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生活的那個時代,是好萊塢電影的黃金時代,同時也是歐美各種流派濫觴的時代,彼時美國有「黑色電影」,德國有「表現主義電影」……那個時代誕生了一大批電影大師和影史佳作。對於這些影史菁華,魯迅先生都一併持「拿來主義」。
▲魯迅關注過的電影大師,上排從左至右:喜劇大師卓別林、表現主義大師F·W·茂瑙、弗裡茨·朗;下派從左至右:長片大師塞西爾·B·戴米爾、現實主義大師劉易斯·邁爾斯通、黑色電影大師茂文·勒魯瓦
對於喜劇大師卓別林的電影,魯迅看過兩部。第一次是1929年7月25日,魯迅「夜同柔石、真吾、方仁及廣平往百星大戲院看卓別林之演《嘉爾曼》電影,在北冰洋冰店飲刨冰而歸」,這部電影根據法國作家梅裡美的《卡門》改編,由美國愛賽耐影片公司於1916年出品。對於這部卓別林少有的古裝戲,魯迅沒有選擇爆米花,而是選了冷飲。
第二次是1932年1月10日,魯迅「午後邀蘊如、三弟及廣平往上海大戲院觀《城市之光》」,這部影片由美國聯美影片公司1931年出品,是卓別林導演、編劇並主演的「笑中帶淚」的現實主義經典電影。
▲左為卓別林的唯一古裝戲《嘉爾曼》(1915年);右為卓別林「笑中帶淚」的現實主義電影《城市之光》(1931年)
對於美國黑色電影,關注社會問題的魯迅自然不會放過。1934年4月15日,魯迅「夜與廣平往上海大戲院觀《亡命者》」,這部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1932年出品的黑色經典,由黑色電影大師茂文·勒魯瓦導演、保羅·穆尼主演,反映了美國司法制度的黑暗。
1935年11月15日,魯迅「夜同廣平往融光影戲院觀《「G」 Men》」,可能是先生筆誤,應為《G-Men》,中譯《一身是膽》,又名《執法鐵漢》,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1935年出品,「惡棍專業戶」詹姆斯·卡格尼主演,這部黑色經典影射了美國「禁酒令」時期的電影審查制度——臭名昭著的「海斯法典」。
▲魯迅先生看過的美國黑色電影:左《亡命者》(1932年);右《執法鐵漢》(1935年)
德國表現主義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流派流派之一,涵蓋文學、繪畫、電影。魯迅在創作中就曾融入表現主義手法,並且不遺餘力地把表現主義美術作品引入國內。表現主義電影當然在魯迅感興趣的範疇。
1929年3月8日,魯迅「夜邀柔石、真吾、方仁、三弟及廣平往ISIS電影館觀《Faust》」,這部影片改編自歌德的《浮士德》,美國米高梅影片公司1926年出品,由德國著名表現主義電影大師F·W·茂瑙導演。
與茂瑙齊名的另一位大師弗裡茨·朗,魯迅則看過看他導演的兩部1924年出品、根據德國神話英雄尼伯龍根傳說改編的史詩電影:上集《尼伯龍根:西格弗裡德之死》、下集《尼伯龍根2:克裡姆希爾德的復仇》。由於兩部電影將近5個小時,所以魯迅分了兩天看:1925年6月4日「下午同季市往中天〔劇〕場觀電影」,看的是上集;6月6日「午後衣萍來,下午往中天看電影」,看的是下集,當時兩部影片都被翻譯為《斬龍遇仙記》。
▲魯迅先生看過的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左《浮士德》(1926年);右《尼伯龍根》系列(1924年)
對於當時其他的影史佳片,魯迅亦廣為涉獵,這裡按類型暫舉三例。
1927年3月21日,魯迅「晚同季市、廣平、月平往永漢電影院觀《十誡》」,這是長片大師塞西爾·B·戴米爾改編自《聖經》的史詩巨片,由派拉蒙影片公司1923年出品,曾被評為1924年美國十大最佳影片之一。
1931年10月11日,魯迅「夜邀三弟、蘊如及廣平往國民大戲院觀《西線無事》電影」,這部影片今譯《西線無戰事》,由美國環球影片公司1930年出品,根據雷馬克同名小說改編、由劉易斯·邁爾斯通導演,是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著名反戰電影。
1936年10月6日,魯迅「午後同馬理及廣平攜海嬰往南京大戲院觀《未來世界》」,這部影片由英國倫敦影片公司於1936年出品,今譯《篤定發生》,是一部觀念非常超前的超現實主義科幻電影,由寫過《時間機器》、《隱身人》的世界著名科幻大師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編劇,卻難逃魯迅的「毒舌辣評」——「殊不佳也」。
▲魯迅先生看過的部分各類型影史佳片:從左至右:史詩電影《十誡》(1923年)、戰爭電影《西線無戰事》(1930年)、科幻電影《篤定發生》(193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