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編年史,細數搖滾樂史上的那些巨星!

2021-01-18 漫談古今事
你認識幾位?

一、起源

搖滾樂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美國,並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區。它的直接起源是當時各種黑色音樂流派的融合,包括節奏藍調和福音音樂與鄉村音樂。1951年,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唱片騎師艾倫·弗裡德開始為多種族的觀眾演奏節奏藍調音樂(當時被稱為「種族音樂」),並首先使用「搖滾樂」這個詞來形容音樂。

二、搖滾樂與文化

搖滾樂成為文化和社會運動的載體,導致英國的亞文化和搖滾樂次文化等主流亞文化,以及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舊金山傳播出來的嬉皮文化。同樣,20世紀70年代的龐克文化催生了哥特亞文化、龐克亞文化和情緒硬核文化的亞文化。繼承民間傳統的抗議歌曲,搖滾音樂與政治運動主義以及社會對種族、性和毒品使用態度的變化有關,常常被視為青年人反抗成年人的消費主義和一致性集體抗議的表現。

三、搖滾樂史上的第一位世界級巨星

對於搖滾樂真正的起源,或者說起源於那個瞬間,歷來是爭論不一。但談到搖滾音樂史,普遍是從他開始談起——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貓王!

在西方,他也常被稱為「搖滾樂之王」(the King of Rock and Roll),或簡稱「王」(the King)。

沒錯,他就是王!無可爭議。

約翰列儂曾經說過:「貓王之前,我們一無所有。」

貓王出生於密西西比州圖珀洛,他的孿生哥哥在生前死產。當他13歲時隨家人搬至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居住。1954年在太陽唱片公司(英語:Sun Records)和製作人山姆·菲利普斯(英語:Sam Phillips)錄製了一首歌開始了他的音樂生涯。

1956年貓王發行第一支RCA的單曲《傷心旅館》("Heartbreak Hotel")並得到美國的排行榜冠軍。貓王在一系列成功的電視聯播網的表演和許多的排行榜冠軍唱片後,被視為搖滾樂的先驅。

貓王在舞臺上獨特的扭臀動作,加上將黑人的節奏藍調和白人的鄉村歌曲融為一體,讓聽眾如痴如醉,也導致電臺接收到排山倒海的點播量。他在演唱時雙腳會不住的抖動,也因此導致美國部分輿論認為他帶壞美國青少年。也因為這樣,當時的電視臺鏡頭都停留在其上半身的動作以免引起爭議。

貓王獨特的扭臀動作是標誌性的,也是讓觀眾和粉絲們印象最為深刻的。

在電影《阿甘正傳》中就出現過這個梗,不過,裡面的貓王跟阿甘學的這個動作當然是虛構的。

1977年8月16日貓王被發現在浴室昏倒,經緊急送往醫院急救後,因心律嚴重失常導致心臟病突發過世,享年42歲。田納西州檢調則推測為藥物濫用,也有傳聞可能是吸毒或酗酒過量。當晚所有電視網絡播出數千人穿著黑衣聚集在格雷斯蘭大樓悼念貓王。1977年的8月18日,貓王被葬於森林山公墓,他母親的墓旁。不久竟有三名歹徒意圖盜走貓王的遺體。在貓王父親的決定下,母子遷葬到「優雅園」(Graceland)內。

在貓王去世許多年後,還有許許多多的美國人堅信貓王並沒有死,他只是在某個地方生活著。他們深愛貓王,不忍接受貓王已經離我們而去的事實。

四、「他」把搖滾樂帶到了藝術的殿堂

用任何的褒義詞來形容披頭四都不過分,它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影響最深的搖滾樂隊。

形容任何偉大的搖滾樂隊後綴都會加「之一」,披頭四不用,它就是最偉大的,沒有之一。

談披頭四樂隊的話,小編把它分為兩個方面:樂隊的前期和中後期。

但談整個「披頭四」,卻又要多分一個階段,那就是解散後。

開始提到搖滾樂對社會、文化產生的影響,這個在解散後的披頭四成員約翰列儂身上表現的最為淋漓盡致。可以說是整個搖滾樂和社會文化相關聯的縮影。

這個就和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所做的一系列的社會活動有關。

對於披頭四的粉絲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恨」小野洋子,就算不恨,估計也沒什麼好感。沒辦法,她就算不是披頭四解散的主因,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不過,小編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的很貼切:

