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夏裡的樂隊都致敬了哪些搖滾樂經典

2021-01-15 不知名搖滾研究中心


前幾天北美上了一部大衛·鮑伊的傳記電影《星辰》,這部電影因為沒獲得的Bowie家屬的同意,一首歌的版權也沒拿到。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該電影還沒上線就在豆瓣評分「撲街」,很多樂迷認為製作方毫無誠意,直接給了一星。



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我們之後看過再說,但今天我想聊一聊有關搖滾樂的「致敬」話題。



新褲子—Love will tear us apart


首先我們來從熟悉的樂夏中找找有哪些致敬場面,雖然很多國外樂隊的版權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好拿,但這並不影響樂隊們在這個舞臺上向自己喜歡的樂隊致敬。



第一季中,新褲子在「小時候的歌」裡唱了《一場遊戲一場夢》,卻在開場亮相時演奏了一段Joy Division最有名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的前奏,並且還穿上了Joy Division專輯《unkwon pleasures》封面的同款周邊T恤。



彭磊後來發微博說這首歌才是他自己真正想唱的歌,Joy Division這首充滿焦慮的灰暗絕望的青春之歌,貼合了自己青春的心境,影響了新褲子的創作。


他這種追認創作源頭的方式正是搖滾樂中非常典型的致敬,其實他在在很多地方都表達過自己對Joy Division的喜愛,《彈著吉他的少年》中有Joy Division《atmosphere》的影子,年輕時他還買過好多把Joy Division使用的同款吉他。



被他瘋狂喜愛的Joy Division也的確影響了國內的很多樂隊,但Joy Division其實是個短命的樂隊,他們真正存在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四年,隨著主唱伊恩·柯蒂斯的自殺,Joy Division也隨之解散。



Joy Division來自英國曼徹斯特,這座工業革命開始的城市在70年代逐漸變成了一座醜陋的鋼筋水泥組成鋼鐵森林,而且隨著70年代經濟的衰落,年輕人開始苦悶於找不到出路。


Joy Division的聲音是以性手槍為代表的朋克音樂用摧毀的力量掃除了創作上的桎梏之後產生的,他們用一種更加個人化的表達去描繪城市中那種冰冷、陰暗、絕望的感覺,他們被稱為後朋克,但後朋克已經不再是一種可以明確描述的風格特徵。


Joy Division解散後,樂隊的其他成員後來又組成了New Order,因為他們曾經互相約定,無論是誰離開了樂隊,其他人都不能再繼續使用這個名字。


New Order也是一支很棒的樂隊,他們翻唱過很多Joy Division的作品,但相比較那種晦暗陰冷的氣質,後者要更加輕盈愉悅,開始呈現出新浪潮的電子舞曲風格。



木馬樂隊—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


除了新褲子,木馬也在樂夏第二季的表演中先後致敬了Pink Floyd和David Bowie。


在木馬改編的那首《後來》的結尾處的吉他riff出自Pink Floyd的《In the flesh》。



這首歌出自Pink Floyd非常有名的專輯《The wall》,這是一張搖滾史上的傳奇專輯,錄製於1979年,1982年又被拍成了電影。


八十年代早期,這張專輯曾在告示牌上連續15個星期佔據首位並停留在榜上兩年。1999年這張專輯在美國的銷量達到了1150萬,RIAA(美國唱片業協會)將這張唱片鑑定其為雙鑽石專輯。


最後一期在《果凍帝國》的結尾,木馬拿起喇叭對著仰頭向天重複了四次:「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這句歌詞出自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


這首歌出自1969年的同名專輯《Space Oddity》,在這張專輯中,David Bowie第一次嘗試角色扮演,扮演迷失在太空中的太空人上校Tom。這個形象雖然給Bowie帶來了很多人氣,但銷量平平。



這時的Bowie距離距離七十年代那個閃閃發光的搖滾變色龍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在之後Bowie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太空主題還有角色扮演都已經在這時初具雛形。


更有趣的是,十年之後,Bowie在另一首《Ashes to Ashes》中重新提及了這個形象。那是1980年的專輯《Scary Monsters (And Super Creeps)》。



經過七十年代「Ziggy Stardust」等經典形象的亮相,他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搖滾巨星,並且完成了整個創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柏林三部曲:《Low》、《"Heroes"》《Lodger》,也體會到了深陷藥物難以自拔的痛苦。


(《Scary Monsters (And Super Creeps)》專輯封面)


這是一首很傷感的歌,裡面有一段歌詞是這樣的:


Ashes to ashes, funk to funky 
塵歸塵土歸土,瘋子更瘋狂


We know major tom's a junkie 
我們知道Tom少校是個癮君子


Strung out in heaven's high 
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Hitting an all-time low 

