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刻,任何困難都不算事兒」 ——訪區中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黃坤建

2020-12-22 上遊新聞

04-23 16:47:26 來源:重慶榮昌客戶端

黃坤建為病人檢查身體

重慶榮昌客戶端訊(融媒體中心記者 侯星宇)「有人稱我們為英雄,我想說,救死扶傷是醫生的職責,我們只不過是換了工作地點。如果再讓我選擇一次,我依然義無反顧。」昨日,區中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黃坤建表示,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鬥,是他一生的榮耀。

毫不遲疑 奔赴抗疫第一線

1月29日,區中醫院緊急組織醫務人員與我區其他醫院的醫務人員一起,支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

「作為醫務人員,我們必須衝在面前。」出於職業敏感,黃坤建感到這次疫情來勢洶洶。沒有遲疑,沒有猶豫,黃坤建決定加入志願醫療服務隊。

出徵,分秒必爭。

「不敢和家人說,怕他們擔心。」臨危受命的黃坤建還沒來得及收拾行李,就立即參加了醫院組織的救援培訓。

沒有豪言壯語,行動就是錚錚誓言。1月30日早上,黃坤建與隊友們立下錚錚誓言,隨即啟程奔赴永川。

到達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後,黃坤建負責該院感染科危重病人的搶救、治療。這些病人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救治時間緊、任務重。

「在生死攸關時刻,任何困難都不算事兒。」面對巨大的困難和壓力,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黃坤建沒有退縮,在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黃坤建(左)與戰友合影

負重前行 爭分奪秒與「病魔」殊鬥

進入病房的那一刻,道道難關擺在黃坤建的面前。

「這些在平時最簡單容易做的事,在厚厚的防護服、起霧模糊的護目鏡下,都會顯得笨拙。」黃坤建說,為了保證在工作時間段不上廁所,他在工作前3個小時儘量不吃食物,並用上尿不溼。

有時累了,黃坤建只能穿著防護服,坐在小凳上休息一會,即使連呼吸這種最簡單的動作,也是困難無比。戴上口罩、穿上防護服後,黃坤建已經處於缺氧狀態,穿一會兒就會汗流浹背,沒過多久身上的衣服就會溼透,幾個小時下來,衣服溼了幹,幹了再溼。由於護目鏡起霧,視力範圍受限,黃坤建和戰友們只能在自己的防護服上大大寫上自己的名字,以便分辨對方。

在重重的困難面前,只有反覆地練習,才能克服困難。摘面罩、摘防護眼罩、摘外層口罩……原本簡單的脫衣過程,黃坤建卻需要經歷10餘個流程,每一個流程後都需要淨手、閉眼。雖然過程繁雜、枯燥,但黃坤建與隊友們反覆練習,只為了保護自己和隊友的安全,才能圓滿完成醫療救援任務。

分秒必爭,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黃坤建時時刻刻在「戰場」上進行生死搏鬥。

錚錚硬漢 也有柔情一面

「作為重症醫學科醫生,當看到患者生命相託時,我們只有一個信念:全力救治,不負生命相託!」黃坤建說。

一位80餘歲的患者讓黃坤建印象深刻。這位患者由於身患多種疾病,不能行走,每次檢查時,黃坤建不顧自己的安危,主動將老人從床上抱到輪椅上,還不時鼓勵老人。看到老人的病情有所好轉,黃坤建心裡滿是欣慰。

黃坤建說,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讓他深切地感受到,這場戰鬥不光是醫務人員在衝鋒陷陣,每一個患者都在和他們一起並肩作戰。

同舟共濟的日子,生死之交的情誼。

對於黃坤建來說,行走在生死一線如同在寒冷的嚴冬一般,而戰友之間的支持就是嚴冬中的暖陽。

「我體格大,加上防護工具繁多,因此穿防護服對於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兒。」黃坤建笑著說,一個半月來,是戰友們幫助「笨拙」的自己穿防護服,並且相互加油打氣,才支撐住這強大的壓力。

「另一件幸福的事,就是和家人視頻聊天。」黃坤建說。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我最初瞞著家人。」黃坤建的家人遠在廣州,他有兩個孩子,最小的孩子僅有兩歲。

「爸爸,你要好好照顧自己,安全回家。」聽著電話那頭孩子稚嫩的聲音,一直堅強無比的「錚錚鐵漢」頓時哭了出來。

整整45天,黃坤建堅守在病房,這裡就是他的「戰場」。經過黃坤建與戰友們的努力,病房裡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康復出院。

