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香港的搖滾樂致敬

2021-02-19 Xmusick



 黃秋生說他玩搖滾樂受到黑鳥樂隊的影響

香港是華人地區最先出現搖滾樂和搖滾樂隊的地方。追述到70年代,香港誕生了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隊 - 黑鳥。還有很多更早的樂隊,但是他們完全稱不上是「搖滾」。黑鳥是全港第一支公開和ZF唱反調的樂隊,他們從開始就宣布不上任何與港英ZF有關係的電視節目,也不會把自己寫的歌交給被港英ZF資助的電臺,藉此保持自己在音樂和精神上的獨立人格。可想而知,這樣的策略執行起來有多麼艱難,但他們也因此受到尊重,香港真正意義上的搖滾樂由此開始。

 

80年代,鼎盛時代


張國榮、梅豔芳與伴奏樂手的合影,這些樂手很多都來自當時的搖滾樂隊

像我這個年紀的人,回憶起香港這個名字,大多是和小時候那些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音樂與電影有關的。那時候交流不暢,只有最主流的音樂和藝術能輻射到遙遠的北方,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都是像神一樣存在的名字。雖不能夠全方位深層次地感知香港文化,卻也通過多種途徑透射過來,而這種被動的接受卻是如饑似渴。在一代人印象中,當年香港藝術的前衛、活力是大陸所不能比擬的。

BEYOND 樂隊早期合影

 

那時的香港搖滾樂隊出道基本通過兩種渠道。

一類是參加比賽。80年代初期,前面提到的黑鳥樂隊主唱郭達年決定要集結全港所有志同道合的搖滾愛好者。他在任《吉他》雜誌主編期間,開始力撐舉辦全港樂隊比賽,挖掘香港優秀的搖滾份子。而包括影響香港搖滾圈深遠的BEYOND、達明一派的劉以達、太極樂隊的盛旦華就是從郭達年主持的「香港吉他大賽」開始嶄露頭角,並參與錄製了由郭監製的早期搖滾合輯《香港》。其中以 BEYOND 最為成功,趁著香港流行樂的黃金年代,嘗試走商業與搖滾相結合的路線,從地下金屬搖滾樂隊,成為影響一代人的主流藝人。他們早期作品中思考社會問題和呼喚世界和平的主題已成為經典作品,無論商業領域還是個性搖滾樂迷雙方均給予讚賞。

 


高速啤機樂隊 左1黃貫中 左3葉世榮

 

另外一種就是所謂的地下圈,那個時代香港的獨立音樂圈也已經有多支重金屬樂隊活動頻繁。甚至有幾支是Speed Metal的雛形,比較出名的就有黃貫中和葉世榮參與的高速啤機及 CRYSTAL ZONE(1989年發行專輯)。還有單立文參與的CHYNA(1983年發表英文專輯,後改名為BLUE JEANS 藍戰士)

 


BLUE JEANS 藍戰士樂隊合影 他們的前身為重金屬CHYNA樂隊

 

 那時香港的文化正值巔峰時代,除了內容形式豐富之外,他們在演奏技術、設備、服裝、後期製作方面也人才濟濟,創作概念更是與世界同步。今日回頭來看,那時候香港文化所達到的高度,所涉及的領域之豐富,以及前瞻性,都是今日難以逾越的。80年代香港文化對於大陸的影響直到今天還存在,在百度等資訊類網站搜索就可以感受到。

 

在百度貼吧和百度知道搜索中 BEYOND 樂隊被神化

 

90年代,地下勢力活躍


1991年黑豹樂隊到香港演出 在後臺與BEYOND樂隊合影 

我記得非常清楚,我第一次知道黑豹樂隊,是在東四那個常去買磁帶的商店裡。售貨員告訴我:聽聽這個,新到的香港樂隊盒兒帶,特別牛X。後來有了網際網路深度挖掘資料才發現,當年是香港著名經紀人陳健添(Beyond經紀人)最早發掘了黑豹樂隊,並在他的牽線下簽約香港勁石唱片(臺灣滾石唱片的分支機構)。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在香港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之後才傳回大陸。當時介紹黑豹的資料並不多,因此被售貨員認為是香港樂隊,也許不是故意欺騙消費者。在那個時候我的認知中,帶著「香港」這個前綴就是 VERY FUKKIN GOOD 的意思。

