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紅樓在紅軍革命中的地位作用

2021-02-18 敦純

紅樓指漳州芝山紅樓,又名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位於漳州市政府機關大院內。之所以叫紅樓,一個原因是建築原來是美國教會創辦的尋源中學的校長樓,為三層磚木結構,紅磚砌牆,固有紅樓之稱;還有一個原因,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後,在此住了20多天,主持召開東路軍師以上幹部會議,指揮紅軍分兵攻打漳浦、南靖、石碼等地,領導紅軍發動青年參加紅軍,發動群眾籌糧籌款,親自指導地方黨組織創建紅軍獨立團和建立工農民主政權,也曾在這裡同聶榮臻、羅榮桓一起接見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羅明和中共廈門市中心市委負責人以及閩南遊擊隊隊長王佔春,還接見了鄧子恢,聽取他們的匯報,故稱紅樓。據說,現在紀念館的位置和擺設就是根據鄧子恢、羅明、毛澤東的警衛員關潔清等老同志的回憶設置的。

紅軍攻打漳州,是毛主席親自指揮的,它在紅軍的革命歷史中乃至整個黨的建設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用。

首先,紅軍攻打漳州確立了新型人民軍隊用兵原則。

根據《福建軍史》記載,中央紅軍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統治下的黨中央,命令中央紅軍攻打中心城市贛州,久圍不克。3月中旬,中共蘇區中央區在贛州東北江口召開會議,會上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方針出現嚴重分歧,多數人堅持紅軍主力乘贛江而下,奪取贛江流域中心城市。為此,決定將中央紅軍分成東路軍(紅軍第1,5軍團)和西路軍(紅軍第3軍團)。1932年3月20日,蘇區中央局和中央軍委接受毛澤東建議,命令由紅軍第1,5軍團組成的東路軍進軍福建,作臨時性活動。為調動敵人,展開時局,東路軍先攻佔龍巖,直下漳泉。4月19日晨,紅軍主力隊漳州外圍之敵發動進攻,首先突破主陣地十二嶺,然後自左向右,橫掃敵軍陣線,佔領天寶,南靖,乘勝向漳州市區推進。4月20日,東路軍一舉攻佔漳州城。此役,殲敵49師(原國民黨軍獨立第4師)2個旅大部,俘敵1600餘人,繳槍2000餘支,繳獲飛機2架,殘敵向雲霄方向敗退。隨後,紅軍乘勝攻取石碼、漳浦縣城,並在閩南各縣肅清殘敵,發動群眾。

紅軍入漳後,在毛澤東的直接指導下,立即分兵發動群眾,紅3軍赴漳浦,紅15軍赴南靖、平和,紅4軍在龍溪、海澄兩縣(現並為龍海)境內及長泰縣城,執行籌款、擴軍、宣傳等任務。在閩南黨政軍密切配合下,廣泛發動群眾,組建工農協會,打擊土豪劣紳,廢除苛捐雜稅,救濟貧苦群眾,並發動群眾參軍和籌款籌物。紅軍的行動深受人民群眾支持。漳州地區先後有800多名青年加入紅軍隊伍。同時,紅軍還籌集到100多萬銀元和食鹽、布匹、藥品等物資,解決了紅軍給養問題。

漳州戰役,紅軍在三打龍巖基礎上,繼續在更大規模地採用了「集中以應付敵人、分兵以發動群眾」的遊擊戰略戰術,把人民軍隊深深根植於人民之中。成功實踐進一步證明,紅軍的打仗,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紅軍是執行革命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除了打仗消滅敵人之外,還有擔負宣傳群眾、組織群眾,以至於建立革命政權的政治目的。由此確立了新型人民軍隊的用兵原則,後來發展為紅軍的三大任務:打仗、籌款、做群眾工作,並進一步成為我軍「三隊」(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建軍思想,是紅軍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打不爛、拖不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

