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終於有文化了

2021-01-16 聚仙坊

陳老走了

他沒有遺憾

他頭枕文壇扛鼎之作《白鹿原》而去

他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古原

更重要的是他弘揚了民族精神




在他身後有一大批精神的繼承者,他的精神得到了發揚光大,一座孕育千年的古塬煥發出勃勃生機。


白鹿精魂是什麼:是白嘉軒的錚錚鐵骨、是朱先生的深邃睿智、是鹿三的忠肝義膽、是陳老的嫉惡如仇。


在這個金錢至上、物慾橫流、貪圖享樂、無魂失魄的時期這種精神是多麼的可貴!




三年多來,陳先生尤為關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籌劃建設,甚至抱病多次參與論證研討,提出了豐富懇切的指導意見。 


今年初春,陳先生在手術後毅然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題詞,並欣然接受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開幕邀請,陳先生說:「只要我身體允許,就責無旁貸的為民俗村建言獻策,如果我不在了,相信你們也會把白鹿原搞好」。


大師隕落、世人扼腕,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全體村民向陳先生致敬!我們會做得更好!謹以此表達對陳老的追思之情!


鯨魚溝旁,白鹿原邊,茂密的森林裡隱藏著一座古香古色的村落---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這是一座民國村落:愛熱鬧,嘴饞的,可以聽地道秦腔、品關中美食、觀民間演藝;喜好安靜、雅致的,可以樹蔭下聽蟬鳴、品香茗、賞古樂;一把大蒲扇,一本《白鹿原》,看天地滄桑,閱人間百態。


2016年8月13日,白鹿原又起風攪雪,原上老掌故、白鹿原文化研究院院長、電視劇《白鹿原》民俗顧問卞壽堂先生做客民俗村,為你揭秘小說《白鹿原》的始末原委,為你講述現實白鹿原的奇聞軼事。


嘉軒茶廣場,大皂角樹下,白鹿神泉旁,沏一壺古泉香茗,閱一本古原秘史;談古論今,談天說地,鯨魚溝畔觀魚躍,白鹿塬上聽鹿鳴,不亦樂乎!


陳忠實老師與卞壽堂老師合影



位置:白鹿神泉廣場、早交好運樹下;

內容:《走進白鹿原》現場籤售、《白鹿原》現場售賣(也可在電商中心購買各個版本);

作者簡介:卞壽堂,生於白鹿原,原藍田縣檔案局(館)長,著有《尋找白鹿原》、《鯨魚溝》、《白鹿原-文學原型考釋》、《走進白鹿原》等書。

時間:8月13日早上10點

 







