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這是你們地球人的情感」,《星際迷航》「史波克」去世

2021-01-06 澎湃新聞

       能夠憑藉一個角色永遠被人們銘記是一種運氣,在「星際迷航」系列影視劇中飾演「尖耳大副」史波克的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就有這種運氣。自1966年在美劇《星際迷航》中出演史波克以來,他在這幾十年中成為「史波克」的化身,即使此後他曾執導筒,亦成為攝影師。美國當地時間周五早晨,尼莫伊在洛杉磯家中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去世,享年83歲。

       史波克經典造型

       自1966年「星際」系列電視劇開播以來,無數影視劇以此為母題落地開花。而倫納德•尼莫伊除了出演「史波克」一角,亦導演過其中的兩部作品:《星際迷航3:尋找史波克》(1984)和《星際迷航4:搶救未來》。1975年的時候,他曾經寫道:「我很驕傲能夠和這些影片聯繫在一起。它們提出和探討了一系列關於永生和哲學的問題,正是我們希望在現實生活中能遇到的。」

       在屏幕上,尼莫伊飾演的半人類-半瓦肯人的「史波克」理性又冷靜,常常令他的人類夥伴們覺得難以接近,亦製造了很多酷酷的笑料。比如他曾經一本正經地對夥伴們說:「我很好奇,你們人類為何總是想得到自己不要的東西。」

       當年,史波克乾巴巴的幽默和詹姆斯•T•科克船長(威廉姆•沙特那飾)的熱血激情形成鮮明對比,成為經典的組合。隨後,流水的船長和鐵打的史波克繼續活躍在屏幕上。最終,記得船長們的人越來越少,「史波克」卻成為「星際」系列的絕對標誌。

       對於當年有幸成為「星際迷」的孩子來說,如果在學校受到了欺負,他們總是可以用「史波克」的方式令自己驕傲地忘記不快,因為當史波克第一次知道「被觸怒」這個詞的時候,他的反應是:「啊,對,這是一種你們地球人的情感。」對於這些崇拜「史波克」的孩子們來說,他們和別的孩子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此了。

       

       無論是否是「星際迷」,史波克的形象都令人過目難忘。他油黑閃亮的瓜皮小髮型與其說是頭髮,不如說是一件蓋在頭上的首飾。他上翹的眉毛也成為一大標誌,傳達了不善言辭的角色豐富的內心戲。尼莫伊說:「關於這個角色,我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翹的眉毛非常有用。」

       當然,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的那對尖耳朵。不成功則成仁,尼莫伊心裡很清楚:「如果這對耳朵沒成功,很可能變成一個笑話。」所幸,他的強大氣場讓這對耳朵免於陷入滑稽的境地。

       尼莫伊為屬於不存在的種族的史波克注入了難以替代的特質,包括傳統的瓦肯人見面打招呼的方式:經典的舉手禮。據說,這來自年幼的尼莫伊看到猶太人集會時候作的手勢所受到的啟發。

       在他1975年的回憶錄《我不是史波克》中,尼莫伊這樣解釋自己與這個角色的區別:「我出生在波士頓,史波克不是。我的父母是俄羅斯移民,史波克的父母不是。我只是一個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而已。」然而,他在1995的《我是史波克》一書解釋了自己並未如此前的書名一樣急於擺脫「史波克」的身份。

       因為角色太過成功,總是有很多來自NASA和JPL的科學家拿著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來給尼莫伊看。「我只能微笑著點頭,不忍心掃了他們的興。其實,我哪裡懂這些,只是一個演員而已。」

       尼莫伊出生於馬塞諸塞州的波士頓,自小就熱愛表演,儘管他的父親希望他能夠學習手風琴。他在波士頓大學主修戲劇表演,並開始在劇院和影視劇中擔任角色。20歲的時候,他已經在1952年的一部名為《Kid Monk Baroni》中擔任主角,並在劇中佩戴假肢表演的過程中發現了樂趣所在。在《我不是史波克》中他寫道:「我發現了化妝之後通往的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更加自信,遠比被告知要扮演一個『英俊的年輕人』來得自在。」

