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訊(通訊員李春庭)12月25日,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2020年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圓滿落幕,學校教師順利完成研修任務,合格率在95%以上。
為服務國家「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重大戰略,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019年教育部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簡稱能力提升工程)。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總體發展目標,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
長沙特校在長沙市信息技術工程管理辦的統一安排下,以新技術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基於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工作從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團隊信息技術應用指導能力和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入手,從理念到行為整校推進:將網絡研修與信息工作坊建設進行線上、線下無縫連接,將信息技術提升工作與學科教研組建設相結合。並根據成人學習方式,任務驅動,將學校教學開放日、湖南省集體備課大賽、一師一優課推優、中技協智慧課堂比賽等活動與信息技術工程進行深度融合,有效著促進學校教師信息技術使用能力的提升。
據了解,學校成立了以校長胡建郭為組長,副校長王磊、楊軍為副組長,教研處和教育技術中心及信息技術骨幹教師為組員的工作小組。
從今年6月份即開始前期準備和調研工作,以在線問卷調查、課堂測評等多種方式,精準地把握教師的信息化現狀發展水平及提升目標。7月暑假校本培訓根據教師能力發展水平和需求組建不同學習班級,開展小班化教學,培訓教師以任務驅動,精心設計課程,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提高教學實效。9月邀請到中國教師研修網、湖南省辦事處張孟笛主任來校做專題培訓。10月學校組織教學開放日活動,以網絡雲端微平臺對外展示14堂直播課和39堂錄播課,網絡平臺觀摩人才達10000餘人次,充分體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教師積極探討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探索適合特殊教育學生的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跨學科領域學習等,積極轉變教育教學理念。2020年集體備課大賽中學校35支學科組團隊獲獎,其中特等獎4個,一、二等獎各8個,三等獎15個。學校5個微課作品獲全國新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學習展示獎。
學校代雨老師說到「作為一線老師,平常我只會使用PPT等基本辦公教學軟體,但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我學會了使用希沃白板5創設互動活動、UMU和問卷星在線布置作業、網絡採集學生學情等,我最高興地是學會了如何製作『微課』,把知識點做成充滿趣味性的視頻,幫助孩子們進行前置學習。既掌握理解知識又方便存檔,非常實用!信息技術工程還讓我學會了在線教研、在線聽評課,能夠隨時隨地學習國內各位名師專家的教學經驗,觀摩優質課堂,讓我的教學能力得到提升。」
新教師王雅如說到「作為新老師,通過參與本次提升工程,我學會了番茄表單、Excel、錄屏、微課製作等軟體的使用。例如,通過番茄表單製作問卷,對學生進行前測;使用Excel對學生的數據進行數圖轉化,更直觀的看到學生每天的進步;用剪輯師錄屏工具對電腦進行錄屏、用剪映APP進行視頻剪輯,製作微課,更好的為課堂服務。信息技術工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學習日常中老師需要用到的信息技術,讓我們的教育教學更加豐富!」
胡建郭校長表示,學校擁有112年歷史,底蘊豐厚,信息技術代表現代科技,兩者間的完美融合必將推動學校發展更進一步!目前我們都身處於網絡時代,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科學技術的核心必將進入教學領域,我們再也不能只用經驗去教育未來的孩子們了,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必將堅定不移地將教育信息技術進行下去,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認知、探究的工具,讓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它的獨特魅力,讓網絡研修成為我們教師進行交流學習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