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峽谷演藝公園,以麗江自然風光為基底、民族文化為脈絡,打造「木府風雲山水情景景區」,以創新的七大文化演藝秀為核心,為遊客朋友帶來不一樣的民族文化盛宴。景區沿途更有多個主題文化靜態展,以景觀、雕塑等形態展現出麗江文化詩篇的幽韻博大。以不一樣的視角復原多樣文化歷史,為遊客奉上一場感受文化魅力的別樣體驗。
信仰與靈性之石——螺旋山
進入景區便能感受到純正的民族宗教文化氣息,穿過淳樸虔誠的瑪尼石,映入眼帘的是形似倒置海螺的螺旋山,以及山頂的牛號角、海螺號,布滿山坡的東巴圖騰石。海螺在藏傳佛教中是吉祥八寶之一,而牛號角象徵著震懾妖魔鬼怪。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說法時聲震四方,如海螺之音,因此舉行法會時候常吹鳴海螺,象徵著佛法音聞四方。納西族每逢舉行祭祀等重大活動時也要吹海螺,表示召喚神靈,保佑人民幸福安康。
臨於壯觀又富有靈性的螺旋山下,圖騰、號角、螺號,圓融納西古文化及佛教智慧,同時可玉龍之壯美,感受「仁者樂山」的悠悠聖境。
傳遞祝福與虔誠力量——轉經筒
同在雪山照耀下的祈福轉經筒,作為藏傳佛教標誌性聖物,給人以莊嚴恢弘的佛家氣象,數十個小轉經筒環繞巍峨超大轉經筒,內刻《大藏經》,外刻六字真言,轉動一次即念頌經文一次。
曾經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人們依靠信仰獲得無所畏懼的力量,藏傳佛教的信眾們在轉經筒的祈禱中尋找永恆。這寬闊的天地間,騰飛的信仰、千年的積澱都融在一起,到這裡的遊人都會不自主的加入到轉經祈福中來,每撥轉一次轉經筒,仿佛穿透歷史塵埃,也仿佛觸到心靈深處的遙望。
木府與藏傳佛教淵源——木增刻經
行經谷底瀑布、越過錦鯉清泉,木增虔誠刻寫《大藏經》的情景雕像展座於洞內,木府、麗江與佛教的淵源鋪展開來。木增希望打破民族隔閡、相通相知,和平永駐麗江,曾請西藏高僧到麗江,求得《大藏經》。
這是滇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麗江土司木增一生對藏傳佛教所做的重要貢獻,也反映了他篤信藏傳佛教的一片虔誠之情。歷史的沉澱讓人觸景生情,回到風起雲湧的過往,走進木增的傳奇人生,解讀木府幾百年歷史中最傑出土司的動人事跡。
解密木府財富來源——木府金礦
玉龍雪山蘊含大量金礦,古時金礦為木府重要財富來源。行至峽谷深處,掘金礦工雕塑群像、霞客引路尋金像、掘金文化展林立。山水之間的靈動,與雕像的生動相輔相成,仿佛它們不再是冰冷的水泥銅鐵,而是歷史、是文化,是麗江這座古城的古時記憶。
栩栩如生的雕像,融合木府風雲情景秀——金礦打劫,向遊人講述著那些澎湃動人的故事……身處其間,可深度了解木府掘金歷史、觀賞古法掘金工藝、探秘木府財富之源、探賞徐霞客與木府的不朽情誼;還可以參與劇情體驗,邂逅互動小驚喜。
綿延千裡茶馬文化——茶馬古道
悠悠歲月,昔日的馬幫已不復存在,馬幫之路已漸漸被人淡忘。然而,當目睹峽谷中的馬幫雕塑時,似乎又看見戴著安南帽、背著水菸袋艱難跋涉的先輩身影。蔥蘢密林中,馬鈴聲打破深谷寂靜,諸多舊時遺蹟湧現,見證著永不磨滅的馬幫風雲。一路還有納西女子、藏族小夥放歌,以歌聲寄託對趕馬人的平安祝願。
對於許多人來說,茶馬古道只是一段歷史,然而當你來到雪山峽谷演藝公園,行走在這斑駁的古道,親身體驗、親眼看見後會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底蘊深厚的文化傳承,茶馬文化更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漢文化與納西文化細膩交融——木府書院
《明史·麗江土司傳》言:「雲南諸土官知詩書,好守禮義,以麗江木氏為首。」木氏土司順應歷史潮流,吸收各民族的文化,提倡中原儒家思想,維護國家的統一。在土司時代,學習和接受漢文化,儼然已成為當時的王族盛事。
到了木增時期,尤為力倡學習漢文化,在麗江建立了「玉嵩書院」和「萬卷樓」。木增對漢文化的推崇,對麗江社會文化發展留下了深遠的影響。人傑地靈的峽谷之中,再現了玉嵩書院的書香雅韻,遊人得以一窺漢納文化的交匯並榮,鑑賞東巴文字、木增題字、品茶小憩……在這木府書院中,領略一段民族文化史詩的歷史之蘊。
雪山峽谷演藝公園將多民族傳統文化、藏傳佛教文化、茶馬文化、木府文化、民俗文化、教育文化等精粹提煉,以各種主題的景觀裝置,一路在景區自然風光中鋪展開來,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文化長卷,行走之間,更能感悟其中的深蘊,一路探秘、一路遇見、沉浸觀賞。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