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和|回憶江南大學和我的老師們

2021-01-10 澎湃新聞

長按二維碼訂閱《中華讀書報》

從1947年到1949年,我在江南大學讀了兩年。這是一所新學校,不太知名。可是真奇怪,恐怕對我這一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我有太多東西是從這個學校學的。我不能不感謝這個學校和我的老師!這兩年中間,我修過哪些課?必修課,有中國通史、西洋通史。中國通史是錢穆先生教的。錢先生不是一開始就來的,大概晚到個把月吧,因為他從雲南回來,有個過程。開始是王庸先生講。王庸先生既是歷史地理學家,又是圖書館學家,曾經在北京圖書館(現國家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工作過,是一位很好的學者。

西洋通史,當時不叫世界史,這門課是謝兆熊先生講。謝先生是江西人,中央大學畢業以後,他去英國留學,回來教西洋通史。中國近代史不是專聘教授,是兼任教授。老師是郭廷以。郭先生是近代史專家,尤其是太平天國史專家。他是河南人,近視眼,戴副金絲眼鏡,西裝革履。

這是我的主幹課。還有商周史。教商周史的先生叫束世澂。束世澂是安徽人,他是中央大學畢業的。可是這位先生還給我們講甲骨文,還懂中醫,在南京家裡邊行醫。他長得瘦瘦的,看起來年紀很大,其實也就五十多歲,可非常風雅。另外一門課秦漢史,也是錢穆先生講。我在江南大學的歷史課程,大概就是這樣。

另外還有三門課。大一國文,老師是唐至中先生。唐至中先生是唐君毅先生的妹妹。還有一門英文課。江南大學不是教會學校,可是師資力量比較強,非常重視英文。英文有三科,英文分解成三部分。一部分是課文,教課文的有一個洋人;有一個中國人,叫沈制平。沈制平是無錫輔仁中學的英語教師,西服革履,可是一口無錫話。另外,還有英語語法課,老師是姚志英,他是上海一個著名的中學老師。和他搭檔的叫張雲谷先生,是上海第一位外語教授,就到江南大學來,當外語系主任。他聯繫了姚志英,他們倆是合作者。姚先生講語法,用英語講。第三門是英文作文,老師是沈制平。

這是除了歷史主幹課以外,中文和外文兩樣工具。搞文科的話,沒有這兩樣工具,那就不會有什麼名堂。

這些課以外,我還選修唐君毅先生的哲學概論。唐先生講哲學概論,講倫理學(ethics)。我還選了牟宗三先生講的邏輯學,當時不叫邏輯學,叫理則學。現在大陸出版牟先生的書,還叫理則學。邏輯,logic,為什麼翻譯成邏輯呢?logic 這個詞,不太好翻,孫中山先生譯成「理則學」。「邏輯」是誰翻譯的?是章士釗先生譯的。結果這兩個詞,現在通用是音譯,叫「邏輯學」。邏輯學到底是什麼學問?就像讀《金剛經》一樣,「般若波羅蜜多」,什麼意思?不知道「般若波羅蜜多」,就完了。這是一個宏觀的思維,是哲學。

我還選了馮振先生講的文字學。這對我很有用。我小學的功夫,就是這時打的基礎。中國傳統學問,你光學語文不行,沒有小學功夫,文字、音韻、訓詁功夫不行。我過去講「兩把刀」,「兩把刀」都從那時開始。什麼「刀」呢?邏輯一把刀,很抽象,很概括,應該有這把刀。另外,小學基本功,這是硬功夫,是一把刀,小學實際上跟外語有相通之處。

中國文學史,馮振先生講過,朱東潤先生也講過。章太炎在蘇州講學的時候,那裡培養出來不少很淵博的學問家。朱先生還講《文心雕龍》,我也去聽。中國文學史我沒有學。外國文學史,我自己知道水平太低,也沒有學。張雲谷先生講的英語,是英式英語,我也沒敢去聽。中文系的老師還有李笠先生,他講文學。李先生的女兒跟我們是同學。他很淵博,也研究歷史。因為與他女兒是同學,我們常到他家去。李先生是浙江瑞安人,他自學成才,寫過一本《史記訂補》,後來日本一位學者還引用過他的書。

