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微友】點標題下藍色字"團風網"關注一手信息獲取
【老微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
◆ ◆ ◆ ◆ ◆
湖北美女多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湖北17個市(州)都化身成一個美女
那這17個美女誰才是你的最愛?
自古被稱為「江城」,華中地區最大都市。武大櫻花爛漫,黃鶴樓千古絕唱,戶部巷、熱乾麵都讓這座城市散發親民的魅力。武漢人火辣,性格直爽,身為四大火爐城市的武漢,所養育的兒女脾氣也跟天氣一樣火辣辣。
湖北伢們在一起聊天,不知是誰說「好想喝媽媽煨的排骨藕湯啊」,一句話就能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排骨藕湯是湖北人秋冬季最愛美食之一。
熱乾麵與河南燴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同稱為中國四大名面。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享譽世界!
鴨脖子就不用多介紹了吧,已經是風靡大江南北。武漢周黑鴨~~~精武鴨脖子~~~
武漢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當年毛主席在武漢最愛吃的就是豆皮。豆皮上層是綠豆磨的漿,下面是米飯,肉丁,鹹菜,香菇。
三鮮是魚丸、肉丸、肉糕三樣菜看合而為一的統稱。在當地過年或紅白喜事,都會有這樣的菜上席:有"沒有三鮮不稱席,三鮮不鮮不算好"之說。
黃陂區三大漢族傳統小吃之一。豆絲是用大米、綠豆等按一定比例打漿攤成餅此時為溼豆絲,一般吃飯是直接抹上醬料或自行包菜吃。
顏色紅潤、鮮嫩;吃起來綿軟、有彈性,清香、可口,既沒有牛肉腥味,也沒有油膩感;水分少,不變色味,肉質結實,吃後回味綿長,享譽武漢三鎮。
紫菜薹的珍稀品種,俗稱「大股子」,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其莖肥葉嫩,色香味美,在唐代已經是著名的蔬菜,歷來是湖北地方向皇帝進貢的土特產,曾被封為「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
「武昌魚」早在1700 多年前的三國時期,已飲譽大江南北。以武昌大中華酒樓最著稱。毛澤東主席「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的著名詩句發表後,更使武昌魚馳名中外;
藕帶其實就是藕上長出的芽,產自洪湖,形狀仿如袖珍型的藕,一般6-8月才有,藕帶可清炒、可紅燒,這道酸辣藕帶更能調起人的味覺,用來下酒、下飯最好不過。
選料有豬肥瘦肉茸、魚肉茸和荸薺丁等,加上精鹽、胡椒粉、蔥花、薑末、紹酒和成餡,擠成小丸子,滾上浸泡濾幹的糯米,上屜蒸製而成。色澤潔白,米粒晶瑩如珍珠,吃起來丸子軟糯鮮香。
汪集雞湯以味鮮美、肉細嫩、香醇厚著稱。汪集雞湯的味道之所以特別,因為用的是汪集雞、汪集水。汪集雞是當地的土雞;汪集水取自18米深井,帶有天然的甜味。
用糯米、黑芝麻、桂花和棉白糖精製而成。糕點呈長方形薄片,白線邊,黑麻芯,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口特點,又有雲片糕甜潤易溶的風味。
一湖如碧鑲黃石,白浪粼粼逸趣興。黃石有著「青銅故裡」、「鋼鐵搖籃」、「水泥故鄉」和「服裝新城」之稱。黃石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搖籃。有三千多年的青銅冶煉史,有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為證。