 


竇唯在紅磡體育館演出之前(攝影:高原)

90年代的香港,紅磡體育館,從沒有想過大陸人可以在那裡開演唱會。魔巖三傑和唐朝創造了歷史,雖然沒有機會親臨現場,但從那個時候起大陸搖滾崛起,我們的注意力也自然轉移。


第二張專輯《地踎搖滾》據稱他的專輯銷量並不高

另一方面,香港的地下樂隊依然活躍。從中國火我認識了亞龍大(Anodize,1989年成立,後改名為L.M.F. 大懶堂,是90年代香港說唱樂的代表性樂隊),1994年發表第一張同名專輯,風格就是非常純粹的重金屬;香港第一支帶有死亡金屬色彩的激流金屬樂隊 AZYLUM 稍晚一年誕生,他們的風格受到早期 SEPULTURA 的影響;到了90年代下半期已經有很多極端金屬樂隊在發展,比如1996年成立的 HYPONIC ,這也是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厄運死亡金屬樂隊。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黃秋生的專輯《支離疏》(1995)、《地踎搖滾》(1996),風格混合重金屬、朋克、民謠、說唱、拉丁音樂...歌詞更是富有香港本土特色,絕對是香港搖滾的代表作之一。郭達年說:「很多人都可以扮地痞(無產者),但不是每一個都願意、有勇氣站在地痞的一邊罵社會的既得利益者,黃秋生雖然無法成為地痞,但他有這個意願和勇氣,這令他與所有娛樂圈的人截然不同,令他值得所有知識分子撇開偽善,用心,去聆聽。」

 

《冥通》第一期於1995年9月發行

1995年香港已經有了第一本自己的地下極端金屬雜誌《冥通》,採用手抄和複印的方式,專門報導世界最前端的地下音樂。剛剛有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發現了香港的 X-music 網站,站長 Blue 也是香港地下音樂圈的能人。私以為那時候他的收藏和對極端金屬的了解,全中國鮮有人能比得上。早期的中國網站 - 死域(AreaDeath)很多圖片和文字資料都是從這裡獲得。

 


香港信和中心是每次去香港必去的地方 現已今非昔比

曾幾何時覺得香港是個非常遙遠的地方,也從未想過有一天會有機會去香港。1999年,第一次去,那時的香港除了有五星紅旗和駐港部隊,還是想像中的那個地方,大陸遊客不多,物價還是貴的驚人。但是看到那些街道、大廈、港灣,甚至是路邊的廣告牌、地鐵站口,又或是路邊的雜誌攤,香港的開放給人印象頗深。即便是中環、廟街、觀塘、跑馬地、銅鑼灣這樣的地名,在電影中被主人公無數次的讀出,這時候站在那裡就很有感覺。尖沙咀地鐵出來,信和中心以及周圍大廈中林立的個性書店音像店一層樓接著一層樓。那裡海一般的二手書、CD,以及DVD商店讓我們這些熱愛音樂電影文化的人流連忘返。在那裡我也訪問到當年最有影響力的 Trinity Records Hong Kong,那只是一個很小的店鋪,大約不到10平米,但是裡面展示的CD和LP唱片對於我這個大陸樂迷來說好像博物館。這家店的老闆就是前文提到的 AZYLUM 主唱 Soni,斯裡蘭卡裔香港人,幾乎不會中文。 

 

2000以後,在灰暗中前行

香港的文化像他們的經濟一樣地位日漸衰微。據說現在香港的街頭也有了廣場舞,他們伴奏的音樂都是小蘋果、56個民族... 這被香港媒體認為是一種大陸文化的侵襲。

 