此外,我還選了六門課。一門是政治學,老師是錢清廉先生。錢先生好像也是中央大學畢業的,留學英國,崑山人。他講政治學,其實就是參考一本書,美國學者迦納(J. W. Garner)的《政治科學與政府》。錢先生講政治學,其實就是西方政治制度史。通過這個,我懂得了西方的政治體制,它為什麼是這樣。總統制、總理制、議會制,等等。像英國的制度不同於法國,法國又不同於美國,為什麼?對一個年輕人來講,讀西方歷史,這門課是很有用的。

經濟學老師是胡立猷先生。胡先生胖胖的,他是美國留學回來的。他講課有個特點:黑板上寫提綱都是英文,講話基本上是中文,個別的詞講英文。用的課本是什麼?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經濟學原理》。這裡面是個大雜燴,包括心理學派什麼都有。這是我在學馬克思主義以前學過的經濟學。所以改革開放以後,關於股票、股份公司等,我還能懂一點。

現在看起來,我那時真是很瘋狂,選修了那麼多課。我不求高分,只求六七十分通過。我還選了微積分課,老師是孫湘。她是一位女老師,教科書也是英文的。這讓我感到很苦惱,本來我的數學就不太行,可是也得聽。我竟然兩個學期都及格,第一學期70多分,第二個學期60多分。如果沒學過數學,其實很難理解邏輯。後來我學點數理邏輯,就跟這個有關。

在史地系,我還學了一門地理學概論,老師是王文元先生。王先生是安徽人,是法國巴黎第幾大學畢業的一個博士,具體哪所學校我忘了。他是史地系主任,錢穆先生是文學院院長。史地系,必須要學地理學,首先是地理學,其次是製圖學,學地理不會製圖不行。我選擇的這兩門課,我知道學地理對數學有利。

我為什麼敢這樣?是孟子的話給我以啟發:「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就是「博」與「約」的關係。你就是要先廣博,為了將來解決「約」的問題,先把知識面拓寬,再來解決「精」的問題。可是,我心裡想,某種程度上說,簡直就是一搏,一手雜牌,什麼都不是,必須有個重點。這時候,我還談不上什麼長板與短板問題,「板」還沒有形成,「桶」還沒有。我現在學了這麼多,重點不知道在哪裡。其實,要是別人,不可能這麼做。我在江南大學,主要是把視野拓展了,我覺得這對我的一生都很重要。

年輕時的劉家和

錢賓四師

在江南大學,我永遠不能忘記老師對我的教誨。錢先生講課,戴一副高度近視眼鏡,可是在近視眼鏡後邊,我看到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他從講臺這邊走到講臺那邊,一邊走一邊講,你聽他的課,只要能夠入神,就是一種享受。他把歷史的過程講給大家聽,聽了就忘不了。其實,這個大綱書上基本都有了,他有時候講點故事。

我聽錢先生課,聽入神以後,不記筆記。錢先生看到以後,那時候他是大教授了,不像何茲全先生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錢先生剛到北京的時候,是小老師、大學生。錢先生教我們的時候,我們等於是錢先生在大陸最後的一批學生了。你敢不記筆記?錢先生就叫他的助教,一位女老師,姓黃,讓她來收我的筆記。

我很尷尬,沒有筆記。怎麼辦?我就趕快把《國史大綱》找來抄,加上他課堂上講的。我就做起來給他。他一看就知道,上面批了:「筆記要聽我所講的。」他讓黃老師來叫我,說要找我談話。錢先生說:「劉家和,你為什麼不記筆記?」我說:「錢先生,我在聽講,專心聽講。」他說:「你不記筆記,能記得我講的嗎?」我說:「您可以考。」因為還沒到考試階段,沒準備,是臨時的。他就真考,我還真記得。錢先生接著問我:「你現在記得,將來還能記得嗎?」這下我沒話了。我說:「我以後記筆記。」