黃石港餅是黃石市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黃石港餅麻色黃亮,松酥爽口,甜潤清香,順氣開胃。
具有千餘年的歷史,每年製作兩次。一次在春節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後。粑分兩種,一種是高粱粑,紅色,代表日子越過越紅火;一種是白粑,蒸熟後在粑中點紅,代表豐收、喜慶和聖潔。
大冶金牛鎮千張皮,人們習慣稱「金牛皮子」,食用時,可切成絲條狀煮鮮魚,味道鮮美,尤以鱖魚煮皮子聞名遠近;或切成三釐米寬的條,結成皮子跎燜紅燒肉。它的吃法多樣,能做出各種美味佳餚。
十堰是世界著名道教聖地武當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中國第一世界前三的東風商用車公司總部所在地,「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三張世界級名片閃耀全球。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工業基地之一。
又稱憨魚頭,最早現於黃龍大壩。因堵河內盛產胖頭鰱魚,人們便用鰱魚頭配野山椒做成了剁椒魚頭。
三合湯是十堰鄖陽風味美食。一碗正宗的三合湯中都含有當地農戶的紅薯粉,牛肉片以及碗中幾個小餃子。三合湯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是竹溪民間美食文化的創新,它以獨特的烹調方式,將土雞肉、豬蹄、香菇、蛋餃、土豆等集於一盆,使它們在色香味上達到高度融合,數百年來經久不衰。
據說是明代道士張三丰首創的。當年武當山上的遊人很多,沒有下飯菜,張三丰便夜做凍豆腐,撕成小薄片,分與眾人吃。武當山凍豆腐的製作需要具備兩個自然條件:一是在零下20℃的氣溫,二是武當山豆腐溝的水。
碗糕是竹谿縣當地所著名的一種民間特色風味小吃,已經有著500多年的歷史。竹溪碗糕色澤雪白,質地鬆軟,味甜不膩,不僅富有營養,還有保骨健腸、生津止渴之功效,深受食客喜好。
是關渡鎮胡宗全家的祖傳手工藝風味食品。它具有獨特風味,甘甜爽口,香味醇厚,無論零食佐酒,或入菜烹調,都是上品佳味。自光緒元年始,竹山官渡豆腐乾一直被官渡人列為珍貴佳餚。
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輕紡織基地,素有「長江經濟帶鋼腰」之稱。荊州菜歷史悠久,荊州菜是湖北菜的三大體系之一。現在享譽全國的湖北名菜中,有許多就是荊州菜。
荊州傳統名菜。起源於戰國,相傳戰國時楚都紀南城內有一家專門烹製鮮魚的酒店,一年夏天,店主購進許多鮮魚,客人少,剩魚多,眼看魚肉將腐,店主急中生智,做成魚糕,食客嘗後覺得鮮嫩可口,皆交口稱讚,進而成為在荊州流傳多年的特色菜餚。
早堂面是沙市著名的傳統早點,已有百年歷史。關於早堂面的來歷,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在1895年沙市開埠後,當地一麵館老闆根據這裡的碼頭工人因從事體力勞動喜歡吃油水厚重食物的特點,製作了這種油厚碼肥、湯鮮味美的麵條。
杜家雞,又名杜婆雞、沙道觀雞,因一位七十多歲的杜姓老婆婆始創而得名,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杜婆雞,精心選自地道、健康的土雞,而且烹飪之前一定是活雞,由賓客確認好斤兩後,再由師傅現殺現做,一般十五分鐘之內,即可上桌。
從爐膛裡出爐的鍋盔,刷上辣椒醬,外焦裡嫩,鬆軟適宜,拿著似乎有點燙手,吃著卻感覺挺好,似乎就在不知不覺中,剛才還在案板上的麵團,就這麼消失了。
以前都是在農曆正月十五做糰子,年快過完了,監利人民做糰子象徵著團團圓圓。現在在荊州周邊地區都有這種美食。不過還是監利縣福田寺鎮的糰子尤為正宗!
