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長大的孩子有多懶?「懶癌」男孩父母離世,他把自己餓死了

2020-12-21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愛」是為人父母給予孩子的禮物,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情感之一;「寵」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甘霖,適度澆灌能夠讓幸福提升,過度給予則會讓樹苗澇朽。

讓寵愛變成溺愛,再好的良木也難成才,甚至有人會因父母溺愛而「喪命」,河南信陽就曾發生過這樣的案例。

溺愛長大的孩子有多懶?「懶癌」男孩父母離世,他把自己餓死了

在河南信陽一個叫做保安村的地方,有個名為楊鎖的年輕人,在父母過世5年之後,因為懶惰把自己活活給餓死了。他的故事甚至被拍成了紀錄片,讓很多人感慨不已。

楊鎖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對於他們而言,兒子不僅是要傳續香火的「寶貝」,更是他們心頭肉、手中寶。從孩子出生後開始,愛與寵就成了這家人的育兒主旋律。

雖然楊家人過得並不算富裕,但父母一概秉持苦了自己也絕不苦了楊鎖。除了在吃上滿足楊鎖的需求之外,在日常生活當中,楊家夫妻的「愛」子行為,常常讓人費解又無奈。

據楊家人的鄰居反映,楊鎖到了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父母出門時還要用扛著或挑著,與其他農村孩子不同,楊家父母從來不會讓楊鎖幫忙幹活,就算是農忙的時候,楊鎖也不過是坐在田邊玩耍等待,看著父母辛苦種田、收割。

還有鄰居反映,即便楊鎖一天天長大,楊家夫妻似乎也沒有要讓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就連吃飯這件事也恨不得代勞,經常是端著飯碗餵到楊鎖的嘴裡。讓鄰裡鄰居們都覺得孩子寵得有些過了頭。

在楊鎖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18歲時,母親也因過勞死離開人間。三口之家變成孤身一人,為了父母的寵愛,鄰居們原本以為楊鎖會逐漸獨立起來。然而,事情卻邁向了一個讓人嘖嘖稱奇、哭笑不得的方向。

父母離世後不久,楊鎖先是將家裡值錢的東西全部變賣,換來吃穿用度所需的資金,後來花光了家裡的錢,他就開始要飯吃。

別人給了他生肉生米,他懶得做,全部掛在房梁上直到腐爛變臭為止。天氣冷的時候要生火取暖,他懶得出去撿柴,就把家裡的桌椅板凳門窗房梁全部拆下來燒火取暖。更為奇葩的是他連上廁所都懶得去,乾脆在屋裡面刨出來一個坑,上完廁所後再用土蓋起來。生活從來不會偏袒誰,楊鎖的懶最終換來的就是活活餓死,而餓死的原因不是沒人接濟沒得吃,而是有人送食物,他懶得吃。楊鎖死後,他的事情變成了典型的「教育反面教材」,人們也看到了「溺愛成刀」的極端結局。

作為家長,在愛與溺之間該如何權衡,在教與養之間又該做哪些事呢?

1、愛而有度,寵而有限

明智的父母應當學會放手,讓孩子料理自己的事情,從孩子懂事開始,即可以逐步嘗試著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使孩子養成自立的性格,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解決事情的過程中,使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行為,逐步樹立自己的邏輯思維力。

因愛而放手,能夠讓孩子受益終生,有限度的寵,有尺度的愛,才是真的愛。

2、教之有據,養之有理

父母應當依據合理的教育策略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與孩子進行平等對話,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要做到教之有據,養之有理,不做「糊塗」父母。

對孩子給予充分的愛是父母的天性,懂得在愛上收放有度才是聰明父母的所為,別用愛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養育路上做好以下三件事。

