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張國立、張鐵林如今是影視圈赫赫有名的「鐵三角」,電視劇、話劇、綜藝處處開花。
但在此之前,王剛、張國立與李保田因合作《宰相劉羅鍋》也組成過一個「鐵三角」。可是後來三人再無合作,因為李保田直言:「我和他們不是一路人!」
1996年,《宰相劉羅鍋》播出後取得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贏,就在所有人都期待他們的下一部作品時,李保田公開表示「不會與他們再合作」,至於原因只說「不是一路人」,此後絕口不提。
李保田的演技毋庸置疑,塑造過劉墉、喜來樂、王保長等多個經典角色。身為演員,他一輩子都活得純粹又乾淨,有「三不原則」:不接廣告、不走後門、拍戲不注水。
單憑這三點,他和張國立、王剛就不是「一路人」。
「不接廣告」是為了一心提升演技,不被財物所累;而王剛、張國立接的廣告不勝枚舉,據傳張國立為賺錢,還與公司籤署了「du協議」。
「不走後門」,李保田在這個方面已經有些不近人情,他的兒子李彧第一次考中戲落榜,李保田連問都不問,更別提替他走走關係,後來李彧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考上中戲。
也許確實未繼承父親的演戲天賦,這麼多年在演藝圈也是不慍不火,他曾在李亞鵬版《射鵰英雄傳》中飾演過「裘千仞」,在林志穎版《天龍八部》中扮演過「南海鱷神」。
王剛、張國立的家庭狀況自不必提,一個三婚、60歲當爸爸;另一個讓二婚媳婦終身不育,兒子還因過度寵溺進過監獄。
「拍戲不注水」是李保田淡出影視圈的真正原因。2006年,他將《欽差大臣》的製片方告上法庭,因為對方「注水」增加了三集內容,這是對作品把控嚴格的李保田最不能容忍的,所以最後他索賠了一百萬。
可是他這個舉動相當於揭穿了行業的「潛規則」,觸動了所有影視公司的蛋糕,所以後來十幾家影視製作公司聯名「控訴」李保田,說他是戲霸、形容他是強盜,還串聯起來不找他拍戲。
估計是在心灰意冷之下,他選擇了歸隱「山林」。
2014年,李保田獲得了「國劇盛典」的「終身成就獎」,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說:我從1984年開始拍戲,整整拍了30年,但作品不多,平均算下來一年不到一部。今天給我這個獎,它不是最終成就獎,是一個階段的句號,證明著我只要活著,還會去努力,去為電視電影觀眾服務。」
在今年的金鷹節上,74歲的李保田再次被授予「終身成就獎」,全場起立致敬,掌聲經久不息。他這次的獲獎感言是:沒戲拍就在家畫畫養精蓄銳,有戲找的時候就發揮出最大實力。
同樣都是「老戲骨」,李保田的人生也許沒有王剛、張國立那般豐富多姿,恣意享受,但他在自己構建的純淨世界裡,也到達了人生的巔峰——子非魚,焉知魚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