改革開放以後,我曾去臺灣,到素書樓去。錢先生的半身塑像在那裡,我作為他的學生,恭恭敬敬地三鞠躬。我每鞠一次,我心裡說一句話:「錢先生,您講的話我還記得。」第二次鞠躬時我又說:「錢先生,您講的我還記得。」第三次鞠躬時我還說:「錢先生,您講的我還記得。」這件事,臺灣電視臺記者還採訪過我一次。我把這故事講給何茲全先生聽,他笑得一塌糊塗,記得,真記得!我中國史的大綱能夠拉出來,沒有錢先生是不可能的。我從錢先生那兒學到,學歷史要先掌握大的,知道一個大的綱領。你必須先通,才能做到專。錢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學者。要想成為真正的學者,還是孟子的話,「由博返約」,必須先博。

錢先生給我的第二個印象,是他對中華文化寄予深情。顧頡剛先生是他的好朋友,他到北京講學,是顧頡剛提出來的。他們兩位和而不同,他與顧先生不太一樣。我非常崇敬顧先生,他很了不起,但是我與他做學問的方法有所不同。錢先生的另外一位學生,也是我的前輩楊向奎先生,在這點上,他既是顧先生的學生,也是錢先生的學生。楊先生跟我講,他更靠近錢先生。楊先生對我來說是長輩,我們之間做各種交流,我們在這點上差不多。

錢先生研究中國史,講究考證,但是,我覺得也有疏漏之處。我有時候給錢先生提問題,我就拿《老子》《莊子》問錢先生。錢先生覺得很奇怪,你這個小毛孩,還能問老子、莊子。有一次,他說:「我問你一個問題。」我說:「你說吧。」他說:「你知道先有老子還是先有莊子?」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先有老子,後有莊子。」他說:「你怎麼知道的?」我說:「我是讀《老子》知道的。《老子》五千言,沒有一處提到莊子啊?莊子呢,《莊子》裡邊提到老子,有一處。」其實,《莊子》我讀得很有限,但是我讀過。我說,《莊子》中提老聃,對不對?這差點兒沒把錢先生鼻子氣歪了。

接著,錢先生問我:「你讀過我的《先秦諸子系年》沒有?」我說:「沒有。」他說:「什麼?你連書名都不知道!」我真不知道。他就覺得我又可氣,又可笑。他說:「你到圖書館借去,看完了再來見我。」我借來一看,哎喲!他那麼一個考證方法,而且辯論得那麼多!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很複雜。我借來看了以後,就跟錢先生講了。他說:「你有什麼收穫?」我就跟他講,研究先秦諸子原來還得考證,還得注意清人啊!他說:「你現在才知道這個。我剛開始給你們上課的時候,跟你們講,要看兩本書,一本是梁任公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本是我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同樣的名字,有沒有看過?沒有看,看去。」我看了梁任公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知道清代學者做的考證,我就知道了。我跟錢先生講:「看了。」 他說:「你看怎麼樣?」我說:「我要搞考證了。搞先秦,還得搞清代,還得搞清儒。」他說:「對了。」

現在我手裡還有一本書,我是在南京舊書攤買的,就是呂思勉先生的《經史解題》。我中學時看先秦諸子,大學一二年級也看,不斷在看。這兩本書就給我一個印象,原來搞先秦諸子,還要搞清代經學,搞中國古代經學,必須有清代學問做基礎。這個對我一生影響很大。所以,如果沒有錢先生,我就沒有通達的想法。我也不知道研究先秦史、中國古代史,這個「根」一定是在先秦,漢代學問不可小看。

順便說一句,我的前輩趙光賢先生,他教中國史,當時我是世界史的講師還是副教授。趙先生說我太傳統,他對我一個批評是:「佞鄭。」迷信鄭玄,迷信漢儒!其實這是錢先生告訴我的。錢先生指導我一條路,當然這條路具體怎麼走,還得靠自己摸索。