小野洋子的出現,讓約翰列儂變的更約翰列儂了。

不了解披頭四的網友可能對這句話不太理解,但粉絲應該都懂。通俗點說,就是一個女人讓一個男人變得更成熟了。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談這支已經解散了49年,但到今天一直還站在搖滾樂的奧林匹斯山上最頂端的樂隊。

1957年3月,彼時16歲的約翰·列儂與幾個同校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個噪音爵士樂隊。同年7月6日,在一次教堂演出結束後,列儂在後臺第一次遇見15歲的保羅·麥卡特尼。不久後,麥卡特尼作為節奏吉他手加入樂隊。

1958年2月6日,麥卡尼邀請同校朋友喬治·哈裡森來看樂隊的表演。列儂面試了14歲的哈裡森,對其演奏能力印象深刻,但認為他年齡太小,不能加入。一個月後,因哈裡森的堅持,他被招入樂隊,成為主音吉他手。

(細想,我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幹啥?在泡網吧?現在大部分這個年齡的孩子都在打王者榮耀吧,估計連搖滾樂都沒聽過。)

列儂在藝術學院的朋友斯圖爾特·薩克利夫,用賣畫的錢買了一把貝斯,於1960年1月加入樂隊,就是他建議把樂隊的名字換成「Beatals」。

不過,樂隊中間經歷了幾次換名,一直到8月中旬,樂隊的名字才改成「the Beatles」(披頭四)。

至此,披頭四樂隊正式誕生,地點是英國利物浦。

在中國,很多年以前,稱他們為「甲殼蟲樂隊」。具體為什麼是這個譯名,小編不太清楚,不過,現在幾乎沒有人再這麼稱呼了。

樂隊成員為四人,其中有三位成員是流行音樂史上最頂級的大佬。

四位成員分別為約翰·列儂、保羅·麥卡特尼、喬治·哈裡森和林戈·斯塔爾。

(不好意思了林戈,你地位確實沒有其他三人高。)

前期的披頭四樂隊可以說就是小鮮肉,打扮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音樂方面也以歡快的愛情為主題的音樂為主。

不過,到中後期,樂隊完全變了,好像被上帝眷顧了一樣,一路直奔登上神壇,改變了搖滾樂的發展方向,直接把搖滾樂帶到了藝術的層次。

從樂隊的成立到解散,只有短短的十年!

許多人分析披頭四樂隊的前期和中後期的節點是以專輯為切入點的,不過,小編以一個搖滾樂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事件為切入點——英倫入侵!

1964年2月7日,披頭四離開英國,兩天後,樂隊在「埃德·沙利文秀(英語:The Ed Sullivan Show)」上第一次在美國電視上現場演出。大約有超過2300萬家庭中的7300萬觀眾收看了該節目,是當時美國人口的34%。根據尼爾森收視率報告,這是「有記錄的史上觀眾最多的美國電視節目」。

這就是英倫入侵的開始,以披頭四為首的英國搖滾樂隊紛紛登陸美國,並且徹底改變流行音樂和搖滾樂的歷史事件。

在這一年,發生了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披頭四四個小夥子見了兩個人。

一個是貓王,一個是鮑勃迪倫。

見貓王的時候,披頭四四個小夥子也和我們沒啥區別,就像粉絲見到偶像一樣,激動是肯定的,不過,貓王沒怎麼搭理他們。

畢竟,披頭四是終結貓王音樂王朝的主因之一,而且,披頭四成員那時候也太年輕了,貓王不怎麼搭理他們也情有可原。

見鮑勃迪倫就比較搞笑了,這次見面對披頭四四位成員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鮑勃迪倫教給了他們吸大麻。

對,這個影響是巨大的,不可細說。

披頭四改變了人們聽流行音樂的方式,體驗了流行音樂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從披頭四狂熱現象開始,樂隊的流行度使他們成為了1960年代反文化運動的化身。作為該運動的象徵,他們成為了波希米亞主義以及各個社會政治議題下激進主義的催化劑,包括女性解放運動、同性戀解放運動和環境運動等。在1966年「比耶穌更流行」的爭議後,披頭四對於說正確的事感到有很大壓力,接著「開始努力傳播更高智慧和覺悟」。

