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儀首歌 編輯:趙洪棟)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1月6日晚上,濟南市區的氣溫已降至零下17℃,面對「王炸級」寒潮,露宿街頭的流浪乞討人員要如何安全過冬?為保障困難群眾安全度寒、溫暖過冬,濟南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對街頭無家可歸的人員啟動夜間巡迴救助行動。
當天晚上7點左右,據救助線索得知,在小清河鹽倉碼頭、歷黃路附近有流浪人員。緊接著,記者跟隨救助站工作人員來到小清河鹽倉碼頭附近尋找。在一番地毯式尋找後,救助站工作人員在歷黃路高架橋下發現了一位拾荒老人。經過詢問,工作人員得知老人是哈爾濱人,在濟南獨自流浪。「大爺,天太冷了,在橋底下容易凍壞身子,快跟著我們回救助站吧,那裡有空調,暖和。」但是老人還是拒絕了工作人員的請求,不願跟隨工作人員回救助站。
由於救助站遵循「自願救助」原則,工作人員只好為他發放了棉衣、棉被等保暖物資和泡麵、火腿腸等食物,並告知了救助站的聯繫電話和地址。
當天晚上9點,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已在馬路上尋找無家可歸的人員近4個小時,室外溫度也降到了零下17攝氏度左右。
當救助小組回到救助站時,發現有一位頭戴紅色帽子的流浪大叔剛被警察同志護送至此。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馬上為大叔遞上熱水、泡上泡麵,並耐心地詢問他的情況。「我之前生過病,身體不好,找不著家……」不一會兒,這位大叔便在救助站裡睡著了。
又過了一會兒,另一位被救助者也被民警帶回救助站。終於有溫暖的地方可以休息了,這位被救助者的臉上露出笑容。
救助站的工作人員為他泡了一碗泡麵,他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救助站為他們提供床鋪,衛生間、飲水機等設施也很齊全。
臨近深夜,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又接到了熱心群眾提供的需救助人員線索,他們的工作仍在繼續。截至1月6日晚10時,濟南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共勸導4人進站接受救助,2人安置賓館。從入冬以來, 該救助站共實施救助28人,帶回站內15人,救助棉被78床、棉衣107件、棉鞋40雙、食品50餘份;與社區聯合救助31人次,警務合作救助34人,主動救助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