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
中國青年報報持續關注的山東棗莊問題水泥賣到河南農村學校一事再起波瀾。
26日晚,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校園裡的「假水泥」》節目,在節目15分10秒後,面對鏡頭的山東棗莊問題水泥聯合調查組帶隊負責人面對鏡頭「只張嘴不出聲」。
先看視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來源:青蜂俠
7月15日上午,央視記者在河南鹿邑志成實驗學校調查問題水泥事件時,意外拍到了從山東棗莊市過來的一批「不速之客」:山東省的公安、工商、質檢部門來二次取樣的調查組。由於此前已經取樣過一次,為何跨省再次來學校取樣?
當央視記者採訪時,自稱是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幹部的帶隊負責人表示他不會回答記者的任何問題。在央視記者追問下,幹部面對鏡頭突然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動作——只張嘴不出聲。
央視記者:咱們今天過來是做什麼的?
棗莊幹部:……(只張嘴不出聲)
記者:您是嗓子不行了還是……怎麼說話(沒聲)?
棗莊幹部:……(只張嘴不出聲)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聯繫到了負責本次節目的央視資深調查記者、《經濟半小時》編導劉煜晨。
「對其神技,我目瞪口呆。」劉煜晨對記者表示,他從事記者行業近24年,首次遇到這樣回答問題的幹部,當時對這位幹部採訪了兩次,至少五分鐘他都是「只張嘴不出聲」,而之前與調查組說話時還是「口若懸河、眉飛色舞」,一到鏡頭前就「表演啞語」。
隨後,當山東調查組要求河南鹿邑學校兩位校領導在取樣後籤字時,學校領導拒絕了,他們表示,原因一是此前河南省鹿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已經作出了嚴格取樣和權威檢測,結果是山東棗莊鵬源建材的該批水泥「不合格」;二是程序不合法,鹿邑市場監督管理局並沒有在場,也對這次「跨省執法」事先毫不知情。
昨天上午,記者就此致電山東省棗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臺兒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同時想了解聯合調查組的調查進展及「跨省執法」的相關問題,當地監管部門未予回應。
相關報導
25噸一捏就碎的水泥去建學校宿舍了
據中國青年報此前報導,河南省鹿邑縣的一所農村學校正在修建學生宿舍,原計劃今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但在打地基時就發現,他們遇上了25噸問題水泥。
27日,鹿邑縣誌成實驗學校校長張光啟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出示了工人清除問題水泥時的視頻。那些「凝固」的水泥塊,單手就能捏碎。為了把那些劣質水泥清除乾淨,「後期工人們是用手一塊一塊把水泥摳下來的。」
「幸虧這些『假水泥』被發現得早,如果學生入住出了事才發現就完了。」張光啟感到害怕。
張光啟說,由於25噸問題水泥,該校近千名農村寄宿學生今年秋季只能擠在教室裡睡覺。該校已經向廠家索賠,但雙方就賠償方案各持己見。
坐落於鹿邑縣觀堂鎮的志成實驗學校是一所民辦學校,設有小學和初中部,共有在校生1700餘人。張光啟說,這裡的學生主要是周邊的農村孩子,其中寄宿生960多名,許多是留守兒童。原有的學生宿舍由當地棉花加工廠的機器廠房改建,住宿條件很差,也很擁擠。
為了改善辦學條件,該校包括借款在內,今年籌資300餘萬元,準備建造一棟四層的新宿舍樓。工程於2019年3月16日動工,原計劃7月15日完工。沒想到,問題在打地基時就出現了。
3月26日,志成實驗學校從鹿邑縣水泥經銷商張記芳處購買了25噸「海固中聯牌」水泥,一次性支付貨款9750元。次日,施工隊打地基時為宿舍樓預製了用於承重、抗震的地梁。
但是,3天後,施工隊準備立鋼架、豎梁作業時發現,通常3天就會凝固的地梁混凝土依然稀鬆,施工被迫停止。
4月4日,在看到地梁混凝土依舊沒有凝固後,志成實驗學校校方懷疑買到了「假水泥」。他們聯繫了經銷商張記芳,對方未能對該批水泥質量給予明確答覆。校方於4月4日下午將水泥樣品送往河南省淮陽縣億捷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化驗,樣品顯示水泥抗折強度、抗壓強度均未達標。