劉家和著《古代中國與世界》

唐君毅師

在江南大學,唐君毅先生給我們講哲學概論。我跟唐先生怎麼認識的?這裡面有個故事。我去報考江南大學時,碰到一位同學,叫李賜,當時他在南京圖書館當職員,掙的錢不多,他也要去報考江南大學。他是四川成都人,認得唐先生。我們倆到江南大學報到以後,把行李卸了,往小箕山走,到梅園,想到黿頭渚去玩。走到半路,一輛黃包車過來了。李賜一看,車裡是唐先生。唐先生認識李賜,他就給人力車夫付了錢,就和我們一起走到小箕山,租了一條船過去,都是唐先生付錢。到了黿頭渚,唐先生請我們吃中飯,要了一條湖魚。唐先生不知道我吃素。他說:「劉家和,你怎麼不吃?」我說:「唐先生,我吃素。」他說:「太遺憾了!」他也沒有細問,趕快又點了素菜,讓我吃。

這是我第一次遇見唐先生。唐先生那麼有名,對學生那麼親。可是, 我跟他一起說話的時候,他講的很多詞我根本都沒聽過,聽不懂。我心裡害怕,以後怎麼跟唐先生學?可是到課堂上,他講哲學概論,一上來就給你吃個「定心丸」。他說:「哲學有用嗎?沒有用。亞里斯多德說,哲學沒有用,沒有具體的用途。哲學是什麼意思?愛智慧,philosophy。學哲學會有很多困難。有人說學哲學就像在黑屋子裡捉黑貓似的,你們會困惑的。但是,你們學過以後,對你們思考會有很大改變,甚至人的氣質都會改變。」 他還說:「你們真的想學好哲學,我告訴你們一條規律,你們不要用常識來思考,要用邏輯來思考。」當時我還不知道邏輯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句話對我的震撼極大。

唐先生的哲學概論是怎麼講的?它不是哲學史。它是講本體論,或者宇宙論、認識論,有唯物論,對唯心論有批判。像康德哲學,從知識論來講,有可知論、不可知論,然後,就講人生哲學,還講倫理學。這樣,我就知道了哲學的大體結構。他講古希臘哲學時,我開始覺得,這跟幾何學思想都很相近。唐先生講康德哲學時,我慢慢也能懂得一點是怎樣思維的。再說,先驗的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懂。我到他家去問,後來就懂了,為什麼先驗範疇這麼重要。講黑格爾辯證法時,唐先生講得眉飛色舞。我就是在唐先生的啟發下,對黑格爾哲學產生了極其強烈的終生的興趣。

唐先生對學生極好,這裡我講一個故事。1948年3月15日,學校組織一次學術講演,唐先生作為教務長,就坐在前面指揮。那時,江南春雨綿綿,所以講演安排在公益中學簡陋的校舍裡。這個禮堂前面是主席臺,主席臺右邊有一個門,從這個門出去以後,很快就可以到院子裡。我們學生在禮堂一排排坐著。後面還有一個門,可以從那邊走。講著講著,忽然一片倒塌的聲音,就從後邊響起來,頓時就亂了。講臺上的先生們,因為離前面的門比較近,當然很快就出去了。他們出去了,可是學生們一下子擁擠起來了。唐先生不走,他穿著大褂在那裡指揮,勸同學們要鎮定,有秩序地走,他指揮同學們走。我在人流裡,走到講臺底下的時候,我看他滿頭大汗。這時候,倒塌聲停止了。後邊來了一個工人,過來幫助唐先生。 通過這個事情,我就知道唐先生的人格。他的哲學,實際上他是研究西方哲學,可是那時候他做的卻是王船山。

從那以後起,我心裡想,唐先生對學生真的很好,他的人格和為人值得我們學習。還有唐先生的妹妹唐至中先生,也是一樣。他們把學生是當作絕對平等的人。他講唯心主義的時候,當時還很「新潮」,我們有時候會提一些幼稚的問題,反駁唯心主義。我們經常去唐先生家吃午飯,提問題。他在工作時,你不能問,只有到吃午飯時候,才可以提問。他妹妹也是我們老師,我們去他家吃飯,都給我做兩樣素菜,家裡有保姆做飯。這時候,大家都是平等的。有時你提幼稚的問題,他就笑一笑,絕對尊重你的人格。