       20歲的尼莫伊「漂」在好萊塢

       1953年至1955年,尼莫伊參軍,主要任務是製作軍中的才藝秀。退伍之後,他的表演生涯仍在繼續,並於1960年代早期開始教授表演課,並在數部電視劇中擔任客座演員。此後,他成立了自己的表演工作室,並在此授教三年。

       當收到「史波克」一角的面試通知的時候,尼莫伊視之為莫大的挑戰,因為「我受到的表演教育都是關於如何表現情感,而這個角色恰恰是情感內斂的典範。」

       《星際迷航》在三季79集的播出之後,因為低收視率而被NBC關停。此後,他出演過其它電視連續劇,隨後赴加州大學學習攝影。他的攝影作品包括2002年的「Shekhina」——關於猶太教的性靈,以及「The Full Body Project」(2007)——關於異教中的女性身體。

       1978年,他出演了好萊塢恐怖片《天外魔花》。1979,他再一次成為史波克,出演《星際航行:無限太空》,並連續出演及執導了數部「星際」系列電影,且成為JJ 亞布拉罕(JJ Abrams)的新「星際」系列電影中唯一的一位來自舊「星際」的元老。其中,他作為老年「史波克」與年輕的自己(沙查•昆圖飾)見面的場景令人動容。

       在人們的記憶中,他是永遠的「史波克」。然而他的一生並未止步於「史波克」。尼莫伊出版過7本詩集,數張唱片,並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成功且類型多變的導演。在執導兩部「星際」電影的時候,他還自導自演了一部關於梵谷的電影(1981)。

       此外,他執導的重要影片影片還包括收穫大熱國際票房的《三個男人和一個寶貝》(1987),以及1988年的《好母親》。

       在尼莫伊去世後,白宮網站也發布了歐巴馬的一段聲明。歐巴馬說,「我愛史波克。在2007年,我有幸和倫納德進行了一次私人會面,在那種場合下只有用瓦肯舉手禮——這個代表了 『生生不息,繁榮昌盛』的宇宙通用手勢——向他問候才是合適的。這是他在這顆星球上的第83個年頭,也是他在茫茫星際旅行中的一站,他始終在踐行這一點。今天,米歇爾(歐巴馬的妻子)和我同倫納德的家人、朋友,以及無數《星際迷航》粉絲一樣想念他。」

       擴展閱讀:關於史波克、瓦肯人與《星際迷航》

       1.瓦肯舉手禮

       在《星際迷航》拍攝期間,劇組決定為瓦肯人設計一個手勢。倫納德•尼莫伊就想到了一個猶太教的祈福手勢,尼莫伊幼時曾被祖父帶去參加一個猶太教的祈福儀式,並在儀式上見到了一種中指與食指併攏,無名指與小指併攏,最後將大拇指儘可能的張開的手勢。這種手勢的代表了希伯來文中的字母「ש」,寓意為「上帝」。最後,劇組將這個手勢定為了瓦肯舉手禮。

       但是,劇組中不少演員都無法順利做出這個手勢,必須要在拍攝相關鏡頭之前用另一隻手協助擺好這個手勢之後再舉起。甚至在1996年的電影《星際迷航8:第一類接觸》中,澤弗拉姆•科克倫首次接觸瓦肯人,當瓦肯人以瓦肯舉手禮向科克倫問好時,後者卻無法做出相同的動作回應,只好使用人類的問好方式握手。

        這一舉手禮後來被用在了《生活大爆炸》中。

       2.「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當瓦肯人使用瓦肯舉手禮問好時,通常會說一句著名的瓦肯祝詞「生生不息,繁榮昌盛」(Live long and prosper),在瓦肯人的語言中讀作「dif tor heh smusma」。這句祝詞最早出現在《星際迷航》第二季第一集中,由編劇Theodore Sturgeon發明。