張光啟表示,4月中旬,「海固中聯牌」水泥生產廠家——山東省棗莊市鵬源建材有限公司曾來人取樣,回廠檢測後稱水泥「合格」。
4月23日,志成實驗學校將經銷商和廠家投訴至鹿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受理後,對該批次水泥進行抽樣,並派專車將樣品送至安徽省亳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驗。
記者從亳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6月份出具的檢驗報告上看到,該水泥樣品顯示抗折強度(3天)平均值為0.8,國家標準是大於等於2.5;抗壓強度(3天)平均值為3.4,國家標準是大於等於10.0;抗折強度(28天)平均值為3.9,國家標準是大於等於5.5,抗壓強度(28天)平均值為15.8,國家標準大於等於32.5,結論是樣品不合格。
「這表示該批水泥屬於不合格產品。」鹿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主管稽查工作的負責人告訴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接到校方投訴後,該局迅速進行抽樣檢測,並依據檢測結果召集校方、經銷商、廠方進行調解。
「我接了訂單後,是從廠家直接把水泥運到學校的。」經銷商張記芳對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表示,他當時共運了50噸水泥,志成實驗學校購買了其中一半。他認可該批水泥「不合格」的結果,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他說,自己無法鑑定水泥合格與否,何況,廠家向他出示了有效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和商標註冊證。
志成實驗學校向廠家提出索賠額度為30餘萬元。張光啟說,賠償方案是學校依據施工成本、用工合同、當地工資水平認真核算出的,沒有過高要求。包括首次預製材料費和機械、人工費,清除「假水泥」費用,赴淮陽、商丘、亳州6次產生的化驗費及相關費用,合同延期賠償費,技術監理、看場人員工資,因工程延期造成學校管理、學生流失、賠償及退費等,截至6月13日,共計33.2763萬元。
鵬源建材有限公司不同意校方提出的賠償方案。除了這25噸,同一批次其他水泥有多少噸、賣到了哪裡?今天,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經辦人,均未獲回應。
鵬源建材有限公司一位法律顧問向記者表示,對方要價太高,公司無法接受。而對於這批不合格水泥如何出廠賣到學校,這位律師表示並不知情。
張光啟說,早在4月第一次鑑定發現水泥不合格後,學校就與廠家商議儘快賠償,當時校方核算的賠償費用為10.6834萬元,但廠家不同意,僅打算賠償已經使用的大約4噸水泥的費用,這讓學校無法接受。
「光把那些『假水泥』打下來,就僱了12個人幹了12天。」張光啟說。
鹿邑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前述負責人表示,該局將依據產品質量法作出相關處罰,目前正在走程序,但只能對經銷商作出處罰,廠家應由其屬地山東省棗莊市的相關部門調查、處理。
張光啟說,該校每年收入扣除工資和運營費用後,剩餘經費在50萬元左右。 「多拖一天學校就多一天的壓力,廠家的損失也在增加。」
水泥糾紛產生後,這所學校的宿舍樓一度停工兩個月,6月中旬剛剛復工,工期已經延誤。為此,學校臨時騰挪了一些教室用作臨時宿舍,這樣讓孩子們開學後能「有個地方住下來」。
人民微評:表演「啞語」,監管者豈可失語?
水泥形同豆腐渣,人命關天的事,特別是涉及孩子,不容掉以輕心。問題水泥,暴露出廠家和商家存在重重問題,而監管人員自作聰明地表演「啞語」,醜態畢露,不僅可笑,而且可怕。職責範圍內的事,無權躲閃,姑息就是縱容,失語就是失職!
(整理:張小松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見習記者 耿學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青蜂俠視頻、@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