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濟南街頭,寒潮帶來的降溫如期而至,室外氣溫跌至-10℃以下,連往日熱鬧的泉城路也變得安靜了不少,街邊的小商鋪也大都閉店關門。就在這樣刺骨的寒風裡,35歲的尹序樂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拖著音箱站在街邊,為了給患有罕見遺傳病的兒子籌集醫藥費,為了支持他的小家,他成為了寒潮來臨這日這條街上唯一的街頭藝人。「我不能有一日停下」。
寒潮深夜裡,他是唯一的「街頭藝人」
6日晚10點左右,深夜的濟南街頭,氣溫與太陽剛剛落山時相比又下降了不少。往常最熱鬧的「金街」泉城路上,平時總是客滿的計程車頂燈大都還是綠色,街上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也大都行色匆匆,像是在儘快前往目的地,躲進屋裡避寒避風。
站在街邊掏出手機,上面顯示的氣溫已跌至-13℃,在這樣寒冷的冬日,除了零星兩處售賣熱飲的攤位外,道路兩旁其餘的夜市攤點都選擇了閉店,就連恒隆、世茂幾處商業綜合體的廣場下,平時總聚集在此直播表演的街頭藝人們也不見了蹤影。
儘量減少戶外活動,是大夥對這場幾十年不遇的寒潮最大的「尊重」。
然而就在這刺骨寒風中,天地壇街路口附近,一個黑色身影和周圍的行色匆匆的行人形成了劇烈反差,他拖著一個音箱站在街邊,地上還放著一份自製的點歌單,歌聲順著音箱飄出,儘管行人稀少,他還是想盡力引起周圍的關注。
唱歌的男子叫尹序樂,今年35歲,來自聊城,是寒潮深夜這條街上唯一的「街頭藝人」。
2歲兒子得了「治不好」的病
隨著時間慢慢推移,氣溫仍在持續走低,行走在濟南街頭,體感溫度已接近-30℃。寒風裡,尹序樂只穿了一件看上去有些單薄的半身羽絨服,低溫讓他的嘴唇有些控制不住的發抖,連帶著聲音也有些走樣,可他依然堅持唱著。
腳邊一隻用來裝音箱的箱子裡,放著他兒子的照片,這個才2歲多的小男孩,就是尹序樂在這樣寒冷的冬日深夜還要出現在街頭的原因。
「我兒子得的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叫丙酸血症。」時間回到2018年4月,尹序樂和妻子的二胎出生,夫妻倆給自此兒女雙全,一家人原本沉浸在喜悅中,沒想到這份喜悅僅僅維持了5天。就在品品出生後的第6天,突然的呼吸困難和嗜睡讓夫妻倆連夜帶著他返回了醫院,輾轉聊城、濟南多地,最終確診患上了新生兒丙酸血症。
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病,不同地區和種族間發病率有差異,在我國,上海新華醫院曾篩查了76萬例新生兒,患病率為1/200000。患有此病的人,因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缺少一種酶,這會導致身體代謝機能出現問題。
「最可怕的是,這種病目前沒法完全治癒。」因為患病的原因,品品從小就跟別的孩子不同,他只能吃特質的奶粉,天然蛋白攝入對普通人來說是營養,但對品品來說都可能成為身體的負擔。
為了孩子,不能有一日停下
儘管尹序樂和妻子對品品的照顧格外精心,可孩子的沉重的病情是他們必須面對的難題,隨著各種併發症的逐漸嚴重,在諮詢醫生和一些資深病友後,尹序樂最終決定為品品進行肝移植手術,「手術後他的代謝功能會好一些,身體發育也能改善一些。」2020年1月,品品在浙江接受了移植手術,供體的來源就是尹序樂自己,割肝救子,他沒有半分猶豫,品品能夠平安長大,才是這位年輕父親最大的心願。
令全家人高興的是,手術後品品的身體的確有了較大的改善,2歲的他終於不用僅依靠特質奶粉生活,可以慢慢的吃些普通孩子食物,「代謝功能改善之後,他現在可以普通奶粉和特粉混著吃,以後也可正常吃飯,只是高蛋白的食物還是要嚴格控制攝入量」。
孩子的身體有了起色,更加堅定了尹序樂對兒子平安長大的信心,但品品出生這兩年,住院、吃藥加上移植手術,總共的花銷已經超過了60萬元,「之後還要繼續吃藥維持,也是一大筆錢。」思前想後,他做出了來濟南打工的決定,「這裡比起老家收入高一些,和其他大城市比也近一些,方便孩子身體不好時能及時回去照顧」。
在濟南,尹序樂白天的工作是一名外賣小哥,穿梭在市區各處角落。因為割肝救子的緣故,加上手術才剛滿一年,尹序樂的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沒法支撐他白天黑夜都在外奔波,只是他也不想白白放棄夜晚的時間,這才想到了街頭賣唱的主意,「就是在和諧廣場、泉城路、高新萬達幾個地方之間輪換。」
6日的夜晚,寒潮如約降臨在濟南街頭,儘管早就在天氣預報中得知了這天的情況,尹序樂還是帶著音箱出了門,「哪怕街上只有一個人,我也得試試。」他說他不害怕寒冷的天氣,為了自己的這個家,他不能有一日停下。
冬日寒冷,堅守不易,如果您願意聽一聽尹序樂的歌聲,向品品獻出一份愛心,可以與他聯繫,聯繫電話:18863558512。
新時報記者:俞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