我的那位同學李賜,他是九十五歲去世的,去世已經五年了。當時,他因為經濟困難,唐先生資助他上學。唐先生的字寫得很潦草,很難辨認,我絕對認不得,唐先生只管思考了。李賜在他講課的時候,就幫他抄稿子。唐先生已經資助他生活費了,請他抄稿子,別人可能以為這是義務的,可是唐先生照樣付抄稿費給他。有一次,我和李賜在唐先生家吃飯,我問唐先生,我當時真的比較幼稚,我當著李賜的面說:「唐先生,您待李賜不薄,您還給他抄稿費,還說謝謝他,是不是過了?」唐先生說:「劉家和,你以為我是資本家,在僱傭李賜嗎?他是作為我的學生、朋友幫忙的,我當然要謝他了!」

唐先生的這句話,對我的教育太大了!我這一生,對唐先生的那種臨危不懼、視學生的生命重於自己生命,資助了還給報酬、說謝謝這樣的為人,永遠是值得我學習的。君毅先生在我心裡就是道德榜樣,到現在不能夠變!我這一輩子,我對自己的學生,如果不這樣的話,我就對不起我的老師!君毅先生把我帶進終身對西方哲學的興趣、對哲學史的興趣,因為它是概念,是形上學的。反過來,以後我看哲學史,研究黑格爾、馬克思主義哲學,都與唐先生講的哲學有關。這是唐先生始料不及的。他不會想到,我會對馬克思主義著迷得很!

唐先生是大名鼎鼎的梁漱溟先生的弟子。我記得,有一次,我們在唐先生家吃飯,聽到一個故事:梁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演,那時聽講演是要買門票的,大概幾塊大洋。唐先生聽了兩次以後,就沒去。梁先生把唐先生找去,對唐先生說:「我的講演,你怎麼不來聽了,是不是沒錢了?我給你錢,利息外表。為什麼?不能破規矩。但是,你沒有錢,我作為老師,我可以幫你。」結果,唐先生給梁先生磕了兩個頭,說:「先生,我不是沒有錢,我是不想聽了。」唐至中先生把這個故事說出來,她說:「哥哥,是不是當時真是這樣?」我和李賜聽著,在他家吃飯。唐先生直笑,說:「是啊!」

我忽然明白,原來真正的老師,應該說像梁先生這樣還是學術大家,作為一個老師,你得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人格,應該允許人家跟你不同。這不是尊重你們的人權嗎,不是尊重你們的人格嗎?韓愈的《師說》講得好極了:「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生之間應當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唐先生不僅使我對哲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對我今後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牟宗三師

唐君毅先生不是講,學哲學,不能用常識來思考,要用邏輯來思考。邏輯在哪裡?不知道。那麼,牟宗三先生就講邏輯。

牟先生是唐先生的好朋友。剛聽牟先生講課時,也感覺很難懂。他是山東棲霞人,有山東口音,唐先生有四川口音。我都能聽懂。牟先生講邏輯學,他叫理則學,就是根據孫中山翻譯的。為什麼叫理則學?牟先生說,抽象以外還有現象。我的記性還可以,我記得牟先生講的東西,居然牟先生的講義出版以後,還有他的講義中沒有的東西。他說抽象以外還有現象,講義裡沒有,可是我親耳聽過,他在別的文章裡有。牟先生告訴大家,邏輯笨人學得快,自以為聰明的人學不進去。這也是辯證法。