黃坤建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不僅有眼淚和重重困難,更有並肩作戰的情誼、患者出院的喜悅。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廣東醫生助力!西藏林芝建成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
    近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在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揭牌並投入使用,標誌著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急危重症疾病搶救能力邁上新臺階。工布江達縣地廣人稀,群眾就醫路程遙遠,特別遇到急危重症疾病,以往從縣城到最近的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最少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住在縣裡偏遠的鄉鎮患者普遍都要花3個小時以上的轉運時間,使得急危重症患者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如何在縣裡建立一個急危重症搶救中心顯得極為迫切。
  • 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建成
    本報訊  近日,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首個縣級醫院重症醫學科在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揭牌並投入使用,標誌著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急危重症疾病搶救能力跨上新的臺階。工布江達縣地廣人稀,群眾就醫路程遙遠,特別遇到急危重症疾病,以往從縣城到最近的林芝市人民醫院就診,最少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住在縣裡偏遠的鄉鎮患者普遍都要花3個小時以上的轉運時間,客觀的地理條件使到急危重症患者錯過最佳的搶救時機,如何在縣裡建立一個急危重症搶救中心顯得迫不及待。
  • 生死邊界挽救生命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彰顯醫者仁心
    危急時刻挽救患者生命  近日,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重症醫學科收治了一位情況危急的患者,患者曾某,10月10開始咳嗽,13號出現發燒,還一度燒到了39度,起初曾某以為只是小問題,只當普通感冒處理,直到10月25日,曾某感到呼吸困難,26日下午曾某到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急診科就診,因為曾某呼吸困難,急診科就先對曾某進行了氣管插管
  • 北京廣安門中醫院心身醫學科許鳳全
    那麼,北京廣安門中醫院心身醫學科許鳳全怎麼樣?一、北京廣安門中醫院心身醫學科許鳳全擅長領域北京廣安門中醫院心身醫學科許鳳全在治療失眠、抑鬱、焦慮、耳鳴、腦鳴、(偏)頭痛、自汗、盜汗、關節炎、原發性高血壓、心臟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亞健康狀態、腸易激症候群等多種心身醫學疾病積累了較豐富的臨床和科研經驗。
  • 安徽一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因公殉職
    3月19日,東至縣總醫院中醫院院區重症醫學科主任兼急診科主任張凱因公殉職,年僅41歲。噩耗傳來,痛心不已。張凱是中共黨員,生前任東至縣總醫院中醫院院區重症醫學科主任兼急診科主任,曾援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皮山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張凱虛心好學、為人謙和,深受同事和患者尊敬。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轉運患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供圖(抗擊新冠肺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中新網成都3月4日電 (王鵬)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稱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崛起於汶川地震,當時這裡集中收治的危重傷員治癒率達到93%,打破了國際重症死亡率10%至15%的紀錄;汶川地震後,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又經歷了玉樹地震和蘆山地震的考驗
  • 點讚廣東好醫生|廣東省中醫院鄒旭:白衣秉丹心,銀針戰新冠
    馳援武漢的第一次專家會診,他現場施針幫助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快速緩解了症狀;十天後,他請纓前往雷神山醫院,帶隊開闢了第一個中醫病區…… 他就是第四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隊領隊、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大科主任鄒旭。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金曉東主任醫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
    其中,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金曉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每五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四川省本次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的參會代表共94名,都通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並廣泛接受了社會監督,是近年來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中貢獻突出、成績顯著的先進典型,是四川省工人階級和勞動群眾的傑出代表。
  • 重症醫學人周華: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門
    作為一名老重症醫學人,周華快速地把這種衝擊轉化成了一股堅定的力量——「一定要保住還在身邊的重症患者」,帶著愛參加戰「疫」,在疫情一線才會輸出更多愛。在死亡線上搶人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西院,一名30歲出頭的新冠肺炎患者小王痊癒出院了。臨走前,他激動地說:「多虧周醫生的『俯臥位』療法,要不我肯定不會這麼快出院!」
  • 國家培微計劃「專家面對面」走進江津區中醫院
