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方面解析餐飲企業融資常見問題

2020-12-25 天財商龍
北京小武企業諮詢有限公司CEO耿小武

專注餐飲門店裂變,小武股權律師團隊發起人,18年一線實戰經驗,著有《網際網路+時代,創業公司股權架構》、《小武聊股權》等著作。

曾經接到過這樣一個問題諮詢:一位餐飲老闆「龍哥」原來開一家店面,投資150萬,年盈利100萬,生意非常火爆,排隊最高峰達到5個小時。現在計劃再開一家火鍋店,投資500萬,預計一年的盈利在300萬至400萬。但目前資金不夠,想要融資300萬,該怎麼進行融資呢?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經常有人問及,這裡涉及三個知識點:

01、餐飲企業缺資金,用股權融資好還是債權融資好?

02、如果餐飲企業用股權融資,企業如何估值?

03、如果用股權融資,該出讓多少股權為好?

1、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各自的優劣分析

股權融資好還是債權融資好?首先看什麼是股權融資?什麼是債權融資?

舉例:個人要買房子,按揭買房是債權融資,合夥買房是股權融資。

問題來了,是借錢買房好還是合夥買房好?從投資的角度分析,如果房價上漲過快,超過借款所付的利息,當然是借錢買房子好,償還了利息,剩下的收益全歸自己,所以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在房價上漲時選擇按揭買房就在於此。

相反,如果購房者判斷房價漲幅不大,甚至漲跌判斷不明,加之個人借錢買房感覺融資壓力過大,為了化解個人投資風險,可能會選擇合夥買房,因為合夥買房沒有還款的壓力。

與此類似,餐飲企業發展過程中,如果餐飲企業盈利可觀,餐飲企業能用債權融資的,就不要用股權融資;反過來,如果餐飲企業處於初創期,商業模式不太成熟,盈利不明朗,加之餐飲企業短期融資壓力過大,則可選擇股權融資。

債權融資

好處:餐飲企業還夠借款人的利息成本,剩下的都是企業的收益,在餐飲企業發展過程中,投資人不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經營決策簡單高效,好處顯而易見。

弊端:無論企業盈利與否,必須償還借款人借款本金及利息,企業現金流壓力會較大。

股權融資

好處:投資方投入資金,如果投資方還有渠道資源、管理經驗,則可加快餐飲企業發展,降低企業摸索成本。

弊端:如果企業盈利能力過強,會導致融資成本過高。

開篇提到的這家企業是選擇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呢?我們接著分析。

2、用股權融資,企業估值多少錢?

餐飲企業值多少錢,這涉及企業是值錢的企業還是賺錢的企業?從餐飲企業值錢或賺錢與否,可劃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值錢但不賺錢的企業(創業初期)

不少餐飲企業在創業初期,找到市場空白點,這類企業前期為了生存,儘管在餐飲老闆眼中值錢,但卻不賺錢,加之成功的概率較低,融資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如果餐飲企業在創業初期要進行融資,建議在單店進行融資,不要在品牌公司融資。我曾經碰到一家餐飲企業,因為不懂股權設計,加上創業初期資金不足,500萬資金對外融資200萬佔到企業股權的20%。五年時間企業規模發展到20家,年盈利4000萬,最後要回購20%的股權,付出的代價是4000萬,這就是不懂股權布局造成的損失。

第二種:賺錢但不值錢的企業(缺乏股權布局)

這樣的餐飲企業比比皆是,傳統餐館生意非常好,但沒有品牌,也沒有團隊,同時店面之間多數以個體戶出現,名義上是一家公司,其實法律上彼此之間沒有隸屬關係。這樣的企業儘管賺錢但對個人的人身依附性比較強,加之缺乏股權布局,這樣的企業賺錢但不值錢,這些企業如果想和資本市場銜接非常困難,在資本市場是沒有投資價值的。

此類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單店用債權融資比較好,如果用股權融資,按照出多少錢佔多少股,則會對企業的利益造成損害,如果在店面進行股權融資,則要進行溢價融資。

第三種:既賺錢又值錢的企業

這類企業多數為進行了良好的股權布局且有品牌的餐飲公司,如現在的海底撈,無論是債權融資還是股權融資都相對容易。

3、出讓多少股權合適?

