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豐富,時代變遷智慧依舊不變。
祖先從生活中領略出很多為人之道的真理,他們用文字的形式留給後輩子孫眾多教誨,每一個俗語都代表著一段故事,如《智囊全集》中豐富多彩的名人名事,都有其深意。古人的大智慧往往都源自於生活中的瑣事和困難阻礙,每一段人生經歷都給後人留下了訓誡,下面就來看看老人家說的"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是什麼意思?
在現代社會中有太多兩面人,戴著面具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節奏和身邊的環境,這是大環境影響下的改變,就連孩童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真正心胸坦蕩之人只會對待家人朋友才會表裡如一,可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他們會為了面子而決定做事情的時候避開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老人家講的"在家不避父母",是指在家裡對父母要學會坦誠,遇到事情多與父母溝通,讓對方了解你的困難,在互動之間家庭才能更加和睦。古代的孩子們大多數都是如此,他們的依靠只有父母,長大後的為人處世也要父母教導,所以不像現代有那麼多的熊孩子,有自主能力是一件好事,但是過於膨脹卻會造成不必要的坎坷。
如果古代的孩子做事情避著父母,就會遭遇很多挫折甚至被騙走。所以古人的家庭觀念主要以孩子聽話為主,沒有那個人能夠獨自度過一生,所以凡事不能自作主張,輕易行事。而'出嫁不避丈夫'也是同理,女子嫁人之後也要遇事與丈夫相商,夫妻二人坦誠相待,相守相知才能安穩共度一生。
《智囊全集》提到:"尊老愛幼,夫唱婦隨"
做人要懂得尊長輩,愛晚輩,嫁人了更要夫妻一條心走到底。夫家與娘家都是女子一生的港灣,唯有遇事不避親近人,困難險阻一起闖,才能把日子過好。
因此,"在家不避父母,出嫁不避丈夫"主要說的是獨木不成林,人生的路很遠很長,一路遇到的人有美有醜,與親人心意相通,自然不懼風雨。
老人家用生命積累的經驗和智慧,讀完總讓人醍醐灌頂,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可以影響一生的寶貴財富。他們的智慧,來自於一代代地傳承和上千年時間沉澱的閱歷。
「有病不避大夫」其實也在教誨眾人,生病的時候不要忌醫,把身體的狀況說清楚,大夫才能對症下藥幫助你。忌醫的願意不外乎是擔心醫藥費,或是太惜命,怕聽到壞消息。然而隱瞞只是圖心中一時安穩,唯有坦誠就醫才能平安健康。
《智囊全集》有雲,"家有賢妻,不遭橫事"。也說明了,屬於自己的一生,要有一個懂事的妻子,才能不遇糟心事。
古代著名學士曾國藩老先生擁有大智慧,他面容普通,為人平易近人。在朝堂之上的他很喜歡與人攀談,如果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虛心請教他人,為後世人做了最好的榜樣!
曾國藩的謙遜好學態度,源自《智囊》,他通過對馮夢龍的這本書的深度鑽研體會到了在朝堂上為人不能獨立而行,否則會陷入困境,他通過所見所聞的故事一路成長為著名的名臣。
而且林帥和徐帥也在閒暇時互相探討,十分推崇這本《智囊全集》,認為此書的局勢策略讓人十分受益,兩人因此也一戰成名。古代紀曉嵐能夠被這本書讀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所學的廣泛知識成就了他的名譽!
《智囊全集》流傳到現在社會,也成了眾人追捧的奇書,萬達的創始人王健林等企業大佬都把《智囊》當作閒暇時必讀的書籍,公司高層看到後更是愛不釋手,每一個祖輩智慧都能被我們用到生活中是多麼幸福!
最初馮夢龍走南闖北歷經眾多戰事和歷史變遷,他把一千多條令他深有感觸的名人名事記錄在《智囊全集》中,我們有幸看到真正的歷史風貌,卻因為文言文太過難懂而被迫止步。
然而白話文版的《智囊全集》就成全了愛好歷史文化的小夥伴,書中故事完整抄錄不含水分,每一個故事的結尾,馮夢龍還會對故事引發的真理進行評斷,精編在冊。觀語如觀人,我們也了解了他在歷史背景下,以一個旁觀者心態流露出的心酸和喜悅。
總敘、分敘,各篇之後的評語,文中的夾批,全部都最直接、最集中地表達了馮夢龍的政治態度、人生價值和愛憎之情,是研究馮夢龍思想的第一手材料。
馮夢龍認為:"學海無涯",收錄天下人的思想智囊最為寶貴。
《智囊全集》還是一本故事集,從中可以真正了解到野史故事,十分有趣,很適合午茶後與好友在安靜的書館一起研討,歷史故事內容豐富多姿,其中一千多條故事涉及的層面也很廣泛多領域,有太多值得學習記錄的地方。
古人留下的金句所存在的智慧,一句兩句說不清,一遍遍閱讀和思考,才能提升自己的閱讀知識面,有空就要認真讀《智囊全集》。
79元把它帶回家,沒有什麼比邊看野史故事,邊學習做人做事更划算的事情了,時間總是寶貴的,不要錯過提升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