    為加強對細菌耐藥的防控,發展和完善細菌耐藥監測體系,10月29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與中國藥師協會主辦的「臨床微生物專業人員細菌真菌感染診斷能力提升項目(培微計劃)」之「專家面對面」重慶江津站走進江津區中醫院。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重症醫學科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7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根據重症醫學科領域2020年發文3.8萬篇的總量,下面針對重症醫學科的全球數據大都是今年最近3個月論文分析結果。,令人感慨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和科研的高速發展,這是患者的福音。
  • 遂平仁安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立五周年
    駐馬店網訊(記者 周濤 通訊員 孫夢瑤)金秋十月,偉大的祖國迎來七十一歲華誕,仁安醫院重症醫學科也迎來了五歲生日
  • ...年「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丁仁彧
    他就是中國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丁仁彧,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以實際行動扛起了白衣戰士的責任擔當,以醫者仁心守護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盡己所能把重症病人搶救回來,是我們重症醫學科醫生必備的品質和追求的目標。」丁仁彧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一線綻放絢麗光彩——記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
    讓青春在抗疫一線綻放絢麗光彩——記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餘濤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 陳少娟2020年的春節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大多數人都在居家隔離。但在疫情面前,有一群身穿白色戰袍的「逆行者」,毅然踏上戰疫一線,為抗擊疫情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餘濤便是其中一位。1988年出生的餘濤畢業於青海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專業,現為天水市第四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參加工作7年來,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得到了患者的讚譽和同事的好評。
  • 重症速遞——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血液灌流」技術成功救治一農藥...
    近日,我院重症醫學科在科室醫務人員緊密配合下,成功為一藥物中毒患者實施了血液灌流術,此項技術可以為藥物中毒病人迅速去除體內的毒性藥物。患者因不規則服用抗躁狂藥物,導致藥物中毒,家人發現後緊急送至我院。在危急時刻重症醫學科李主任指出,由於患者體內存在的大量有毒藥物為有效清除,有毒物質滯留體內無法有效排出,會對身體各個器官和機能造成巨大的損傷。目前較好的治療手段就是進行血液灌流治療,可以迅速並且有效清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李主任對患者病情進行了分析後並且結合了實驗室反饋的血藥濃度結果,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
  • 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為生命的美好奮鬥,守得花開月圓
    回首走過的2020年,臨沂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醫務工作者,面對疫情,識大體,顧大局,守臨沂,戰湖北,用勇敢和大愛撐起一片天;回首走過的2020年,臨沂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用精湛的技術,救死扶傷,ECMO技術從死亡線上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用擔當和責任,守護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換來如期而至的佳節美好。
  • 「重慶好醫生、重慶好護士」2020年第二季度人物出爐(全名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29日17時40分訊(首席記者 黃宇)近日,「重慶好醫生、重慶好護士」2020年第二季度人物名單揭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龍江,市急救醫療中心吳豪傑等20名醫務人員上榜。「重慶好醫生、重慶好護士」推薦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衛生健康委、市總工會、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聯合開展,每季度開展一次。活動旨在弘揚新時代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激發廣大醫務工作者更好地服務大眾、奉獻社會,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推薦宣傳活動啟動以來,各區縣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 商丘市中醫院腦病二科主任、主任中醫師李國慶:抗疫隊員們的...
    李國慶是商丘市中醫院腦病二科主任、主任中醫師。疫情暴發後,他第一時間申請參戰、寫下請戰書。同時,作為商丘市抗擊新冠疫情中醫專家組成員,他執筆參與制訂了商丘市抗擊新冠疫情中醫方案和商丘市中醫院中醫防治方案。2月21日,他作為商丘市中醫院援鄂醫療隊長,帶領25名隊員,加入河南省第十一批援鄂醫療隊馳援武漢。
  • 血都變黑了,連上10天ECMO!醫生緊急提醒...
    幸運的是,有一群人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經過20多天全力以赴,近日她終於甦醒了。不僅如此,張小姐還恢復了意識,能與家人正常溝通。連醫生都說她創造了奇蹟!34歲白領健完身心跳驟停34歲的白領張玲(化名),平常就喜歡鍛鍊。4月25日,她跟往常一樣到健身房鍛鍊減脂。
  • 「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
    孫立群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王 醒 江蘇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左靖芳 江蘇省腫瘤醫院主管護師  李娟娟 揚州大學附屬醫院護師  馬衛芬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鄒區鎮衛生院副院長  陳 強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科員  鄭 霞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