       尼莫伊在生前發的最後一條推文中寫道,「人生就像一座花園,完美時刻曾經有過,卻無法長存,除非留在記憶之中。LLAP」此處的LLAP便是Live long and prosper的縮寫。

       3.石頭、剪子、布、蜥蜴、史波克

       2005年,一個叫Sam Kass的人和他的朋友Karen Bryla將瓦肯舉手禮引入了傳統的石頭剪子布猜拳遊戲,使之成為了「石頭、剪子、布、蜥蜴、史波克」這五種手勢。Sam Kass稱兩個熟識的人玩普通的猜拳遊戲有75%至80%的機率兩人出一樣的手勢,即為和局。他和Karen希望能減少這種機率,便做了這樣的改進。

       具體的規則是:剪子剪布;布包石頭;石頭砸蜥蜴;蜥蜴毒死斯波克;斯波克踩碎剪子;剪子斬首蜥蜴;蜥蜴吃掉布;布(紙,英語中與論文同詞)證明斯波克不存在;斯波克融化石頭;石頭敲壞剪子。

       在2008年《生活大爆炸》第二季第八集中,謝爾頓和他的朋友們就用這種擴展版的猜拳遊戲來解決究竟看哪個電視節目的爭議。但由於謝爾頓和拉傑什都鍾愛史波克,他們的遊戲依舊是平局。

       4.《生活大爆炸》與史波克

       作為一個熱愛Geek文化的角色,謝耳朵對於《星際迷航》的痴迷不可謂不深。除了擴展版猜拳遊戲外,謝耳朵還經常在節目中做出瓦肯舉手禮、穿上《星際迷航》服裝等。另外,《生活大爆炸》與《星際迷航》劇組也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多位演員在《生活大爆炸》中客串出演。

       5.瓦肯人的pon farr

       大約每七年,瓦肯人男性和女性會受到繁殖本能的驅動而互相接近,瓦肯語稱之為「pon farr」。這個機制一旦作用,瓦肯人必須與其他人發生關係,通常是和配偶,否則將面臨精神錯亂和死亡,這極可能是因為他們完全壓抑天生感情所造成的結果,當瓦肯兒童成長至七歲時,父母會為他們選擇未來的配偶,而後他們會通過一個儀式使他們心靈相通,當成年時兩人自然結婚。如果沒有辦法馬上找到配偶,還有其他的紓解辦法,首先是冥想,瓦肯人可以透過精神自律來抑制欲望。再來就是暴力,暴力行為將終止「pon farr」。其他的方法還有利用極度的震撼,或者利用全息模擬系統模擬出配偶的實體以供暫時紓解欲望。

       6.瓦肯人的生理特徵

       雖然史波克只是半瓦肯人,但是他的經典形象正體現出了瓦肯人的一些典型的生理特徵。瓦肯人與人類外貌相似,但擁有較長的壽命(約兩百多年)、更好的體質和更高的智商。外貌上主要的差異在於眉毛和耳朵:眉毛呈現拱狀、細長並上揚,耳尖如精靈般呈尖細狀。瓦肯人還可以分類成幾種不同的種族,多數的瓦肯人長相如地球的高加索人,其血液是以銅為基礎的(而人類則是以鐵為基礎,故血液為紅色),故瓦肯人有著偏綠的皮膚,也有人形容其綠皮膚是冷血的象徵。根據觀察推測、史波克以及可能所有的瓦肯人都幾乎沒有血壓。另外瓦肯人還有內層眼皮瞬膜,用來保護眼睛免於遭受強光的危害,以適應瓦肯星明亮且炎熱的環境。還有,他們的心臟長在身軀的右側,位於肋骨與骨盆之間,大約是人類肝臟的位置。 當瓦肯人受傷的時候,他們會將全身的精力、血液及抗體集中在受傷的器官使其進入一種自發的催眠狀態。由於瓦肯星的重力高於地球,且大氣層較地球稀薄,所以瓦肯人在類似地球的環境中,平均來說擁有比人類三倍大的力氣和更敏銳的聽覺。另外,心靈融合(Mind Meld)是瓦肯人特有的心電感應能力,能使其透過觸摸他人臉部達成心靈相通,分享對方的意識、經驗、記憶以及知識。在22世紀時只有少數瓦肯人能使用這個能力,而且這群人被大多數的瓦肯人所歧視。到了23世紀中葉,這樣的歧視已不復存在,瓦肯人還具有使用心靈觸摸將他人神經麻痺的能力,這讓瓦肯人在肉搏戰鬥中具有相當的優勢。

