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陸謙的官職虞候,在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2021-01-16 西府趙王爺

虞候這個官職早大致在周朝就有了,《周禮》中記載:

山澤之官,皆名為虞。水希曰藪,則藪是少水之澤,立官使之候望,故以虞候為名也。

也就是說當時的林業部長都稱之為「虞」,讓「虞」們互相大眼瞪小眼守護候望防止盜賊,後來叫著叫著就變成虞候了。

再往後虞候的身份從園林人士漸漸轉變成了斥候、偵查官,甚至在五代時期變成了軍官的稱呼。而在宋朝,虞候的級別有著很大的跨度,最高級別的叫做「都虞候」,都虞候在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步軍司中都有所設立,再說得直白點,宋朝馬軍都指揮裡的都虞候就相當於馬軍總參謀長,步軍亦是如此。

但是虞侯中更多的是低級武官,宋軍的武官職位設置:「每軍有都指揮使、都虞候,每指揮有指揮使、副指揮使、每都有都頭、副都頭、十將、將、虞候、承勾、押官」。虞侯相當於現在的連排級參謀,最多也就是少校正營級。

虞候在宋代全名是「將虞候」。是北宋中央禁軍步騎兵都一級官僚,有左將虞候,分左將虞候、右將虞候,負責管理都一級士兵。

「都」是北宋禁軍編制單位,是指揮下面的編制。《武經總要》:五百人為一指揮,指揮包括五都的編制。一都大概一百人,騎兵每都含槍手、旗頭共13人,其餘八十多人是弓箭手。步兵每都包括刀手8人,槍手16人,其餘七十餘人是弩手。宋代軍隊分工合作還是很細緻。

《宋史兵志》每都有軍使(步軍叫都頭)、副兵馬使(副都頭)十將、將虞候、承局、押官。

虞候管理100士兵,相當於現在的連長級別。屬於低級軍官。

等級不同,「虞侯」的官階和權力範圍也有所不同。官階最高的是廂都虞侯,最低的是將虞侯。兩者有點參謀長和參謀的意思,正所謂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虞侯不帶都,話粗理不粗!

關於虞候這個軍職,在四大名著《水滸傳》裡,被林衝斬殺的陸謙就當過將虞候。官職低,權利小,只能在普通百姓面前作威作福。雖說」將虞候「的官職不大,但是卻是步入仕途的敲門磚。陸謙就曾用」虞候「的身份,來巴結高衙內,企圖利用高衙內認識高俅,從此升官發財。

在北宋末年,只要富商,士紳們捐一筆數目客觀的錢財,給駐紮在當地的軍隊,便可以獲得「虞侯」這個官職,因此一個軍隊中可能會看到數十個「將虞候」。

「將虞侯」的官職雖然不大,但卻是步入仕途的敲門磚。陸謙就通過「虞侯」這個身份,來巴結高衙內,企圖利用高衙內認識高俅,從而升官發財。

所以說,再小他也是個官兒啊,比起「好兄弟」林衝的那八十萬禁軍教頭不知要強上多少倍。

北宋的禁軍指的是直屬中央樞密院的中央軍,而地方軍稱為廂軍,中央軍挑選精壯,充實禁軍,而挑選淘汰者充實到地方廂軍,以便使中央有效掌握精銳之師。

《水滸傳》裡林衝所謂「80萬禁軍教頭」指的是當時作為中央軍的禁軍總數為80萬,比較符合歷史記載的北宋軍隊龐大的人數,北宋軍隊人數最高時達到130萬,應該是中央禁軍和地方廂軍總和數。

除了防備北方契丹遼國和党項西夏以外,還有就是北宋政權實行「災年多養兵,豐年少養兵」的治軍策略,理由是災年多養兵,為了防止農民起義;豐年少養兵,為的是防止將領作亂,因此北宋軍隊越發臃腫。

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神宗令:

「殿前、步軍司見在營兵各置都教頭,指教弩手五指揮,弓手十指揮,槍刀標排手五指揮,各選一人武藝高強者奏差。」

而林衝這個所謂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並不是管理「八十萬禁軍」的老大,而是訓練禁軍武藝的「武術老師」,最初出現在宋代軍中是出於範仲淹的命令:

「每指揮選少壯勇健者二十五人,先教之以弓弩、短兵,俟其技精,則補為教頭,每人卻俾分教十人,以次相授」。

一個教頭訓練的士兵大約在25人—200人左右,按照一個教頭訓練200名士兵來計算,一個具有80萬規模的禁軍至少4000名教頭。

林衝只不過是這4000個教頭中的其中之一,要軍權沒有軍權,要政權沒有政權,除了名稱好聽之外百無一用。

這一點從原著第二回中,史進到渭州經略府外打聽王進王教頭消息時也可看出:

