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前期袁紹護主為何後期敗給曹操?

2021-01-18 李四家常事12138

筆者回答這個問題:

三國演義中,前期袁紹護主為何後期敗給曹操?

袁紹家族身世顯赫,袁紹的高祖父袁安。

袁安為司徒。

袁安有兩個兒子。

大兒子袁京,小兒子袁敞。

袁敞為司空。

袁京的兒子袁湯是太尉。

袁湯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兒子袁成、四兒子袁隗分別是司空、司徒。

史書說袁氏家族「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可見其家族顯赫。

袁紹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是名副其實的「官五代」。

後來袁紹也被漢獻帝封為太尉,後改任大將軍。

由此袁氏家族可是名副其實的「五世居三公」。

袁紹的成名與顯赫的家族背景有關,但決定的因素還是袁紹自己。

有趣的是袁紹的人生前後兩個時期,判若兩人,前期的袁紹大有作為,後期的袁紹碌碌無為。

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述說這個問題。

一,前期的袁紹是英雄中的英雄。

列舉三件事情,證實前期的袁紹是英雄中的英雄。

第一件事情,反對董卓專權。

董卓專權,脅迫朝廷更換皇帝。

朝廷上的文武百官,唯唯諾諾,只有袁紹一人勇於向董卓叫板,反對董卓更換皇帝。

反對董卓更換皇帝失敗,袁紹面對董卓,揚長而去。

之後,董卓忌憚於袁氏家族勢力,不得已還任命袁紹為渤海太守。

此時的曹操默然無聲。

儘管曹操也反對董卓專權,但是曹操反對的方式是企圖刺殺董卓。

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是從小路逃回家鄉。

兩相比較,袁紹的大無畏相對於曹操猥瑣,自然是英雄壯舉。

第二件事情,公開反對董卓。

十八路諸侯起兵反對董卓,袁紹被推舉為盟主,此時的曹操僅僅是代行奮武將軍。

儘管討伐董卓失敗,但給社會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第三件事情,計取冀州。

袁紹當初的渤海郡太守,是冀州牧韓馥的部屬。

袁紹為奪取韓馥的冀州,派人對公孫瓚說,讓公孫瓚派兵與自己一道攻佔冀州,事成後,大家平分勝利果實。

公孫瓚採納了袁紹的建議。

公孫瓚在當時的北方名氣很大,勢力也很大。

韓馥聽說公孫瓚要奪取冀州,十分震驚。

袁紹又派人對韓馥說,要守住冀州,只有袁紹有這樣的能力。要保住冀州,只有將冀州交給袁紹管理。一旦袁紹管理冀州,公孫瓚就不敢侵犯冀州了。冀州保住了,袁紹也會厚待你。

由此韓馥將冀州拱手送給了袁紹。

此時的曹操儘管由於陳宮的緣故,做了兗州牧。但沒過多久,又被呂布奪走了大部分。

呂布佔領了兗州的大部分土地,讓曹操沒有了立足之本,軍糧也沒有了來源。

袁紹派人對曹操說,來我這裡,與我聯合吧!

曹操對袁紹的建議動心了,準備離開兗州,去投奔袁紹。

曹操的謀士程昱反對曹操這樣做,曹操才沒有去投奔袁紹。

二,後期的袁紹是英雄中的狗熊。

自從曹操迎漢獻帝都許昌之後,袁紹才開始走下坡路。

曹操利用漢獻帝的旗號,徵討四方,勢力逐漸壯大,這給袁紹帶來危機,袁紹準備起兵聲討曹操。

對於與曹操開戰,袁紹的謀士沮授、田豐阻止說:「應先派人向漢獻帝獻策,建議漢獻帝大興農業,保境安民。如果遭到曹操反對,就指責曹操控制了皇權。然後進軍黎陽經營河南,做好長期戰鬥準備,拖垮曹操。」