       7.年輕版史波克

       在J•J•艾布拉姆斯執導的2009年的電影《星際迷航》和2013年的電影《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中,尼莫伊都以老年版史波克的形象出現,而年輕版史波克則由美國演員扎克瑞•昆圖扮演。在2009年出演老年版史波克後,尼莫伊表示,「扎克瑞•昆圖是個很棒的演員,是時候給他一些空間了,這樣對他更公平些。」而在2013年的《星際迷航:暗黑無界》結尾,兩版史波克終於同時出現在了觀眾面前,年邁的倫納德•尼莫伊再次擺出那個經典的手勢,對年輕版史波克說:「祝你好運!」而這也是倫納德•尼莫伊最後一次在銀幕上亮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星際迷航》史波克扮演者Leonard Nimoy病逝 享年83歲
    騰訊娛樂訊 據外國媒體報導,第一位在《星際迷航》系列中扮演大副史波克(spock)的著名演員倫納德·尼莫伊(Leonard Nimoy),因常年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科幻迷有福了,巨製《星際迷航3》要來了
    就連《星際迷航》的粉絲都有了自己的專屬詞彙:Trekkies。這個詞語還被收錄入牛津辭典,成為了唯一被牛精辭典收錄的粉絲團名。所以還沒看過《星際迷航》的童鞋,是不是該對自己說:這課咱該補補了啊?接下來,婊姐就給大家掃掃盲吧!而裡面的兩大主角,一個是柯克艦長,還有他的好兄弟史波克。兩人之間非常有愛:
  • 星際迷航:奇異新世界美劇!史波克、派克船長與第一號為三主角的故事
    時光網訊CBS旗下的流媒體平臺CBS All Access宣布,將拍攝新劇《星際迷航:奇異新世界》,主角是史波克(伊森·派克飾)、派克船長(安松·蒙特飾)與大副(麗貝卡·羅梅恩飾,老版「魔形女」),這也是艾裡克斯·庫茲曼創作的《星際迷航》系列第三部真人美劇,前作還有《星際迷航:發現號》與《星際迷航:皮卡德》。
  • 打開《星際迷航3》的正確姿勢:太空版「速度與激情」來了!
    史波克的老版扮演者、也在新版裡飾演史波克父親沙瑞克的倫納德·尼莫伊,在他的的自傳《我不是斯波克》中曾介紹過瓦肯舉手禮的由來。尼莫伊年幼時,曾被祖父帶去參加一個猶太教的祈福儀式「kohane blessing」,並在儀式上見到了這一奇怪的祈福手勢。據說它代表了希伯來文中的 字母「ש」 ,寓意上帝。在《星際迷航》拍攝過程中,劇組需要為瓦肯人設計一個問候手禮,就決定使用它。
  • 這不是最好看的《星際迷航》,卻是致敬梗最多的一部
    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向逝者致敬成為重要主題。去年2月,美國著名演員倫納德·尼莫伊因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洛杉磯的家中去世,享年83歲。倫納德·尼莫伊最著名的角色是美劇《星際旅行》(老版《星際迷航》)中的半瓦肯人、半人類「史波克」。該劇播出之後,倫納德·尼莫伊迅速成為美國科幻影視界的新偶像。
  • 科幻大片:《星際迷航》
    觀眾朋友想想看,從1966年的第一部電視系列劇開始,《星際迷航》這個故事已經快50歲了啊,到了21世紀,居然一直拍到了12部,而且你知道嗎,2016年,第13部《星際迷航》電影還會跟影迷們見面,看來,這個系列真是在無上限的拍啊。
  • 《星際迷航3》