跌入谷底摔個稀爛


……


My mother said to get things done 
媽媽說要今日事今日畢


You'd better not mess with major tom 

你最好別再和Tom少校有什麼糾纏


這很顯然,這是一首基於自身經歷而創作的歌,Bowie這首歌裡的真誠也打動了當時的歌迷,這首單曲曾經獲得英國單曲榜榜首的好成績。


從《Space Oddity》到《Ashes to Ashes》再到木瑪拿著喇叭對天空說出那一句:「Ground control to major Tom」,致敬有時候就是這樣令人感動。



因為它讓人看到一門藝術在歷史流變的過程中,無論世界怎樣改變,那些曾經閃耀過的星星,永遠不會隕落,他們的光芒和靈感會注入一代一代新的創作者身上。




與致敬息息相關的另一個話題,是翻唱。


翻唱這個表面看起來就是把別人的歌拿來自己再唱一遍的簡單詞彙,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在錄音技術還沒有出現之前,早期的流行音樂是通過樂譜來傳播的,人們購買樂譜後,回家自己彈唱欣賞,樂譜的創作者希望自己的樂譜被大量購買,彈唱,在這種情況下,歌曲是沒有原唱的概念的。


翻唱這個概念其實是在隨著音樂產業中的唱片錄製和排行榜單的出現而出現的,音樂工業中,相對於已經在商業上發行過的「原唱」,新的表演叫「翻唱」。


之前在一篇《分區賣票的上海草莓音樂節,到底是為了防疫還是賺錢?》(點擊藍字查看)裡,我有簡單提到過搖滾樂興起初起大量的白人翻唱黑人歌手的布魯斯音樂,並廉價收購版權的歷史。


但除了這種不公平的翻唱,搖滾樂內部還有一種形式的「翻唱」影響了整個流行音樂的翻唱觀念,那就是致敬。


通過翻唱對該藝術領域有非凡成就的音樂人作品,表達的不僅是翻唱者的敬意,還帶有承認和證明該音樂人的在音樂史上的藝術貢獻,甚至是追本溯源,承認自己的藝術靈感來源和和追認源頭的意味。


這個傳統始於搖滾樂,之後對整個流行音樂的翻唱觀念都產生了影響,在我國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類似的翻唱致敬專輯,比如2005年發行的專輯《誰是崔健》。



許多當時的新生代的樂隊通過翻唱這位90年代的搖滾明星作品,在這個思想文化越來越多元的時代,在表達敬意的同時,重新去思考審視崔健的作品和那個時代。



同理2019年發行的致敬鄭智化的唱片《智敬》,也屬於這類致敬唱片。這類專輯的意義並不是單純的讓我們去對比到底哪個版本更好聽,而是新一代音樂人用他們的聲音表達對過去一個時代經典聲音的思索和交流。



近年來,隨著全民鑑抄襲的熱潮興起,抄襲和致敬之間的界限似乎開始變得模糊,除了法律上所規定的抄襲鑑定標準,我認為這二者之間追其根本就在於是否是對前作有思考和交流的再創作。


