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
很久沒在熒幕看到黃奕了,最近她參加了第二季《演員請就位》。突然意識到,在沉寂的這些年,她失去了不少東西。
演員也是一種職業,所以娛樂圈當然算職場。黃奕這幾年的經歷,基本回答了一個問題:一個人從事業如日中天,到墮入深淵,總共要分幾步?
對黃奕來說,兩段婚姻就夠了。
20年前,黃奕憑藉處女作《上錯花轎嫁對郎》紅遍大江南北。
其實時至今時今日,很多人最難忘的螢屏角色,還是她扮演的李玉湖。
時隔兩年,她接拍《還珠格格3》,雖然逃不過被比較,被狠罵。但從流量而言,26歲的她事實上已經算家喻戶曉。
此後拍戲,接廣告,出唱片,各種商業活動,接連不斷。從關錦鵬電視劇版《長恨歌》第一女主,到出演巴金名著《家》劇中飾演瑞珏,轉型成功,那些年,她主演的《蕩寇》入圍過第65屆威尼斯影展。
就在這個時候,她遇到了生命中最大的轉機,姜凱。
第一段婚姻,和姜凱,認識41天就閃婚。
多年後,她談這段婚姻表示,當時太想擁有一段「婚姻」,但婚後發現,對方基本是自己的陌生人,黃奕覺得婚姻是隱私,但姜凱覺得一切都該當做流量去利用。
婚,離得並不體面。
多年後,姜凱還公開發文喊話:「人生最大的遺憾是遇見你,一生最開心是閃離。」
還要罵一句「淫貓忘不了偷腥」,也沒有憑據,算是利用「蕩婦羞辱」,把前妻盯上恥辱柱的典型。
第二段婚姻,黃奕坦言,「這次希望有一個孩子」,婚姻來得太快,去得更喪。
和「撒謊精」黃毅清結婚,赴美生子。結果,女兒兩歲倆人就離婚了。
整個離婚經過充斥著出軌、家暴、私密照被洩露、爭奪女兒撫養權大戰.雙方之不體面,大家自行搜索。
(黃奕曬家暴圖)
(黃毅清把黃奕告上法庭)
那幾年,每次黃奕和黃毅清上熱搜,觀眾們都是一聲嗟嘆。
但對於黃奕而言,不單純是顏面丟盡,最重要的是,她整個的事業,幾乎被毀滅了。
最直接的一點是,廣告商紛紛找來要求賠償。
用黃奕話說,她從一個一直賺錢的女藝人,成為了欠債的女藝人。
有一部電影想找她當女主角,但前提是要求她籤字,如果出事,她要賠付9000萬。
黃奕「消失了」。
回憶「躲」在家的日子,她說自己看不了網絡評論,看了就崩潰。
沒辦法出門,害怕見人,這種狀態前後有大概7年。
2020年8月,前夫黃毅清因販毒被判有期徒刑15年,那一場難看又難堪的離婚撕逼大戰,算落幕。
面對鏡頭,黃奕說,想讓大家知道,現在的黃奕「不危險了」。
記者問:「你怎麼看待女演員的中年危機?」
黃奕說:「我的危機,不是30+,40+,而是婚姻+」。
沒錯,兩段婚姻失敗,耗盡了她生活的元氣和事業的運氣。
黃奕在婚姻裡有如此巨大的渴望,回顧原生家庭,也算事出有因。
出生於上海的一個弄堂裡,她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她的爺爺是出國留學回來的學士,奶奶是典型的上海精緻老太太,每個星期都要去燙頭。
父親是交通大學高材生,只是經常在北京出差,她整個的童年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
對媽媽唯一的印象是在她10歲的時候,媽媽帶她去公園買了兩個氣球,後來聽奶奶說媽媽這次來,是要和爸爸離婚。
於是,黃奕示範了,在缺失對感情的判斷和思考之下、匆忙走進婚姻的代價,到底有多巨大。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演員黃奕?