    也有粉絲稱:「這不是父輩們熟悉的《星際迷航》,但仍感覺是鐵桿粉絲所忠愛的、原汁原味的《星際迷航》,而且它有的正是這個夏天需要的那種溫暖、包容、讓人愉悅的娛樂性,以及永恆不變的探索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爛番茄上《星際迷航》的指數為95%,《星際迷航: 暗黑無界》的指數為86%,以目前試映的口碑反饋來看,第三部將有望延續前兩部的好口碑。
  • 《星際迷航》大副Spock去了,說好的「生生不息」呢?
    如果你對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那麼說到他在經典電影《星際迷航》(Star Trek)中塑造的經典形象——大副「史波克」(Spock),看到下面這個手勢,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吧。2009年《星際迷航》中的老年史波克除了演員和導演,倫納德•尼莫伊也是詩人、歌手和攝影家,他曾在1977年和1995年分別出版過《我不是史波克》和《我是史波克》兩本傳記,還出版過多本詩集
  • 知道這些梗,《星際迷航3》比現在還好看十倍
    契柯夫堅持說(儘管是微笑著)這也是一句俄羅斯諺語。在Pollux IV上,他和柯克船長討論起阿波羅有一種能力是如同魔法般可以瞬間消失,柯克船長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柴郡貓打比方,契柯夫卻感到非常疑惑:「柴郡貓?不,先生。或許是明克斯貓。」他堅持說小黑麥是俄羅斯改良的,這就為什麼他對這種糧食這麼熟悉而柯克船長卻不知道的原因。
  • 卡爾·厄本最愛的星際迷航電影是....
    我相信他們的關係確實進化發展了,你能看到他們兩人在彼此相處的時候卸掉了防衛,做回了真正的自己,雖然只是一瞥,但是非常棒,非常令人滿足,特別是對星際迷航的老粉絲來說。我相信這是你們之前未曾見過的東西。對我個人而言,那是這部電影的真正挑戰,不僅僅是要向50年星際迷航歷史致敬,向過去的那些作品致敬,但又要開拓新的疆域,讓這些角色進入未知的領域。這就是我們在《超越星辰》中所做的。
  • 《生活大爆炸》裡的《星際迷航》梗
    《星際迷航》劇集《原初》、《下一代》、《深空九號》、《旅行者號》和電影版及2009年的重啟等都是最常他們提及的,該系列的經常引用甚至對一竅不通的佩妮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其中,雷納德和謝耳朵都認為《星際迷航:原初》系列要好過《星際迷航:下一代》,但《下一代》系列中的皮卡德艦長要優於《原初》系列的柯克艦長。
  • 你了解《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中這些致敬老梗嗎?
    契柯夫堅持說(儘管是微笑著)這也是一句俄羅斯諺語。在Pollux IV上,他和柯克船長討論起阿波羅有一種能力是如同魔法般可以瞬間消失,柯克船長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柴郡貓打比方,契柯夫卻感到非常疑惑:「柴郡貓?不,先生。或許是明克斯貓。」他堅持說小黑麥是俄羅斯改良的,這就為什麼他對這種糧食這麼熟悉而柯克船長卻不知道的原因。
  • 星際迷航大爆炸
    有很多小夥伴們都說,因為在看美劇《生活大爆炸》的時候被謝耳朵不斷「安利」,所以好奇一探究竟,結果就變成了Trekkie。而前兩天也有小夥伴在後臺和我們說,希望看到盤點TBBT(The Big Bang Theory)中的星際迷航梗。噹噹噹噹!這裡就是我們的TBBT大盤點專欄。首先,先來看一些總結,星際迷航大概是TBBT裡提到次數最多的系列了。
  • 說林詣彬搞砸《星際迷航3》的,你們是不是瞎!