Hidden Agenda 的負責人告訴我 他們一直在努力想保住這個地方

地下搖滾幾乎沒有什麼生存空間,不但在主流領域沒有任何報導,還總是聽到新聞XX唱片店經營不下去關閉;工業大廈內的 Live House 將被政府封門;朋友從香港回來告訴我信和中心已經不同往日,檔口很少,都改為經營其他... 即便是這樣,香港地下依然有很多音樂人在堅持自己的路線。荔枝王(1999年成立,硬核金屬風格)、EVOCATION(2002年成立黑暗死亡)、CADAVER、卸甲、慘慘豬,這些都是在目前的惡劣環境下誕生的。許多香港本土音樂人親口對我說,他們都很羨慕大陸的音樂環境,有那麼多歌迷的關注,而且很多都非常專業,不像香港年輕人很少去聽搖滾樂,而且更多的是無動於衷。


香港招魂樂隊 在曾經來大陸多次演出 

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香港的樂隊很少在形式上特別注重本土化,或者說著重於創造香港特色音樂,但大多數香港樂隊的歌詞都帶有強烈的個性和自我的思考。這點倒是顯得比許多大陸樂隊更搖滾。當然造成前者的原因可能是香港的歷史和地域問題,造成後者的結果則可能由於他們受到的教育和環境更加開放。

 

2016年8月10日,香港的 HYPONIC 推出了新專輯 《前行者》,這張新專輯距離上一張已經有11年之久。相信歌迷依然會從中體會到認真、嚴肅、縝密的音樂,以及其中對人性和今日社會的深邃思考。


 

