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紅色「關注」,關注本頭條號,更多行業精彩內容免費推送
當年一部50萬字的《白鹿原》震驚中國文壇,將北方農民生存狀態中那種耐人尋味的原生態的東西描畫的淋漓盡致。陳忠實歷時六年艱辛創作沒有被埋沒,在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之後,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又相繼獲得第6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銀熊獎和金熊獎提名,以及第24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那麼是不是榜上《白鹿原》這個打大款就一定能永遠繁榮昌盛,那就看看被譽為旅遊+文化打造民俗特色小鎮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是如何從轟轟烈烈走到今天的暫停營業的!教訓異常慘烈!故事不得不看!
2016年1月1日,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3.5億元,佔地1200畝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園迎客,文化村以《白鹿原》為原型打造,在影視劇的帶動下,開業當天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紅極一時。
2019年8月9日,藍田縣白鹿原管委會發布「關於暫時關閉白鹿原民俗村的溫馨提示」,以改造提升的名義宣布白鹿原民俗村暫停營業。
2020年3月7日,西安藍城理想小鎮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發出公告,拆遷時限從3月12日到3月31日。
一個因鄉村民俗而起,因影視劇作品而紅的IP,因何投資3.5億元,開業4年便要拆除。
▲2020年3月7日公告
01標枝野鹿
1988年的清明節的早晨,陳忠實坐在鄉村木匠割制的沙發上,把一個大16開的硬皮本在膝頭上打開,寫下《白鹿原》草擬稿第一行鋼筆字。六年後,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白鹿原》正式問世!
▲1993年,第一版《白鹿原》單行本
而小說生長的土地,這個與藍田縣城隔河相望、地處白鹿原半原坡的村子,幾代居住的老人,他們習慣了老村的深幽清靜,習慣了老村的展拓自在,捨不得老村的樹密泉旺,更捨不得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這片故土。幾個村道上玩耍的孩子,幾條並不咋咋呼呼的黃狗,幾縷嫋嫋升起的炊煙……
02逐鹿中原
一本《白鹿原》,在大大的塬上三分天下。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馬上拆除),白鹿原影視城,白鹿原·白鹿倉景區搶佔一個大IP。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圖:華商論壇
2016年1月1日,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建設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開園迎客,開業當天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紅極一時。
▲電視劇《白鹿原》
隨著電視劇的熱播,2013年,陝旅集團斥資6個億,佔地70萬平方米,籌劃三年的白鹿原影視城開工建設。2016年7月16日,白鹿原影視城正式開園。但是白鹿原影視城自開業起,遊客便頻頻吐槽,在媒體抓取的有關白鹿原飲食城的差評中,飲食貴、景區看點少、交通堵、村民素質差、服務差等詞彙總是高頻出現。
而隨著電視劇《白鹿原》的熱度消散,白鹿原影視城景區的吸引力從開園以來,大體走勢呈下滑趨勢,再也不復2017年國慶時三十多萬人次客流量的高峰。
▲白鹿原影視城導遊圖 圖:白鹿原官網
2017年,在電視劇《白鹿原》熱播之際,被寫進2017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的白鹿原·白鹿倉景區開園迎客,總規劃用地2100畝,計劃投資35億元,由曲江旅遊控股的陝西鋒雙集團投資。與白鹿原影視城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不同的是,白鹿倉建在灞橋區,不在藍田縣。與白鹿原影視城遇到的情況一樣,因為電視劇熱度降低,白鹿倉景區自開業以來,憑藉大型活動一個假期吸引上百萬遊客參觀瀏覽,但是之後卻始終不溫不火。
▲白鹿倉景區 圖:灞橋區官網
02 指鹿為馬
看上了白鹿原這塊肥肉,幾個紅了眼的商人和想要政績的政府一拍即合,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該項目擅自以「旅遊開發、古鎮建設、觀光農業」為名非法佔用土地。2016年底時,藍田縣未經批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幫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項目,擅自以旅遊開發、古鎮建設和觀光農業為名違法佔地,被陝西省政府點名約談。
那時候,滿村的殘垣斷壁。村民的老房子,被拆得七零八落。離開前,一個中年男人在老宅前嚎啕大哭,他哭著說,再也不能在祖宗留下的地方種地種菜了,對不起先人。
實事求是地說,並不是所有村民都是被趕走的,在開始修建商業項目的民俗村前,村裡的大部分村民都搬到了新村居住。但搬走了不代表了老村老房就是無主,還有十數戶人家居住在老村。但是,他們最終還是都被攆走了。
一位七旬老人,堅持死也要死在自家的老屋,但商家怎麼能答應,政府也不答應,硬塞到原上「免費」給她蓋的三間平房裡。兩年後,老人去世了。她在原坡的老屋,前後樹蔭遮擋,通風暢快。現在居住的平房,夏天的太陽直曬,屋裡比屋外還要熱。冬天又冷得像冰窟。
還有另外幾戶人家,也在之後陸陸續續搬了。不搬,每天晚上後半夜,磚頭瓦塊不斷從高處砸向房頂。當挖掘機挖掉村中的最後一院老房,老闆們得意地笑。
