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懶人」楊鎖:23歲懶死在家中,究竟是誰的錯?

2021-01-08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大家應該都明白,家庭教育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一個人如果能夠得到好的家庭教育,那他就是幸運的,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而不健康的家庭教育,則會毀掉孩子的一生。

如果孩子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很容易成為一個自私自利、好吃懶做的人。這時,就不得不談談那個因為溺愛,喪失生命的「中國第一懶人」。

在溺愛中長大的楊鎖,雖然家境一般,但由於是家中獨子,父母非常寵愛他。一般來說,普通孩子在一兩歲就可以開始獨自行走,可楊鎖直到8歲還依舊不喜歡走路。

他在家中不僅不幹活,在學校也從來不寫作業。如果老師對他嚴厲一點,楊鎖便會回家告訴父母。第二天,父母就會到學校去找老師麻煩。

據楊鎖的堂哥介紹:「他是我們堂兄弟8個當中,最英俊、最聰明的,但也是最懶的。」

其實,楊鎖一開始並不是這麼懶,他在小時候也曾嘗試著幫父母幹活。但母親怕他累著,不讓他做,所以楊鎖才慢慢變成了「懶人」。

在13歲那年,父親因肝病去世後,母親依舊寵著他,最終,母親也積勞成疾。而喪失生活能力的楊鎖,就將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變賣一空。

天冷的時候,他連上廁所都懶得出門,每次方便後,就在堂屋地下刨個坑,埋上土就完事了。為了取暖,他將家中所有能燒的東西都燒了,連床都被劈了。最後餓死在家中,年僅23歲。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而父母的溺愛對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傷害。

何為「溺愛」?

「溺」字,在詞典中的解釋是「淹沒」。如果人被水淹沒致死,叫做「溺斃」,而父母的愛流橫溢泛濫成災,也是會「淹沒」孩子的心靈。

這種溺愛,是一種失去了理智、完全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扭之愛。從小被父母悉心照料的孩子,長大後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導致生活變得一團糟。

在過去的調查中發現,那些家庭條件較好的,父母的認知沒有那麼高的家庭,越容易用溺愛的方式來養育自己的孩子。

想辦法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給他們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但卻忽略了培養品性和獨立能力的重要性,對他們的成長形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被「過度溺愛」的孩子特徵

首先,這樣的孩子獨立性差。一般來說,那些被過度溺愛的孩子,都缺乏自理能力。

他們已經養成了父母包辦一切的習慣,完全沒有自我思考的能力。什麼都不需要擔心,更加不會考慮經濟問題,精神也十分依賴父母。

等到踏入社會後,一旦面對很小的困難就會退縮,只想著逃避,很難成事。

其次,被父母溺愛的孩子還會表現為性格自私自利。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他們早就習慣了接受,習慣了被愛和成為焦點,逐漸就變得自私自利。

不管遇見任何事情,都會首先考慮自己。這樣的孩子不會懂得感恩,也更不懂得如何回饋自己的父母,將來長大根本談不上孝順。

最後,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非常容易變成啃老族。

由於早已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不知道如何通過努力自力更生。即使在成年以後,也會自然而然依賴父母,甚至覺得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很多種,有的家長會選擇讓孩子踩在自己的肩上,飛得更遠;有的家長會把孩子含在嘴裡,捧在手心。