袁紹沒有採納沮授、田豐的建議,而是採納審配、郭圖的建議,急於向曹操宣戰。

事後,袁紹與曹操展開了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初期,袁紹處於絕對優勢。

由於袁紹決策失當,官渡之戰,袁紹戰敗。

袁紹面對英雄曹操,成了狗熊。

三,兄弟紛爭毀了袁紹開創的事業。

官渡之戰,袁紹敗於曹操,但是袁紹的實力仍然很強大。

袁紹家族徹底滅亡的原因,不是官渡之戰,而是袁紹家族的分裂。

袁紹家族的分裂,其原因就是在王位繼承上出了問題。

按宗法制,很多官員贊成袁紹讓長子袁譚繼承王位。

由於袁紹喜愛小兒子袁尚,理由是袁尚很帥。

袁譚與袁尚身邊都有一定的勢力。

審配、馮紀依附於袁尚;辛評、郭圖依附於袁譚。

袁紹一時沒有辦法決定王位繼承人,於是將袁譚調到青州任職。

與此同時,袁紹將另一個兒子袁熙調到幽州任職;將自己的外甥高幹調到并州任職。

袁紹這樣做的理由是讓這些人外出鍛鍊。

理由很不錯,但是袁尚卻仍然留在京城。

留在京城的袁尚,逐漸控制了京城。

袁紹死後,袁尚便近水樓臺先得月,順利成了王位繼承人。

遠在青州的袁譚,本應是王位繼承人的合法人選,當他得知自己父親去世後,趕回京城,來爭奪王位繼承權時,袁尚已經大權在握,由此兄弟開始內耗。

此時的曹操成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那個漁翁。

相關焦點

  • 曹操和袁紹有什麼關係
    在三國的歷史上以及後來的演義小說中,袁紹和曹操是三國前期最重要的兩個人物。袁紹割據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頗有吞併四方的氣勢。
  • 袁紹為何敗給了曹操?都以為袁紹剛愎自用,偉人一語令人大悟
    然而,為何袁氏兄弟,尤其是袁紹明明坐擁河北四州之地,實力當屬第一,為何卻敗給了實力弱小的曹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原因。1.派系之爭。我們知道,袁紹比袁術比起來,還是非常出色的。袁術雖然是袁氏嫡子,但目中無人,飛揚跋扈,連劉備都看不起,更何況其他人呢?所以許多袁氏的門生和世家大族的人才都投奔了庶子袁紹。袁紹實力漸漸增強,打敗白馬將軍公孫瓚後,成了名副其實的河北之主。
  • 《三國演義》中,袁紹的河北四庭柱,分別是誰,該如何評價?
    河北四庭柱河北四庭柱,聽這個名字,雖然沒有什麼虎啊豹的,但也十分厲害,理解起來,就是撐起河北袁紹的四根頂梁柱。他們分別是顏良、文丑、張郃、高覽,又稱「河間四將」,在小說中他們的表現不如呂布關羽耀眼,除了後期的張郃外,顏良、文丑、高覽三將,都只是跑了個龍套,典型的雷聲大雨點小。但不可否認,他們在那個時代,都是一流行列的武將。
  • 《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徵董卓誰最的實力最強?不是袁紹與曹操
    談秦說漢(342)《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徵董卓誰最的實力最強?
  • 四面出擊 中心開花 袁紹能否在《九州劫》中再次將曹操逼入絕境?
    然而世人對於官渡之戰的印象,大多只留存於曹操偷襲烏巢,燒糧草而袁紹兵敗,然而事實上此間的過程更為艱辛,袁紹也並非演義中顯現的那樣一無是處。相反在戰役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曹操一方都處於被袁紹壓著打的境地,接下來各位主公就跟隨月半叔的腳步一起看看袁紹在此戰中的操作吧。公元200年,隨著袁紹助力與曹操助力相繼進入官渡戰場,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官渡之戰拉開了序幕。
  • 刺殺 招降 遊擊 袁紹在官渡的操作震撼曹操一整年
    然而世人對於官渡之戰的印象,大多只留存於曹操偷襲烏巢,燒糧草而袁紹兵敗,然而事實上此間的過程更為艱辛,袁紹也並非演義中顯現的那樣一無是處。相反在戰役的絕大多數時間裡,曹操一方都處於被袁紹壓著打的境地,接下來各位主公就跟隨月半叔的腳步一起看看袁紹在此戰中的操作吧。