開篇提到的餐飲企業到底該進行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我的建議如下:

(1)在單店進行債權融資

因店面盈利能力比較客觀,回報率在60%以上,老闆信心十足,可以借錢開店,用店面的利潤支付利息,每年支付一次,每年的利息在借款額的15%左右。借款300萬,每年的利息45萬,約定時間期限為兩年,兩年之後本息兩清。可採取對多數人進行小額借款,如每個人5萬或者10萬元,在員工、親戚朋友之間進行借款。要注意的是非法集資的風險。

(2)股權融資【先行收回投資法】

店面實際投資500萬,投資人投資300萬,約定店面盈利就先行收回投資者的投資,讓投資人風險降低,收益加大按照測算投資者在一年至一年半可收回投資。

投資人收回投資後,約定將店面每年分紅的20%分配給投資人。按照測算,投資人在店面可獲得的分紅是每年60萬至80萬,可約定投資者分店面四年紅利,四年後如果投資人達到一倍的投資回報,投資人的分紅終止,如達不到一倍則繼續分紅,直到達到一倍的分紅回報為止。這樣既調動投資人的投資熱情,同時又保證店面的利潤不至於被過多分配。

(3)股權溢價融資【同進同退法】

店面實際投資500萬,可以估值1500萬,投資人投資300萬,佔股20%。店面盈利,投資者按每年20%進行分紅,投資人預計分紅在60萬到80萬,雙方約定在店面存續期間投資人均可享受分紅。這有個前提,即店面的租賃期間較長。

總結

在餐飲創業初期,公司值錢但投資人不一定認可,可在店面進行債權融資或者股權融資。如餐飲店面經營樂觀,採用店面債權(借錢)融資方式最為可行;如店面採取股權融資,可採用先行收回投資法或者溢價融資法;在創業初期,最好不要在品牌公司進行股權融資的操作,以免股權被賤賣。天財商龍作為餐飲軟體信息化服務商,通過不斷挖掘客戶需求,融合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為行業呈現更加完善的餐飲信息化管理一站式閉環解決方案,助力全國各地區餐飲品牌信息化轉型升級,推動餐飲業發展取得更大突破,未來,天財商龍將同更多的餐飲企業攜手,為促進區域餐飲快速發展,推動餐飲全行業信息化進程不遺餘力。