作為一種不斷在新變中向前發展的音樂類型,搖滾樂內部的「致敬」傳統讓那麼多風格迥異的樂隊,卻又都能找到某種審美和精神內核的傳承,這既神奇,又讓人感動。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沒有得到音樂版權許可的電影《星辰》,一開始就在樂迷心中,輸了口碑。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能帶中國搖滾樂重回黃金年代嗎?
    然而時至今日,對於聽慣了流行歌曲的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搖滾樂似乎仍是一種面目模糊的音樂類型。凡是以樂隊形式出現的都算搖滾嗎?如何區分搖滾和其他音樂類型?到底什麼是搖滾?這是大眾在接觸搖滾樂時通常會提出的幾個疑問。因此,有必要先簡單普及下搖滾樂及其在中國落地生根的過程。樂隊=搖滾?
  • 不能忘記的搖滾樂歷史:槍花、滾石、大敵、老鷹樂隊、PANTERA
    搖滾樂的歷史,是由每一個藝人和聽眾組成的。我們開始這樣的一個欄目的意圖是想告訴每個人,即使是在今天,即使是在搖滾樂文化並不發達的中國,我們沒有忘記那些創造、改變了搖滾樂歷史的人們;沒有忘記那些經典的音樂和歷史時刻。謹以此,向他們致敬!本 周 摘 要7月23日,Slash 出生。
  • 《黑豹》男主因癌症去世,黑豹樂隊被網友攻陷:致敬黑豹致敬竇唯
    據外媒報導,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公關稱他是在洛杉磯的家中去世,當時妻子和家人都陪伴在他身邊,查德維克·博斯曼的家人在聲明中也表示,博斯曼在4年前就已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癌,他與病魔努力抗爭了4年,最終還是抗爭失敗了。
  • 金意陶致敬BEYOND公益演唱會空降阜陽,一秒回到搖滾樂的黃金時代
    演唱會現場,BEYOND骨灰級粉絲樂隊LEYING&BEHIND老K樂隊演唱了許多耳熟能詳的歌曲,包括《喜歡你》、《真的愛你》、《ARANI》、《光輝歲月》等20首BEYOND經典歌曲。此次演唱會更是邀請到了「南拳媽媽」,獻唱《牡丹江 》、《再見小時候》、《下雨天》、《香草吧噗》、《奇蹟》等經典曲目,將現場一眾一秒拉回青蔥年少的小時候,與聽眾之間,形成雙向的情感交流電波,將氣氛推向高潮。
  • 老鷹樂隊的《加州旅館》在音樂史上什麼地位?附搖滾樂50經典
    為了紀念搖滾樂誕生50周年,美國著名流行音樂雜誌《滾石》推出了的專題文章《改變搖滾樂歷史最重要的50個瞬間》,該雜誌副總編喬·利維(Joe Levy)說:「在搖滾樂的歷史上,重要的時刻多不勝數,但這50個瞬間都是改變人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和聽歌習慣的經典時刻。」裡面沒有提到《加州旅館》。1954年7月5日 「貓王」搖滾樂早期代表。
  • 向香港的搖滾樂致敬
    黃秋生說他玩搖滾樂受到黑鳥樂隊的影響香港是華人地區最先出現搖滾樂和搖滾樂隊的地方。追述到70年代,香港誕生了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隊 - 黑鳥。還有很多更早的樂隊,但是他們完全稱不上是「搖滾」。他們早期作品中思考社會問題和呼喚世界和平的主題已成為經典作品,無論商業領域還是個性搖滾樂迷雙方均給予讚賞。
  • 臺灣搖滾樂簡單史(內含五月天喲~)
    這個問題來源於不久前的一部致敬九十年代臺灣搖滾樂的電影——《搖滾樂殺人事件》,由董事長樂團的貝斯手林大鈞擔任監製。 片尾致敬名單影片內容怎麼樣暫不作過多評價,片中致敬了許多90年代頗負盛名的臺灣搖滾樂手,但對於現在的樂迷來說,關那個年代的臺灣搖滾樂,人們所能獲取的訊息真的太少。
  • 「樂隊的夏天」:對搖滾樂展開一次賓主盡歡的還原
    從出道初期模仿美國朋克樂隊「雷蒙斯」(The Ramones),到後來涉獵迪斯科和復古電子,「新褲子」已經從早期中國搖滾樂的人文情懷走出。他們的音樂不再為憤怒而憤怒,早期的「新褲子」,雖然也在音樂裡傾訴著焦慮和煩躁,卻都是簡單直接,並不會留下太多的沉重。
  • 刺蝟樂隊致敬何勇《頭上的包》獲贊,魔巖三傑,獻給青少年
    2019年7月27日,《樂隊的夏天》第十期九進七淘汰賽正式拉開帷幕。九支樂隊抱著認真比賽的態度,給觀眾和樂迷帶來了一場不失水準的表演。第十期的比賽主題是「少年時代」,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敏感的詞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在那個最脆弱、最孤獨又最有思想的人生階段影響了我們一生的事。
  • 樂隊的夏天刷新搖滾樂的大眾認知,一夜夢回魔巖三傑的鼎盛時代!
    最近有幾檔垂直類綜藝霸屏了朋友圈,其中馬東的《樂隊的夏天》將多年以來處於小眾範圍內討論的國內搖滾樂搬上了娛樂大舞臺。隨著節目的熱度,越來越多的人對搖滾樂有了新的認知。上周的節目中,刺蝟樂隊致敬了魔巖三傑何勇,翻唱了《頭上的包》。張婉婷有一部不那麼張婉婷的作品叫《北京樂與路》,講的是異鄉人ABC吳彥祖在北京經歷了中國地下搖滾的薰陶和曖昧愛情的故事。
  • 地球人都愛的 7 大朋克樂隊和他們的經典騷裝備
