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探訪醫務工作者集中生活區,「自我隔離」的日子他們在幹啥?

2020-12-22 西部網

商洛新聞網特邀記者自2月26日隨商洛市中心醫院新冠肺炎隔離病區第二梯隊醫務工作者,在生活區開啟集中生活以來,「自我隔離」的日子也有十餘天了。這些醫務工作者是如何在生活區度過日復一日的生活,他們期間又都做了些什麼?今天,記者帶你走進醫務工作者集中生活區,了解這裡的日常······

後勤保障讓醫務人員感受家的溫暖

在集中生活區,有這麼一群人,不管是狂風還是暴雨,無論是日出還是日落,或者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基本全天二十四小時身體力行地守護著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的生活起居,從生活日用品到一日三餐,從上下班接送到一應日常需求,盡心盡力地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只是為了這一批又一批的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能夠在離家之外的地方感同身受到「如家」般的溫暖與熾熱。他們就是守護醫務人員的後勤保障組。

「感謝你們事無巨細的關懷,感念你們精心細緻的照顧,正因為有你們,我們過得都好。」生活在這裡的醫護人員對後勤保障的工作非常滿意。

集體科研的溫度在這裡繼續升華

該院感染科二病區主任醫師李藝作為第一梯隊醫生自1月27日於隔離病區開展抗疫一線工作,2月17日開始在生活區集中生活,3月3日接到通知又進入隔離二病區工作至今。「隔離」休息期間一直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新聞資訊,閱讀、學習新冠肺炎臨床資料以及新版治療指南,一如既往參加醫院應急辦組織的會診和學習。在閱讀零散新冠肺炎臨床病例基礎上,根據經驗總結、整理、分析商洛7例確診患者早期應用霧化幹擾素+阿比朵爾與霧化幹擾素+阿比朵爾+克力芝抗病毒藥的療效分析。據了解,這亦是市級科研立項項目。

該院感染科二病區副主任醫師高春燕作為第一梯隊醫務工作者自1月27日於隔離病區開展抗疫一線工作後,2月24日開始在生活區集中生活。時至今日,「隔離」休息已半月有餘,但從未停止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關思索,每天堅持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新聞資訊、臨床資料以及治療指南的更新及理由,在大量數據、病例上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分析、總結、整合各地區病例特點,以期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臨床研究作出貢獻。

該院關節外科副主任醫師王立松作為第二梯隊醫務工作者,自2月17日在第一隔離病區工作至今,每天來回穿梭於病區和生活區之間,在繁忙的一線抗疫工作之際,下班回生活區後利用碎片化時間查找、閱讀、學習新冠肺炎方面零散文獻、相關臨床資料等,以期結合患者臨床上時有的肌痛、無力等表現,分析、整合、總結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作出應有貢獻。

大多醫護人員利用休息時間,比如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林文利、急診醫學科護師羅萍、新生兒科主管護師閆敏翻看著令記者望而生畏的大部頭專業書籍,像是《血流動力學》《急診與災難醫學》《新生兒保健學》等等,只是為了將理論專業知識更好地應用於臨床病例中,更好為患者健康服務。

同等學力研究生、職稱備考複習

該院泌尿外科護士長鄭芳自2月25日集中生活以來,每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同等學力研究生備考中,對於重拾「課本」的她,面對多年未接觸的英語詞彙以及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需要跨過很大的「心理障礙」。在克服種種困難的同時,每天抽出固定時間堅持練字,與她可愛的孩子一齊朝著更美好的明天奔跑。

腫瘤科一病區護師趙娜娜、護士冀曦曦自2月24日開始「隔離」休息後,分別投入到緊張有序的主管護師、護士職稱考試複習中,流水般的生活讓她們在艱辛付出的過程中感受到醫學生「三點一線」的求學時期不足為外人道哉的歡欣。