其次,紅軍攻打漳州為鞏固毛澤東的領導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次重要的會議,那就是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團在江西瑞金主持召開中國共產黨中央蘇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史稱「贛南會議」。這次會議否定了毛澤東、朱德指揮紅一方面軍粉碎國民黨軍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的正確路線,把毛澤東排除在紅軍領導之外。

1931年9月,王明主持的中共中央給蘇區中央局並紅軍總前委的信到達中央蘇區。這封指示信,除在原則上肯定中央蘇區取得巨大成績外,著重指出該區的嚴重錯誤是:在貫徹執行國際路線中,「缺乏明確的階級路線與充分的群眾工作」。信中指責中央蘇區不夠鞏固,紅軍不正規化,工人運動不發展,全蘇大會至今未能召開;還提出土改實行「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的過左主張。於4月上旬進入中央根據地傳達和貫徹四中全會文件的中共中央代表團,接到中央這封指示信後,立即部署召開中央根據地中共黨組織代表大會的事項,以便貫徹和實施。

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團在江西瑞金縣葉坪村召開中央根據地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以貫徹執行「中共中央給蘇區中央局並紅軍總前委的信」。毛澤東以蘇區中央局代理書記身分出席會議。這次會議對根據地問題、軍事問題、土地革命路線問題展開了爭論。毛澤東從實際出發,反對本本主義,認為中央革命根據地在實踐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線和方針是正確的,是符合根據地實際情況的;幾位中心縣委書記的發言,舉出大量事實論證毛澤東看法的正確性,竭力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中央代表團卻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信,對中央蘇區的工作進行多方面的批評和指責。

會議在貫徹「國際路線」的旗號下,通過了中央代表團起草的五個決議案。這些決議案,雖然在原則上肯定紅軍取得粉碎敵軍三次「圍剿」的勝利,但重點是表示「完全同意」中央來信對中央蘇區的批評,在思想理論、土地革命、紅軍等問題上,不點名地批判了毛澤東以及和他意見一致的領導人,並從各方面加以展開。會議根據臨時中央指示,設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取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和總政委、總前委書記的名義。這樣,毛澤東就被排除在中央蘇區紅軍的領導之外。

正是漳州戰役取得勝利,給予紅軍以喘息之機,也再次證明了毛澤東領導紅軍的正確性,董必武曾在1960年11月瞻仰芝山紅樓時親筆題詞「毛澤東同志所走的路是引導中國革命的勝利之路」。

再次,紅軍攻打漳州是毛澤東群眾路線的事實證明和成功實踐。我們都知道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之一,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習近平同志也指出,黨執政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所以毛澤東同志進漳以後,首要的就是發動群眾。紅樓外牆上至今讓保留著當年紅軍刷寫的「最貧困工農自動起來當紅軍」、「擴大革命戰爭,實行土地革命」、「工農兒童組織兒童團」等革命標語。

有歷史記載,曾有南山寺的7名和尚都來參加紅軍。1930年至1931年間,陶鑄同志擔任閩南特委書記,當時的機關就在南山寺德星堂,而南山寺的僧眾肖達如等七人在陶鑄教育和影響下,卸下袈裟,參加紅軍,跟隨毛主席前往江西中央蘇區,幾十年轉戰南北,為中國革命做出了貢獻。這也成為了群眾路線成功實踐的一段佳話。陶鑄同志在解放後重返漳州時,曾賦懷舊詩云:南山古寺規模在,含笑依然花滿枝。鬢白重來千百感,江山妖媚故人稀。

去年欣聞電影《漳州戰役》開拍,筆者也曾多次參觀紅樓,深感對毛澤東率領紅軍進入漳州的那段歷史的地位作用認識不足,寫下此文,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有不到之處,敬請指正!