茶博士道:「這府裡教頭極多,有三四個姓王的,不知哪個是王進?」

或者說,在宋朝,教頭是宋朝教授武藝的人用的稱呼,類似於武師,只要是教授武藝,並以此為職業的人,都可以稱作教頭。

相關焦點

  • 虞侯,還是「虞候」?
    一部《水滸傳》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書中那個寡廉鮮恥、為虎作倀的「陸虞候(陸謙)」因此盡人皆知。1990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還專門考到這個人物。但我們遺憾地發現,無論是影視劇作的表演還是語文課堂的授受中,能將「陸虞候」三字準確無誤地念出來寫出來的卻為數甚少。「陸虞候」正確讀法應是「lùyúhòu」,正確寫法應是「陸虞候」(是「候望」之「候」而非「侯伯」之「侯」),可是許多人卻念成「lùyúhóu」,寫作「陸虞侯」,甚至連1990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的參考答案中也寫作「『一個人』是:陸虞侯(或:陸謙)」。
  • 小人陸謙陷害的林衝,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水滸傳是大家最熟悉的影視作品了吧,施耐庵之所以現在這麼被大家了解就是因為水滸傳,如果你看過水滸傳那麼你就應該知道,故事中的每一個主角都是能夠身經百戰的,我們對他們的兄弟情誼感到無體投地,梁山有108個英雄是非常強大的,在江南的方臘也有一幫這樣的兄弟好漢,在梁山和方臘的戰爭中兩者均遭遇重大傷亡,那108個英雄之外,據統計在梁山上的好漢總共有700個,即便是在梁山中的一些小人物,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
  • 好兄弟陸謙為什麼非殺林衝不可?
    林衝面孔扭曲,手中明晃晃的槍尖死死抵在昔日好友陸謙的胸膛上。「陸謙,你我朋友多年,為何要恩將仇報,加害於我?「這是林衝的不解之處,也可以說是一次人性拷問。按道理說,即使全世界的人想謀害林衝,他陸謙也不應該恩將仇報。陸謙是林衝的老鄉,單槍匹馬來一線城市東京討生活,但混得並不如意,以至於流落街頭。直到遇到林衝,他的人生才有了轉機。
  • 話說高俅的官職——殿帥府太尉到底是個什麼級別?
    後來的事情,《水滸傳》中已經描繪得清晰而精彩:青年高俅被派了送篦刀上門的任務,到了端王府後,機緣巧合下遇見端王在和隨從們蹴鞠嬉戲,並無意中展現了自己非凡的球技,因此得以被端王看重,向王詵要求把這個機靈乖巧的小文吏要了過來,隨侍於身邊。
  • 林衝永遠不知道,有多少個陸謙在垂涎他的歲月靜好
    很多看《水滸傳》的朋友,都挺感慨林衝,他是幾百年前「歲月靜好」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卻終於被逼得家破人亡、反上梁山。
  • 我們熟悉的水滸傳,裡面的英雄人物,都是身懷絕技
    說起水滸傳想必小夥伴們都非常的熟悉吧,水滸傳是由古代作者施耐庵編寫的,或許沒有人沒看過水滸傳了吧,裡面的108將都具有高超的武藝,可以說他們的兄弟情誼是非常令人佩服的一個小小的梁山竟然聚集了108個英雄好漢,另外在江南的方臘地區也有很多英雄好漢,由於種種原因最終讓他們選擇了自相殘殺,能夠登上梁山的人都是武藝高強的人
  • 水滸中的江湖有多險惡?真正把林衝逼上梁山的不是高俅,而是陸謙
    《水滸傳》中,宋江的人生有心機權謀,魯智深的人生有光明磊落,武松的人生有暢快淋漓,而林衝的人生,唯有一聲沉重的嘆息。究竟是誰把林衝逼上梁山?既不是宋江也不是高俅,而是林衝的一個朋友。在《水滸傳》中,林衝剛出場時三十多歲,在他結識魯智深之前,林衝只有一個朋友,那就是陸謙。
  • 水滸文化研究 | 小人陸謙
    水滸傳中,小人特別多,陸謙是最著名的一個。兩人一個是虞侯,一個是教頭,都是禁軍裡的中低級軍官,儘管職務不高,但在社會上還是頗有地位。平常兩人經常相互走動,喝幾杯清茶,弄幾壺小酒,發幾句牢騷,嘆幾回世道。可以說,在結交魯智深之前,陸謙一直是林衝最好的朋友。
  • 《水滸傳》中林衝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要殺死收留他的王倫?
    《水滸傳》中林衝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何要殺死收留他的王倫?林衝性格的優缺點,他為什麼不反抗高球,而殺死陸謙王倫?林衝是《水滸傳》中的著名人物,綽號豹子頭,梁山一百零八將之一,精通林家槍法,一身武藝非同小可。林衝原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養子高衙內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終被逼上梁山落草。後火併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
  • 其實,高俅是靠文採起家的丨《水滸傳》裡的小秘密
