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給讀者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是巨大的,其人物形象往往讓人久久難以忘卻。劉姥姥是《紅樓夢》中一個非常鮮亮的人物,她那大智若愚、醜中蘊美的形象及坦率純真、知恩圖報的人品令人刮目相看,她的處人處事的本領真的值得今天的人們學習借鑑。
劉姥姥本是一個鄉下老太太。她靠兩畝薄田,跟著女兒女婿一起生活,她女婿狗兒的祖上曾是小小的京官,因貪慕鳳姐娘家王家的勢力,便「連了宗」,於是與京城豪門有了點瓜葛。如今,家徒四壁、難以度日,女婿又一向不爭氣,劉姥姥只好憑著自己的老臉,帶著外孫板兒來到榮國府打打秋風,碰碰運氣。這便有了幾乎婦孺皆知的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故事。
去榮國府首先找誰呢?劉姥姥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首先找王夫人的陪訪周瑞家的,因為當年狗兒的祖父與王夫人的父親有過交往,作為從小就跟著王夫人的丫鬟周瑞家的在那時就認識劉姥姥。
劉姥姥見到周瑞家的便滿臉堆笑地說:我今天是特地來瞧瞧嫂子你,二來也給姑太太請安。若你可以領我見一見姑太太更好,若不能,便請嫂子你代我致意了。這話說的很得體,它既表達了對周瑞家的尊重,又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周瑞家的被劉姥姥的誠懇所感動,同時也想在劉姥姥面前擺顯擺顯(炫耀的意思),便對劉姥姥十分殷勤地說:姥姥你放心,你大老遠的誠心誠意地來了,豈有不讓你見真佛的呢?接著,周瑞家的告訴劉姥姥,如今是太太的內侄女璉二奶奶管家,小名鳳哥。於是在周瑞家的的引薦下,劉姥姥見到了王熙鳳。鳳姐本來就會說話,又聽說是娘家來人,因此在客套一番後便說,親戚們不大走動,都疏遠了.不肯常來,不知道的,還只當我們眼裡沒人似的。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劉姥姥緊張心理,於是她便說:我們家道艱難,走不起,來到這裡,沒的給姑奶奶打嘴,管家爺們看著也不像。鳳姐又來了一番話:這話沒的叫人噁心,不過借賴著祖父虛名,作了窮官兒,誰家有什麼,不過是個舊日的空架子,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呢,何況你我。接著劉姥姥表達了來意,說「不管他怎樣,你老拔根汗毛也比我們腰粗!」爭強好勝的王熙鳳,聽了劉姥姥的這些雖然有些粗俗的恭維話,心裡還是很舒坦的,不僅認了這門親戚,而且代表王夫人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還以個人名義賞了她一吊錢。這二十兩銀子和一吊錢對賈府來說是九牛一毛,但對普通老百姓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不僅使劉姥姥全家平安度過了冬天,而且夠她家一年的開銷。
劉姥姥一進賈府,得到了鳳姐的接濟,按民間的習俗應當還情,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啊!怎麼還情呢?劉姥姥想,咱家沒有金銀財寶,沒有綾羅綢緞,沒有古董字畫,只有農產品,而賈府所缺的也正好是新鮮農產品,於是便帶著棗子、倭瓜、野菜二進了榮國府,表示謝意。當她見到平兒後,先問姑娘好,接著又說:家裡都好?早要來請姑奶奶安,看姑娘的,因為莊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沒敢賣呢,留著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吃個野味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這番話說得既本分地道,又相當有水平,開門見山地把謝意表達的淋漓盡致。
劉姥姥這次來榮國府與上次最大的不同是見到了賈母,當她見到賈母時立即說道「請老壽星安」,而實際上,她比賈母還大幾歲。又說「我們生來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來是享福的。」瞧!劉姥姥總能把這些漂亮話說的那麼真誠,讓人聽了舒服。劉姥姥七十多歲了,又生活在社會底層,她太知道富人喜歡聽什麼話了。賈母最喜歡別人恭維她,最盼望的是長壽,劉姥姥想盡辦法與之迎合,這是她活了大半生的經驗總結,用今天話來說,這是情商高的表現。