牟先生講邏輯學時,當時邏輯學已經修訂過,西方邏輯學已經開始傳入中國,從數理邏輯講起,不講古典邏輯。牟先生說,我講邏輯,要從古典邏輯講起。為什麼?數理邏輯對自然科學用處極大,可是對人文科學來說,古典邏輯非常重要。所以,他從邏輯概念講起,概念要從定義講起。什麼是定義,什麼是分類,然後怎麼判斷概念的類,判斷也有各種形式。當然他前面還講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這個聽起來很抽象,可是我知道學數學的方法,就是不要苟且,每句話都要很好聽,頭腦中不要想別的,不懂立刻就要問。這樣前邊聽清楚了,後面就跟學數學一樣,進行推理,這就是邏輯學。牟先生講邏輯學,也引起我終身的興趣。以後我覺得,什麼東西如果不能用邏輯來思考,我就感覺不夠。我才知道,邏輯對於西方哲學和數學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我對邏輯的興趣也源於對幾何學的興趣。我一下子摸到了邏輯學跟幾何學的方法,如果說那是「一把刀」,你要研究小學、經學這些,必須要有小學作基礎,要有這把「刀」,真正要能形成思維的習慣,必須有哲學的思考,你必須要有邏輯的能力。

我跟牟先生不像唐先生這麼親。牟先生可能給人感覺不是太隨和,我跟錢先生往來很多,相當多了。我去問他問題,他有時候問我,他覺得我這個學生還是不錯的。

唐先生和牟先生都是新儒家,我不是新儒家。他們都很愛中國文化,跟錢先生一樣。可是,他們要把儒家現代化,牟先生在這方面做了更多努力,唐先生也是,我不是。對於他們的學術觀點,我曾表示過一些不同的看法,像對唐先生,我也有不同的見解,但我不能忘記他們對我的教誨。

(本文選自商務印書館即將出版的《麗澤憶往:劉家和口述史》,刊發時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擬)

本文為中華讀書報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留言。歡迎轉發到您的朋友圈。

歡迎訂閱《中華讀書報》

書業的風向標

學者作家的交流平臺

教師學生的課外園地

編輯的案頭參考

書店圖書館的採購嚮導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中華讀書報》由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出版協會主辦,彩色對開大報,每周三出版。每期20版,15萬字,單價3元;全年50期,總價150元。新出好書、學術前沿、文壇風雲盡在其中!

郵發代號:1-201

國內統一刊號:CN11-0160

諮詢電話☎️:010-67078085,67078076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 郵編:100062