鼓勵孩子做家務引導孩子行孝道督促孩子緩進步

每一個降生的孩子都猶如一張純潔的白紙,家長是最先拿起畫筆的人,也是給這張白紙塗上顏色主基調的人,當代表「愛」的大紅色塗抹的過深,其他色彩的魅力就很容易被掩蓋,勸家長不要用「愛」成為毀掉潔白畫紙的人。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有種懶是楊鎖,父母雙亡後活活把自己餓死,網友:懶的最高境界
    過了幾天男人回來後,卻發現妻子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活脫脫個餓死了,原來懶媳婦只吃了嘴邊的大餅,寧願餓死也不願意低頭吃下面的大餅,聽到這裡,我們不由得感嘆,這個媳婦得有多懶呀,連低頭都不願意動,或者連轉一轉大餅也懶得動,真是懶出了新高度。
  • 第一懶人楊鎖:懶到都不想吃飯,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家中
    比窮更可怕的就是懶,相信大家都聽過懶人吃大餅的故事,脖子上掛著大餅,卻因為懶得吃而活活餓死,故事中的懶人我們無從查證,或許只是個虛擬出來的角色,但是現實中卻真的有一位這樣的懶人,據說是被自己活活懶死在了家中,其中又有著怎樣的隱情呢?
  • 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不懂放手的父母,容易養出「巨嬰」
    孩子是父母最珍愛的寶貝,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有時候父母過度的愛卻會變成"溺愛",不懂放手讓孩子成長,而養出"巨嬰"河南23歲小夥被自己餓死家中河南的一位23歲的小夥子在父母去世之後,活生生地餓死家中,據了解,這位小夥子名叫楊鎖,四肢健全,智商也很正常,為什麼就會活生生地餓死呢
  • 楊鎖23歲因太懶餓死家中,是父母鎖住了他,還是自己畫地為牢?
    2009年冬天,河南省信陽市一名23歲的青年餓死在自己家中。這個餓死在了自己家中的青年叫楊鎖,寓意是:為了把孩子永遠留住。這把鎖不僅鎖住了楊鎖的人生,更是他生命的終點。對於沒有辦法一輩子給與溫室環境中長大的人,懶惰就等同於把一個人活埋,而楊鎖的家庭貧困,生活條件艱苦。
  • 他是中國頭號懶人,23歲餓死家中,身體僵硬多日才被發現
    許多父母可能太過於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年齡還小,可以慢慢教導,但卻不知,這樣的錯誤觀念,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 在中國,就有一位懶人,被稱作"中國第一懶人"。
  • 23歲被「懶死」的楊鎖:8歲前腳不沾地,父母離世後討飯都嫌累
    試問,一個人要有多懶才會把自己推向死亡的絕路。這種"懶"的程度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事情是這樣的,楊鎖自幼被父母"疼愛",這種疼愛可能是正常孩子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 號稱「中國頭號懶人」的楊鎖究竟有多懶?連「飯」都懶得吃!
    這樣的家庭一般情況下,孩子逐漸長大之後就應該能成為半個勞動力了,幫助家裡減輕負擔,幹點農活什麼的。但是楊鎖呢?在他小的時候,父母總是把吃的喝的送到他跟前,什麼都不讓他幹。若是對待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也可以理解,然而,隨著楊鎖慢慢長大,他父母還是這個樣子,簡直是將楊鎖捧到了天上。
  • 中式溺愛也好,俄式溺愛也罷,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以「悲劇」收場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是有害的,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楊鎖出生於1986年,是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保安村人,2009年12月,餓死家中,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還真沒見過那麼懶的孩子。他是我們堂兄弟8個當中長得最英俊、最聰明的,也是最懶的。2009年12月,下了幾天大雪,我估摸著楊鎖好幾頓沒吃飯了,就提著飯、拿著被子到他家去,結果發現他全身僵硬,已經斷氣了。」堂哥楊德玉說。
  • 那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有個21歲的留學生,他從小接受的就是「不放手式」教育。 他上初中才和母親分床睡,讀高中了還是母親幫自己洗內衣內褲。平常只要是父母能做的事情,都會幫他做好。 等他長大了,別的同學可以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他除了學習什麼都不會做,連衣服都不會疊。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真的很可怕,歷史告訴我們……
    關懷孩子並沒有錯,但關懷需要一個度,如果超出了這個度,不僅不會達到預期效果,還會適得其反。曾國藩認為:孩子成長需要從小培養,通過他們自己平時刻苦努力,養成好的工作生活習慣,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伴在他們身邊。曾國藩教育子孫,一直秉持「善」、「勤」、「淡」、「學」幾個字。