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她心甘情願地接受鳳姐和鴛鴦的安排,在眾人面前表演一番,博得眾人大笑,足見其世故老道。在這個過程中,她裝瘋賣傻,被認為是一個丑角,被賈府的太太、小姐們耍著玩。但是換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劉姥姥在耍著這些人呢?劉姥姥放下自尊,博大家一樂,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想像。她不是那種為了面子活受罪的人,而是很講究實際的務實派。劉姥姥的行為透露出的智慧是在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中形成的,很接地氣。 譬如,席間當賈母說聲「請」字後,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兩個腮幫鼓得大大的。在這次宴席上,由於有了劉姥姥的「表演」,因此一直笑聲不斷,黛玉笑岔了氣,湘雲口中的飯都噴了出來,寶玉笑的滾到賈母的懷裡,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只說不出話來,薛姨媽笑的把口中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笑的把飯碗扣在迎春身上,惜春笑的叫奶媽揉腸子,下面的人無不笑的彎腰屈背,這簡直是一場盛大的狂笑盛宴。事後,當王熙鳳和鴛鴦向劉姥姥道歉時,劉姥姥卻說:「姑娘說那裡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麼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心裡要惱,也就不說了。」你看她何等明白!飯後賈母帶領劉姥姥及眾人到大觀園裡去玩,賈母因見一個大荷葉式的翡翠盤子裡盛著各色各樣的花,便揀了一朵大紅的簪於鬢上,回頭看見了劉姥姥,忙笑道:「過來帶花兒」,一語未完,鳳姐便拉過劉姥姥來,笑道:「讓我打扮你。」說著,將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賈母和眾人笑個不住。劉姥姥笑道:「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麼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賈母連忙道:「還不拔下來摔到他臉上,把你打扮的成了個老妖精了。」劉姥姥笑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過,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此處與飲酒時的故意笑鬧一樣,劉姥姥並不是不知道王熙鳳在捉弄自己,而是她仍要裝瘋賣傻故意湊趣,目的還是要博得賈府中老少主子們的歡心。
期間,劉姥姥還受王熙鳳之託為她的寶貝女兒起了小名——巧姐。按劉姥姥的說法,因為孩子七月七日所生,巧姐這個名可以遇難呈祥,逢兇化吉。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本是來表達謝恩的,可是由於她的表演出色,得到上至賈母、王夫人下至眾小姐的歡心,因此,她意外地收穫了不菲的銀子和吃穿日用品。從書中的具體描寫來看,有如下幾項:一百另八兩銀子、青紗一匹、一個作裡子用的實底子月白紗、兩個繭綢、兩匹綢子、一盒子各樣內造點心、兩鬥御田梗米、一口袋乾鮮水果、兩件襖兒並兩條裙子、四塊包頭、一包絨線、兩件老太太從未穿過的衣服、一盒面果子、兩個荷包、一包名貴藥品(其中包括梅花點舌丹、紫金錠、活絡丹、催生保命丹等)、兩個筆錠如意的錁、,一個成窯茶盅(這個成窯茶盅是櫳翠庵妙玉所扔被寶玉留下,送給劉姥姥的,價值可達一百五十兩銀子)以及鴛鴦送的幾件舊衣裳等等,並派專車連人帶物一起送了回去。劉姥姥的裝瘋賣傻,獲取了意想不到的經濟利益,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老公關小姐」。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得到賈府賞賜的許多東西,回去後讓女婿置辦了田產,開了店鋪,本來就勤勞的鄉下人自然很快把日子過得紅火起來,手中有了餘錢,還經常接濟鄉鄰,用今天的話來說她已是殷實富足的小康之家。一天,她正在田裡拔豆子,忽然傳來賈府被抄,賈母仙逝的消息,劉姥姥十分震驚,全身無力,連豆子也拔不動了,接著大哭一場,第二天又第三次來到榮國府。在平兒等人引導下她來到王熙鳳床前,看到鳳姐病的骨瘦如柴,神情恍惚。鳳姐在辭世前夕,向劉姥姥求助,說:「我的命交給你了,我的巧姐是個千災百病孩子,也交給你了」。劉姥姥接受了王熙鳳臨終所託,雖然沒有將病入膏肓的王熙鳳從死神面前拉回來,但是當她後來聽說巧姐被狠舅奸兄賣到煙花巷即將落入風塵女時,她大義凜然拿出了所有積蓄,賣掉了全部田產,將巧姐贖了回來,使當年對自己有過恩惠之人的女兒,得以脫離苦海。
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可以醫愚」,多讀書讀好書,可以讓人啟智明理。讀了《紅樓夢》,了解了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故事以及劉姥姥的品質,對我們做人做事是很有啟示的。
