶醫護人員一直和當地醫務人員一起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
  • 重醫附一院感染科醫生章述軍:戴著口罩也很帥的他現在情況怎樣呢?
    我們來看看剪了頭髮的他帥不帥呢?孝感和重慶的完美聯手對重慶援鄂醫療隊進行培訓結合孝感工作1個多月的經驗,利用休息時間查閱資料和文件,對多批重慶援孝感醫療隊和黑龍江援孝感醫療隊隊員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和實際應用的培訓,培訓達1100餘人次。
  • ...時刻,任何困難都不算事兒」 ——訪區中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黃坤建
    04-23 16:47:26 來源:重慶榮昌客戶端 黃坤建為病人檢查身體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侯星宇)「有人稱我們為英雄,我想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我們只不過是換了工作地點。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依然義無反顧。」
  • 致敬逆行者丨再戰孝感!重醫附二院援湖北醫療隊31名勇士集結出徵
    (通訊員 向秋月)2月25日下午,根據市衛健委的指示,重醫附二院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集結完畢、整裝出發,同其他兄弟單位組建成重慶市第十七批援鄂醫療隊共183人,再次奔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阻擊戰前線——湖北孝感。醫療隊由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擔任領隊、醫務處副處長沈毅任副領隊。
  • 孝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 孝感要聞-孝感市門戶網站
    為最大程度救治患者,我市明確孝感市中心醫院、漢川市人民醫院兩個三級綜合醫院為全市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定點醫院,組建由重慶、黑龍江援孝專家領銜的8個專家組,對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會診、一人一策、因人施治,集中優勢資源加強重症患者救治。  3月27日,註定要載入孝感抗疫歷史的日子——孝感連續28天無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報告,最後一批在院治療病例全部治癒出院。
  • 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黨委:讓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
    (市五院供圖)  1月26日22時37分,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伴隨著轟鳴的引擎聲,重慶航空OQ2397航班在跑道上加速騰空,飛往目的地湖北。飛機上,有為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慶市市級醫療隊。144名醫務人員中,有6名來自位於我區的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仁濟醫院(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下簡稱:市五院)。
  • 今天向重慶這些抗疫英雄致敬!(附表彰名單)
    疫情發生以來,該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請戰參加抗疫報導小組,前往定點醫院開展蹲守式報導。隨著重慶市對口支援孝感工作的開展,趙紫東又一次主動請戰,逆行赴荊楚。在支援湖北期間,他聯動後方開展富有新媒體特色的報導,用130餘篇融媒體報導立體宣傳一線醫護人員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
  • 電影頻道《戰疫故事》直播聚焦孝感動人故事
    電影頻道融媒體《戰疫故事》直播第五站——孝感篇中,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護士陳運華,回想起在自己陪伴下走過生命最後一天的黃文軍醫生,再難抑制淚水。「看見黃主任躺在那裡,我不覺得他是病人,他就是與我們並肩作戰的戰友。」繼聚焦抗疫愛情故事的《戰疫故事·襄陽》後,本期《戰疫故事·孝感》直播繼續同電影人一道,講述抗疫一線以各種形式傳遞的大愛。
  • 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浙江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組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楊向紅想對家人以及所有援鄂醫護人員的家屬說:「請您們放心,我們在武漢一切都好,我們的防護用品是足夠的,我們的後勤保障也特別給力,我堅信,我們一定會完勝這場『抗疫之戰』,待到春暖花開時,我們所有的援鄂醫護人員一定會一個不少,健健康康凱旋而歸。」
  •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楊玉菡 葉 琳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百姓寧靜安詳的生活,把人們捲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疫」如大考,考驗著醫療應急處置能力,更考驗著醫者的仁心仁術。一所所醫院築成防疫堡壘,一個個普通醫務人員化身為白衣戰士。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轉運患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中新網成都3月4日電 (王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稱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崛起於汶川地震,當時這裡集中收治的危重傷員治癒率達到93%,打破了國際重症死亡率10%至15%的紀錄;汶川地震後,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又經歷了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的考驗
  • ...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丁仁彧
    他就是中國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丁仁彧,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以實際行動扛起了白衣戰士的責任擔當,以醫者仁心守護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盡己所能把重症病人搶救回來,是我們重症醫學科醫生必備的品質和追求的目標。」丁仁彧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專訪重慶赴孝感支援隊領隊梅哲
    重慶赴孝感支援隊領隊、前方指揮部指揮長、臨時黨委書記梅哲正在接受採訪。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趙紫東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30日19時訊(記者趙紫東)3月28日,重慶市赴孝感支援隊最後一批143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按照統一安排撤回重慶;這也是最後一支撤離孝感的支援隊伍。在這63個日夜裡,重慶赴孝感支援隊經歷了哪些緊張和感人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