  • 懶人真的會活活餓死自己嗎
    有天,老公要出遠門了,擔心老婆餓死,做了個大餅套她脖子上,可以讓她直接吃到。夠貼心吧。幾天後,回家的老公卻發現自己的老婆餓死了。原來老婆只吃自己前面最近的餅,周邊不吃,懶的連動一下手,轉一下餅的能力都沒了。這種懶人故事,非常有教育警示作用。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吃飯要餵從不工作,父母走後他活活餓死在家中
    中國式父母,似乎天生就有著體諒子女的本能,但是這種本能如果過了分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就比如說:有一些孩子成為了「巨嬰」,這些巨嬰的形成條件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勤快,幫助孩子們做了孩子們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
  • 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長大以後到底有多慘!羅志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根據周揚青的曝光,毀掉羅志祥的是他自己,並且很大程度上已經給他留了面子。這一點從周揚青的語氣中能感覺的到她手裡掌握著羅志祥更要命的證據。羅媽媽為什麼不會反思一下呢?一味溺愛孩子的媽媽就是縱容犯。在事實面前還是少辯解兩句,這樣顯得會得體一點。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自己連路都不想走,父母去世後凍死家中
    講的是宋朝有個叫方仲永的「神童」,5歲就會寫詩,而且達到了「指物作詩立就」的程度。按說,他長大應該能有一番作為。但由於他的父親經常帶他到處炫耀會客,使他不能無法安心繼續學習,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後來神童也逐漸變的平平無奇。自古以來因為父母從小過分溺愛,導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阿葉要說的這位,就是被父母嬌慣,成了「中國第一懶人」,最後竟然活活餓死在自己的家裡的真實故事。
  • 23歲懶人楊鎖餓死家中,父母給了他最好的生活,卻奪走他的一生
    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孩子,是那麼的快樂那麼的溫馨,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已經足夠自給自足,所以不必向外在世界索取溫暖,也不必做尋求療愈的信徒,然而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發生了一些錯誤,他們把對孩子的愛護當成了溺愛,把寬容當成了一味的縱容,以至於從小被嬌慣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沒有辦法適應
  • 有幾種男人就應該讓他餓死
    沒有少爺的命,卻有少爺的病,這樣的男人應該讓他餓死。90後、00後成長起來了,已經開始走進婚姻、家庭。有的家庭,獨生子女是在溺愛中成長的;有的家庭,雖然不是獨生子女,但是,因為家庭明顯重男輕女,男孩也是在溺愛中成長的。這些男人,自私自利、眼高手低,他們落下少爺的病,家庭條件卻不足以支撐他們過少爺的生活。女孩子眼瞎嫁給這樣的男人,只是苦和累。最好辦法就是發現問題,果斷脫身。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一輩子沒幹過活,23歲時父母去世後餓死在家中
    導語: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孩子的教育,最核心的也就是家庭教育。隨著人們的生活物質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很多父母都會把孩子當成寶貝一樣來寵,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給了孩子無盡的溺愛,殊不知這樣做是毀了孩子的一生。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好吃懶做。
  • 嬌生慣養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不幸!
    所以才有了後來震驚全國的輪姦案。事發後,李天一的母親夢鴿,甚至倒打一耙,說受害人是組織賣淫。不過最後,還是以李天一被判刑10年結束。這個的殘局,何嘗不是李雙江兩口子一手釀成的呢?溺愛就像一把鋒利的鋸子,對孩子進行無痛截肢,離開了父母的攙扶,他就無法獨自在這個世界上行走。從小不讓孩子吃苦,長大了這個世界就會讓他吃苦。
  • 被稱為「中國第一懶」的楊鎖,父母相繼去世後,23歲餓死家中
    富養"窮孩子",巨嬰楊鎖 "泯然眾人矣。"王安石在《傷仲永》中感嘆仲永無法言明的痛——從一個天才,到泯然眾人。這其中的變化不得不說和他的父母有極大的關係。 楊鎖也並不是天生的懶惰,而他之所以會養成懶的習慣,是他的父母一手打造的。常言道: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而楊鎖完美地打破了這條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