父母疼愛孩子是天性,但過度的溺愛並不是愛,而是對孩子的傷害。當你開始意識到孩子出現問題時,一切都已經後悔莫及了。

對孩子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獨立,讓他們在感受愛的同時,也不能缺少磨練。

- The End -作者 | 胖迪兒參考資料:Anthony, E. J. (1987). 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 overview. The invulnerable child, 3-48.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
    其實故事中的這個懶人無從考證,只是家長編出來教育孩子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這樣一位真真正正的懶人,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名叫楊鎖。「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刨坑,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1986年楊鎖出生在北方的一個小山村,由於是家中的獨子,父母對他極盡寵愛,雖然家裡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老兩口對於楊所提出的要求都儘可能地滿足他,楊鎖在家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日子,等到孩子8歲的時候,老兩口還捨不得讓孩子下地走路,當時村裡的人也勸過老兩口,讓他們別這樣慣著孩子,但是老兩口不聽。
  • 曾經的「天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都就地解決,23歲終懶死家中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曾經學習過「懶漢吃餅」的寓言,寓言中即便主人公的妻子出遠門時給他烙了一張大餅掛在了脖子上,可是懶漢卻只吃自己嘴能夠得到的部分,最後餓死在了家中。雖然這只是為了教育大家從小不能養成懶惰習慣而杜撰的一則寓言故事,但是在真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並不是未曾發生過,河南省曾經有個被媒體稱為「天下第一懶人」的楊鎖,就在23歲這個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時,生生餓死在了自己的家中。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從小到大不幹活,父母去世後在23歲餓死家中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從小到大不幹活,父母去世後在23歲餓死家中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進入了小康家庭,每個家庭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而物質也隨著上漲不少。就是這樣的現狀,也讓很多年輕父母止步二胎,孩子們也成為了家中老人們的心肝寶貝,很多爺爺奶奶也順應著 孫子孫女們的要求,幾乎是有求必應。而在我國有一位懶人,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出門不下地走路,吃飯讓人喂,23歲時被凍死家中。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刨坑上廁所,取暖燒家具,23歲懶死家中
    從前有一個懶人,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做,所以當有一天父母不得不同時出遠門時,就做了一個超大的餅套在他的脖子上,確保他每天都有飯吃。 可是幾天後父母回來,卻發現懶人還是餓死了,因為他實在太懶,只吃了前面的大餅,寧願餓死也不去吃後面的大餅。
  • 第一懶人楊鎖:懶到都不想吃飯,父母離世後,23歲餓死家中
    比窮更可怕的就是懶,相信大家都聽過懶人吃大餅的故事,脖子上掛著大餅,卻因為懶得吃而活活餓死,故事中的懶人我們無從查證,或許只是個虛擬出來的角色,但是現實中卻真的有一位這樣的懶人,據說是被自己活活懶死在了家中,其中又有著怎樣的隱情呢?
  • 我國第一懶人,吃飯從不自己動手,父母去世後被自己活活「懶死」
    在中國傳統文化在,一直倡導勤勞致富,人要靠雙手養活自己,抵制不勞而獲。雖然每個人都有惰性思想,但如果能夠憑藉自己堅定的信念抑制住,便能夠不受影響。然而今天要說的這位懶人,他號稱我國第一懶人,連吃飯都不會自己動手,在父母不幸離世後,他竟然活活被自己「懶死」,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一輩子沒幹過活,23歲時父母去世後餓死在家中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一輩子沒幹過活,23歲時父母去世後餓死在家中。 楊鎖13歲那年,父親因為肝病去世。家裡的頂梁柱沒了,母親卻依然寵著他,還是不讓他幹一點活,因為太勞累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楊鎖卻動不動就發脾氣,甚至對母親拳打腳踢,最後積勞成疾的母親在楊鎖18歲那年也去世了。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直接刨坑,取暖靠燒家具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上廁所直接刨坑,取暖靠燒家具相信所有的家長都不希望看到自家孩子,懶得一動不動吧,但是在我們生活中,就真的有一位懶到讓人吐血三升的人,那就是號稱「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那麼這個號稱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究竟懶到什麼程度呢?
  • 23歲被「懶死」的楊鎖:8歲前腳不沾地,父母離世後討飯都嫌累
    素聞,河南信陽23歲的小夥子楊鎖,在一個冬天死在家中。到底是為何而死,原因有點啼笑皆非,是被"懶死"的。 事情是這樣的,楊鎖自幼被父母"疼愛",這種疼愛可能是正常孩子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被「懶死」的楊鎖:8歲前腳不沾地,父母離世後討飯都嫌累 在8歲前腳都不用沾地,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父母從不捨得他下地走半步,覺得會累著他了。上學的時候也是把他背過去,放學就再背回來......這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