白鹿原民俗村

塬上最美





相關焦點

  • 「耗資3.5億元」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為何說拆就拆?
    根據規劃,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通過仿古建築、美食特產、傳統技藝表演等形式呈現原汁原味的關中文化,將建成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民俗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區。」2016年五一,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業3天即接待遊客40萬人次,自駕車輛從原上排到山腳,待售商鋪炙手可熱。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這就開拆!「特色小鎮」忽悠不下去了
    「白鹿原」因周平王東遷時在此地遇見白鹿以為祥兆而得名的,又以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巨著而揚名天下。故事的所在地,西安向東30多公裏白鹿原畔的半坡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應運而生,這裡曾經是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然而,故事戛然而止。
  •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為何名聲不好?當地人真實爆料,說遊客心聲!
    陝西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許多著名的景點。像秦始皇陵和兵馬俑,大雁塔,華山,大唐芙蓉園,黃帝陵墓等。都是去陝西一定要看的景點。陝西省會也i在網上很受歡迎,因此吸引了許多人來陝西旅遊。給陝西旅遊業再添一筆。
  • 華胥文化之白鹿原文化
    坐下聊聊文化!    我深刻的思考過這個問題,馬爺說的對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我們解決了吃飯的問題後,下一步追求的就是精神層面的享受。正所謂:「飽暖思~~文化」嘛。呵呵。    但是講文化要有依據,不能信口開河,有跡可循才是最主要的。今天我們說一下白鹿原文化和華胥文化的淵源。    提起華胥文化那必然要先從華胥氏講起。華胥氏乃何許人也?
  • 3.5億打造的文化村,一碗清水面賣50,從此再無遊客光臨!
    白鹿原影視城的拍攝地也成了熱門景點,但是隨著遊客的增加,白鹿原景區卻不見淳樸,只剩下宰客,這也使得這個景區走向了滅亡。白鹿原影視城,電視劇走紅後,開始轉型為旅遊景點,更名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這個文化村位於西安市藍田縣濱河西路,總面積1200畝,投資3.5億元。是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三級重點建設項目,交通便利。
  • 【玩轉首爾】走進韓國民俗的文化空間--韓國民俗村
    韓國民俗村(한국민속촌)是集韓屋、民俗、美食等韓國傳統特色內容為一體,讓遊客全方位了解韓國民俗的文化空間。
  • 《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初冬時節,儘管寒風凜冽,但在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一場場少兒古裝傳統劇正在火熱拍攝。 近日,甘肅電視臺《西部視線》欄目《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取景拍攝。此次拍攝為少兒古裝電視劇,其中《孟母三遷》《楊門虎將》《少年花木蘭》等全程在晴望川拍攝,全景展示了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南北融合的民居建築風格,傳承發揚了中國古典建築美學和地方民俗文化。身著古裝、自信滿滿的小演員們穿梭在隴風巷街區,帶給您一種歷史文化的呈現、一種中華精神的傳承、一種年代記憶的留存,更有一種大國小家的溫暖。
  • 《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蘭州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拍攝現場 張建平攝每日甘肅網11月2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在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一場場少兒古裝傳統劇正在火熱拍攝——甘肅電視臺《西部視線》欄目《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取景拍攝。
  • 「行走海南州」安多民俗文化村——「搬」出來的幸福村
    安多民俗文化村」佔地1500畝、總建築面積62830平方米、安置農牧戶853戶的文化村,一排排具有民族風格的藏式小院規劃有序,廣場商店、水泥道路、太陽能路燈、行道綠樹,偶爾從巷道鳴著喇叭出入的小轎車,讓人感覺到仿佛置身於草原藏城。
  • 為何投資3.5億元,開業4年的白鹿原民俗村要被拆除?
    畝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園迎客,文化村以《白鹿原》為原型打造,在影視劇的帶動下,開業當天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紅極一時。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馬上拆除),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原·白鹿倉景區搶佔一個大IP。作為白鹿原上重要的文旅項目,藍田縣也在想方設法幫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崛起,在各大招商會上,藍田縣也努力兜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項目。只是,已經被各大主流媒體、研究機構、自媒體當成典型,研究其衰敗原因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早已臭了名聲。
  • 【文化長島】鶯歌燕舞正月天|民俗文化代代傳
    喜慶的秧歌村風帶家風民俗文化傳的精民俗文化唱大戲龍騰虎躍迎雞年民俗文化代代傳=============================⊙ 文章版權歸《滔哥話長島》《長島旅遊畫報》所有,請勿轉載,侵權必究
  • 逐夢龍庵,打造青島祝茲侯陶藝民俗文化村,原野上的村莊越來越美
    來龍庵投資的2年時間裡,陳緒彬和夥伴們打造青島祝茲侯陶藝民俗文化村和高效農業產業園兩個項目並駕齊驅,進展良好。龍庵村因為陳緒彬和合作夥伴到來的助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父老鄉親得到了實惠。祝茲候古國淵源流長,漢文化及古陶瓷文化底蘊深厚,陶瓷製作傳承流傳久遠,村東龍荊溝有古窯遺址,周邊地域曾有大量古陶瓷出土,其蘊含的厚重文化符號可深入挖掘、充分利用。
  • 投資3.5億的白鹿原民俗村將被拆,這些經驗教訓一定要謹記!
    這幾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項目被拆除的消息滿屏飛。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借著當年大型連續劇《白鹿原》開拍、熱播的東風,開業當天,曾迎來12萬人次的高客流量。然而只過了一年半後,這裡的店鋪就紛紛關門,遊客數量銳減。
  • 民俗文化綻放異彩 ——從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看甘肅張掖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這些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文化瑰寶彰顯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民俗價值,成為人們進一步了解張掖、了解甘肅文化的重要元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西寶卷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學,在甘州區安陽、花寨、龍渠、大滿、小滿等鄉鎮較為流行,寶卷題材取自各朝代的歷史文化作品,除「祖傳」外,很大一部分是民間藝人所編。
  • 深圳軍博錦繡中華民俗文化村遊樂射擊場
    遊樂射擊場位於深圳的民俗文化村景區,最近剛剛試營業,在周邊對射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打卡哦射擊場有多種款式的遊樂氣炮槍設備,這是中型的馬克沁勃朗尼設備這是蘇式通用炮、狙擊炮、戰神M200等小型氣炮槍設備映入眼帘的就是射擊場唯一一臺屬於大型設備的蘇式雙管炮了
  • 深滬華峰村民俗文化節開幕 看民俗文化 憶王爺信仰
    晉江新聞網6月10日訊 近日,晉江市深滬鎮華峰村舉辦第一屆「鎮海風情閩臺王爺民俗文化節」,活動以「回鄉謁祖」為主題,吸引了眾多海內外進香團回鄉祭祖,於鎮海宮共慶新代巡祖誕辰,共享傳統民俗風情。  當天早上8時左右,原本寂靜的華峰村因一群海內外進香團的到來變得沸騰起來。
  • 舉辦哈薩克族民俗文化活動 助推旅遊發展
    5月27日,由喀英德庫什臺村主辦,特克斯縣衛計委、喀拉達拉鎮計生辦協辦,在喀英德庫什臺村旅遊景點「將軍坡」,上演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哈薩克族民俗文化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全方位展示出哈薩克族民俗文化的風採,讓現場觀眾享受民俗文化帶來的歡樂。
  • 白鹿原上到底要成什麼精?
    文/一去二三組如果問這時候在陝西,什麼地方最受關注,答案一定是白鹿原。如果問這時候在西安,哪個詞比新冠疫情復工復產更有熱度,答案一定還是白鹿原。因為民俗村的拆遷,白鹿原又一次走到了風口浪尖。早在2019年3月,白鹿原民俗村的原東家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便將民俗村股權轉讓,然後,接盤者做了一個二傳手,很快又將全部股權轉給了了西安藍城。可笑的是,白鹿原管委會還在2019年8月發了一個「改造提升」的「溫馨提示」,不知道到底是要哄人,還是哄鬼。
  • 蓋州:花溪民俗村的「前世今生」
    在蓋州市雙臺鎮的松樹溝深處,有一個被青山簇擁、小溪盤繞的村落——松樹溝村。那裡有大自然饋贈的山水林泉,四季美景怡人,有著「綠色天然氧吧」的美譽。但這份天賜的「禮物」卻曾因為地理環境偏僻閉塞而被「封存」,發展一度滯後緩慢。
  • 一起走進阮厝這座特色民俗文化村——蟳埔
    近日,泉州市「鄉村記憶文化」項目建設成果網絡巡展走進豐澤區特色民俗文化村——蟳埔社區,帶你一起走進這座千年漁村。 民俗文化村 豐澤·蟳埔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