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威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牢固樹立以黨建工作凝聚企業之魂的思路,按照「一二三四」黨建工作法,進一步奠定了企業在精密刀具研發製造領域的領軍地位,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威海威硬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主要從事高精密、高性能切削刀具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高端定製化超硬材料刀具與硬質合金刀具的龍頭企業。公司黨支部成立於2011年5月,現有黨員11人。
一個中心 築牢紅色堡壘
公司黨支部緊緊圍繞「紅心向黨、產業報國」這個中心,突出打造拳頭支部,傳播「紅色動能」,引領發展方向。
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高標準開展「3+N」活動,組織黨員職工到威海高新區紅色印記紀念館、郭永懷事跡陳列館、龍山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
開展「雙亮雙樹」活動,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向黨支部遞交《承諾踐諾書》,通過《威硬天地》內刊進行公示,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每月向黨支部書面匯報承諾履行情況,讓每名黨員主動亮承諾,亮身份,樹形象,樹新風。
兩個融合 夯實發展之基
黨建與生產經營相結合,在交叉任職中發揮領航作用。讓黨員通過法定程序進入管理層,黨支部書記任公司副總經理,60%的黨員在公司中高層任職,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的發展進言獻策;公司黨支部直接參與企業的重要會議和重大事項決策,對企業的發展思路和工作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議。
黨建與技術創新相融合,在創新發展中彰顯組織優勢。每年拿出不低於年銷售收入8%的經費,用於人才培養、技術革新和創新獎勵等工作。利用省、市兩級技術中心、市級工程實驗室和創新工作室等研發平臺,建立以黨員為主體的技術創新團隊,攻克技術難關、解決瓶頸問題。研發中心黨員李曉和攻關組的多項研發成果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進口替代,取得有效專利21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為公司增加銷售收入3000餘萬元。
三個引領 把握領航方向
強化政治引領,提升「核心」凝聚力。實行黨員與管理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提升黨組織參與公司管理和決策的緊密程度。實行黨建與業務工作「一人雙崗、雙向兼職」的模式,有效推動雙向融合。
強化文化引領,凝聚「硬核」戰鬥力。開設「紅色講堂」,講授紅色革命傳統、賞析紅色經典文藝作品,不斷提升黨員骨幹的文化修養。打造黨建活動室,改善黨員骨幹學習條件,豐富紅色教育內容。
強化責任引領,增強「政治」執行力。建立「4+2」黨建工作責任體系,黨支部書記和公司董事長作為黨企帶頭人,共同承擔黨建工作的第一責任,構建「層層負責、人人有責、責任分明、各負其責」的清晰責任鏈條,形成了黨建工作人人抓,抓好黨建為大家的良好局面。
四個爭先 助推企業發展
比理論學習,築牢理想信念主心骨。發揮黨支部學習教育主體責任,狠抓「三會一課」制度落實,積極開展「我來講黨課」等活動,黨員骨幹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黨性修養不斷加強。
比業務能力,鍛造企業發展「精兵強將」。通過開展競技比武、星級評定等活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激發全體員工學技術、練技能、強素質的熱情。聘請軍轉幹部為黨員骨幹進行執行力專題培訓,通過專題授課、軍事訓練等方式,進一步凝聚人心,提升企業的凝聚力和黨組織的號召力。
比創新提效,綻放企業發展智慧之花。開展創新活動,鼓勵全體員工集智攻堅,攻克技術難關。公司對員工提出的「金點子」及時進行項目論證並加以推廣,2020年公司採納員工「金點子」多達700餘條,「金點子」用於科技成果轉化275條,為公司創造經濟價值近千萬元。
比服務奉獻,以實際行動彰顯黨員本色。與威海職業學院建立合作,為畢業學生提供實習教學服務,近年來,公司已圓滿完成了500餘名學生的實習教學任務,每年為畢業學生提供近百個實習崗位。成立志願服務先鋒隊,走訪駐地敬老院,慰問困難群眾,幫扶孤寡老人。近年來,公司共為困難職工、貧困群眾、山區學生捐款捐物近百萬元。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鄭莉 通訊員 戚春楠 崔璇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