原標題:《劉家和 | 回憶江南大學和我的老師們》

相關焦點

  • 老師唱首《懷念青春》回憶,的是高中青春,還是大學的青春
    師生關係是我們最忘不掉的,也是我們最值得記住的關係,在高中時期有可能因為有很多的不開心,有很多的過錯,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跟老師產生矛盾,有些矛盾會影響你的生活一輩子,有些矛盾解決了師生之間關係就會變好,但是在我們青春逆反心理時期,我們大部分學生都是跟老師和不來,但是最後我們高中就要畢業了,即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那一刻,我們hi明白很多的事都是老師為我們做出的一切
  • 事跡材料之八十六:江南大學輔導員鄭丹丹(組圖)
    從不情願的"被鄭老師找談話"到"我今天又和丹丹姐聊得好開心,想通了";從談理想、談大學四年與人生規劃、談入學之初的迷茫、想家,到談考研還是工作、談家裡和宿舍的煩心事、談心儀已久的女孩……兩年多來,法政學院的學生們常常帶著幸福的表情,回味他們美好的"鄭老師談心時間",而鄭丹丹則把這"與學生一同成長"的點滴,化作了10萬餘字的談心記錄,珍藏著每一個學生最隱秘的成長心路。
  • 江南大學版《江南Style》爆紅 網友戲稱神同步
    記者輾轉聯繫上了江南大學版《江南style》的創作者劉志剛,聽他講述創作故事。  翻唱神曲迅速走紅網絡  江南大學版的《江南style》,依然是歌手PSY傾情演唱的音樂電視,但畫面被嵌在了江南大學的北門中。整首歌是劉志剛根據原唱的韓文發音來創作對應的中文歌詞,「江南大學那方位,應該絕頂要佳。不明奧妙新教育,給我技能要佳。
  • 親述我的大學生活:和老師能像朋友嗎?我和大家的差距在哪?
    在初中階段,老師不僅上課時間可以和學生們熱情互動,即便是課下也會在教室裡與同學談談心、聊聊天,真感覺像朋友一樣。可能這就是同理心吧!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理解學習,知道我們學習的痛苦,又會不斷鼓勵我們一直學習。
  • 我的隴原和江南
    我的南方和北方思念時很近,  相見時很遠,  近得可以隔著淮河兩兩相望,  遠得只能隔著山河守望故人。  候鳥南飛,  從隴原殷勤地探看著江南。  燕子歸來,  帶去吳地遊子的聲聲相思。  富饒的江南,  崑曲、錫劇好像水稻和甘蔗一樣生長。
  • 燕谷坊再度與江南大學攜手,江南大學食品科學專業又要漲分了?
    此前,江南大學隆重舉行了第三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江南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出席並主持了會議,在會上燕谷坊集團董事長表示將要和江南大學繼續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把燕谷坊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燕麥全穀物供應鏈服務平臺。
  • 徐崢回母校分享《我和我的家鄉》美好回憶:我把和老師的情感代入到故事裡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即將在國慶檔與觀眾見面。今天,在影片《最後一課》單元導演徐崢的家鄉上海,導演徐崢與主演韓昊霖與現場觀眾進行分享了幕後拍攝經歷。回到家鄉及母校上海戲劇學院,勾起了徐崢諸多記憶和感觸,他表示,將自己對老師的情感放入影片裡很有意義。
  • 在1948年的私立江南大學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鏡像問題:在2020年的江南大學就讀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匿名用戶 謝邀,人在上海,剛下火車。我是無錫縣人,現就讀於私立江南大學文學院中文系。入校三月有餘,能藉此地一談我的入讀體驗,幸甚。
  • 江南百景圖秋香的回憶在哪進?
    江南百景圖秋香的回憶是部分任務需要了解的,但是玩家們卻不知道秋香的回憶怎麼進入,想要了解進入秋香的回憶的方法,可以通過下方小編帶來的攻略,了解這個任務的玩法,詳細的進入方法已經分享在攻略中。江南百景圖秋香的回憶進入方法一、秋香的回憶進入方法在一座寺廟廟前,左邊兩棵樹中間有個小香爐,點擊就能進入秋香的回憶。
  • 江南大學教育學學碩2021~2022考研經驗分享
    一、關於擇校和專業 江南大學718學碩屬於自命題,和一般的自命題高校相同,題目自己出,靈活度很大,但一般來說並不偏,重視個人思考。 (三)專業課 從題型方面來說,江南大學教育學學碩有簡答題、論述題、材料題、教育熱點,沒有選擇題,也沒有名詞解釋,因此對於一些很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可以放棄,將時間和精力花在其他更重要的知識點上。
  • 那年我和江南有個邂逅:憶昔當年足跡處,江南煙雨杏花天
    程英是江南水鄉的女子。那麼,春天裡的江南,到底是什麼樣子呢?就讓我們走進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裡去吧!白居易有詩云:「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是好多人的心頭好,那年四月花開季,有幸去了一趟江南,感受到了江南的和風細雨、煙柳畫橋、春水碧於天。01 上海,時尚之都第一站,上海。應在上海工作的同學邀請,我從武漢坐火車直達到上海。到了上海,我和同學約好在靜安寺地鐵站碰面。