實事求是是做人做事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實事求是就是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主觀要與客觀相符。劉姥姥作為一個農村老太太,她背不出這樣文縐縐的哲學語句,但是她三進榮國府都是符合這一哲理的。就拿她一進榮國府的情況來說吧!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求生存,免於受凍挨餓,顯然這是她的主觀願望,這個主觀願望要得以實現,必須與客觀實際相符合。下面,我們來看劉姥姥是如何將二者統一起來的。她想到了狗兒的祖父與王夫人的父親曾經有交往,都姓王,是連了宗的,而且王夫人上了年紀,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可能她會念舊情發善心,況且賈府是豪門貴族,他們若拔一根汗毛也比咱家腰還粗,這樣的關係為什麼不走動走動呢?何人去合適呢?他又想到,狗兒幾乎是個「愣頭青」是不願去的,女兒太年輕拋頭露面也不合適,只有自己去,自己去能說上話。劉姥姥還想,即使賈府分文不給,也沒關係,到了那裡見見世面,也不枉活一生。來到榮國府她首先找到當年的熟人周瑞家的,請她引薦,因此馬到成功。常言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開動腦筋,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化被動為主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劉姥姥敢作為善作為,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大智慧。
樂觀開朗與負重前行是一體兩面的人生法寶。劉姥姥是個樂天派,她始終有著良好的心態,她的最大的特點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一進榮國府時,她顫顫驚驚,扭扭捏捏,二進榮國府時,一聽說賈母要見她,緊張得馬上想逃跑,但是她很快調整了心態,一切隨遇而安吧。於是,樸實善良的農婦,很快變得落落大方,口若懸河,她講的鄉間故事把賈母、王夫人、賈寶玉等人吸引住了。而之後的遊玩,她更是順從了鳳姐、鴛鴦的安排,索性做個「女蔑片」(蔑片,是指傳統中國社會富貴場中幫閒湊趣的知識分子,又叫「清客」),逗大家開心。她一開口,眾人便笑得前仰後合……在這裡,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樂觀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忍辱負重」實際上是大智若愚、醜中蘊美、能屈能伸的優良品質的又一種說法。歷史上,不乏忍辱負重最後逆襲獲得成功的事例,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孫臏殘遭臏刑,韓信隱忍胯下之辱,最後都成就了一番大業。劉姥姥又何嘗不像這些忍辱負重歷史人物!她從賈府獲得那些財物後,由於自己善經營,最後既置辦了田產又開了店鋪,逐漸殷實起來,實現華麗轉身,這也是隱忍一時而後獲得的逆襲吧!
無論出身高貴還是卑微,都要活出感恩的人生。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劉姥姥是一個懂得感恩的老太太,她的心裡充滿著善,一進榮國府得到王熙鳳二十兩銀子和一吊錢的資助後,她沒有忘恩負義,她跟著周瑞家的一道離開鳳姐房屋後,立即拿出一塊銀子讓周瑞家的給孩子們買果子吃,當然周瑞家的並沒有把這塊銀子放在眼裡,執意不收,但劉姥姥的情意是實實在在的。待到秋季豐收時,她又拉了一口袋新鮮的瓜果蔬菜送進賈府,禮品的價值雖很微薄,但卻是她的一片心啊!這次來賈府,她並沒想過還會得到什麼幫助,因此,把新鮮蔬菜交給賈府後就急著要趕回去,生怕關了城門。只因她的這份赤誠感動了鳳姐,鳳姐才說:「大老遠的,難為你扛了那些沉東西來,晚了就住一夜,明兒再回。」 劉姥姥不僅投上了鳳姐的緣,也投上了賈母的緣。賈母帶著她逛園子、聽曲子、吃果子。這兩三天的時光,是她一生中都不曾有的經歷,她當然喜歡大觀園,但不留戀,住了兩天還是要回去,她說:「我回去後沒別的報答,惟有請高香天天給你們念佛,保佑你們長命百歲,這就算我的心了。」 臨走的時候,賈府又送了許多東西給她,這些東西對賈府來說算不了什麼,可帶給劉姥姥家的卻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對於這份恩情,劉姥姥時刻銘記在心。當賈家橫遭變故,眾叛親離時,她不避嫌疑,前去看望。那時的劉姥姥已是白髮蒼蒼,她的背已經挺不直了,她的腿腳也不好使了,走路都顫顫巍巍的,她本該在家裡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她不是冷漠之人!當得知巧兒被拐賣時,她帶著板兒跨過千山萬水前去搭救,她給老鴇的贖金可能不少於當年賈府給他的財物,可是她沒有絲毫猶豫,她答應鳳姐一定會將巧姐帶回來,她做到了。善良樸實的劉姥姥,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人生在世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知恩圖報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人的一生會得到太多人的幫助,我們每成長一步都是他人和社會幫助教育指點的結果。願我們每個人都記住:人生沒有那麼多複雜的生存之道,懂得感恩每一個真心待你的人就夠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