在全國八寶飯中獨樹一幟,又名"御膳八寶"。這種八寶飯用紅棗、蓮子、苡米仁、桂元內、蜜櫻桃、蜜冬瓜條、糖桂花以及糯米先蒸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吃到口裡,覺得潤滑溶消,香甜透味。
其原料是一種不分瓣的野生大蒜,後來菜農引種,成為荊州地區特產。用它醃製的甜酸獨蒜,顆粒溜圓,乳白晶亮,酸甜香脆,是開胃健胃、增加食慾的佳餚。還有預防腸道感染及皮膚病的作用。
新堤蛋糕清代開始名揚天下,但它的歷史卻是從元末明初就開始了。據傳說,新堤蛋糕是陳友諒的夫人在1355年用洪湖水和雞蛋為原料特製出來的,時稱黃羅糕。1932年,新堤蛋糕在漢口新市場(今民眾樂園)登場亮相。色澤棕黃,富有彈性、鬆軟可口,且營養豐富的美味佳品讓漢口人垂涎三尺。
筆架魚肚是對鮰魚魚肚的特有稱呼,相傳為石首特產,現在以克論價,稱其「金肚」當之無愧。早在宋代即被列為朝貢極品,現為訪親問友的珍貴禮品。
古稱夷陵,歷史在2000年以上。宜昌是中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城市,長江航線、3條鐵路、5條高速貫穿轄區。宜昌市境內的三峽大壩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水利發電工程。因為三峽大壩、葛洲壩的存在,宜昌也逐漸發展成一個旅遊城市。
蘿蔔餃子雖然也叫餃子,但其製作原料以及製作方法卻與北方水餃大相逕庭。主要原料為大米、黃豆和蘿蔔。北方水餃多為下水煮熟,而蘿蔔餃子則非下油鍋炸不可,否則就不能成形。所以吃起來的時候,水餃要輸蘿蔔餃子一段香脆。
涼蝦以大米、玉米等為原料,以紅糖水為調料,清涼解渴,夏季勾兌冰水後飲用,風味更佳,深受宜昌居民喜愛的飲品。
又名節節根、節兒根,因莖葉有魚腥味而得。全草可入中藥,以莖肥嫩者為佳。配姜、蒜泥、醬油、醋、蔥段、味精、麻油等即成,是宜昌的著名美食。
以三峽地區土家民間傳統食品「苕絲糖」為基礎,精選三峽地區沙土鮮紅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優質鮮糯米、雞蛋為主要原料,採用土家民間傳統工藝精製而成。
將糯米粉和好並搓成條狀,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撈出,裹上白糖。金箍條外酥裡軟,是宜昌人喜愛的小吃。
好山出好水,好水養好魚,好魚味美奇,無公害,無汙染,無激素是清江魚最大的特徵。特定的環境,優異的水質,適宜的氣候,生長出美名遠揚的清江魚。清江魚以肉質鬆軟見長。
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襄陽四中、五中,兩所湖北省的重點高中,是襄陽教育的閃亮名片,是省高考狀元的搖籃。
襄陽牛雜麵是襄陽人最喜歡的早餐,它特點是一辣二麻三鮮,味道可口 ,回味悠長,久食不厭。很多襄陽人如果三兩天不吃牛油麵,感覺口中無味,食慾大減。PS:襄陽牛雜麵和黃酒是絕配哦!