以上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自嗨鍋進軍線下餐飲,融資超5000萬美元
    原創 餐寶典編輯部 餐寶典 收錄於話題#自嗨鍋1#自熱火鍋1#投融資3#餐飲92020年10月的最後一周,或許是能在中國餐飲發展史上留下濃重印記的一周。這一周短短4天內,就有5家餐飲企業被報導獲得融資(以下日期均為媒體首次公開報導時間):10月27日,順為資本領投;10月27日,鍋雞品牌「蠻太郎」完成800萬元天使輪融資,吃貨大陸領投;10月28日,,騰訊投資、華映資本投資;10月28日,自熱食品品牌「自嗨鍋」完成逾5000萬美元C輪融資
  • 公共突發事件下,餐飲企業未來商業模式探索
    本文通過研究餐飲行業疫情下的整體突出問題以「九毛九」集團為例,對其疫情前後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發現餐飲企業在面對突發公共事件下所暴露的財務問題,並以此為導向,提出餐飲企業在長短期中如何進行自身的「開源」:品牌,渠道,供應鏈方向的發展;與「節流」:企業自身現金流把握,資本結構優化以及擴張速度的感知的戰略建議。
  • 如何解決疫情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全國工商聯回應
    受疫情影響很多民營企業資金緊張,全國工商聯在推動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謝謝。  全國工商聯經濟部部長林澤炎:謝謝中華工商時報記者的提問。大家都清楚,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這次疫情暴發以後,很多企業停工,很多企業遭受了更加嚴重的資金短缺的問題和挑戰。
  • 我市舉辦中小微企業融資專場洽談會
    本報訊(記者 黎姿)4月28日上午,南昌市中小微企業融資專場洽談會在紅谷灘會議中心舉行。全市37家金融機構和9家市直單位現場為企業提供融資諮詢服務,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升融資對接效率。  上午十時許,各金融機構的諮詢服務臺前,來自全市各縣區各行業的中小微企業負責人正在向工作人員諮詢融資條件,雙方溝通好融資需求後即可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南昌同凱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亞君在諮詢了幾家金融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後,大致敲定了合作對象。「洽談會把各家金融機構以及一些政府職能部門集中起來,提供諮詢服務,這對我們來講十分方便,不用再到各個銀行間跑來跑去了。」
  • 連鎖中式餐飲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企業深耕社區市場「圖」
    再加上隨著我國民營資本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大批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因為自身規模的限制,沒有出現食堂,而中小微企業的工作者需要這些連鎖餐飲店來解決午餐問題。在需求的推動下我國連鎖中式快餐行業的迅速發展,其市場規模迅速增長,到2018年中國連鎖中式餐飲行業市場規模達到6935億元。
  • 友信金服張適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金融科技能做什麼
    「在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當下,企業獲得更多投資機會的同時,也伴隨著投資風險。顯然,中小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然而小微企業融資難卻是世界性的問題。」在3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義大利經濟與財政部部長喬瓦尼.特裡亞曾這樣談及技術發展下企業遇到的機遇和難題。
  • 組建易基金,10億馳援餐飲企業
    受疫情影響,渝鄉辣婆婆2020年1月收入損失約400萬元;真功夫堂食營業額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0%;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喊話」帳上資金撐不過3個月……如此高密度的歇業,讓餐飲企業陷入「現金流緊缺」危機,讓我們看到餐飲業的這條「生命線」是如此脆弱與緊繃。
  • 餐飲開店避坑法則二:切記合夥「3不要」、「4個必須」!
    創業幹餐飲,避坑法則第二條:能不合夥就絕不要合夥;如果必須要合夥,一定切記3不要4個必須!很多實體創業者會選擇合伙人共同開店。實體餐飲創業,從籌備、選址、到裝修和開業營銷以及後期經營等等,千頭萬緒,個人精力和能力都有限,所以合夥開店成了很多人的必然選擇。但合夥開店,也會有很多問題。
  • 和府撈麵拿下D輪4.5億融資 創今年業內最高融資紀錄
    11月16日,「和府撈麵」宣布正式完成D輪融資,由騰訊和Longfor Capital領投,華映資本跟投,本輪總融資金額達4.5億元,創下2020年度業內最高融資紀錄。「今天吃什麼」,是每個人每天必須發起的靈魂拷問。
  • 【報導】北京餐飲元氣恢復、金融機構持續發力助力餐飲、老字號...
