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眾所周知,老布希只擔任了一屆總統,並沒有連任,究其原因無非是失去了「人和」。
老布希在和柯林頓競選的過程中,敗給口碑不佳的柯林頓,這讓一些人感到費解,因為在老布希任職總統期間,他做了很多豐功偉績。
無論是東歐劇變還是東西德合併,甚至蘇聯這個難搞的敵人都被他擺平了,在對外戰爭中謀略國人,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即便如此,他敗北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
可以分述為以下幾點: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老布希不得民心
老布希軍隊出身,曾表態稱自己還是擅長處理對外問題,正如其言,他在任職期間一直致力於各類軍備戰爭,還發動了巴拿馬和海灣戰爭,表面上看戰績累累,實則內部經濟匱乏至極。
打仗就要出人花錢,這是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大量開銷導致美國財政空虛,民眾苦不堪言,老布希贏得了戰爭卻輸了民心。
老布希相當於把自己架空在高處,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不解民生」,他竭盡全力去做的事並不能讓民眾看到實際的好處,同時還拉大了他與民眾的距離,毫無親切感。他對普通人的生活知之甚少,甚至會對超市掃碼機感到新鮮。
國家經濟不能涸澤而漁,老布希對當下及未來經濟發展沒有合理的安排
老布希在任期間,國家經濟弱化,失業人數激增且持續不減,這對於務實的美國人民而言,是致命的缺陷。
在經濟落後時,老布希為了緩解經濟壓力,違背競選時免除徵稅的言論,反而加大徵稅,這屬實不是一個好的經濟策略。
老布希被民眾稱作「一個只會花錢不會賺錢的領導人」,單憑這一點,就能掩蓋掉他取得的所有政績。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老布希對競爭對手柯林頓應對欠佳
深諳作戰技術的老布希,卻沒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而他的對手柯林頓卻做到了。
柯林頓正是利用老布希不懂經濟這一點取勝,無論從哪個方面去說,柯林頓都能抓住老布希經濟能力差這個弱點,從而使得老布希在競選時顯得十分被動,同時柯林頓利用國內保守人士對老布希的不滿情緒,乘勢而上。
柯林頓能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和別人的弱勢比較,在柯林頓上任之後,經濟大肆發展,他確實為美國謀得了大筆大筆的財富。
綜上所述,老布希還是敗在了「人和」上,雖然也不乏有很多有情懷的人支持他,但是寡不敵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