襄陽纏蹄可與金華火腿、宣威火腿媲美。食用時切成圓片狀,此菜多用於冷盤拼盤,色澤紅亮,肉質清香,佐以薑絲米醋,餘味幽長,是下酒的好菜。
襄陽大頭菜又名孔明菜、諸葛菜,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襄陽大頭菜質之脆嫩,味之鮮美,香之濃鬱,成為千家萬戶必備的佐餐妙品。
襄陽一絕,色似乳汁,香氣好,味微酸甜,略帶酒味,其酒精度因加漿稀釋,一般只有2-3度。其使用原料是糯米,又繼承了古老傳統的製作方法。
發源於清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在琚灣條條街道,酸漿面的香味充斥著人們的口鼻,許多襄樊市區居民經常駕車前往棗陽品嘗美味的酸漿面。
盤鱔發源於湖北宜城市,歷史上楚國都城在此市境內。相傳楚國大臣伍子胥逃亡時,躲避到一農夫家中,農婦用昨天吃鱔魚選剩的小拇指粗的小鱔魚用些常用的佐料幹煸做了,全部盤成蚊香的形狀。伍子胥吃後覺得非常好,取名盤龍鱔。
此菜以肥膘肉和綠豆沙為主料,以肉裹沙,入鍋炸制而成,是筵席上很受歡迎的一種甜食炸菜。製作講究選料、刀功、火候。成菜色澤金黃,沙餡飽滿,外酥裡嫩,肥而不膩,香甜爽口。
帝堯時為「樊國」,夏時為「鄂都」,殷商時為「鄂國」,春秋戰國時楚鄂王封地,三國時孫權在此稱帝。湖北省歷史文化名城,古銅鏡之鄉,馳名中外的「武昌魚」的原產地,素有「百湖之市」稱號。除了美味的武昌魚,梁子湖的大螃蟹更是很多遊客去鄂州必嘗的美食。
不用多說,一說吃螃蟹,所有湖北人腦子第一閃現的名字,梁子湖的螃蟹。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湖北的陽澄湖。
俗稱「鄂城桂魚」,產地水域主要是鄂州梁子湖和90裡長港。鱖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三花五羅」中最名貴的魚。
當地人習慣稱「謝埠千張」。謝埠村村邊有一泉,泉水甘美,村民取此泉水用地產上好黃豆磨漿蒸製成「千張」皮。太和千張製作工藝精良,薄如蟬翼,色白如雪,可涼拌,可清炒,可煮食。可取泉中水,煮梁湖魚佐以太和千張,味道最佳。太和千張歷史悠久,明清時為朝廷貢品。
荊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國歷史第一縣權縣建立於此。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為世界文化遺產——明代皇家陵寢明顯陵所在地,這裡養育了道教創始人之一老萊子、一代楚辭文學家宋玉、南宋理學家陸九淵等著名歷史人物,留下了「陽春白雪」、「下裡巴人」等千古傳頌的歷史典故。
蟠龍菜是鍾祥市特有的名菜佳餚,俗稱剁菜、卷切,是我國明朝時的宮廷「皇菜」。蟠龍菜造型美觀,味道鮮美,油而不膩,營養豐富,「以吃肉不見肉而著稱」。
長湖位於荊州、荊門、潛江三市交界處,是湖北省第三大湖泊,長湖流域生態環境良好,湖內盛產魚蝦、菱藕等水產品,是各種水禽的天然棲息地。沙洋長湖河蟹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黃岡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孕育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人畢升,明代醫聖李時珍,現代地質科學巨人李四光,愛國詩人學者聞一多等等一大批科學文化巨匠。此外還有國家主席李先念、代主席董必武等政治人物。
大別山南麓的麻城市,有名為「肉糕席」的10道菜中,頭道就是肉糕,其味鮮美可口。
黃梅魚面原名捶魚面,明朝時作為貢品連年上貢朝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問世以來,深受食客歡迎,它具有健腦、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等多種功效。
原名「桂花董糖」,也稱「廣濟酥糖,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武穴酥糖具有香、甜、酥、脆四種特色,並能治咳潤肺。料中有香條、桂花、芝麻,食時甜酥,疏鬆爽口,易於消化。
東坡餅又名空心餅、千層餅,據今有九百多年,系用上等細麵粉做成蟠龍狀,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條,然後撒上雪花白糖,具有酥、香、脆、甜的特點。相傳為蘇東坡起意,由安國增大和尚殘謬試製成功。
我國孝文化之鄉和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楚王古城、門板灣遺址、葉家廟等古代遺存絢麗繽紛;孝感剪紙、安陸漫畫、楊店龍燈、雲夢皮影、漢川善書等源遠流長;有共和國開國將軍50名,是劉華清、徐海東、劉震、聶鳳智等將軍的故鄉。孝感,中國唯一一座以孝命名的地級城市,有中國孝文化之鄉的榮譽稱號。
