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臺灣花蓮,在太平洋海岸行走十幾公裡,人跡罕至景色迷人
我的三次中國臺灣省之旅中,有兩次在花蓮小住數日,而且這兩次我都選擇了非常規的方式,步行去往七星潭,很多臺灣花蓮本地人聽說後都很驚訝,也許他們很難理解普通遊客怎麼會有興趣選擇步行這種即艱難又浪費時間的方式。其實沿海步道到達七星潭也才15公裡左右,對於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更何況,這一路的景致才是最美的花蓮。
這一路我們會在非常靜美迷人的公園裡行走,途中經過北濱公園和太平洋公園,那裡基本上看不到遊客,僅是偶爾遇到本地步行或是健身的人們,擦肩而過那一剎那也都會投來善意的笑容。特別欣喜的是那座臨近北濱公園,叫做曙光橋的木橋,在我時隔五年後第二次踏上它的時候,它竟然被裝點成了一座花橋。
走著走著,跨過一座像紅色彩虹般的鐵橋,也就到了花蓮港。花蓮港外圍開發成類似於文化產業園,其中有一個花蓮港倉庫美術館,參觀一番也是不錯的選擇。一定要記得找到「幸福青島郵筒」,跟它合個影,就算得上是「天涯傳幸福」了。像我般徒步,這裡便是一處歇歇腳的好地方。
您看這裡,便是花蓮鐵道文化區,花蓮港口是嚴禁入內的,其實現在也比較難以見到這些鐵路和花蓮港繁忙的景象了。我們繞過港口就會到達向日廣場,那裡就是觀鯨碼頭,在那裡可以坐船去尋找鯨魚,但那可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儘管花蓮是整個臺灣省唯一有機會看到鯨魚的地方,實則,若能看到海豚就相當不錯了。
後來我們不知不覺地就步入了更為幽靜的山間小路。偶爾遇到迎面騎行而來的人們和他們的小狗,那些小狗看到我們以後似乎就像久別重逢的老友一般,興奮地撲將過來,搖著尾巴跟你示好。那樣的時候,我會覺得花蓮是溫情的,人間美好也無非如此,那一刻連那裡的空氣都會是香甜的。
原來我們所步行的這條小路,竟然就是臺灣島著名的「兩潭自行車道」的一部分,這條自行車道實際上是從鯉魚潭到七星潭,共計36公裡。雖然我們沒有騎行,但是依然能想像出來在這樣的自行車道上騎行將是多麼愉快的事情啊。這算是我見過的道路質量和沿途風光最為優秀的一條自行車道了。
儘管在這條道路上騎行會是完美的體驗,但是我依然痴迷於這般步行花蓮,實則是捨不得讓旅程變得太快。這般徒步的魅力更在於可以聆聽著震耳欲聾的海浪聲卻見不到海,必須尋聲而去,才在某一個轉角處一眼望到了遼闊的太平洋,那種得來不易的喜悅才會是淋漓盡致的喜悅。
整個這場徒步之旅,其實見不到幾個人的。偶爾在海岸線上看到零星的垂釣者時,我們都非常地好奇,看到他們能在那麼大的海浪裡奮力揮桿,便很想知道他們的收穫,當看到抄網裡那麼大的海魚時,我們的喜悅之情甚至超過了垂釣者本人,因為那些收穫滿足了我們對於太平洋無盡的遐想。
這條路就是這樣,有時候會稍微離開了海岸,蜿蜒曲折在高地中延伸。那時候對面的山巒在雲霧繚繞中時隱時現,步道兩旁生長著茂密的熱帶類的植物,空氣清新,令人神清氣爽。除此之外,我認為那份難得的幽靜也是這條路線最可貴之處,人們可以邊行走邊思考,近乎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裡,而不會被打擾。
在我第一次徒步花蓮這條步道時,半途中遇到了這隻小黑狗,它脖頸上的項圈兒意味著它曾經或是現在,是有自己的主人的,可是它就那樣安靜地陪伴著我,直到我到達了七星潭海濱,才默不作聲地離開,我總是認為它是為了護送我到達那裡。第二次花蓮徒步時,這條路上竟然多出很多的流浪狗,成群結隊,一度嚇得女同伴們花容失色,當年那隻小黑狗的美好記憶再也無法重現。
我的兩次步行花蓮都看到了奇萊鼻燈塔,特別是第一次,屬於誤打誤撞、披荊斬棘地登上一處高地,遠遠地就望到了白色六角形燈塔,它面對著太平洋,屹立在海岬,顯得那樣地超凡脫俗。有人說我攀爬所去的位置叫四高八地,那裡也是欣賞七星潭太平洋風光的絕佳之地。
我們慢吞吞地,歷時5-6個小時才到達七星潭海岸,七星潭的海浪和那些圓潤光滑鵝卵石合奏出的美妙旋律算是對於我們的歡迎和獎勵。後來每當我講起這兩次步行花蓮的經歷時,引起花蓮本地人驚訝和內地朋友們的羨慕。怎麼樣,這樣的旅行是不是更為刺激和美好,您贊同嗎?
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