 

相關焦點

  • 西南地區紅一角 紅旗漫捲川西北——四川在紅軍長徵中的地位與作用
    紅軍長徵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悲壯的英雄史詩,也是我國革命戰略重心轉移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紅軍長徵在四川的歷史是其中最耀眼的燦爛篇章。長徵期間,三大主力紅軍在四川境內徒步闖出了一條跨越高山峽谷、雪山草地的前無古人的轉戰新路,實現了兩次大會師,足跡遍及全川東南西北各個區域。
  • 紅軍過滇:播革命火種促民族團結
    兩路紅軍經過雲南當時的33個縣境,爭取到了各族人民最大程度的支援和幫助,從而戰勝了長徵中的艱難困苦,最終走向勝利。    面對不同語言、不同生活習慣、不同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兄弟,紅軍何以能夠贏得信任與支持,簞食壺漿迎送紅軍、義無反顧參加紅軍,甚至是捨生忘死保護紅軍、不顧危險救治紅軍?「模範的實際行動」和「嚴格遵行的民族、宗教政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星火紅樓的記憶
    與故宮的繁華、景山的熱鬧相比,位於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顯得格外安靜。自1918年落成伊始,北大紅樓就與中國命運的走向息息相關。這座昔日的北京大學教舍,最早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孕育發揮了重要作用。她宛如一座歷史豐碑,永遠高舉著「進步」「民主」的旗幟,以馬克思主義照亮無數後輩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奮鬥。
  • 紅色革命中的傳奇故事
    紅色革命中的傳奇故事 2020-12-08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暨中共中央與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85周年」理論研討會在延安召開
    原標題:「紀念陝甘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共中央與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85周年」理論研討會在延安召開 要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深入緬懷革命先輩和先烈的光榮業績,進一步傳承好長徵精神和延安精神,持續強化陝甘革命根據地和「兩點一存」研究闡釋,進一步彰顯以史鑑今和資政育人作用,積極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進一步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自覺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為走好新時代長徵路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 他是紅軍中有名的才子,被稱為「紅色歷史學家」,最後卻成了叛徒
    1976年5月22日,一位被關押了25年的人在獄中病死,他的病死標誌著他所做的事情終於可以蓋棺定論了,這個人牽扯到一段歷史,而且在紅軍時期此人十分有名氣,本來有著大好的前途,可是在關鍵時刻背叛了革命,給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他被人也成為叛徒。他就是紅軍時期有名的才子,被稱為「紅色歷史學家」的徐夢秋!
  • 紅軍將士的死傷與救治
    總體上看,這三批人既有交集也有明顯的分野,地位角色各有不同。  首先講地方醫生。因中共動員而參加革命的地方醫生中,傅連暲最具盛名。他早年隨父母在長汀教會工作,自幼加入基督教,是虔誠的基督徒。1925年任長汀福音醫院(基督教會開辦的醫院)院長。1927年救治過南昌起義部隊的傷兵。當時之所以救助,並不是因為同情革命,而是受基督教「博愛」理念的影響。
  • 四史特輯|「紅軍不怕遠徵難」
    帶著無限的尊崇與仰慕重溫那段壯懷激烈的歲月……長徵開始從南昌起義開始,紅軍先後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等。並且進行了四次反圍剿鬥爭,鞏固了革命根據地。1933年末進行了第五次反圍剿,由於指揮失誤,紅軍損失嚴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範圍越來越小,形勢越來越危險,紅軍處於極大的被動局面。
  • 防疫中,聽老師講何家衝紅軍故事
    近日,河南羅山縣中小學生的每日「線上學習套餐」中,又添了一道喜聞樂見的「地方特色菜」——聽何家衝「紅軍故事」。何家衝整休、銀杏樹集結、鏖戰獨樹鎮、軍中「七仙女」、大將徐海東……,紅二十五軍長徵浴血奮戰的諸多故事,在講解員講述中逼真再現,引起了師生追捧和社會各界好評。