    對林詣彬而言,這只是一部科幻片「習作」。但無論作為1966年《星際迷航:原初》首播以來的第13部Star Trek電影,還是在目前的《星際迷航》重啟版中,都不失為一部傑作。 為什麼說這才是《星際迷航》該講的故事從故事上來說,在這一集中,柯克船長(克裡斯•派恩飾演)、史波克(扎克瑞•昆圖飾演)、老骨頭(卡爾•厄本飾演)、烏胡拉(佐伊•索爾達娜飾演)、蘇魯(約翰•趙 飾)——以及契訶夫(安東•尤金飾演,對,沒錯,還是他,劇組說這角色永遠不會再更換演員了)集體遭遇水逆了。進取號被擊沉了!
  • 星際迷航大爆炸 - 第二季【上】
    倫納德:和你們幾個人比起來,我這感情發展都算是曲速了曲速,是星際迷航宇宙中星艦使用的「超光速」旅行方法,於2063年由著名科學家澤佛拉姆·科克倫發明,自那之後人類進入深空探索時代。曲速的工作原理一言難盡,但簡單來說,就是首先飛船都具備了曲速引擎,它依靠二鋰水晶控制下的物質和反物質作用而產生巨大能量。
  • 《星際迷航》13部合集 ! 經典收藏
    《星際迷航》(Star Trek,又譯作《星際旅行》等)是由美國派拉蒙影視製作的科幻影視系列,該系列最初由編劇吉恩·羅登貝瑞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經過不斷發展而逐步完善,成為世界最著名的科幻影視系列之一。《星際迷航》描述了一個樂觀的未來世界,人類同眾多外星種族一道戰勝疾病、種族差異、貧窮、偏執與戰爭,建立起一個星際聯邦。
  • 《星際迷航》30個大彩蛋,史上最全!
    但事實上,被大眾所熟悉的2009年的《星際迷航》已經是這一系列的第十一部電影,屬於《星際迷航》系列的重啟之作(以下簡稱《星際迷航》)。最讓人意外的是,《星際迷航3》當中出現了一個同性戀角色——蘇魯。這在《星際旅行》、《星際迷航》系列中還是第一次出現。
  • 你看不懂《星際迷航3》樂趣在哪,是因為不知道幾十個老梗
    契柯夫堅持說(儘管是微笑著)這也是一句俄羅斯諺語。在Pollux IV上,他和柯克船長討論起阿波羅有一種能力是如同魔法般可以瞬間消失,柯克船長用《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柴郡貓打比方,契柯夫卻感到非常疑惑:「柴郡貓?不,先生。或許是明克斯貓。」他堅持說小黑麥是俄羅斯改良的,這就為什麼他對這種糧食這麼熟悉而柯克船長卻不知道的原因。
  •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上映啦!
    也有粉絲稱:「這不是父輩們熟悉的《星際迷航》,但仍感覺是鐵桿粉絲所忠愛的、原汁原味的《星際迷航》,而且它有的正是這個夏天需要的那種溫暖、包容、讓人愉悅的娛樂性,以及永恆不變的探索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爛番茄上《星際迷航》的指數為95%,《星際迷航: 暗黑無界》的指數為86%,以目前試映的口碑反饋來看,第三部將有望延續前兩部的好口碑。
  • 《星際迷航》演員本克勞斯去世,享年72歲,家人悲痛欲絕
    星際迷航》的男演員因病逝世,享年72歲。目前已確認克勞斯不是因疫情去世。1977年,他擔任作品《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的主演,這是他的第一部主演作品。星際迷航》電影中飾演史波克的父親沙瑞克。克勞斯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熒幕,在因病逝世的前幾天仍在拍攝現場的第一線。據悉,最近他還出演了電影《剩餘的灰燼》和《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