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畫卷,總是在砥礪奮進中徐徐鋪開。
回眸即將過去的2020年,猶記得新年伊始那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難忘奮戰在疫線的一名名黨員先鋒,他們像一面面飄揚的黨旗彰顯了最強「紅色」力量,引領我們走過那段最晦暗的時光。
2020年
以「紅色」主旋律為引領,我市黨建各項工作走過了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久久為功的不平凡一年,一幅幅踐行初心使命、彰顯擔當作為的「畫卷」激蕩眼前,一件件推動政治建設具體化、釋放基層黨建磁場力、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環境的「小事」匯集成磅礴大勢,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營造了最優政治生態。
黨旗招展千帆盡,凝心聚力萬物新
抗疫先鋒、黨建+、「紅色細胞」、
「四千四萬」精神、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
巡察反腐、風清氣正……
把這一系列「關鍵詞」串聯起來
2020年
我市黨建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之勢
精彩呈現
01
提升「首位度」
踐行政治建設有魂有形
政治建設「首位度」不斷提升。本月1日,圍繞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市委書記黃欽帶頭作專題宣講。隨後,在我市黨員幹部中掀起一股學習新思想、強化精神傳承固信仰的「熱潮」,截至目前,已開展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810場次。
本月4日,黃欽又來到梁溪區揚名街道和蘆村社區,實地調研掛鈎聯繫的基層黨支部建設,與街道和社區黨員共同參加黨支部活動,為支部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紀律教育黨課,與黨員們交流談心,詳細了解「黨建+」模式、支部戰鬥堡壘等在推動社區各項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與基層黨員幹部探討「紅色細胞」如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推動黨建責任落細落地,讓政治建設有魂有形。一年來,市委緊緊扭住責任制這個「牛鼻子」,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功夫下在平時,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理念,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觸角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
踐行初心使命,營造有溫度、有熱度、有情懷的政治生態。第39期中青班學員趙琰在「四千四萬」精神現場教學點學習時激情滿懷地感慨道:「現場聽了『四千四萬』精神的歷史淵源和時代價值,十分振奮!感覺思路更開闊了,使命感更強了,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深挖「蘇南模式」價值內涵,5月28日,首個「四千四萬」精神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揭牌,創新打造的鄉鎮企業博物館、「一包三改」紀念館等20個現場教學點,成為各級黨員幹部汲取紅色奮鬥精神、踐行新思想新擔當的源頭活水。截至目前,該基地共舉辦培訓班123期,參訓學員5811人。
黨建引領政治建設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黨建工作,制定出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文件27個,市委主要領導圍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城市環境整治等黨員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帶動常委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制定《2020年黨建工作分片聯繫實施方案》,明確5項職責任務,倒逼分片聯繫見真招、出實效。
02
發揮「組織力」
釋放基層黨建強大磁場
「我是一名黨員,危急時刻我不上,誰上?」這是有著十年黨齡的江南大學附屬醫院醫務工作者黃銘在今年2月8日晚奔赴武漢前一句質樸的話語。沒錯,千千萬萬基層黨員凝聚了強大的抗疫力量,這正是黨組織建設與發展大局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
抗疫「戰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完成重大任務中彰顯硬核力量。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和水平的提標提質、隊伍活力提升、黨組織凝聚力加強,基層「紅色細胞」正釋放出強大的磁場力。
基層黨建有活力,領導班子要選優配強。迎接明年一季度全市村(社區)「兩委」集中換屆選舉,組工幹部「聯縣掛鎮進村」正如火如荼,江陰市委組織部40名黨員幹部全部下沉到一線。「每個人都是民情聯絡員,2—3個人一組包幹一個村(社區),參與換屆幹部考察、指導和把關。」江陰市委組織部組織一科的周佳能說,如今,試點街道雲亭街道已經完成換屆選舉,組工幹部參與全過程,讓市區、街道和社區黨組織聯繫更緊密了。
黨建引領,讓基層發展不僅有「靠山」,而且有方向。「以前坑坑窪窪的街巷路面,如今全都鋪上了水泥路,小公園也建得很漂亮,村民們都很開心。」談起村裡的變化,陽山鎮住基村村民吳淑琴讚不絕口。讓村民們有明顯「獲得感」的正是「政村企」結對共建,今年以來,我市在構建黨建實體上下功夫,讓「兩新」黨建示範點活了起來。
「小基站」發揮「大作用」。「古韻南禪夜黨建,紅色黨課18∶00開始……」在梁溪區南長街內,「隱藏」著一座500平方米的「古韻南禪·紅色驛站」。這是一個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有1名站長、2名副站長、4名專職黨建指導員,承擔南禪寺街道區域內各領域的基層黨建指導工作。
紅色朗讀亭、紅心夜黨課、樓宇黨建九宮格……如今,像南禪寺街道和旺莊街道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一樣,各「基站」創新推出各類特色黨建載體,讓紅色陣地在基層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據悉,今年以來,全市已建成基層黨建工作指導站100個,實現了鎮(街道)全覆蓋,配備專職指導員371人,基層黨建「五好」陣地群初具形態。
03
持續「反腐倡廉」
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2020年,是全市紀檢監察工作取得新質效的一年。悉數各項工作:履行監督第一職責、持之以恆深化政治巡察、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一幕幕生動實踐躍然眼前。
巡察直插基層、直面群眾,用行動感受民情,解決百姓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贏得群眾拍手點讚;依法查處並曝光誣告陷害公職人員案,讓敢作善為者吃下「定心丸」,持續淨化政治生態。
不寒幹事者之心,方能讓正義之光普照。疫情期間,容錯糾錯機制發揮作用,堅持問責與容錯並重,鼓勵黨員幹部在疫情防控中擔當作為。今年11月,兩起精心「策劃」、以洩私憤的誣告陷害公職人員案塵埃落定,誣告者被繩之以法。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法律非兒戲,狠剎此類歪風邪氣,釋放了紀檢監察機關為擔當者擔當、為幹事者撐腰的強烈信號,形成了激勵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正向氛圍。
村官雖小,也是黨的幹部,代表黨的形象。年初,我市召開對村(社區)巡察工作推進會,發出對村(社區)巡察「加碼」信號,花三年時間對所有村(社區)「逐一過堂」。今年已對全市209個村和重點涉農社區開展巡察,發現問題2948個,督促立行立改事項132個,移送問題線索77條,巡出了新招、巡出了實效、巡出了震懾效應。
巡察開路,推進學校食堂治理改革成果落到實處。今年9月,錫山區率先試點「淨菜」配送,學校食堂「陽光運行」智慧監管平臺上線運行,實現「網際網路+監督管理」模式,堅實地邁出學校食堂治理改革「三步走」的第二步。
織就監督密網,順應民心所向,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堅守正風肅紀之初心,堅定維護一城之清風。
END
來源:無錫日報政務融媒
原標題:《「紅色」引領,營造最優政治生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