  • 【盤點】中國影視劇「十大女紅軍」形象
    其實,偉人們的革命伉儷也在紅軍發展壯大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央視2010年開年紅色劇集《紅色搖籃》就對毛主席的另一半賀子珍同志進行了準確而細膩的描寫。下面就為網友們盤點一下紅色經典影視劇中的十大「女紅軍」。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的被動形勢和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被迫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分別自瑞金、於都地區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徵。
  • 103歲紅軍總教頭:耍雙槍、喝不醉,紅軍中的花木蘭,活到2016年
    在建立新中國的革命道路上,無數女性英雄在革命的洪流中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們有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她們的身影充斥在醫護、後勤、文秘等後勤崗位上,也有一些和男兵一樣衝在一線戰鬥的女兵。 解放軍歷史上名氣最大的巾幗英雄,非"紅軍花木蘭"何子友莫屬,她是曾身擔紅軍總教頭重任的傳奇女子,擅用雙手槍且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
  • 《古田軍號》:以青春語言書寫革命青春
    取材於1929年古田會議前後歷史的《古田軍號》以獨特的敘事視角、青春化的影像語言和飽滿的人物形象,講述了青年革命領袖帶領年輕的紅軍在絕境中探索革命真理,開闢中國革命成功之路的非凡歷程。影片賦予發生在古田的這段激蕩歷史更多新時代的解讀,其展現出的青春熱血更是直擊人心,讓觀眾穿越時空感受到革命激情澎湃的力量,實現了主旋律影片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高度。
  • 穿上紅軍軍服參觀革命遺址 「情境黨課」吸引400多萬人次線上觀看
    穿上紅軍軍服參觀革命遺址 「情境黨課」吸引400多萬人次線上觀看2020-12-22 08:54:58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黃徵 瀏覽次數:9 次「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
  • 曾子貞:讓毛澤東暗暗叫絕的首席紅軍女歌手
    1934年紅軍長徵,山歌隊在路邊唱山歌歡送,唱了三天三夜。《長徵組歌》、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徵》電視劇中《十送紅軍》的劇情,就是對當時真實情景的描述。若問當年山歌唱得最好者,人們一致公認是紅軍山歌隊隊長、首席紅軍女歌手——曾子貞。  「天上星星數不清,興國山歌唱不完。」  興國縣素稱山歌之鄉,山歌源遠流長,馳名中外。
  • 淺議商會的服務職能
    原標題:淺議商會的服務職能   定西市中小微
  • 淺談紅軍長徵題材電影《扎西1935》[劇照]
    近日總想找些紅軍題材的電影看看,昨夜有幸用平板電腦在「騰訊視頻」上免費看完紅軍長徵題材電影《扎西1935《扎西1935》是我國第一部全面反映紅軍長徵途中「扎西會議」的主旋律電影,也是一部綜合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影片。
  • 108歲女紅軍王定國的傳奇人生
    長徵中的女戰士雕像 王定國曾對我講:長徵都是靠雙腳走出來的。在激流不息的進軍中,指導員要求每天都要演奏、唱歌、朗誦,還要在牆上貼標語,畫上喜笑顏開的紅軍頭像、或幾朵怒放的山花、或是紅軍登上山頂的畫,以鼓勵指戰員不斷前進。文化宣傳工作是紅軍長徵路上的一大精神支柱。
  • 【粵劇小百科】(73)《紅樓金井夢》《紅霞》《肉山藏妲己》《血戰榴花臺》《血染未央宮》《血染越王臺》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紅樓金井夢
  • 伏龍芝:蘇聯紅軍的天才統帥
    這所蘇聯最著名的軍事學院,以伏龍芝的名字命名,足以彰顯他的顯赫地位和深遠影響力。伏龍芝是列寧的得力助手,是蘇聯紅軍初創時期的重要統帥,也是自學成才的軍事理論家。他曾兩次被判處絞刑,在監獄和流放地度過了青年時光。當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國內外勢力的聯合反撲時,他率領英勇的蘇聯紅軍南徵北戰,把兇殘狡詐的敵人打得落荒而逃,締造了一個個堪稱奇蹟的輝煌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