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晚,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各大獎項在湖南長沙揭曉,直播過程中一共有19個熱搜可見其關注度。從一開始金鷹女神宋茜禮服重三十斤顯胖,到晚會的打光,以及提詞器都讓大家津津樂道。晚會先後公布了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其中童瑤和任達華分別憑藉《大江大河》和《澳門人家》的出色表現奪得「視後」、「視帝」的榮譽。
晚會最後公布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李保田、陳鐸、劉效禮三位老戲骨壓軸出場,當時全場起立致敬。
雖然這兩年,金鷹獎被很多人質疑注水,但這次協會主動清理刷票行為,讓這個國家級唯一以觀眾投票為主評選產生的電視藝術大獎更顯得有分量。而李保田作為國家一級演員,演技自然無可挑剔。而且他出了名的「戲好人清高」,一心只顧著演戲,致力於電視屏幕,算是一個戲痴。
私底下他為了不讓觀眾看劇的時候出戲,也一直保持著演員應有的神秘,就算廣告再賺錢,他也從來不接拍,十分愛惜自己的羽毛。就像他的獲獎感言,沒戲拍的時候就在家畫畫養精蓄銳,有戲找的時候就發揮出最大實力。
他從1983年主演電影《闖江湖》正式開始演藝生涯,到如今已有37年光影。不管是《菊豆》裡在封建與人性之中較量的楊天青,還是《搖啊搖 搖到外婆橋》陰險狡詐的上海黑社會老大,或者《有話好好說》中懦弱滑稽的知識分子張秋生,抑或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宰相劉羅鍋》,或者縱使神醫妙手,也難治世道人心的《神醫喜來樂》……他把角色都刻畫得入木三分,演什麼像什麼,讓人印象深刻。他還很挑本子,劇本不好就不拍,所以作品少但精。而且只要是有他參演的劇目,他塑造的人物總是最有看頭。
這樣的他拿終身成就獎可謂是實至名歸,但早在之前卻慘遭十餘家公司抵制,無戲可拍,這是怎麼回事呢?
2006年,他將《欽差大臣》的製片方告上法庭,因為對方「注水」增加了三集的內容,這是對作品把控嚴格的李保田最不能忍的,所以最後他索賠了一百萬。
但李保田一直是個特立獨行的人,只顧把戲演好,疏於人情來往,所以圈子的人際關係不怎麼樣。而且他這個舉動相當於是捅破了行業的潛規則,比如說籤合同的時候,商量好的是一集十萬的報酬,拍攝三十集給三百萬,但是在剪輯的時候可以剪得更多,這樣就能多賺錢,幾乎所有的公司都這麼幹。就像郭敬明的《小時代》1和2,明明是同時拍完的,卻分兩次上映,就是為了賺更多錢。
所以當時李保田的行為其實是觸動了影視公司的蛋糕,如果後面的演員都效仿他,一紙證書就把自己告上法庭,那麼無疑會減少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大家自然要將他不遺餘力打倒在地。資本哪管你戲好不好,說白了都是利益問題。後來十幾家公司影視製作公司聯名控訴李保田,說他是戲霸,形容他是強盜,呼籲大家不要找他拍戲。
但好在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值得終生成就獎。他也從來不怕得罪人,痛斥演藝圈亂象。他吐槽有些演員偷懶不看劇本,也說自己不會和張國立王剛演戲,因為想帶給觀眾更多的變化,而不是一直重複同一個角色。
就像他的畫冊《李保田作品》,沒有拖泥帶水的矯情,也沒有裝腔作勢的油膩,更沒有祥和粉飾的圈子味。他對於生命有著自己嚴肅而獨到的思考,有時候感覺他的筆,就像一把刀子,和魯迅先生一樣。下刀之處,乾脆利落,犀利地解剖並重構著他所認知的世相。
李保田自畫像
他對自己的角色評價也狠,不拘泥於角色,而看到了更深一層的東西,比如對社會進步有沒有裨益。字裡行間他桀驁不馴的個性呼之欲出,他還是那個拒絕演同類戲的人,而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倔強的尊嚴也躍然紙上,本子不好就堅決不接。
今年74歲的李保田洞悉了生命,就少了對世俗的舉棋不定,更不需要那些精緻的圓滑。這些年,他不好熱鬧,也不合群,很少曝光在大家面前。但他在大家面前卻從不裝腔作勢,或者端著名人架子,他有極強的平民意識,覺得自己就是爽普通人一個。他也厭惡那種忸怩做作、自我感覺良好的新貴氣。
他的個性輪廓,幾十年不變,硬邦邦得就像他筆下的一塊「頑石」。
而演戲,不僅是他的生活,更是他一種堅實的信仰。他把熱愛的事,當作了人生的終極追求,不管春來暑往,還是晝夜之間,他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做著這些事。即使默默無聞不被大家知曉,似牆角兀自綻放的小花,就算那裡光線黯淡,沒有鏡頭也沒有聚光燈,他也依然為自己能夠芬芳一片角落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他與時間相對抗,用一生做一件事。就算世界再嘈雜,也會因他的純粹、專注、極致而安靜。
這可能才是李保田終生成就獎對我們的激勵,這才值得一個真正的熱搜,最後希望他身體健康。
你最喜歡他哪部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