1967年,一張偉大專輯的誕生,就是對以前種種事情的總結,也是確定了流音樂、搖滾樂以後發展的方向。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佩珀軍士的孤獨之心俱樂部樂隊)

1967年5月26日在英國發行,6月2日在美國發行。該專輯發行後迅速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在英美兩國分別奪得27周和15周的周榜冠軍。同時這張專輯也因富於啟發意義的創編、製作和插圖設計,在流行音樂與嚴肅音樂之間的橋梁作用,以及從音樂角度對於嬰兒潮一代和60年代反文化的集中反映而獲得樂評界廣泛好評。

這張專輯被公認為是音樂史上第一張概念專輯,也被廣泛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一張專輯。

1970年,披頭四樂隊解散。

此後,人們一直幻想樂隊能夠重組,直到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被槍殺。

幻想破滅!

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至此離我們而去。

當時,《時代周刊》以「音樂之死」 為封面標題報導他的離世。

披頭四的偉大無需贅述,時間已經證明:他們是偉大的!

五、音樂中的詩人

「你看起來太年輕了,不像搞重量級的,你得再長几磅肉。你還得穿得更像樣,看上去更敏銳一點——當然到了拳擊臺上,你並不需要太多衣服——別怕下手太重。」

「他不是拳手,傑克,他是寫歌的,我們就要出他的歌了。」

「噢,是嘛,那我希望過不了多久就能聽到它們。祝你好運,孩子。」

這就是鮑勃迪倫音樂生涯的開始。

1962年鮑勃·迪倫推出了名為《鮑勃·迪倫》的處女專輯。這張專輯裡,只有《Song To Woody》與《Talking New York》是迪倫自己的創作,其餘都是他在格林威治村民謠圈子裡向其他歌手學來的歌曲。

1963年發行第二張專輯《自由馳騁的鮑勃·迪倫》(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專輯中十三首歌都是迪倫自己的創作,並因其受到伍迪·蓋瑟瑞而影響,以演唱抗議歌曲而出名,他這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歌曲之一,即《答案在風中飄》(Blowing in The Wind),在其後的反戰和民權運動中被反覆傳唱。

鮑勃·迪倫許多早期的歌曲,都是因為別人的翻唱才廣為人知,也許是因為他那破鑼嗓子一般人接受不了吧。

六十年代的民謠音樂界,對於搖滾樂的出現與盛行普遍感到不滿,鮑勃·迪倫卻在1965年7月25日,於當年的民謠音樂節中,第一次在舞臺表演中使用電吉他,在觀眾的掌聲和噓聲中,他僅僅演唱了三首「插了電(Plugged)」的歌曲,隨即被憤怒的聽眾趕下臺,這被認為是其從民謠轉向搖滾樂的轉折點。

(順便說一句,第二個拿起電吉他的是披頭四成員喬治哈裡森)。

鮑勃·迪倫被認為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民謠歌手,並被視為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的代言人。

鮑勃·迪倫對音樂的影響還有一方面,那就是作詞。這方面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肯定。

《滾石》曾經評選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排名,其中貓王排第三,披頭四排第一,鮑勃·迪倫是排第二。

鮑勃·迪倫小編不多寫,想了解這位偉大的音樂家的可以去買本他的自傳《像一塊滾石》(新版譯為《鮑勃迪倫:編年史》),這是鮑勃·迪倫歷時三年在手動打字機上敲出來的回憶錄。

PS:字數已經寫了很多了,小編偷工減料也才寫了三位偉大的音樂家,各位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小編會繼續寫的。