  • 徐復觀:袁紹與曹操
    我直感地知道他所說的三國,即是《三國演義》,這是中國認識字的人大體都讀過的書,只好硬著頭皮說"熟"。"那末,你寫一篇董卓與曹操,怎樣?"在我心目中的董卓,是一個太醜惡的東西。人生幾何,提起筆來總以少寫這種醜惡的東西為妙。所以我只好說,"寫袁紹與曹操吧"。少夫點點頭。題目是這樣逼出來的,文章的內容早可想見。
  •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九十四:張邈與曹操為何從生死之交變生死之敵
    咱們一起暢聊古今歷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錘在這裡等著您~最近,大錘的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一直在講述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出場或沒出場的東漢末年各地諸侯。這段時間,大錘已經講到了曹操作為兗州第二代霸主,在第二次徵討徐州陶謙時,本來這次局面是曹操軍摧枯拉朽,把陶謙劉備聯軍打得到處逃竄。
  •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一百一十五:臧洪為什麼要跟袁紹死磕
    咱們一起暢聊古今歷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錘在這裡等著您~上一期三國演義細節解密,大錘已經講到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關於兗州在東漢末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的最後一戰,也就是臧洪因為舊主張超被曹操圍困而求救於袁紹,袁紹不允,結果張超被曹操攻殺,臧洪激於義憤,據守兗州東武陽,並導致袁紹軍圍攻不可,雙方相持持續了一年多,東武陽才城陷而臧洪被殺
  • 袁紹究竟為曹操貢獻了多少員名將?
    而且許多人都是主動投奔曹操,這一點讓所有人不禁感嘆,曹操究竟是多有魅力……或者我們換個角度想,良禽擇木而棲嘛……而在龐大繁雜的名士群體中,作為北方曹操最大對手的袁紹陣營,究竟向曹操輸送了多少名將?曹操徵討陶謙時,袁紹派朱靈統率三個營援助曹操,作戰有功。袁紹所派來的那些大將大多要被送回。朱靈說:「我閱人很多,沒有像曹公這樣辦事的,這真是明主啊!現在已碰上了真的明主,還要投奔誰呢?」便留下來不再離開,他所帶的將士都仰慕曹操,全跟著朱靈留下了。而朱靈從此在曹營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跟隨曹操南徵北戰,得以善終!
  • 袁紹與曹操
    而跟他爭奪北方的霸權的對手曹操非公孫瓚韓馥這樣的庸碌之輩可比,袁紹謀士也曾一再的提醒袁紹,曹操非公孫瓚可比,是我們的勁敵,不能用對付公孫的方法對付曹操。更關鍵的是曹操先袁紹一步搶到了皇帝。曹操代表朝廷,袁紹儘管強大,卻代表地方,甚至袁紹的官職也高於曹操,但是曹操卻是皇帝的代言人,時不時以皇帝的名義給袁紹發詔書,批評袁紹幾句,這使得袁紹勃然大怒兼非常不爽之餘,更加後悔沒能及時把皇帝搶到手。
  • 《三國演義細節解密》之九十一:曹操在兗州的真正後臺
    咱們一起暢聊古今歷史八卦,分享有趣的故事,大錘在這裡等著您~最近,三國演義細節解密系列在講述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涉及的各地諸侯。到上一章節為止,我們已經講到了中原重地兗州的第一輪爭奪。隨著第二輪爭奪的主角曹操登場,兗州已經迎來了新的局面。
  • 曹操與關羽(三國演義與三國志)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處於敵對陣營的兩個人不見得就一定要懷著刻骨的仇恨,跟無眼雞似的,感情很好的大有人在,比如諸葛亮和諸葛瑾,