以精製糯米、優質芝麻和綿白糖為主料,配以桂花、金錢桔餅等,經過12道工藝流程、32個環節製成,外形猶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撲鼻,甘甜可口風味獨特,營養豐富。
孝感米酒是具有千年歷史的地方名吃,它以孝感出產的優質糯米為原料,以孝感歷史承傳的風窩酒麴用傳統方式發酵釀製而成,屬於純天然綠色飲品。由於選料考究、製法獨特,孝感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襲人,甜潤爽口。
漢川荷月是漢川風味獨特的傳統食品,約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據清代《漢川縣誌》第十二卷的圖畫上記述:白餅子(即漢川荷月)酥軟香甜,相傳漢川尹令為奉敬朝廷。
《周易》中說:「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合,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尚書·大禹謨》中也說:「野無遺賢,萬幫鹹寧。」意即普天之下全都安寧長江中遊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魅力之城、中國溫泉之城。鹹寧溫泉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鹹寧境內溫泉眾多,十分有名。
賀勝雞湯以當地農家土雞和無汙染地下泉水小火燉製而成,湯清而味鮮醇厚,雞肉入口即化,湯中加入本地特有的苕粉條,一來爽口彈牙,二來粉條吸收湯中的油份,吃起來便不覺膩了。尤以旅寧、和平、正宗三酒店特製的「賀勝雞湯」最為有名。
鹹寧桂花糕產自聞名全國的桂花之鄉——湖北鹹寧,桂花糕創製於明朝末期,糕質細軟滋潤、色澤潔白,具有濃鬱的桂花清香,入口化渣,口味清香,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老幼婦女均宜食用,是饋贈親友、自奉之佳品。
通山包坨又名大坨、粑坨、薯粉坨,外表為圓形,寓意團圓、吉祥。基本原料是紅薯粉調製的坨皮和各種不同原料做成的餡。在色、香、味方面獨具地方特色,特點是皮薄餡美,是通山人最喜歡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
仙桃北依漢水,南靠長江,是湖北省江漢平原中心城市。仙桃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江漢明珠」美譽。仙桃原名沔陽,是國家園林城市、亞洲體操之鄉。仙桃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奧運冠軍之鄉,短短十餘年內,李小雙、鄭李輝、楊威和廖輝這四人就為仙桃拿回了7枚奧運金牌。
仙桃,原名沔陽,是著名的「蒸菜之鄉」。沔陽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樣造型蒸等多種蒸菜技法沔陽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樣造型蒸等多種蒸菜技法。
仙桃市漢族傳統名菜之一,採用五穀雜糧餵養而成,肉質細嫩,口味綿長。在滷製過程中,再配以蜂蜜 杜仲、肉茴、枸杞、八角等十八種名貴中藥及天然香料,用百年循環滷汁加毛嘴特有的傳統工藝加工而成。
鴨蛋蛋白濃、蛋黃紅。選用這種鴨蛋加工而成的紅心鹹蛋煮熟切開後,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黃似紅桔流丹,讓人賞心悅目,食慾頓開。品之,則芳香可口,風味別致。
沔陽松花皮蛋改進為「九珠皮蛋」後,其品質更上一層樓。去殼的皮蛋,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結晶透明,松花點綴,美若玉雕。
潛江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境內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潛江小龍蝦全國著名,素有「曹禺故裡、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更有「世界小龍蝦看湖北,湖北小龍蝦看潛江」之說。
江漢平原最具人氣的菜為油燜大蝦,江漢平原油燜大蝦是湖北省潛江油燜大蝦的發展,潛江油燜大蝦起源於湖北潛江市周磯鎮,又稱廣華油燜大蝦、五七油燜大蝦,近年來在江漢平原聲名鵲起,廣受食客喜愛。
傳說是清道光年間潛江黃場劉道金師傅創製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黃鱔。最早製作此菜的廚師劉道金,見蒸熟的蟮魚尤其是走油後兩頭翹起,如前所說的馬鞍形,便根據這卷翹狀,取名為二回頭。魚酥、肉嫩,湯純,回味無窮,熱吃最鮮。