特殊視頻會議

因前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需要,該院決定將原腫瘤科一病區、腫瘤科二病區從東區整體暫遷至本部,抽調全科護士於新冠肺炎第一、第二、第三隔離病區工作。目前疫情防控形勢在全國上下艱苦努力下,呈現出持續向好、生活生產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結合商洛疑似病例的清零,腫瘤科一病區、二病區負責人向主管部門匯報後,科主任、護士長召開特殊視頻會議,集體商討疫情後科室日常工作的穩步進行、有序開展等現實情況。

文學名著、影視經典折射生活美好

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洋自1月22日被抽調至本部高危發熱門診工作後,連續奮戰近乎40餘天,2月28日開始在生活區「隔離」生活。除過日常的讀書、學習,陳洋每天堅持臨摹一幅楷書。「我兒子今年讀五年級,練習書法已經三年了,進入抗疫一線後沒辦法督促他學習,我們就在微信視頻上約定,等疫情結束後看誰的毛筆字進步更大。為了打發『隔離』的時間,也為了給兒子做個表率,才每天堅持臨摹拓寫楷書哩。」

該院神經內科二病區護士陳麗凡自1月22日被抽調至本部高危發熱門診工作後,於2月24日開始集中生活。「胡歌是我的『男神』,一直想追劇版《琅琊榜》,雖說斷斷續續至今沒有追完但最令我動容的是蒞陽公主之子——蕭景睿。他本是一位正直、單純善良、對朋友至誠至信之人,是謝卓兩門共同的兒子,又享有國姓。然而,在景睿的生日宴上,他幾乎失去了一切,梅長蘇所揭開的真相足以刺痛人心,他是無辜的。本以為從此他會性情大變,如此大的變故足以毀掉他,然而他沒有,他依舊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保持著他的敦厚大度,實屬難得。願能從他身上學習一二,學習他的謙卑與包容、熾熱情懷。」

採訪手記

記者自2月26日集中生活以來,除了完成單位交辦的急需完成的工作任務,近些天斷斷續續追了《白鹿原》,陳忠實描摹百年民族史興衰的符號化作品被光與影和斑斕色彩解構重塑。田小娥的悲哀和白靈的悲涼,以及白鹿兩家的跌宕起伏,不僅是橫亙在個體之上的封建思想與革新進步之間的裂隙,更是幾代人對於封建禮教的宕延。陳忠實終是用魔幻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解構了時代、世代在幾代人心靈上布下的創傷和痛感,哀而不傷卻又雋永綿長。

「我們」集中生活的場景、片段遠不止以上鏡頭的描摹,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日常的多姿多彩再多的文字或許都不能夠完滿展現。但繁雜往復的生活背後,是「我們」、每一個「你」都期待的春天。在真實的「隔離」生活中,學會了與時間和解、懂得了生活的姿態。褪去往日的門診工作後,一切似乎都靜了下來,當周遭的種種充斥著靜謐、安寧後,生命的絢麗多姿會令你充滿無盡的想像與追問。等疫情結束後,「我們」再摘下口罩再面對面道一句好久不見!(商洛新聞網特邀記者:潘靖壬)