  • 關羽為何投降曹操
    一、關羽投降曹操的三個藉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也把關羽塑造成忠誠與信義的楷模,但是也無法迴避其在下邳投降曹操這一史實。《三國演義》於是虛構了三點,來為關羽的投降尋找藉口。因此,我們無需懷疑關羽對於劉備的忠誠,因為敢於冒死「拜書告辭」去投奔故主,又是現今曹操的敵人,不僅需要忠誠,還需要勇氣,是比一般的忠誠更高的忠心。問題回到開始,如此忠心的關羽,為何在下邳會投降曹操?羅貫中以及眾多歷史學家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能解答這個疑問。個人以為合理的答案是,關羽在下邳得到前線敗逃回來士兵報告:劉備在小沛戰敗已經全軍覆沒,光榮犧牲了。
  • 袁紹 VS 曹操
    袁紹禮節下士,所以「士多附之」。在後來袁紹主導的與宦官之戰中,雖然曹操出身宦官世家,他的假爺爺曹騰是東漢的大宦官,父親曹嵩官至太尉(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按理說宦官與朝臣勢同水火,但曹操敬重袁紹的為人,那時候的曹操認定袁紹是一輩子的大哥的。 二、在袁紹守孝的這六年裡,發生了二件大事。
  • 看看在《三國演義》中哪些歷史上的大人物被「冷門」了
    不過為何特意提出這一位呢。這一位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當然有。相對與我們熟悉的劉關張,公孫瓚,二袁等人,知名度自然低的多,自然他的事跡記憶的不那麼深刻。第一件事跡,是董卓剛剛入京,鮑信就表現出極度高的先見之明,鮑信以為董卓剛剛入京,就非常跋扈,必有異心,先後求援當時京城軍隊的掌門人袁紹和王允,然而袁紹和王允並沒有在意,以至於後來的董卓亂京。
  • 三國演義中,華雄斬了很多諸侯戰將,曹操的武將為什麼不上呢?
    其實乾坤大挪移在《三國演義》應用比比皆是,這也是出於故事創作需要吧。《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當做正史來看。孫堅武藝超群、所向披靡。董卓平生唯一忌憚之人便是孫堅,論武藝,孫堅排在關羽之上,或能和呂布一較高下。閒言少敘,進入正題吧!且說十八路諸侯收到曹操討董卓檄文後,浩浩蕩蕩集結到了洛陽,眾諸侯一致推舉袁紹擔任武林盟主。
  • 劉備早年屢戰屢敗,曹操為何還將其視為最大對手,原因並不複雜
    若是說起來該時期能力最強的諸侯,自然非曹操、劉備和孫權三人莫屬,其中孫權是繼承了父兄兩人打下來的江山,而曹操和劉備兩人則是實打實的白手起家。相比較而言,劉備無論是出身還是實力都不如曹操,而且自從他起兵以來更是屢戰屢敗,曹操卻一直將他視為最大對手,這又是為何呢?在漢朝末年這樣的亂世時期,世家門閥制度盛行,選拔人才不僅看重的是能力,還要看出身和名望。
  • 三十六計之第十九計釜底抽薪,曹孟德火燒烏巢官渡敗袁紹
    糧食少、兵卒也少,曹操最先要撐不住了,這時候轉機到來。當時袁紹方有個謀士叫許攸,被袁紹的另一個謀士審配所陷害,全家都給關到牢獄中,許攸找袁紹辯解,奈何袁紹根本不聽,氣得差點拔劍自殺。然後身邊人就勸他說,袁紹這鳥樣早晚要敗給曹操,公既與曹公有舊,何不棄暗投明?許攸被點醒,於是連夜投奔曹營。
  • 袁紹如此強大,官渡之戰後為何卻消亡了?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東漢末年,亦或者說三國前期,基本上沒有後來鼎盛的三方勢力什麼事,唯一有點影響力的,也就是曹操了。但是曹操集團雖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勢力,但是相比較於那一時期實力最強勁的袁紹軍隊來說,顯然還是不夠看的,曹操為了發展自身勢力,一開始也不得不委身於袁紹帳下。袁紹在東漢末年時的實力有多強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