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已有的藝術形式中,愛情已經被描繪了無數次,也有了各種模樣,其中有一種愛情備受嚮往,那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在現在這個疾馳的社會,這樣的愛情模式儼然已經成了一種奢望,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們早沒有了經營這樣一份嫻靜愛情的時間與心境。
但是在日本真的有這樣一段神仙愛情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人生果實》紀錄片的兩位主人公。
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就是這個愛情故事的主角,他們一位90歲,一位87歲。這部紀錄片沒有什麼波瀾壯闊的情節或跌宕起伏的故事,只是緩緩敘述了這兩位老人的一生。
年輕時的修一先生是一位建築師,原本畢業於東京大學,工作出色,但是後來因為某次建築設計沒能實施而乾脆辭職。
英子女士則是一家有著幾百年歷史酒廠的獨生女,是典型的大家閨秀。他們在年輕時偶然相遇,在相識的第五年結了婚。
可能是由於那個年代獨有的含蓄和美好,結婚前的兩人拘謹而寡言,結婚以後才開始變得親密。修一先生辭職後在村裡買了300坪土地,和英子定居了下來,就這樣開始了兩人的平凡一生。
家教甚好的英子女士把這個小家打理的井井有條,她會在季節交替的時節更換家裡的用具或者把擺設調換位置,來給生活創造新鮮感。
而修一先生則相輔相成,和英子在這方自己的小天地中開啟了兩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修一先生擅長種植,地裡的竹筍、土豆、玉米、芋頭、蘿蔔,還有龍鬚菜、梅子、無花果、草莓等,都是他的傑作。在自己的小院裡,他們一共種植了幾十種野菜和漿果。
而英子奶奶擅長烹飪,院子裡那些長好的果實,在英子手下搖身一變成為了一道道佳餚。
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無論是他們居住的這方天地間的一磚一瓦,還是平凡日子裡的一蔬一果,都是修一先生和英子奶奶兩人合手澆灌出的成果。
這樣沉靜甜蜜的愛情,除了兩人的辛勤勞作,一定還有其它的保鮮秘籍。
英子奶奶對修一爺爺的愛是安靜又深沉的。年輕時的修一爺爺很喜歡帆船,但是他的收入不足以支撐這樣的開支。
英子奶奶知道後並沒有責怪丈夫為追求不必要的物品而加重家庭的經濟負擔,而是默默地在背後支持:她陸續悄悄地當掉了自己的物品,攢下一筆筆錢來支撐修一爺爺的小夢想。
當在採訪中問道為什麼這樣做時,英子奶奶說道:
「津端先生的童年跟隨奶奶長大,小時候缺乏母愛的人,心裡總是會很寂寞。他一有心事就會被我發現,我會握住他的手說『睡不著嗎?我牽著你的手,趕快睡吧。』之後他就會漸漸安眠下來。
如果我再不全力支持他,還能有誰守護他呢?」
而修一爺爺對英子奶奶也是如此。英子分辨不清院子裡的植物,他便一個一個為英子裝上了告示牌。
也會在櫻桃樹上寵溺地寫上「櫻桃,英子」,然後畫上可愛的小小的英子。還會在日常中做每一件事情前徵求英子奶奶的意見,要兩人商量後才去做……
修一爺爺說:「我們之間『我愛你』這種話我是說不出口的。」
但在採訪時還是驕傲地說:「英子是最棒的妻子了。」
在2015年相伴幾十年的老伴修一先生去世後,英子奶奶一時陷入悲痛和慌亂中。
但是後來失去了生活重心的英子奶奶又逐漸找回了狀態:「我做事比較慢,但是修一和我說過:凡事自己動手做。我一直牢記他說的話,凡事不緊不慢,孜孜不倦。」
雖然最愛的人離開了,但是依然能給予最有力的精神信念。之後在兩年前,英子奶奶也安然去世了,享年90歲。
《人生果實》自三年前首次在日本上映後就廣受好評,持續熱映了11個月,流傳到中國後被我們的網友稱之為「現代桃源愛情故事」。
這部紀錄片情節簡單,敘事平凡,但是修一爺爺和英子奶奶的愛情經歷卻治癒了無數人。
「看了這部紀錄片,讓我們不再懼怕衰老與死亡。」
紀錄片中的修一和英子並沒有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事業,卻依然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度過了豐盛且充沛的一生。
爺爺奶奶是真正用心生活的人,踐行的也是最樸素的生活真理、最淳樸的人生哲學。
或許大部分人的人生就是靠這樣平淡的愛情、親情來充盈起來的。樸實是人生常態,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在平凡人生中活出獨到滋味。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豐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人生果實。」紀錄片傳遞出的就是這樣煙火氣十足的人生箴言,卻足以撫慰我們的心……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本文來源於公眾號「今川日語(jinchuan-riyu)」
點擊「閱讀原文」,0元免費學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