相關焦點

  • Rock'n Roll:賞析早期美國搖滾樂的巨星風採
    此時,二戰後的一代人逐漸長大了,物質條件優越的他們有更多的自主權,也有強烈的叛逆心理。他們渴望能聽到體現自己所思所想的音樂。▍巨星風採除了比爾·哈利和普萊斯利,早期搖滾樂還湧現了許多各具風採的明星,如風格硬朗的小理查,唱出青少年反叛心聲的查克·貝利,還有走溫和搖滾路線的巴迪·霍利。
  • 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在音樂史上什麼地位?附搖滾樂50經典
    其實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在世界音樂史上沒有什麼地位,當然在流行音樂史上也許能有一行字。第一首搖滾樂rock around the clock;貓王的love me tender;甲殼蟲的Yesterday、白色專輯、Sgt.
  • 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十張合影
    其實,搖滾音樂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合影。話不多說,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十張合影奉上。讓我們一起追憶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在披頭四狂熱入侵美利堅之前,貓王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巨星。面對四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競爭對手,貓王難免心裡會有一絲不爽。後來貓王甚至動用一些中情局的人脈,企圖制止披頭四來美。除了市場競爭之外,貓王和披頭四不同價值觀也是他們無法殊途同歸的原因。
  • 你的搖滾樂指南:英國篇(上)
    起始於布魯斯,已發展逾百年的流行音樂,早已從單一的音樂類型,成長為了涵蓋數不清的音樂類型和風格的、枝繁葉茂的大樹。在這棵大樹下蘊藏的音樂奧秘,數也數不清。 為此,我們特別策劃了一檔用文字講音樂故事、說音樂曲風的欄目《音樂觀察團》。用文字,帶你遊歷流行音樂。
  • 談談搖滾樂
    年輕時,特別喜歡搖滾樂,尤其是重金屬搖滾,那種層層湧動向前猶如千軍突圍的噪音,聽不懂歌詞在唱些什麼,就是單純喜歡那種點燃熱血睥睨天下的豪放與不羈。搞笑的是,西方一個牧師(或神父)第一次聽到搖滾樂大驚失色道,這是魔鬼的聲音!古人說擊鼓前進,如果軍隊發起衝鋒,用重金屬搖滾樂估計也能起到同樣效果。不談老外,單說中國搖滾樂。
  • 迴響·1968年|搖滾樂就這樣改變世界
    這綿延數十載的傳統不會輕易中斷,必將由她與鮑勃·迪倫(Bob Dylan)、朱迪·柯林斯(Judy Collins)等新一代的民歌手,帶入60年代的革命浪潮之中。「民謠女皇」瓊·貝茲(Joan Baez)。然而60年代之喧囂激蕩,遠超人們的想像。
  • Maroon 5 的主唱說,搖滾樂不屬於這個時代
    他覺得現在整個音樂行業的革新和那些不可思議的事,全部發生在 Hip-hop 之中,Hip-hop 做得比其它所有種類的音樂都要好,「Hip-hop 其實很特立獨行,很先鋒,有缺陷但很真實,所以人們如此地熱愛它。」如果只是媒體講講這種話我們還可以當它是標題黨,但 Adam Levine 講出來,分量就不一樣了。
  • 中國搖滾樂的發展歷程
    那些站在角落裡,穿著普通,看起來一副文縐縐的書生相,氣質卻不失焦點的「不夠酷」的人,同樣是搖滾隊伍的一員。The Beatles《Hey Jude》是The Beatles(披頭四樂隊)成員Paul McCartney(保羅·麥卡特尼)創作的歌曲,於1968年8月26日發行。
  • 華人搖滾樂誕生的地方
    談到搖滾樂,很多八十年代生活在廣州的朋友都曾提到,他們最早接觸西方音樂全靠香港電臺、電視臺、雜誌。內地還鮮有搖滾樂的時候,香港已經有很多搖滾樂專欄節目。那個時代隨著港臺流行音樂一起進來的 BEYOND、太極、達明一派無疑代表著更前衛的文化,他們的穿著打扮,舞臺表演和作品中透露出來的信息,都刷新著內地青年的世界觀。
  • 那些2019年仍在搞搖滾樂的年輕人們
    我們挨個和他們簡單聊了聊,想知道即將進入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今天,這些仍在玩搖滾的年輕人,是怎麼理解搖滾樂、創作搖滾樂的。「一個樂隊五個人一起出去演出,演出費平分就是搖滾樂。」面對「什麼是搖滾樂」這個問題,夏日入侵企畫的主唱灰鴻這麼回答。灰鴻92年出生,北京人,自嘲「做樂隊前沒怎麼出過北京、對我來說長安街以南就算南方」。
  • 心目中的搖滾樂