每個年代,香港都有搖滾音樂人通過音樂和自己的作品去反思自己所處的年代和社會,質疑當權者,挑戰權威,這才是搖滾樂的意義所在。

———————————————————

向更多金屬黨搖滾迷分享你的觀點,回復「投稿」

====================================

關注 Xmusick,關注重金屬搖滾樂

相關焦點

  • 樂夏裡的樂隊都致敬了哪些搖滾樂經典
    這部電影到底怎麼樣,我們之後看過再說,但今天我想聊一聊有關搖滾樂的「致敬」話題。新褲子—Love will tear us apart首先我們來從熟悉的樂夏中找找有哪些致敬場面,雖然很多國外樂隊的版權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好拿,但這並不影響樂隊們在這個舞臺上向自己喜歡的樂隊致敬。
  • 華人搖滾樂誕生的地方
    今日回頭再看,當年的香港文藝創作,不管是潮流的,還是反商業的類型,都有著頗高的成就。 談到搖滾樂,很多八十年代生活在廣州的朋友都曾提到,他們最早接觸西方音樂全靠香港電臺、電視臺、雜誌。內地還鮮有搖滾樂的時候,香港已經有很多搖滾樂專欄節目。
  • 《光輝歲月》:向香港動作片致敬!
    《光輝歲月》:向香港動作片致敬!影片講述清朝末年,朝廷內部局勢動蕩,內憂農民起義,軍閥虎視眈眈,外患西方列強侵略。一群看似平凡的男人,一群沒落的英雄,為了尊嚴,重拾寶刀,再現光輝歲月。那麼本片都有哪些主要演員呢?
  • 韓國人的張國榮情結 GD宋仲基宋慧喬向其致敬
    2012年MAMA 在香港舉行典禮一開場就向張國榮致敬,開頭就播放了哥哥演唱會的片段,宋仲基唱完隨後G-Dragon、Ailee、PIA、方容國等眾星,以搖滾樂詮釋《當年情》,為典禮揭開了序幕。而宋慧喬14年前曾到香港拍片,像小粉絲一樣遇見張國榮便要求合照,把哥哥視為偶像,當時她覺得他即便已是巨星卻仍親切待人,所以就更景仰他了。而獲知張國榮過世的消息時,喬妹更是難過不已,當時還很希望能親自到香港祭拜他。
  • 臺灣搖滾樂簡單史(內含五月天喲~)
    這個問題來源於不久前的一部致敬九十年代臺灣搖滾樂的電影——《搖滾樂殺人事件》,由董事長樂團的貝斯手林大鈞擔任監製。 片尾致敬名單影片內容怎麼樣暫不作過多評價,片中致敬了許多90年代頗負盛名的臺灣搖滾樂手,但對於現在的樂迷來說,關那個年代的臺灣搖滾樂,人們所能獲取的訊息真的太少。
  • 金意陶致敬BEYOND公益演唱會空降阜陽,一秒回到搖滾樂的黃金時代
    2020 金意陶瓷磚「致敬BEYOND&紀念黃家駒」粉絲公益演唱會10月
  • 黃貫中新成立了一支屌炸天的樂隊,光陣容就代表了香港搖滾樂的巔峰
    香港耀眼了一個時代的搖滾樂光芒,也就在那輕輕一戳下,以極快的速度消逝。可前兩天滾君卻在一場演出視頻中,再一次感受到香港搖滾樂重新燃起的光輝。10月6日馬來西亞,5個加起來足有274歲的男人在舞臺上操起吉他、貝斯和架子鼓便是一頓洶湧澎湃的吶喊,聲音穿透進下方每個人的心臟,激起觀眾的山呼海嘯。
  • 《黑膠時代》電臺發明了搖滾樂
    第一集 |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開頭便是一個長達110分鐘的大閃回而且閃回鏡頭裡還有閃回男主角身上多多少少能看出斯科塞斯的影子,一個布魯斯死忠粉1973New York City開場就向斯科塞斯的《計程車司機》致敬我剛入行的那會兒搖滾樂是這樣定義:兩個猶太佬加上一個美籍義大利人,用一軌錄音機錄下四個老黑的演奏。
  • 生命不息,搖滾不死,用搖滾向喧囂的生活致敬
    94年中國搖滾迎來了封神之作,那就是1994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搖滾中國樂勢力」 演唱會。這場演唱會,歷年來在搖滾樂迷心中似乎是無可逾越的巔峰。香港紅磡體育場有稱大腕之場,能在這裡開演唱會那都是重量級歌手,在此之前大陸歌手還沒能有人去開過演唱會。
  • 香港警隊祝賀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向為人民服務的警察致敬
    香港警方10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到來之際,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代表香港警隊致以熱烈祝賀。文章中寫到,今天是1月10日。為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特意致函公安部,代表香港警隊致以熱烈祝賀。中國人民警察一直以來為國家忠誠履職、無私奉獻,對社會安全穩定作出重大貢獻。作為警察團隊的一分子,香港警隊與有榮焉。繼往開來,香港警隊將繼續與內地同胞緊密合作,致力維持治安,共同維護社會繁榮穩定。讓我們向為人民服務的警察致敬!
  • 他是中國搖滾樂的鼻祖,卻被封殺20年