最佳評價是:我很震驚,她都已經開始演20歲孩子的媽了。
43歲的她,要低下姿態,在訪談節目上,把傷口撕開,曲線救國,換個角度重新讓大家認識她。
她說,快50了,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被婚姻「撕碎」的黃奕,不是個例。
我細細思考了一下,太多當紅明星,都沒有從婚姻裡受惠,而只獲得了無窮無盡的風雨——哪怕對方是所謂的豪門。
香港女星葉蘊儀,正當紅的22歲嫁給富商陳柏浩,婚後生下一男一女。
因男方長期出軌,倆人五年後離婚,前夫不僅拒絕支付贍養費,還屢次向媒體爆閨房秘事。
後來為生計,葉蘊儀跑去深圳做房產銷售。2013年再復出,已無水花,留給媒體的,是一個為了生計奔波的形象。
邵氏第一打女鄭佩佩,事業正輝煌時嫁給原文通,遠赴美國,退出娛樂圈。
婚姻裡成「生育機器」,8次懷孕、4次流產,因為——「作為一個傳統女人,我覺得沒生出兒子,對不起夫家」。
即便這麼拼命付出了所有,後來她在美國破產,依然無情遭遇被離婚,萬般無奈下,她選擇了回香港發展,從頭開始,而生命中最美好的20年,已經枉然。
日本「最慘女星」杏,在最紅時和演員東出昌大結婚。三年生了三個孩子、全身心相夫教子。
結果,這個打著「愛妻」人設,借妻子風光上位的渣男,在杏懷孕期間出軌、劈腿未成年、勾搭女演員。
杏的反應是最初還念在孩子份上,希望給對方一點餘地。在對方公然說「到底愛妻子還是情人,真實答案很傷人,不能說」後,選擇了徹底放手,從此一個人撫養三個孩子。
而東出昌大很快復出,在《行騙天下》等熱劇裡出頭露面,宣傳期間談笑風生,讓杏人生劇變的一切,一切好像只是生命中一段不留痕跡的小插曲。
手握美貌、財富、社會多種資源的明星如此,普通女人的婚姻生活會更好嗎?至少最近的各種負面新聞,簡直聳人聽聞。
殺妻騙保、殺妻藏屍、殺妻滅門.
我現在越發理解,九零後、零零後,對感情的態度,是「不婚不育保平安」。
他們口頭禪是:「電視劇不好追,遊戲不好玩,還是零食不好吃奶茶不好喝,為什麼要戀愛結婚呢?」
根據一項社會調查顯示,22.3%的未婚適齡青年認為自己存在「恐婚」傾向,45.7%的人認為自己身邊就有「恐婚族」。
同時,有51.7%的被調查者認為「恐婚」是正常現象。
現在年輕人為什麼那麼不願意結婚了?
但所有理由,歸根到底,本質就是——
兩個人結婚的好處,已經比一個人物質自足,好好生活的好處,沒有劇烈的增長;但是,一旦婚姻失敗,對個體的代價,確實無比巨大的。 感受一下近些年,大眾結婚離婚的統計數據——結婚率連續4年下降,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對于越來越多物質獨立的女性來說,甚至「嫁豪門」這一傳統意義上的最高女性褒獎,也不再被奉為最高人生法則,她們寧可自己「活成豪門」,把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這好像也不單純是女生單方面的顧慮和壓力,一個92年清華畢業有房有車創業男青年親口對我說——「我從小只會學習,其實很單純 ,現在只會編程 ,很害怕被漂亮女生騙了,翟欣欣事件讓我連續好幾晚都睡不好,我覺得這種事,未必是個案吧」。可是不婚不育,與親密關係徹底隔絕,就真的是讓人滿足的理想人生嗎?畢竟巴菲特都說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是跟什麼人結婚。婚姻裡生兒育女的體驗,也是人生體驗裡,非常珍貴的財富,正向婚姻給人的滋養,我依然認為,是所有財富權力疊加不能達到的高度。在愛情越來越不單純,承擔的價值越來越沉重,附加的利益越來越複雜的今天,婚姻的確不是避風港,結不好,就成了人生最大的疾風驟雨。我唯一能總結的,就是,首先,承認「結婚」已經不是人生的必選項,幸福的選擇越來越多元化。不要把這件事當做絕對必選項,千萬不要為了婚姻而婚姻,代價太大。其次,不論何時,可以不婚,但不能不愛。愛永遠都是一種能力,沒有愛的人生,比沒有婚姻,可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