    讓我們一起先向偉大的朋克精神領袖們致敬,然後再看看朋 「友」 們的經典騷裝備。----1. Green Day(綠日)在 1994 年涅槃王朝崩塌之後,朋克音樂復興與另類流行搖滾樂當道的時候,Green Day 樂隊也一躍成為了這股風潮的中流砥柱,成為了 90 年代以後最受歡迎的搖滾樂隊之一,也是美國流行樂朋克復興中最有影響的樂隊之一。 樂隊名字來源大麻,就好像是吸食大麻的一天,意在使歌迷們對他們的音樂如同對大麻一樣上癮。經典騷裝備:紅色領帶
  • 夜叉樂隊籤約摩登天空 大製作MV致敬公路B級片
    夜叉樂隊籤約摩登天空 大製作MV致敬公路B級片  在即將成軍二十年之際,中國新派金屬開山鼻祖夜叉樂隊宣布正式籤約摩登天空,以革新的姿態踐行自己的音樂理想,也成為摩登天空向重型音樂領域進發的一支重要力量。
  • 致敬搖滾樂隊beyond,黃家駒的作品百聽不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說起beyond打小兒喜歡聽搖滾的北京孩子都不陌生,而beyond的實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一系列經典作品至今被無數人穿傳唱,所以今兒個就跟大伙兒聊聊記憶中的beyone樂隊和主唱黃家駒相信北京人都還記得,八十年代那會兒beyond樂隊橫空出世瞬間就紅遍京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展現出了樂隊的實力,同時也迎來了無數搖滾樂迷的追捧,不可否認的是beyond創作出來的作品都很有深度
  • 樂隊的夏天≠搖滾樂的夏天,那你覺得中國樂隊的夏天來到了嗎?
    樂隊不等於搖滾樂,但樂隊中包括了搖滾樂。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搖滾樂只是樂隊的一個分類。 樂隊的歷史非常悠久,像我們古代宮廷裡流傳盛久的鼓吹樂和絲竹樂等,都屬於樂隊的一部分。民間裡的戲曲或曲藝,也都有自己獨特的伴奏樂隊。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搖滾樂就是生命的燈塔
    認識痛仰樂隊是在初三,那時我剛接觸搖滾樂,不知是從哪聽說的《公路之歌》,只記得當時是一個周五,我乘地鐵再轉公交回家,靠在公交車玻璃上,耳機裡歌曲前奏的電吉他聲音響起時,整個人為之一顫,完全沉浸在這首歌中無法自拔,當歌曲無數遍重複著「一直往南方開」的時候,我看著車窗外流動的景色,馬路上一切喧囂以及公交車的噪音都消失不見了。
  • 作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日本搖滾肯定不陌生,看看那些著名的樂隊
    作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日本搖滾肯定不陌生,看看那些著名的樂隊。身為喜歡搖滾樂的朋友,我想拋去國內起伏不定的搖滾樂和遠在歐美的那些經典樂隊,在我們身邊最常出現和聽到的無疑是我們鄰居日本的搖滾樂。作為融合了東西方搖滾特點的日本搖滾樂,不但沒有走形,反而本土化有了自己的特色,現在整個亞洲地區內,我想沒有誰能夠在搖滾樂上能夠和日本比肩,那種精緻的音樂製作,強力的演奏技巧以及廣闊的受眾空間都是我們無法比擬的。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經典的日本搖滾樂隊。第一位,XJAPAN。其實它叫X,只不過為了避免重名才會加上國家的英文區別一下。
  • 這支現場都是情侶的小眾樂隊,滿足了我對浪漫搖滾樂的所有幻想
    世界上搖滾樂有很多種,金屬、朋克、英倫等等。浪漫主義搖滾樂,是我聽到某支樂隊後腦海中不自然浮現的一個名字。這個從未在真實歷史中被使用的兩個名詞,成為這支小眾樂隊最恰當的形容。「稜鏡樂隊」,名如其實,他們就像那支被中學生拿來做物理實驗、在陽光下可以折射出五彩斑斕線條的透明物體。
  • 這支現場都是情侶的小眾樂隊,滿足了我對浪漫搖滾樂的所有幻想
    世界上搖滾樂有很多種,金屬、朋克、英倫等等。浪漫主義搖滾樂,是我聽到某支樂隊後腦海中不自然浮現的一個名字。這個從未在真實歷史中被使用的兩個名詞,成為這支小眾樂隊最恰當的形容。「稜鏡樂隊」,名如其實,他們就像那支被中學生拿來做物理實驗、在陽光下可以折射出五彩斑斕線條的透明物體。有時一文不值,有時當作擺飾,有時分發溫暖。
  • 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十張合影!|披頭四樂隊|迪倫|麥可傑克遜_網易...
    話不多說,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十張合影奉上。  讓我們一起追憶那些曾經的美好時光。  1、披頭四和鮑勃·迪倫    樂隊成員喬治·哈裡森受到鮑勃·迪倫的影響,成為第二個拿起電吉他來演奏搖滾歌曲的歌手。  當然,還有一個小知識點。正是鮑勃·迪倫教會了披頭四成員吸食大麻,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披頭四的四位成員都無法擺脫毒品的誘惑。  保羅·麥卡特尼甚至說,他的很多歌曲的靈感都源於迷幻藥。
  •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 「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攜手山西本土樂隊嗨翻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