    最近在B站看了一些歌手,樂隊的所有專輯的全球銷量排名,單一專輯銷量排名,發現了一個現象,發覺有好多的都是搖滾樂隊,感覺搖滾樂在20世紀佔據了樂壇很重要的一個地位,這裡,和大家聊聊我心目中的搖滾樂吧,當然,沒有對錯,只是我心裡所知,所想的搖滾樂
  • 搖滾樂成立 公益基金會
    暴風搖滾公益基金會在京啟動,由暴風科技、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十位中國搖滾音樂人以及十餘家音樂機構共同發起成立,這也是中國搖滾史上的首個公益基金同時,基金會將於2016年發起首屆中國搖滾樂高峰論壇,以及中國搖滾樂30年頒獎禮。並啟動一系列搖滾新人扶持計劃、暴風搖滾音樂節、暴風搖滾校園巡演計劃、暴風搖滾排練室計劃等活動。
  • 世界搖滾樂的起源與發展
    搖滾樂,英文全稱為Rock and Roll,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中葉,主要受到節奏布魯斯,鄉村音樂和叮砰巷音樂的影響發展而來,早期的搖滾樂更多的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此節奏布魯斯是搖滾樂極其重要的根基。
  • 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十張合影!|披頭四樂隊|迪倫|麥可傑克遜_網易...
    其實,搖滾音樂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合影。  話不多說,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十張合影奉上。  讓我們一起追憶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  1、披頭四和鮑勃·迪倫    在披頭四狂熱入侵美利堅之前,貓王是全球唯一的超級巨星。  面對四位來自大洋彼岸的競爭對手,貓王難免心裡會有一絲不爽。  後來貓王甚至動用一些中情局的人脈,企圖制止披頭四來美。  除了市場競爭之外,貓王和披頭四不同價值觀也是他們無法殊途同歸的原因。
  • 馬克思主義看待搖滾樂
    首先,我要批判搖滾樂。這是一種流氓思想。 搖滾樂的思想靈感來源於現實,搖滾樂往往也都在批判一些現實的問題。 但我要說,這是一種流氓思想。原因有二。 其一、搖滾樂面對時代,它提出了問題,但是它沒有提出解決方案。如此結果是什麼?
  • 中國搖滾樂30年,那些閃閃發光的日子,回來了!
    我們請了一些愛搖滾樂的人,他們是資深樂評人和音樂文化寫作者郭小寒,青年文化媒體「野生思想」創始人、前索尼音樂中國市場部負責人鐘聲,大七樂團的創始人兼貝斯手嚴永力,以及右側河流樂隊的吉他手林旭傑。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唱歌,探討中國搖滾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 樂夏裡的樂隊都致敬了哪些搖滾樂經典
    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我們之後看過再說,但今天我想聊一聊有關搖滾樂的「致敬」話題。經過七十年代「Ziggy Stardust」等經典形象的亮相,他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搖滾巨星,並且完成了整個創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柏林三部曲:《Low》、《"Heroes"》《Lodger》,也體會到了深陷藥物難以自拔的痛苦。
  • 搖滾樂是你的菜嗎?
    《Smells Like Teen Spirit》這首歌是涅槃樂隊最為人知的一首歌,是「最偉大的500首單曲」第9位,在「100首最偉大的吉他獨奏」中名列第26位,歌曲開頭的吉他Riff也是搖滾樂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段Riff。
  • 和木馬樂隊主唱聊聊中國搖滾樂的那些事兒
    經過整個舞臺的燈火,我們看到的是搖滾樂的狂歡還是矛盾?這些舞臺上的人,是他們選擇了搖滾樂還是搖滾樂選擇了他們? 在郭小寒的新書《生而搖滾》中,她用無數現場和採訪傾力寫就了這本「搖滾樂隊白皮書」。
  • 樂遊· 紀 | 究竟是搖滾樂選擇了北京?還是北京選擇了搖滾樂?
    這樣的「福氣」,同樣適用於搖滾樂。80年代,當改革開放的浪潮滲透到了人民的經濟、文化、社會思潮多個層面,搖滾樂進軍中國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至於帝都北京,從一開始就是中國搖滾先行者,把中國搖滾樂史叫北京搖滾樂史都不為過。那究竟是搖滾樂選擇了北京?還是北京選擇了搖滾樂呢?讀過了今天的文章,或許你的心中便會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