    在《水滸尋宋》中,虞雲國就以大量的篇幅,為我們講述了書中各種細節的來龍去脈。藉此,《水滸傳》的個個人物變得更為立體。這其中筆者印象最深的便是《樊樓》一章。樊樓是個酒樓,這是林衝最不願意回首的地方。林衝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的教頭,雖然官職不大,但也算小康之家。
  • 林衝是禁軍教頭,陸謙是虞侯,他們相差幾個級別
    這兩點在林衝身上都有鮮明的寫照,他因為過分相信自己的髮小陸謙,結果信任了不該信任的人,我本將心照明月,結果陸謙卻毫不猶豫出賣了他。從好友變成仇敵,最後兵戎相見,你死我活,原來任何友情都敵不過現實利益。論武功和專業能力,林衝肯定要遠遠超過陸謙,這點從陸謙的話中也能看出,當時作為禁軍槍棒教頭的林衝,深得高太尉欣賞。專業能力強,對待工作兢兢業業,結果在職務上林衝卻比陸謙要低了兩個級別。因為按照北宋的官職,林衝作為教頭,上面還有一級叫都教頭,都教頭上面才是虞侯。也就是說,林衝要匯報工作,還只能向都教頭匯報,陸謙是林衝上司的上司。
  • 林衝幫了陸謙為何反被其所害?
    《水滸傳》中的林衝曾經幫助自己的好友陸謙,可是陸謙得勢之後,屢屢陷害林衝,這一方面說明陸謙忘恩負義,另一方面也說明林衝沒有識別清陸謙的為人,作為俠義之士的林衝,看錯了陸謙這樣的小人,在關鍵時候,自己只能遭殃。按理說,林衝只是娶了一個漂亮的老婆,何罪之有?卻被高衙內看上,害得他走投無路,高衙內是林衝遭陷害的罪魁禍首。
  • 《水滸傳》裡的太尉、殿帥、提轄、都頭等都是啥官,具體負責什麼
    凡閱讀有關宋代書籍的朋友大都會有一個感覺,就是宋代的官階官職名稱十分拗口難懂,一句話:複雜而不得要領。《水滸》裡的這些太尉、殿帥、提轄、都頭等等,都是些什麼官,又具體負責什幹什麼?其實,想一句話兩句話說清宋朝的官階制度基本不可能。
  • 這些重要官職的讀音可別念錯,一起了解一下
    一、顯赫常見官職(按活躍時期排序)第一個,起源於漢武帝時期的驃(piào)騎( qí)將軍,顧名思義是一種將軍的稱呼 二、低位非常見官職(按起源時期排序)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虞候(hòu),負責掌管山野、
  • 《水滸傳》從林衝被逼上梁山看「君子亂世無友」
    那就是陸謙。恨不僅僅因為陸謙這人太壞,更重要的是,陸謙曾經是林衝最好的朋友。在認識魯智深之前,還沒有找到除了陸謙誰和林衝關係最好。書中交代,二人可是髮小啊。他有什麼心裡話都會對陸謙說。就在林衝娘子遭到高衙內欺負的時候,陸謙請他喝酒(其實這是高衙內與陸謙設的計),林衝說了這樣一番話。男子漢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這般腌臢的氣!
  • 武俠片遺珠,《水滸傳之英雄本色》道盡官場人生和江湖情義
    《水滸傳之英雄本色》雖是改編自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卻也蹭了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的熱度,該片截取原著中「林衝與魯智深」的故事,講述二人的兄弟情義,細細思量,以「英雄本色」為名卻也算合情合理。該片主要講述《水滸傳》中林衝部分的故事,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為人正直,痴迷武術,還愛結交江湖豪傑,前前後後結交了陸謙、魯智深及仇五三人。其中陸謙陰險狡詐,為了追名逐利不擇手段,他利用高衙內來陷害來林衝,並殺害林娘子,最後林衝和魯智深將陸謙誅殺,一起投奔梁山水泊。
  • 水滸傳:林衝的第一次反抗,快意恩仇的背後,隱藏一個更大的秘密
    林衝被相知多年的好友陸謙出賣,林衝打砸了陸謙的家,對於高衙內,林衝選擇繼續忍下來!林衝被設計陷害,誤入白虎堂!林衝為自己辯解幾句,【脊仗二十,刺配滄州】的林衝選擇繼續服刑,也依舊忍下來!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水滸傳》電視劇把林衝演繹得很善良,於是乎觀眾也如此認為。可是,當陸謙、富安、滄州管營、差撥等火燒草料場,林衝因為暴雪僥倖逃脫,山神廟之前林衝沒有忍下來。林衝把他們全殺了。同樣是受到高太尉的指使,要害林衝性命。林衝為何偏偏這一次不肯放過他們呢?
  • 陸謙出賣發小林衝,其底層邏輯是什麼?
    陸謙出賣發小林衝,其底層邏輯是什麼?文/主任一起長大,從小在一起,生活形影不離,工作還在一個單位,彼此無話不談,這樣的關係我們稱為發小或者鐵兄弟。人生知己難求,像這種關係的兄弟就更加難求了。而豹子頭林衝就有一個這樣的好朋友好兄弟,他就是陸謙。他們都在同一個單位工作,也就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林衝的性格有點沉悶,不是特別愛說話,也不是特別喜歡主動和人交流。有什麼事情都悶在自己心裡,比如雖然他結婚了,林娘子很賢惠也很漂亮,但是兩人結婚三年了,卻一直沒有生寶寶。林衝和林娘子多次去拜佛求子,可肚子還是沒有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