神農架是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是中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神龍架擁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其中有4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有各類動物1050多種,其中有70種受到國家重點保護。
神農架的飲食習俗,透露出濃重的原始古樸的傳統風俗。直到現在,山民們殺豬時,總要先割下一塊肉,抹上鹽,在火塘裡燒熟後,給孩子們撕著吃,並告訴孩子們,我們的祖輩就是這樣生活的。
恩施地處武漢和重慶兩大「火爐」之間,安寧、愜意非常宜居。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恩施大峽谷旅遊景區位於湘、渝、鄂三省交界處,是清江流域最美麗的一段。已開放七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大核心景區,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巖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質景觀一應俱全。
合渣,又名懶豆腐。恩施土家人對合渣有著深厚的感情,特別是在兵荒馬亂之年,由於糧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傳有「辣椒當鹽,合渣過年」的民諺。
榨廣椒為土家族的一種特有菜餚,尤以巴東野三關一帶為最佳。或燜、或蒸後再炒了食用,色微紅、酸辣味十分特別,尤以同土臘肉一起炒作,食時會更加爽口,增加飯量。
「炕」是湖北方言,介於用少量食用油煎與炸之間的一種烹飪方式。恩施炕洋芋以外焦裡嫩為上佳,香甜可口,是恩施的代表性小吃。
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裡軟。它是湖北恩施長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又號稱「中國披薩」。
一種似茶飲湯質類的點心小吃,香、脆、滑、鮮,味美適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傳統的非常鍾愛的風味食品,故有民諺曰: 「一天不喝油茶湯,滿桌酒肉都不香」。同時,喝油茶湯又是土家人招待客人的一種傳統禮儀。
天門,古稱「竟陵」、「景陵」,清雍正年間因境內天門山得名「天門」,並沿用至今。天門是全國首個「中國蒸菜之鄉」、湖北省唯一的「中國曲藝之鄉」、唯一的「中國茶文化之鄉」、唯一的「湖北省茶文化旅遊示範區」。天門是名揚海內外的陸羽茶文化、「敢為人先、敢闖天下」的僑鄉文化、名聲遠播的「狀元」文化的發源地。
天門宮禽醬鴨,簡稱天門醬鴨,是湖北天門一大特產,具有醬香,麻辣,口感鮮嫩,回味無窮等特點,特具有健脾補胃之奇效。
天門特色早點——黃潭米粉,湯為糊狀、粉細而軟,味美,配根油條十分經典。
天沔一帶號稱「無物不可蒸」,大部分菜餚都是需要在蒸製前運用穀物粉、漿等進行滾粉、包裹、掛糊、上漿等處理,天門美食之一的炮蒸鱔魚便是如此。
古稱「漢東之國」,以「古、奇、美、新」而著稱,炎帝神農故裡,編鐘古樂之鄉,震驚世界的曾侯乙墓就是在此發掘。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古銀杏群落之鄉,世界三大蘭花產地之一。隨州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
隨州盛產大棗,個大肉豐,形體均勻,賽過秤砣,故稱秤砣棗。該棗製作的蜜棗,色黃似金,又名金黃蜜棗。體肥肉厚,甜如甘飴、沙酥爽口,營養豐富。
傳統做法是專選豬腳拐子部分及豬肘子肉紅燒放在瓦罐裡燉酥香,拐子飯特別之處是在早上吃,實實在在的「吃早飯」。
廣水滑肉是湖北名餚,曾載入《三楚名餚》和《中國菜譜 湖北菜系》兩書中。民間傳說,唐玄宗吃這道菜時感到特別鮮美爽口,不用細嚼就滑入喉嚨,稱此萊為「滑肉」。
話說湖北這17大美女各有千秋,
你最愛哪一個呢?
圖文來源網絡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本文由團風網-黃岡自媒體發布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爆料/信息發布聯繫QQ/微信564371086
更多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團風網APP交流750萬黃岡人最關心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