本文來源:商洛新聞網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記者實地探訪宜都醫學隔離觀察點
    對密切接觸者進行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一環 自2月1日啟用尚林酒店 首個醫學隔離觀察點(集中留觀點)以來 我市已陸續啟用四家集中留觀點
  • 為何實施集中隔離,隔離點生活如何保障?記者探現場訪專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雄安發布」(ID:xafbgfwx),原文首發於2021年1月15日,原標題為《為何實施集中隔離,隔離點生活如何保障?記者探現場訪專家》。每一小時都有新變化!1月14日,位於正定縣與藁城區交界處黃莊村南的黃莊公寓隔離場所建設,全速推進中。
  • 記者探訪集中隔離點:一日三餐葷素搭配,電視、無線網均到位
    2月7日下午,在經過了嚴格的消毒、測溫、防護後,記者走進了位於博望區一處集中隔離區(即集中醫學觀察點),探訪了在這裡集中隔離的5位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隔離房間生活設備齊全這處集中隔離點1月31日正式投入使用,位於博望區一處環境優美的生態園。
  • 「白衣戰士」終於可以休息了,隔離的日子他們在幹啥?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眾號】凱旋的「白衣戰士」隔離時在幹啥?什麼是他們心中的牽掛……人民生命危急時,白衣執甲衝在前。而今在三月的春光裡,他們終於兌現承諾,平安凱旋。在這難得的時光裡,我們也有幸走近他們,關心他們的隔離「日常」,聽聽白衣天使的真實心聲。醫護人員的隔離日常:放鬆身心讀書「充電」「吹吹海風,聽聽海浪,調適下心情。」海南省中醫院援鄂護理隊隊員李麗通過微信告知自己的近況。
  • 18個晝夜的堅守,江山首個集中隔離觀察點解除隔離了
    ,拎著行李走出隔離點,江山市首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點的工作告一段落,大年初一進駐集中隔離點的6名醫務人員圓滿結束工作,撤離隔離點,進入休整期。2月12日上午10時許,集中隔離點的6位醫務人員最後一次脫下防護服,換上了自己的衣服,整理好寢室裡的床鋪,收拾好行李,拖著行李箱,陸續走出了位於隔離點旁的寢室。
  • 在西安集中安置的湖北籍同胞怎麼樣了?記者實地探訪
    入住客人的飲食、相關物資的儲備、酒店消毒液的數量、出入人員信息的登記等等,都是他們關心的問題。酒店工作人員不時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進出酒店的每一個人,醫務人員都要進行體溫檢測。青年路街道辦黨工委書記孫俊峰,不時叮囑酒店人員做好每一項工作。蓮湖區共指定了兩個酒店作為住宿服務點,集中接收湖北籍同胞。
  • 探訪隔離期「白衣天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抗擊新冠肺炎)探訪隔離期「白衣天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新網鄂爾多斯3月30日電 題:探訪隔離期「白衣天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中新網記者李愛平脫下防護服,進入集中隔離期。從3月中旬迄今,陸續有500餘名內蒙古自治區援鄂醫護、救援人員住進官方在鄂爾多斯提供的集中隔離酒店。
  • 自我隔離這些日子,Ed Sheeran都在幹什麼?
    "自我隔離"這事情,有人厭惡就一定有人喜歡,如果能跟自己心愛的人一起隔離,順便有個大院子什麼的,那怕是幸福地飛起......據外媒報導,目前Ed Sheeran夫婦居住在位於Suffolk的大莊園中,除了日常的生活之外,他們還在院子中種植了多種有機食物。不僅如此,兩個人還盤算著近期養一些綿羊和山羊還有家禽之類的,以保證食物的安全性。
  • 「隔離的日子,更加珍惜日常,更覺人間值得」
    回憶起這朝夕相處、共同奮戰的日子,他們覺得,這裡的每一點愛和溫暖都被這段不平凡的日子放大了……簡易需求板上五顏六色的「便利貼」來到集中隔離點的人,不少都是措手不及的城市過客,除了心理上的緊張外,生活上也多有不便。
  • 他們是武漢街頭見到最多的人,致敬!
    疫情當前除了大量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還有一群人在武漢醫院的重症病區和醫務工作者並肩作戰用自己的力量共同戰「疫」「我應該站出來!」少吃少喝,持續工作4小時考慮到身體狀況、年齡結構等各種因素安亞菲等15名環衛工作者最終被選定奔赴漢口醫院這15名環衛工人每天也和醫護人員們一樣要先進行嚴格的自我防護一旦穿上防護服為了不上廁所他們要儘可能少吃少喝一直堅持工作四個小時「每天進病房時不敢吃也不能吃
  • 上海:科技館夜專場 致敬醫務工作者