  • 劉家的好男人,就應該這樣的,頂起!!
    2、劉家的男人,要懂得保護女人和尊重女人,尤其是後者,千萬不要強迫她做她不願意的事情,不要打女人,無論她傷過你還是騙過你。3、劉家的男人,要說話算話,吐出去的東西再咽回來,自己都會覺得噁心。6、劉家的男人,要有自己的目標和追求,人也就這一輩子,頭頂的天都是一樣的,你可以失敗,但是不能自甘平庸。
  • 《我和我的家鄉》重慶路演 徐崢盧靖姍回憶老師
    徐崢、盧靖姍出席《我和我的家鄉》首站重慶路演1905電影網訊 9月19日,電影《我和我的家鄉》「誰不說咱家鄉好」全國校園路演正式開啟,導演徐崢攜主演盧靖姍現身第一站重慶,在影片全國上映前徐崢和盧靖姍還揭秘在一場醫院的戲中,範偉的手連接著一個真實的心跳測試儀器,當「老範」情緒激動時,在場的人就能聽到儀器響得越來越快。足見範偉在演繹時「動了真情」,他的傾情出演也讓不少觀眾為之落淚。故事中,老範對望溪村的孩子們影響深遠,一位好老師猶如學生們心中的「明燈」,指引他們走向燦爛的未來。
  • 江南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輔導員天團來啦!
    2020級的萌新們即將來到江南你們很快會認識新的老師、同學、舍友......但小黿猜測你們認識的第一位老師可能會是親愛的輔導員們~至親至善至知己,亦師亦友亦比鄰今天我們一起提前來和輔導員見個面吧!在這裡,你可以聆聽諸多科研大牛、學術大咖侃侃而談、娓娓道來,為你打開通往科學殿堂的大門;在這裡,你可以面向名師請教,和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盡情暢談人生;在這裡,你可以在豐富多彩的社團和俱樂部活動中,張揚個性,盡展才華;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意境,飽覽櫻花怒放於靜謐校園之美。只要你想,只要你肯努力,在這裡我都可以陪你去體驗、去成長、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 《江南百景圖》秋香的回憶進入技巧
    進入江南百景圖是一款古風模擬經營遊戲,也是十分熱門的遊戲,最近呢,遊戲推出了虎丘探險玩法,在這個玩法中,有一個秋香的任務。秋香的回憶怎麼進入?江南百景圖虎丘探險上線,其中有些任務需要進入秋香的回憶,那麼怎麼進入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江南百景圖秋香的回憶進入方法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江南大學MBA範亞玲:人生如寄耳,世間寄風情
    於我而言,選擇江南大學MBA,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在此過程中,我抓住每一次順水推舟的機會,也抓住每一次逆風飛翔的艱難,真切的感受並參與那時的「每一個當下」,在此過程中,或許有得有失,但都是不可取代,也是不會再來的經歷。回首四年,從手執錄取通知書踏入江南大學商學院的大樓,到今天手捧學位證書。在江大MBA的四年求學生涯已經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記憶。
  • 校園小說沉浮史:叛逆的韓寒,少年氣的江南,和我們遠去的青春
    你看得心潮起伏,卻不知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落入老師的眼底。至於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走過來收走你的書,還是根本懶得管你,無非取決於你平時的表現而已——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裡,課外書曾肩負重任,是為學生們提供消遣與夢想主力軍。而其中的校園小說則在那些年裡,給幾代人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回憶。
  • 逆境攜行 你我同心丨江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LOGO設計大賽作品評選
    兩隻天鵝的身體分別可以視為字母「J」和「n」,而水面的圖案融合了江南大學的校徽,這使得該標誌鮮明地突出江大特色。    這一圖案也可視為一雙手呵護著一顆心。這代表著江南大學心理健康中心所承擔的職能和肩負的使命。    標誌整體採用靛藍色。靛藍色是創意、直覺力、智慧的象徵,這是來自於人的心靈中的偉大特質,也是大學所致力於給予她的學子們的財富。
  • 林俊傑《江南》,好聽收藏了!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手機還不支持MP3 播放,一個同事小姑娘說想聽《江南》,當時這首歌超火。於是哥們我就拿單位座機打我自己手機,不接,因為我當時的手機彩鈴就是《江南》,就這樣一遍遍打,一遍遍聽…後來這個小姑娘成了我孩子的媽[憨笑][憨笑]@未說 : 我慶幸我的童年。不是EXO的咆哮,不是TFboys的寵愛。
  • 江南絲竹和崑曲的今世前緣
    傳播中心也從環太湖流域的「姑蘇」地區轉移於滬,並於20世紀50年代在原先泛稱為「絲竹」的器樂演奏樣式基礎上,被演奏家們定名為江南絲竹。由此可見,在崑曲庇護下,江南絲竹得以金蟬脫殼,修成正果,自成一體。崑曲孕育著江南絲竹,江南絲竹又是崑曲音樂的物質載體。    崑曲和絲竹都是江南文化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