    1986年,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百名歌星演唱會上,他唱了一首《一無所有》,正式開啟了中國搖滾樂的歷史,他就是崔健!這張專輯有意識地直接汲養於歐美流行音樂和搖滾樂,但是崔健認為《新長徵路上的搖滾》才是他第一張正式發行的音樂專輯 。11月,崔健與另外六位專業音樂人成立了樂隊七合板。在北京的小餐館和小旅館裡演奏西方流行音樂。這是中國第一支這一類型的樂隊。
  • 中國搖滾樂的發展歷程
    崔健應該是呼聲最高的中國搖滾樂教父吧。年輕那會兒總會憤怒過、叛逆過、想望自由、思考社會、需要表達。他的憤怒,他的批判,他的吉他,他的紅星帽,共同組成「中國搖滾教父」這6個字。那個年代知名的搖滾音樂人有竇唯、何勇、張楚(魔巖三傑)崔健、鄭鈞等。樂隊則有黑豹、唐朝、鮑家街43號、零點等。
  • 香港搖滾教父夏韶聲:搖滾樂才是世界主流
    夏韶聲:在我玩樂隊的年代,從Visa Band在1981年開始,在後面這三年裡面,每一個進入過我樂隊的樂手,他們都是香港最厲害的人(單立文現在是香港ABRON音樂學院低音吉他部總監,也是著名演員)。在我的樂隊裡,還有分散出來做自己樂隊的,例如民間傳奇,比如Blue Jeans。  南都娛樂:此前的演唱會請來一批前輩、晚輩、同輩,也是有意將香港的搖滾樂傳統再梳理一次?
  • 樂隊的夏天刷新搖滾樂的大眾認知,一夜夢回魔巖三傑的鼎盛時代!
    最近有幾檔垂直類綜藝霸屏了朋友圈,其中馬東的《樂隊的夏天》將多年以來處於小眾範圍內討論的國內搖滾樂搬上了娛樂大舞臺。隨著節目的熱度,越來越多的人對搖滾樂有了新的認知。上周的節目中,刺蝟樂隊致敬了魔巖三傑何勇,翻唱了《頭上的包》。張婉婷有一部不那麼張婉婷的作品叫《北京樂與路》,講的是異鄉人ABC吳彥祖在北京經歷了中國地下搖滾的薰陶和曖昧愛情的故事。
  • 《異邦人:無皇刃譚》向向武俠功夫片致敬的Bones致敬
    一部向70年代日本武士片和香港武俠功夫片致敬的動畫,本身的武打動作效果卻已經超越了前兩者,更精細的動作拆解,毫無限制的鏡頭移動,暴力卻不血腥以便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於打鬥,這就是動畫的魅力。主角揮砍日本刀卻不限於傳統日本武士拼刀那麼單調的幾種招式來回,日本刀法加中國功夫,動作元素被極大的豐富。
  • 讓音符代表懷念,用音樂向李小龍致敬
    李小龍致敬的一首歌。2001年,為表達對偶像的致敬,周杰倫專門填詞作曲創作了紅極一時的《雙截棍》。2011年,美國索尼哥倫比亞公司拍攝了風靡全球的電影《青蜂俠》,向李小龍曾經參演的好萊塢同名電視劇致敬周杰倫在片中飾演青蜂俠的助手加藤森,而《雙截棍》則被用作該片的片尾曲,同樣是為了向李小龍致敬。對於此次出演,周杰倫說:李小龍是神,我是人。我覺得沒有人可以取代他。有很多關於李小龍的電影和戲,本來想找我來演,我拒絕了,我覺得他很難演,他就是神一樣的存在,這樣的傳奇人物怎麼能演出來。不過,雖然李小龍很難取代,沿著李小龍走過的路走下去,這不是沒可能。
  • 香港搖滾樂的偉大旗幟:「Beyond樂隊」!
    在中國大陸搖滾樂發展的黃金年代,出現了很多有代表性的樂隊,比如唐朝樂隊,黑豹樂隊,指南針樂隊,魔巖三傑等,而香港地區也出現了一隻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甚至是劃時代的樂隊-「Beyond樂隊」。1984年初,王歐文離開Beyond,之後陳時安加入Beyond,並擔任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同年,參與錄製專輯《香港》;該專輯收錄了Beyond的兩首英文原創歌曲。1985年,Beyond自己出資租下港島明愛中心,以地下樂隊的身份開了一場「永遠等待」演唱會 ;同年,陳時安離開Beyond,之後黃貫中加入Beyond,並擔任樂隊的主音吉他手.
  • 當看《樂夏2》時 我們應該向中國搖滾致敬什麼
    2年後黑豹樂隊率先在香港與臺灣地區發行了首張專輯《黑豹》。不同於其他樂隊,重金屬樂隊帶來的感官體驗是大氣磅礴的,這張專輯的問世,可謂把中國搖滾樂帶到了高潮。1994年12月17日晚上,「中國搖滾樂勢力」演唱會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正是因為這場演唱會,讓中國的搖滾歷史邁出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 不能忘記的搖滾樂歷史 - AC/DC、上帝羔羊、活結
    搖滾樂的歷史,是由每一個藝人和聽眾組成的。
  • 霹靂舞與搖滾樂的青春記憶
    此後內地搖滾樂迅猛加速度發展,出現了許多名載史冊的樂隊和作品。《新長徵路上的搖滾》1990年同步在臺灣發行,這是內地搖滾樂首次在海外發聲。崔健的吶喊像滾滾雷鳴,引領海峽兩岸一大批正處於青春困惑期的年輕人投身搖滾熱潮,呼喚人們用音樂來闡述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