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NHK播出了以西鄉隆盛為主角的大河劇《西鄉殿》,雖說劇名是西鄉殿,但整部劇最終是以曾為西鄉好友,最後又與他背道而馳的大久保利通之死為結末。當時的《東京日日新聞》報導稱,倒在血泊中的大久保利通,在死前最後緊握的,據說是西鄉隆盛曾經寄給他的親手信,報導刊出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莫非這對因政見不和而分道揚鑣的「鹿兒島雙雄」,並非傳言中一樣關係惡劣?
實際上,西鄉隆盛與大久保利通二人,完全可以相互稱為最了解對方的人。但正是這份理解,導致了二者最終走向無可挽回的分歧。這次,我們就將講述這段被歷史浪潮毀滅的悲劇友情。
大久保利通與西鄉隆盛,並不是徹頭徹尾的「青梅竹馬」。
大河劇中,西鄉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居住在薩摩城下町的同一個街區,因而在類似學校的「鄉中」裡相遇,僅僅是美談而已。實際上,大久保利通和西鄉隆盛曾經居住在兩個不同而且相互仇視的街區中。
▲大久保利通出生地
大久保利通出生於鹿兒島城下的高麗町,西鄉隆盛則出生於下鍛冶屋町,當時這兩個街區雖然相鄰很近,但是一道名為甲突川的護城河分隔了兩個街區,也讓西鄉的故鄉成了「城裡」,大久保的故鄉成了「城外」。當時,下鍛冶屋町的孩子們見到高麗町的孩子們時,一個個都趾高氣揚,笑話他們是「河外邊的人」,兩邊的居民因此一度互相敵視,很少往來。
後來,大久保一家搬去了下鍛冶屋町,從此也成為了「城裡人」,但來自「城外」的印記不曾消除。大久保利通的雅號叫「甲東」,意思就是「甲突川東的城裡人」,近乎偏執的否認了自己的過去,可以想像,他可能曾經因為自己的出身受到過孤立或排擠,而西鄉隆盛與他的相遇卻改變了他的人生。
▲大久保「甲東」題名
大久保與西鄉相遇時,西鄉14歲,比大久保大2歲,薩摩的「鄉中」有大孩子教育、幫助幼小孩子的規矩,西鄉隆盛可能一開始就以幫助者、引導者的身份走入了大久保的世界。根據大久保妹妹的證言,兩人相識不久就關係密切,幾乎時時刻刻結伴同行,利通對年長的西鄉非常尊敬,但也偶爾展現出親密的一面,就像真正的同胞兄弟一樣。
▲大久保與西鄉曾就讀過的薩摩藩校「造士館」
這段關係也許起於西鄉單方面伸出援手,但大久保很快也找到了幫助西鄉的方法。西鄉17歲時成為了薩摩藩的記帳員,負責記錄農民收成與納稅額,但薩摩稅率過高,農民生活困苦,西鄉對農民的遭遇十分不忍,開始傾心於來自中國的治國學問——陽明學。
而大久保利通的父親大久保利世,就是一位鑽研陽明學的學者。從此,西鄉成了大久保父親的學生,更加頻繁的出入大久保的家中。據說,他有一天在家裡吃完早飯就急急忙忙趕去大久保家,中午回來吃完午飯又要走,他父母問他為什麼不乾脆在大久保家留宿,西鄉答道:「大久保家貧困,我不好意思白吃白喝。」
▲大久保與西鄉舊時住址
就這樣,二人度過了親密的少年時光,但很快厄運就降臨到了大久保一家的頭上。
1850年,20歲的大久保利通遭到了晴天霹靂。他的父親由於在島津家的家督爭奪中支持島津齊彬,被齊彬之父、時為藩主的島津齊興處罰,流放遠島。利通也被迫辭職,在家中隱居,精神受到很大壓力,大久保家眼看搖搖欲墜時,西鄉隆盛伸出了援手。
▲島津齊彬
在數年的貧困生活中,西鄉隆盛不僅向大久保家進行經濟援助,還曾經教大久保利通坐禪、乃至通過鍛鍊的方法,緩解他的心理壓力。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不久後,島津齊彬奪得家主之位,西鄉隆盛當機立斷,向齊彬遞上了請求赦免那些被島津久光處罰的武士的意見書。不久後,大久保利通重回政治舞臺,背後西鄉隆盛的幫助不可謂不小。
▲青年大久保
這時,兩人還僅僅活躍在小小的薩摩藩中,但是,此時已經是黑船來航之後,江戶幕府近三百年的平安盛世悄然走向了終點,在亂世中,這兩人的關係又將走向何方呢?請聽下回分解。
作者簡介:20歲,學生,因仁王入坑日戰史,主要鑽研安土桃山時代史,ps4殘廢玩家,混吃等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