用平均一間房一萬元的「瓦渣價」,商家把這個白鹿原原坡的村子,變成了滿以為可以像袁家村那樣「攬錢」的香餑餑民俗村。可惜,用非常手段攆走「釘子戶」的小老闆們,現在一定比被他們攆走的村民哭相更難看。
白鹿原民俗村死掉了,而在民俗村周邊的廣袤區域,當地正在上馬一個更大的項目——白鹿原四季花谷。
▲白鹿原四季花谷
白鹿原四季花谷——包括藍關鎮文劉坡村、安村鎮田坡村、寇坡村、楊劉坡村四個行政村下轄的13個自然村的所有土地。迄今,項目籤約已經3年,幾千畝地也已經荒了將近三年,有的更早徵收的地甚至荒了六七年,但村民們並沒有看到項目的實質進展,也沒有拿到所謂的賣地錢。
作為白鹿原上重要的文旅項目,藍田縣也在想方設法幫助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崛起,在各大招商會上,藍田縣也努力兜售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項目。只是,已經被各大主流媒體、研究機構、自媒體當成典型,研究其衰敗原因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早已臭了名聲。
03群雄逐鹿
文旅特色小鎮真正做成功的還是袁家村,若以西安市為圓心畫一個半徑為200公裡的圓至少可以圈出5家模仿袁家村的文旅特色小鎮、特色鄉村。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無疑是奔著袁家村模式和《白鹿原》IP去打造的,但是袁家村模式沒有那麼容易複製。
就在白鹿原民俗文化村102公裡之外的和仙坊已經宣告關門大吉;和袁家村同在禮泉的東黃小鎮過往熱鬧的街區如今空無一人,幾乎所有商戶已經關門;馬嵬驛投資的蒲城重泉古鎮商鋪比原來大約關閉三分之一……
與白鹿原影視城和白鹿原·白鹿倉不同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背後沒有陝旅和曲江文旅企業的保駕護航。
04鹿死誰手
由陝西渭水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建設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被業內人士稱為「一堆小老闆聚沙成堆來分食文旅之紅利」,註定「成不了氣候」。
果然,僅僅開園一年,因為經營模式單一,就被遊客吐槽「除了吃,民俗村裡沒有民俗」;在管理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招商引資,讓同種類餐飲「同村競爭」。
2018年,客流稀少卻依舊堅挺的場景,也被媒體送上「西安最慘景區」的美名。
2019年8月15日下午,藍田縣網站關於暫時關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溫馨提示。
倒閉,明明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蝨,卻還非要扯一個「改造提升」的遮羞布,提示還要加個「溫馨」。連倒閉都要遮遮掩掩,這大概不僅僅是藍田特色。
近日,一則關於白鹿原民俗村拆遷的通告出來了,拆遷時限從3月12日到3月31日。
白鹿原民俗村終於死掉了。對於這個村子曾經的原住民而言,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心疼,甚至會有幸災樂禍。
民俗村自開張到死掉,裡面所有的店鋪,沒有一家經營者是村裡的原住民,小老闆們,貌似不喜歡原住民——房子我已經賠過了,你們就別想著再在這撈油水了!
但是,當地政府就可以對3.5個億打了三年半的水漂無所謂嗎?藍田縣2019年的GDP也就140多億,全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5個億。打水漂的錢,比全縣一年的收入都多。還有,拆了的村子怎麼辦?荒廢了的良田怎麼辦?
05覆鹿尋蕉
在小說中,白嘉軒算是圓滿,兒子們各有所成,唯一的遺憾就是女兒白靈。白家與鹿家鬥了幾輩子,鹿家卻始終鬥不過白家。陳忠實先生用他的筆墨將白鹿原的滄桑交融成了一幅龐大的、代表關中文化的長卷,人們期待著白鹿重現,因為白鹿所過之處「萬木茂盛,禾苗茁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疫痢廓清,毒蟲滅絕,萬家康樂」,那是一個太平盛世。
《白鹿原》IP開發挖掘數年來,也到了談合作的時候了。
《白鹿原》的IP說大也大,說小也小。白鹿原上雷同的三家景區不僅讓外地遊客摸不清頭腦,連很多西安本地人都搞不清關係。
如今三分天下的局面告訴我們,肥肉雖美好,卻不夠三家景區去分。如今白鹿原上已經是一座鬥獸場,資金最薄弱,管理最混亂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已經離場,剩下的兩家誰才是最後獨享《白鹿原》IP的贏家呢?
對西安而言,當然不希望三家鬥到最後。三家景區個個耗費數億資金打造,擔負著振興白鹿原文旅產業的重任,當年一哄而上的搶食,如果都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一個下場,對各方都不是一個好下場。
06即鹿無虞
2016年前後,西安周邊不少地方發展鄉村旅遊,白鹿原附近打造很多民俗村或者農家樂,大多以袁家村為模板,卻沒有考慮到市場需求特點或考慮不足,先天缺陷、後期模仿、缺乏創新,註定了發展不理想,有的甚至關門歇業。
從西安周邊同類景點情況看,不少同質化項目經營比較慘澹,遊客稀疏,有的可能是硬撐著,開門營業初期尚可,部分宣傳推廣到位的可能顧客排隊,但後來逐漸分化。
各景區競爭客源,急於瓜分「白鹿原」這個文化資源,民俗村裡的人造景區,一味模仿大同小異,配套不齊全,投資回本緩慢,商鋪招商困難,導致主營業務是小吃。民俗村沒有認真調研定位就快速上馬,結果造成業態單一、持續吸引力不足,文化內容千篇一律,文化特徵表現不出來就很難激發需求。省時省力的「照抄」模式,完全喪失了自己的特點,定位不明確,運營方法、盈利模式不準確。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失去了原住民的白鹿原民俗村,一直在模仿,從來沒創造的白鹿原民俗村,哪來的民俗,哪來的成功呢?
來源:讀道文旅,原創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