    監管部門的號召下,北京、四川、雲南等多地金融監管局發文支持餐飲企業復工復產,各地金融機構積極響應政策,採取主動展期、續貸、再融資、減費降息等多種方式,為餐飲企業輸血供氧,紓困解難。 在疫情重災區的湖北,金融機構第一時間集體應援,助力湖北餐飲企業打響抗疫保衛戰。
  • 職務侵佔罪是什麼,為何企業高管頻中招?律師:3個方面清晰解讀
    很多企業老闆個人資產和公司資產區分不清,這種情況下就極易觸犯挪用資金罪,這方面的問題我在專欄中有詳細論述,可以到專欄進行了解。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先大家已經了解了職務侵佔罪是一個怎樣的罪名。二、職務侵佔罪為何頻頻找上企業高管?
  • 周其仁對話賈國龍:今天餐飲企業要有華為當年「流程再造」的決心和...
    我們每個月發工資發1.5億多,春節是三薪,所以需要更多資金,當時都說疫情怎麼著也得3個月,我趕緊讓財務統計我們欠供應商的款需要付的有多少、工資還能發多久、一些其他的剛需還需要多少。 算完帳後我一下就慌了,銀行的授信加上現有資金撐不過3個月。
  • 美食餐飲成為資本新風口,9月份近50億押注33個項目
    2020年9月美食餐飲領域戰略投資、種子輪投融資事件各7起,A輪投融資事件5起,天使輪投融資事件4起,Pre-A輪投融資事件3起,B輪、C輪投融資事件各2起,A+輪、F輪-上市前投融資事件各1起。從投融資金額來看,Zomato投融資金額1.04億美元。
  • 倉儲管理中常見問題解析與應對策略
    常見問題解析 (一)倉庫管理制度不夠規範 中小型物流企業目前對倉庫管理大多只有較粗略的規定。沒有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隨意性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倉儲計劃性不強 準確編制倉儲計劃是確保倉庫利用率和加快倉庫周轉的重要條件。中小型物流企業一般沒有出入庫計劃,保管養護計劃。
  • 品牌餐飲企業預包裝食品零售狀況研究報告
    3.餐飲企業開展零售,品牌是其最大的優勢;此外,在供應鏈、營銷以及研發等方面也有一定優勢;而對於零售行業的認知、理解與相關人才的匱乏是餐飲企業開展零售的最大短板。基於對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結合餐飲企業預包裝食品零售化路線圖,最終結合企業定位與實際做出理性布局。3)通過什麼產品來零售化當企業決定開展零售業務時,必須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哪些品類更適合發展成為預包裝零售產品,企業應該選擇什麼產品來介入新零售這個領域。
  •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央行行長怎麼說?
    據央行官網,2018年9月4日,人民銀行和全國工商聯聯合召開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  據悉,工農中建交等14家商業銀行主要負責人和29家民營企業及小微企業在座談會上作了面對面的溝通交流。
  • 北京銀行加碼文創企業融資服務
    本報記者 姜業慶「作為輕資產型的文創企業而言,按照商業銀行傳統的經營路徑,一般很難從其得到融資支持,但北京銀行長沙分行通過『版權質押貸款』『文創普惠貸』『創意貸』等文化金融特色產品的供給,有效地緩解了我們在發展過程中融資難的問題」,湖南山貓吉咪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曉軍日前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融中財經:對話俏江南張蘭:10億餐飲基金來了!
    張蘭手持10億資金抄底餐飲行業進入2020年農曆年後,疫情的影響面逐漸擴大。餐飲行業成為首個失守的陣地。西貝掌門人賈國龍表示,帳上的現金流只能支撐3個月,八合裏海記牛肉火鍋老闆林海平直言,月虧6000萬,考慮賣房發工資。市值近2千億港元的火鍋巨頭海底撈也表示,對收入的影響或達到50億。
  • 企業復工就餐難問題怎麼破?且看錦江精準服務,知名餐飲企業來給你...
    企業復工就餐難問題怎麼破?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穩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下,各行各業陸續復工,餐飲企業自身復工需求和其他復工企業的用餐需求矛盾愈發突出,結合市場需求及消費方式的巨大變化,區商務局積極引導餐飲企業有序復工,更加精準服務轄區商務樓宇。針對全區限額以上餐飲企業,一一對接企業復工需求,在嚴把防疫關的同時,為企業復工開展精準服務,促進限上餐飲企業復工。
  • 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這是全國首單供應鏈票據再貼現業務,也是票據業務供應鏈模式新場景的探索,有助於提高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盤活企業應收帳款,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深圳市廣成建築勞務分包有限公司作為一家從事建築勞務分包服務的民營企業,受疫情影響,面臨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發放工資難等迫在眉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