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父母寵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寵愛也是要有限度的。
當寵愛變成"溺愛",便不再是愛,而是一種"害"。
素聞,河南信陽23歲的小夥子楊鎖,在一個冬天死在家中。到底是為何而死,原因有點啼笑皆非,是被"懶死"的。
試問,一個人要有多懶才會把自己推向死亡的絕路。這種"懶"的程度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事情是這樣的,楊鎖自幼被父母"疼愛",這種疼愛可能是正常孩子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被「懶死」的楊鎖:8歲前腳不沾地,父母離世後討飯都嫌累
在8歲前腳都不用沾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從不捨得他下地走半步,覺得會累著他了。上學的時候也是把他背過去,放學就再背回來......這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後來,楊鎖的父母皆因病去世,留楊鎖一人在世上。他被堂哥送去過工作,但是因為太懶而被趕回來了。最後他乾脆不出門了,呆自己在家中,餓得受不了了才出去乞討。
這麼一個手腳健全的人,居然要以乞討為生。後來冬天太冷了,他便連乞討都懶得去了,活活餓死在家中......
而害死楊鎖的劊子手,便是懶惰。
但是懶惰背後,卻是其父母從小到大對其的過分的溺愛,使他無法自己生存。
換言之,就是楊鎖的父母親手把自己的孩子推上了絕路。
現在社會很多家長都很寵愛自己的小孩,特別是獨生子女的,更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飛了。有楊鎖這個前車之鑑,家長們確實該好好反思自己對孩子的寵愛程度,不可一味溺愛。
一味溺愛孩子有什麼壞處呢?
自私自利,以自己為中心。
因為父母平常一味的遷讓,孩子形成了一種想幹嘛就幹嘛的習慣。在家還好,如果在外面,在外人面前呢?怕是做錯事,亂說話,會免不了一頓毒打吧!
不利於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
從小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但是,人總會長大,父母也總會老去,等孩子要一個人面對世界的時候,孩子不能獨立生活,不是害了孩子嗎?甚至會成為第二個"楊鎖"。
身為家長,該如何有分寸地對待孩子?
鼓勵孩子多動手。
比如,做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洗洗菜,或者哪怕站在旁邊看著炒菜也好。通過這樣無形中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給孩子找個寄宿學校。
寄宿學校是最能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的,而且跟同齡人住在一起,孩子也不會感到孤獨。父母千萬不要狠不下心來,覺得孩子還小,還是留在自己生病照顧為好。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孩子就很難獨立成長了。其實,孩子遠沒有家長眼中的脆弱,不需要無時無刻捧在手心。
不要"事必躬親"。
在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不要搶著來做,而要讓他自己完成。比如穿衣服,穿鞋子,又不是嬰兒了,是時候該讓孩子獨立做這些事情了。
父母愛子,當為之計之遠。家長應該趁早拋棄"孩子還小""不想孩子碰壁""不願放手"這些危險的想法,孩子多"碰壁"才會成長。
不然,等孩子長大,變成第二個"楊鎖",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