    本次活動邀請疫情期間前往武漢和留守上海的一線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庭成員參與,讓醫務工作者們與家人一起享受一個妙趣橫生的博物館奇妙夜。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6月12日,小朋友在活動中參觀四足機器人。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6月12日,一位小朋友在觀看一組智慧機器人展品。
  • 探訪白衣「逆行者」的隔離生活 回憶抗疫點滴 「雲運動」健身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上海4月9日電 題:探訪白衣「逆行者」的隔離生活 回憶抗疫點滴 「雲運動」健身作者陳靜 馮偉除夕夜馳援武漢的上海醫療隊已經凱旋,如今,他們正在集中隔離修整。過上平靜生活的勇士們,每天是怎樣生活的呢?
  • 宜春邀請全國醫務工作者來度假!
    但距離不會將感情隔離 待到春暖花開,我們再相約! 二、參加對象 全國所有醫務工作者(憑本人身份證和有效執業證件,參加湖北省疫情工作的醫務工作者還要提供相關證明)。 三、優惠政策 1、全國醫務工作者實行景區門票免費。 2、全國醫務工作者的陪同人員實行景區門票半價優惠。
  • 記者探訪雲南男同性戀及男性性工作者生活(圖)
    ■本報記者歷時半月貼身採訪雲南男同和男性性工作者  ■今天起陸續為你揭開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編者按 2005年,中國大地第一次禁毒人民戰爭拉開序幕,鐵拳之下,販毒分子無處遁逃。防治愛滋病這個禁毒背後更大的全民健康問題也引起高度關注。2005年,一種溫柔關懷的力量也前所未有地滲入同性戀人群,被認為是愛滋病高發人群的同性戀人群被關注。
  • 探訪重慶集中隔離點|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90後女護士:「你們平安才...
    持續加強密切接觸者追蹤和隔離管理,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所在。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對密切接觸人員儘可能統一集中進行醫學觀察,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探訪丨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醫生:我們相當於病人的減壓閥
    在疫情期間,心理援助到底在疏導大眾和醫務工作者情緒上發揮了什麼作用?又會對大家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當日,記者來到承擔成都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工作的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進行現場探訪。對於求助者:相當於高壓鍋上的減壓閥在臨床心理科,記者看到一層樓被分了4個部分,分別為心理熱線服務區、網絡在線區以及現場幹預區,每個部分還被單獨隔離成為了3個獨立的房間,每個房間內都有專家進行值守。
  • 當我集中隔離的時候,我在想什麼
    心態穩定過後,不由得想聊一聊集中隔離期間的那點兒日常。 回想自己從洛杉磯飛回來的那一天,還是有一點膽戰心驚,那是我從沒見過的景象,整個洛杉磯機場空空蕩蕩,只有回中國的飛機,排著長隊,人們包裹得嚴嚴實實,仿佛生化危機的世界末日。
  • 衝鋒衣溫暖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
    近日,湖北省黃岡市工商聯發來訊息,1200名對口支援黃岡的山東、湖南省醫務工作者收到了全國工商聯第二聯繫調研組企業家執常委、工作人員捐來的衝鋒衣。2月19日,第二聯繫調研工作組從全國工商聯「八方支援」平臺了解到,奔赴抗疫第一線、支援湖北黃岡的山東和湖南省1200名醫務工作者,在危險和繁重的救死扶傷工作中,面臨天氣驟變,防寒保暖衣物不足的困難。獲知消息時正逢深夜,考慮到醫務工作者需求緊迫,第二聯繫調研組當即在微信群內通報情況,提出支援前線的倡議。
  • 成都郫筒街道社區工作者的「隔離日記」 「掉隊」的她雙眼泛起淚光
    近日,居住在中冶中央公園小區的吳俊姝寫下了「隔離日記」。值得一提的是,吳俊姝還是郫筒街道書院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在「日記」中,她寫道: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沒能和夥伴們一起衝在最前線,在關鍵時期掉隊了,心懷無限愧疚……看到(微信)群裡所有同事都在回復收到,自己卻不能加入,無能為力……想著社區一線的夥伴,看到大家一張張忙碌的工作照,瞬間雙眼泛起淚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