  • 號稱「中國頭號懶人」的楊鎖究竟有多懶?連「飯」都懶得吃!
    說起楊鎖,他簡直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頭號懶人,因為他的懶,甚至將自己送上了絕路。圖片:點外賣劇照客觀而言,懶並不是天性,而是後天養成的,這與父母的教養有著很大的關係。提起父母一輩的生活,想必很多人都心裡有數,在父母那個年代,當真是許多人都過慣了苦日子,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是事,想要頓頓大魚大肉根本是不可能的。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23歲活活餓死,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
    這個人名叫楊鎖,他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23歲那年他活活餓死,他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呢?楊鎖出生在河南某地的農村,他是80後,他的父母老來得子,老兩口把楊鎖視為掌上明珠,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他們把所有的寵愛強加到楊鎖身上。
  • 他是中國頭號懶人,23歲餓死家中,身體僵硬多日才被發現
    但這種懶人思想,對於孩子們來說,要從小杜絕,不能養成這種懶人習慣。許多父母可能太過於溺愛孩子,總覺得孩子年齡還小,可以慢慢教導,但卻不知,這樣的錯誤觀念,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 在中國,就有一位懶人,被稱作"中國第一懶人"。
  • 中國第一懶人楊鎖:被父母「寵物化」養18年,終因懶惰活活凍死
    這個故事的原型無從考證,但現實中其實存在比這還誇張的懶人。要不是有真實的記載,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真存在這樣的懶人。他就是被稱為中國第一懶人的楊鎖。「中國第一懶人」楊鎖,23歲活活凍死1986年楊鎖出生於河南的一個小鄉村,他是家中的獨子,又是男孩,因此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父母對其非常溺愛。楊鎖的家庭並不富裕,但夫妻倆對這個兒子卻極盡寵愛。會滿足他的一切需求,真是做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程度。
  • 楊鎖23歲因太懶餓死家中,是父母鎖住了他,還是自己畫地為牢?
    2009年冬天,河南省信陽市一名23歲的青年餓死在自己家中。這個餓死在了自己家中的青年叫楊鎖,寓意是:為了把孩子永遠留住。這把鎖不僅鎖住了楊鎖的人生,更是他生命的終點。對於沒有辦法一輩子給與溫室環境中長大的人,懶惰就等同於把一個人活埋,而楊鎖的家庭貧困,生活條件艱苦。
  • 被稱為「中國第一懶」的楊鎖,父母相繼去世後,23歲餓死家中
    如果把懶作為比賽項目,那可能沒有人能贏過楊鎖吧。楊鎖是誰?一個寧願討飯、睡覺,也不願動一動的少年,懶讓他失去了自尊和底線,這也奪走了他的一生。
  • 他被稱為「巨嬰懶人」,吃飯靠餵、走路靠扁擔挑,結局警醒家長
    當時,村民只是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說我是「巨嬰鼻祖」、「巨嬰懶人」、「中國第一懶人」,這些稱呼我都不在乎,只要生活不累,我就開心。於是,我決定做一名光榮的乞丐,四處討飯吃,不過村民送來的肉都是生的,我不會做,就只能掛在屋簷上,直到變臭才扔掉。
  • 23歲懶人楊鎖餓死家中,父母給了他最好的生活,卻奪走他的一生
    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在父母的庇護下長大的孩子,是那麼的快樂那麼的溫馨,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已經足夠自給自足,所以不必向外在世界索取溫暖,也不必做尋求療愈的信徒,然而有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發生了一些錯誤,他們把對孩子的愛護當成了溺愛,把寬容當成了一味的縱容,以至於從小被嬌慣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沒有辦法適應,沒有父母陪伴、照顧的粗糙生活,最後就會像天下第一懶人楊鎖一樣
  • 中國「第一懶人」:吃飯要人餵,父母死後不久被凍死,年僅23歲
    不過就在幾年前,在中國大地上,就出了一個「第一懶人」楊鎖,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吃飯要人喂,整天躺床上,就連走路都不想自己走。從此以往整個人就變成了廢物,終日無所事事依賴父母。後來父母去世了,他沒有任何生存能力,最後被活活凍死。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
  • 河南懶人楊瑣,取暖燒家具,23歲生活不會自理被發現時餓死在家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人——楊鎖。他是一直被人稱為中國第一懶人,之所以會被人們這麼稱呼,是因為他的懶惰讓他本人沒了性命。楊鎖死於23歲的那一年冬天,他出生在河南省的一個貧困家庭,是家中唯一的獨生子。雖然家裡沒有經濟實力,可是正因只有他一個孩子,楊鎖的父母對他也是十分的溺愛。基本上都是讓楊鎖什麼苦也不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將他照顧的無微不至。
  • 他是中國第一懶人,自己連路都不想走,父母去世後凍死家中
    講的是宋朝有個叫方仲永的「神童」,5歲就會寫詩,而且達到了「指物作詩立就」的程度。按說,他長大應該能有一番作為。但由於他的父親經常帶他到處炫耀會客,使他不能無法安心繼續學習,智力日益走下坡路,後來神童也逐漸變的平平無奇。自古以來因為父母從小過分溺愛,導致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今天阿葉要說的這位,就是被父母嬌慣,成了「中國第一懶人」,最後竟然活活餓死在自己的家裡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